《道德經》讀多了真的會讓人變得越來越軟弱嗎?

2020-12-14 天天的深漂生活

有人說這個《道德經》讀多了,會使人變得軟弱,成為弱者。大家看一下第七十八章開頭這個形象,這不是一下子就把這個事情領略了,把這個事情領悟了,你就沒有必要再追隨別人那個說法了。第七十八章拿一個水的形象,「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落腳點在這。別看水外表柔弱,但它內在的力蘊含著強大的力量,發揮作用的時候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道家講的弱是什麼?是一種善於勝利的方式和手段。力量不夠的時候示弱,為自己爭得機會。柔弱是戰勝剛強的一種勝利的方式和手段,柔弱勝剛強。

如果別人跟你把這個事情扯遠了,你就回到原文。我經常跟大家講什麼東西都不如立足於經典,立足於這本經典的原文,哪怕是今天大家只記住這幾句,比如其中幾句話涉及這個問題,你就會無比自信,為什麼?你不是聽別人講的,你是自己從這原文裡邊讀到的,它講的就是這個意思,你要不信的話,我還有其他幾章來給你印證。這本書又不是寫一百萬字,那樣會把他的話都稀釋掉了。總共只有五千字左右,每一句話裡邊都是響噹噹的名句就會理直氣壯了。含金量都非常高。這樣的話我們在有些問題上再來跟別人對質的時候,當然問題不在跟別人對質,而在於自我的領悟,在自己領悟這些東西的時候,我們就能把它的精髓真正的意思領悟到。

