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讀不懂也要讀

2020-12-10 騰訊網

《道德經》版本繁多,各家關於原文文本確認及斷句也或多或少都會有所不同。

老子時代,畢竟距離我們太遙遠了。那時候的書面語言到底是怎樣的,老子的原文原意到底是怎樣的,後人並沒有一個十分精準的認定。

包括距離老子時代近一些的人,對《道德經》的傳播和解讀,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在流傳過程中,因為書寫、解讀上的疏忽、訛誤,勢必讓原文原意出現不可避免的各種錯誤。

兩千多年過去,《道德經》自然也就有了各種各樣大同小異的版本流傳下來。好在萬變不離其宗,老子的觀點和思想還是在這與原文原意稍有出入的5000言中近乎完美的表達出來。

從現有《道德經》文字中領會老子的思想,才是品讀《道德經》的核心,而不是考證並為老子的原文原意糾偏。即便非要這樣去做,也是專門研究老子的人該做的事。

回顧一下,自己讀過不下6種版本的《道德經》,目前手頭時常翻看的一本是九州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清代黃元吉所著《道德經講義》。

出版說明中有這樣一段話:

本書自付梓以來,即受到廣泛的關注,當代道學家蕭天石稱此書"每章首揭常道,次述丹道,首揭世法,次述丹法」,「確為道德經解本中不朽名著」。

當然,這並不是我認同此書的唯一原因,之所以認同,重要的還是書的內容。

黃元吉對《道德經》的解讀,每每說中自己有所感卻永遠詞不達意之處。這就應了李白對讀書的妙論——片言苟會心,掩卷忽而笑。

越用心去感受黃元吉對《道德經》的品悟,越有醍醐灌頂茅塞頓開的通透舒爽。有時候難免產生「青蠅易相點,白雪難同調」的感慨。不知道這算不算一種「飄」。

在告誡自己安靜讀書少發一孔之見的同時,多少也對《道德經》有了更深一點的認識。儘管這種認識依然難以突破他人所見。很多時候,這種糾結如影隨形。

退而求其次,就讓內心因為品味《道德經》而來的難脫前人窠臼的小小感悟或者心得,盡力填補自己的淺薄,修正自己的偏頗。因讀書而讓自己更加客觀理性一點,終歸不是壞事。

每每翻閱,時常感嘆作者原書自序中真知灼見和深刻洞察:

無如世風日下,民俗益偷,大道雖屬平常,而人多以詭怪離奇目之,所以儒益非儒,釋益非釋,而道益非道矣。若不指出根源,抉破竅妙,恐大道愈晦而不彰,人心愈壞而難治,勢必至與鳥獸草木同群,而聖賢直等諸弁髦,大道益危如累卵,虛懸天壤,無人能任斯文之責矣。

對照現實,就覺得有作者「憂天下」胸懷的人越發少見,卻多的是欺世盜名濫竽充數之徒。在這種烏七八糟的環境下,讀一讀《道德經講義》,或許就有了淨化心靈和空氣的功效。

所以,之後閱讀《道德經》,以此版本為準,不再糾纏於各版本之間原文字眼與斷句的對照。

忍不住畫蛇添足:

松花粉,恰如《道德經》,市場品牌雜亂,有如《道德經》版本繁多,擇其「經典」,才不至於無謂消耗精力和時間。

就像我選擇黃元吉《道德經講義》一樣,松花粉我自然選擇專注油松花粉的塞上松品牌。

2020年9月17日

雨中杭州

相關焦點

  • 讀《易經》、《道德經》、《論語》要讀原著
    《易經》、《道德經》、《論語(包括大學與中庸)》為一個體系。 道德經,就是老子這本書,是陰易經,從事物的反面解釋易經的。
  • 昨日‖數九讀經 ‖六九九日讀《道德經》第五十四章
    今日易視公眾號推送《道德經》兩個版本:河上公章句版本&任爺釋 王弼本。
  • 不讀(道德經)後悔終生
    中國道教的創始人老子李耳所注的(道德經)就是一本指引人們樹立客觀正確人生觀的燈塔級奇書,可以不過分的講,不讀(道德經)你會後悔終生! 給各位舉幾個現實的例子,大家就知道這位中國偉大的思想教育家是多麼的崇高而偉大!
  • 【讀《道德經》1000遍心得體會】
  • 世人可以讀不懂《平安經》,但不可以嘲笑一個法學博士的智商!
    但是,社評妹想說的是,你可以讀不懂《平安經》,但你不可以嘲笑一個法學博士的智商。世人為什麼讀不懂《平安經》?如果說讀不懂《平安經》,很多人可能會笑了,因為小學生都能夠讀懂的書,怎麼可能讀不懂。可我想說的是,很多人真的沒有讀懂道德經。
  • 每一個中國人,都要讀一讀千古智慧第一書《道德經》
    老子是華夏聖賢第一人,《道德經》是千古智慧第一書。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不讀《道德經》一書,不知中國文化。」 其實,不只是魯迅先生如此推崇《道德經》,還有更多的學者認為「中國文化的根,大抵在老子《道德經》」。所以說,中國人不讀一點老子,實在是天大的遺憾。
  • 基督徒讀不懂、讀不下去聖經怎麼辦?讀經的四個態度與你分享
    比如說啟示錄,很多人的一致感覺,就是看不懂。我記得教會查經的時候,原本是信徒輪流主持的,查到啟示錄只能說整個啟示錄每一章都讓牧師來主持了。那麼有人會說,那麼難懂,我就不看了。讀聖經需要很高深的解經,我什麼都不懂,只有你們牧師傳道懂,我就不看了。錯了,聖經是難懂,是需要學習,但我們不是只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聰明。
  • 讀經是「萬靈丹」嗎?
    我說如果他不讀經,以後可能真的不會了;但讀經了,就不同了。   有人說我的孩子不愛閱讀,以後不愛看書怎麼辦?我說如果他不讀經,以後可能真的不愛看書了;但讀經了,就不同了。   有人說我的孩子不會作文,怎麼辦?我說如果你的孩子不讀經,不會寫作文,是要想想辦法了;但讀經了,就不用擔心了!
  • 幼兒讀經系列,道德經、帛書老子、大學、中庸、論語,H5原文
    幼兒讀經系列,道德經、帛書老子、大學、中庸、論語,H5原文、動畫領讀版為什麼要誦讀《帛書老子·德道經》 《道德經》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它對中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
  • 每周一章1分鐘,共讀《道德經》· 第五章
    「老子《道德經》,全球發行量僅次於《聖經》的外文經典。這樣一本風靡西方世界的中文經典,至少應該讀一讀。每周一章「1分鐘」,全球華人共讀《道德經》。附林語堂翻譯的《道德經》英文版,感受下西方人眼中的中國之Tao。」
  • 《道德經》:老子這四個比喻,便說透了一生的智慧,讀了受益終生
    永遠不要低估讀過《道德經》的人。有人在知乎上提問,「《道德經》現在全球都在讀,西方很多國家都在用,可是我卻讀不懂,也就記下來幾句話(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最高贊的回答是這樣的:「《道德經》不是用來讀的,而是用悟的,結合生活,工作,經歷等等,去猜透它。它就像是一把尺子,哪裡做得不好,哪裡做得好,用它一量,就全知道了。」《道德經》中蘊藏著很多做人的根本智慧,認真在生活中體悟它,運用它,便可為自己贏得更多的人生躍遷機會!
  • 古代孩子怎樣讀經
    正是因為如此,處在社會轉型的今天,人們十分重視少年兒童道德品質的培養,知識能力的拓展。人們也充分認識到國學啟蒙教育,會成為少年兒童終生享用的精神財富。因此,民間出現了不少類似私塾的讀經熱,讀經夜校,有的學校開了國學課,不少家長自行給孩子增補了讀經內容。
  • 每周一章1分鐘,共讀《道德經》 · 第五章
    《道德經》,全球發行量僅次於《聖經》的外文經典。這樣一本風靡西方世界的中文經典,至少應該讀一讀。每周一章「1分鐘」,全球華人共讀《道德經》。附林語堂翻譯的《道德經》英文版,感受下西方人眼中的中國之Tao。」
  • 每周一章1分鐘,共讀《道德經》 ·第七章
    「老子《道德經》,全球發行量僅次於《聖經》的外文經典。這樣一本風靡西方世界的中文經典,至少應該讀一讀。每周一章「1分鐘」,全球華人共讀《道德經》。 附林語堂翻譯的《道德經》英文版,感受下西方人眼中的中國之Tao。」
  • 每周一章1分鐘,共讀《道德經》· 第九章
    「老子《道德經》,全球發行量僅次於《聖經》的外文經典。這樣一本風靡西方世界的中文經典,至少應該讀一讀。每周一章「1分鐘」,全球華人共讀《道德經》。附林語堂翻譯的《道德經》英文版,感受下西方人眼中的中國之Tao。」
  • 每周一章1分鐘,共讀《道德經》 · 第七章
    《道德經》,全球發行量僅次於《聖經》的外文經典。這樣一本風靡西方世界的中文經典,至少應該讀一讀。每周一章「1分鐘」,全球華人共讀《道德經》。附林語堂翻譯的《道德經》英文版,感受下西方人眼中的中國之Tao。」
  • 每周一章1分鐘,共讀《道德經》 · 第八章
    《道德經》,全球發行量僅次於《聖經》的外文經典。這樣一本風靡西方世界的中文經典,至少應該讀一讀。每周一章「1分鐘」,全球華人共讀《道德經》。附林語堂翻譯的《道德經》英文版,感受下西方人眼中的中國之Tao。」
  • 黃明哲正解道德經 道德經講解視頻全集
    聰明又受歡迎的人都在從《道德經》中取經他說,接觸《道德經》越早,吃的虧越少《道德經》究竟有何神奇之處?不管是馬雲還是白巖松,但凡讀過的人都對它評價極高:「《道德經》智慧終身受用」,「在逆境時一定要多看看《道德經》,很有幫助」。
  • 讀經有什麼好處?應該怎樣去讀經?
    也因此想到一個現象,現在很多人雖然喜歡經典,但卻不會讀誦經典,心浮氣躁,很難得到真實的利益。今天就與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讀經心得,以供大家參考。一,讀經有什麼好處?最近幾年掀起一股讀經熱,忽然發現周圍很多人都開始讀誦經典了,網上解釋經典的文章也很多,尤其關於《心經》、《金剛經》、《道德經》等等的文章非常火熱,看的人很多。這確實是好現象,說明大家開始重視傳統文化了,開始認可傳統文化了。那什麼才可以稱為「經」呢?
  • 讀經理念篇-兒童讀經
    其施教理論的大要是:一、教材的選編要按照類化原則,也就是教材要依兒童的理解能力,按部就班,由淺到深,由易到難,他能懂的才教給他。二、教育的目標是遵循實用原則,也就是他生活上有需要的才教給他。三、教學方法要注意興趣原則,也就是要順應兒童的興趣,有興趣才學得好。如果依照這三原則去推論,是不可以教兒童讀經的。  不過,以上三原則,雖在某方面看似是很合理,不可反對,但其實是值得商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