相關焦點

  • 鬱達夫很勵志名言,一直鼓勵了多少人變得越來越堅強,越來越偉大
    堅強是天生的嗎?對於軟弱的人,對於不是堅強的人,或許都會認為堅強是天生的。但對于堅強人而言,他們肯定不會這麼認為,因為他們曾經也軟弱過,被人欺負不敢還手過,被人踩在頭上不敢反抗過。但如今他不再像曾經一樣軟弱,他變得很堅強了,變得很強大了。試問一些軟弱的人,倘若你爸媽都很有錢有勢,你還會軟弱嗎?你還會怕別人嗎?
  • 道德經,讀不懂也要讀
    包括距離老子時代近一些的人,對《道德經》的傳播和解讀,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在流傳過程中,因為書寫、解讀上的疏忽、訛誤,勢必讓原文原意出現不可避免的各種錯誤。 兩千多年過去,《道德經》自然也就有了各種各樣大同小異的版本流傳下來。好在萬變不離其宗,老子的觀點和思想還是在這與原文原意稍有出入的5000言中近乎完美的表達出來。
  • 黃明哲正解道德經 道德經講解視頻全集
    不管是馬雲還是白巖松,但凡讀過的人都對它評價極高:「《道德經》智慧終身受用」,「在逆境時一定要多看看《道德經》,很有幫助」。就像他們說的,《道德經》雖全文只有5126個字,卻講透了在中國社會生存,受用一輩子的處事智慧。
  • 【讀《道德經》1000遍心得體會】
    歷時七個多月,我終於圓滿《道德經》1000遍,這期間,我感覺收穫了很多。從剛開始一遍五十多分鐘到最後的十多分鐘一遍的堅持,是七個多月來一天天的修煉,這是我以前從沒有這麼長時間讀一本書的,經歷了這次的堅持,今後還能有什麼事不能耐著心去做?2、提升了我的覺察力,讓我更好地臨在當下。
  • 《道德經》:人生所有對幸福的刻意追求,都會讓生活越來越糟糕
    我們所追求的幸福,並不需要刻意去追逐,它就在我們的平常心中,更在順應自然規律之上,太過於刻意的追求,往往會讓生活變得更糟糕。《道德經》中說這樣一段話:「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下。
  • 老子:一個人再軟弱,也不能向3件事低頭,當心福氣慢慢消耗
    生活中,我們都喜歡跟老實人相處,因為老實人厚道忠誠,善良淳樸,最害怕過於精明的人,一直算計你。所以人們也都喜歡跟老實人打交道,畢竟永遠不會吃虧反而會有很多好處。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老實人在這個社會上越來越沒有地位,俗話說"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老子說,一個人善良過頭了,福氣會越來越少,就算再老實,也不能在這3件事上軟弱。
  • 性格軟弱的人怎麼做領導?
    其實,性格軟弱的人就怎麼不能當領導了。性格軟弱的人當了領導又怎麼了?關鍵是,人家當了領導了呀。這是最關鍵的!當領導跟性格有關係嗎?跟背景、實力、人脈、資源、價值等等有關係好不好!《道德經》有雲,「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善為士者,不武;善用人者,為之下」,你看,都是相反的,弱的不一定就比不上強的,看起來強的就不一定真強到哪裡去,看問題還是一分為二的好。請看這樣的一個人是否性格軟弱?
  • 黃明哲道德經完整版
    不管是馬雲還是白巖松,但凡讀過的人都對它評價極高:「《道德經》智慧終身受用」,「在逆境時一定要多看看《道德經》,很有幫助」。就像他們說的,《道德經》雖全文只有5126個字,卻講透了在中國社會生存,受用一輩子的處事智慧。
  • 昨日‖數九讀經 ‖六九九日讀《道德經》第五十四章
    今日易視公眾號推送《道德經》兩個版本:河上公章句版本&任爺釋 王弼本。
  • 讀經是「萬靈丹」嗎?
    我說如果他不讀經,以後可能真的不會了;但讀經了,就不同了。   有人說我的孩子不愛閱讀,以後不愛看書怎麼辦?我說如果他不讀經,以後可能真的不愛看書了;但讀經了,就不同了。   有人說我的孩子不會作文,怎麼辦?我說如果你的孩子不讀經,不會寫作文,是要想想辦法了;但讀經了,就不用擔心了!
  • 白巖松:不要讓自己陷進金錢的局中,讀道德經幫你尋回真正的自己
    大自然的規律是天之道讓人有利而不讓人受害,而人之道就是,做吧,結果是什麼不用去爭。反觀我們現在好多人,不以為意,先掙了一筆巨款,接著又掙了下一筆巨款;人的欲望變得越來越大,然後忘記初心,到了最後就會徹底劈叉。
  • 性格軟弱的人,一定要讀下盧梭的語錄,不然很容易犯錯,被人恥笑
    文字如下:性格軟弱,至多只能做到不犯罪惡,如果還要侈談高尚的美德,那就是狂妄和大膽了。——盧梭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盧梭語錄#讀完盧梭這段語錄,我是非常贊同他這樣說話的,對於性格軟弱的人,他卻大談高尚和美德,真的是狂妄和大膽,會被人恥笑,甚至會遭到別人的打擊,那麼軟弱的他,又會被人欺負,不敢去反駁,不敢還手。
  • 《道德經》——第六章虛懷若谷心常靜
    了解了「穀神」的形成,我們就可以知道老子拿它打比方的用意了,因為它中間是空洞無物的,空氣可以對流,人在裡面呼喊會有種空靈意境,這也正符合了「道」看似虛無,其實內藏玄妙的寓意。其次便是這「玄牝」。「玄」也通元字。就是說萬物根本。「牝」,在中國文字中是母性,雌性生殖機能的文雅代名詞。所以「玄牝」在道家的文化裡代表的是很特殊的一個地方。
  • 《道德經》智慧:自覺「命苦」的人,多做這三件事,福報自來
    很多人都覺得自己命苦,但其實很多苦都是自找的,很多事都是庸人自擾。生活確實很難,麻煩似乎也是不可撼動,但有一樣東西卻是可以控制改變的,那就是自己的心。《道德經》忠告:如果你自覺命苦,多做這3件事,福報自然來。
  • 為什麼普通人讀哲學,會變得抑鬱?
    因為水滸裡,多是綠林好漢,做事全憑個人喜好,衝動易怒,年輕人血氣方剛,看多了,難免會有仿效的情況發生。這並不是危言聳聽,事實上香港的《古惑仔》系列,就影響了很大一批80、90後。至於《三國演義》,大多「老奸巨猾」之輩,足智多謀又善於陰謀陽謀,老人家也很容易「學壞」。
  • 熟讀《道德經》的人有多可怕?簡單三句話,掌握「人生法則」
    老子的《道德經》真的是教人做人的一本千古哲學書,司馬遷就曾言:「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紀曉嵐也對《道德經》讚不絕口:「綜羅百代,廣博精微。」就連魯迅先生也曾說,不讀《道德經》一書,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
  • 《道德經》中的精華所在,讀懂這3種思維,你會越來越成功
    道德經之中,最為精彩的卻是3種思維,而這3種思維,當你讀完以後你會發現自己有了一定的變化。1、挑戰自我思維老子還認為,能了解別人的稱為機智;而能夠認識自己的,才是真正的充滿智慧。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 幼兒讀經系列,道德經、帛書老子、大學、中庸、論語,H5原文
    《道德經》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學、宗教等等方面。據元朝時的不完全統計,先秦以來,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時就超過三千餘種,具有代表性的不少於一千種,從側面說明了《道德經》的巨大影響。和《道德經》有什麼區別幼兒讀經使用的是帛書老子版本;帛書老子,出土於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考古和文本研究證明,下葬在漢文帝時期的《帛書老子》,下葬時已是舊物或古董,下葬時間比成書於漢昭帝時期的《道德經》更早。
  • 讀《易經》、《道德經》、《論語》要讀原著
    《易經》、《道德經》、《論語(包括大學與中庸)》為一個體系。 道德經,就是老子這本書,是陰易經,從事物的反面解釋易經的。
  • 不讀(道德經)後悔終生
    很多人遺憾的一生錯過了對這些營養的吸收,從而也是自己的生活道路一直坎坷不平充滿了艱辛。中國道教的創始人老子李耳所注的(道德經)就是一本指引人們樹立客觀正確人生觀的燈塔級奇書,可以不過分的講,不讀(道德經)你會後悔終生! 給各位舉幾個現實的例子,大家就知道這位中國偉大的思想教育家是多麼的崇高而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