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章1分鐘,共讀《道德經》· 第五章

2020-12-19 北川愚不可及

「老子《道德經》,全球發行量僅次於《聖經》的外文經典。這樣一本風靡西方世界的中文經典,至少應該讀一讀。每周一章「1分鐘」,全球華人共讀《道德經》

附林語堂翻譯的《道德經》英文版,感受下西方人眼中的中國之Tao。」

01 原 文 讀 誦

全球華人共讀道德經 · 第五章

翻譯:林語堂 | 領讀:朱丹濱

《 道德經 · 第五章 》

- Tao and Teh · Chapter 5 -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Nature is unkind: It treats the creation

like sacrificial straw-dogs.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The Sage is unkind: He treats the people

like sacrificial straw-dogs.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

How the universe is like a bellows!

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Empty, yet it gives a supply that never fails;

The more it is worked, the more it brings forth.

多聞數窮,不如守中。

By many words is wit exhausted.

Rather, therefore, hold to the core.

02 白 話 淺 釋

【第五章白話直譯】:天地無所偏愛,任憑萬物自然生長;聖人無所偏愛,任憑百姓自己發展。 天地之間,豈不像個風箱嗎?空虛但不會窮竭,發動起來而生生不息。 政令煩苛反而加速敗亡,不如持守虛靜。

03 現 代 啟 示 錄

老子《道德經》流傳至今,「由淺入深」的註解很多。在這裡,我們會聊一些和現代人相關的,淺顯易懂的現代啟示。更多《道德經》「深度講解」,可以收聽文章底部相關音頻欄目。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這段一直是《道德經》中被人誤解較多的話。很多人說,你看!這就是統治階級魚肉百姓的依據啊!

當然,老子肯定不是這個意思……

這裡的「不仁」絕對不是殘暴的意思,只是沒有「好惡分別」。

春夏秋冬、四季循環,天地的運行有其特定的規律,並不會依據某人的喜好,或者某個人格化的主宰而改變。而且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自然界的規律,本來就各有各的功用。不能因為春天明媚、冬天寒冷,就省去冬季。四季「反常」反而會乾坤顛倒,亂了套。

- 順勢而為 -

所以,自然界有自然界的法則,人世間有人世間的規律。從我們的行為心理到健康養身,從經濟現象到社會發展,都有自己內在運作的規律。我們很多時候都強調要「人定勝天」,總覺得只要努力就會有好結果。老子在這裡要告訴我們的是,無論是天地的運作還是人世間的發展,我們首先還是要遵循其本來的發展軌跡與法則,「順勢而為」才是智慧的選擇。

- 天下為公 -

同時,作為一個管理者或者領導人,拋開個人「好惡」,理性公正地對待你團隊中的每一位成員。讓他們各安其位,平衡且自然地運作,才是一個團隊或組織長久發展的基礎。

一千人眼裡的一千本道德經

您有怎樣的收穫和感悟

- 歡迎留言區討論 -

發 / 現 / 用 / 得 / 上 / 的 / 國 / 學

主撰稿人:北川先生

華南理工大學客座教授

文化部特聘傳統文化講師

青島恆星國學院特聘教授

歐洲東方商學院學術總監

廣州菊坡國學書院副院長

相關焦點

  • 每周一章1分鐘,共讀《道德經》 · 第五章
    《道德經》,全球發行量僅次於《聖經》的外文經典。這樣一本風靡西方世界的中文經典,至少應該讀一讀。每周一章「1分鐘」,全球華人共讀《道德經》。附林語堂翻譯的《道德經》英文版,感受下西方人眼中的中國之Tao。」
  • 每周一章1分鐘,共讀《道德經》 · 第七章
    這樣一本風靡西方世界的中文經典,至少應該讀一讀。每周一章「1分鐘」,全球華人共讀《道德經》。附林語堂翻譯的《道德經》英文版,感受下西方人眼中的中國之Tao。」【第七章白話直譯】:天地長久。天地之所以能夠長久,是因為它的一切運作都不是為了自己,所以能夠長久。於是,有道的聖人把自己退在後面,反而能贏得愛戴;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這不正是由於他們不自私,反而能成就自己嗎?老子《道德經》流傳至今,「由淺入深」的註解很多。
  • 每周一章1分鐘,共讀《道德經》 · 第八章
    這樣一本風靡西方世界的中文經典,至少應該讀一讀。每周一章「1分鐘」,全球華人共讀《道德經》。附林語堂翻譯的《道德經》英文版,感受下西方人眼中的中國之Tao。」其實「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經》的第八章,其中老子對「水」推崇備至,認為它「幾於道」。而從道家的觀點來看,「暗合道妙」應該是最吉祥的一種自然和人生的狀態了。那麼,水到底有哪些優點,值得老子如此稱頌呢?1. 自身有價值:利萬物地球的表面70%以上都是水。人體的70%也是水。
  • 每周一章1分鐘,共讀《道德經》 ·第七章
    「老子《道德經》,全球發行量僅次於《聖經》的外文經典。這樣一本風靡西方世界的中文經典,至少應該讀一讀。每周一章「1分鐘」,全球華人共讀《道德經》。 附林語堂翻譯的《道德經》英文版,感受下西方人眼中的中國之Tao。」
  • 每周一章1分鐘,共讀《道德經》· 第九章
    「老子《道德經》,全球發行量僅次於《聖經》的外文經典。這樣一本風靡西方世界的中文經典,至少應該讀一讀。每周一章「1分鐘」,全球華人共讀《道德經》。附林語堂翻譯的《道德經》英文版,感受下西方人眼中的中國之Tao。」
  • 昨日‖數九讀經 ‖六九九日讀《道德經》第五十四章
    今日易視公眾號推送《道德經》兩個版本:河上公章句版本&任爺釋 王弼本。
  • 《道德經》全文(1-20章)
    《道德經》全文(1-20)章【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無門檻讀懂<道德經>簡帛版》第五章解讀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猷橐籥輿?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道德經》通行本(王弼注本)——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chú)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 讀《道德經》第四章:道是什麼?給你本章正本清源的解讀
    讀《道德經》,每個人都最想知道「道」究竟是什麼,結果老子在第一章開頭拋出「道可道,非常道」之後,卻說起了「有」和「無」,接下來又講聖人以無為治國。第四章老子終於講到「道」了,我們一起來看看老子怎麼說。01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給出我的釋義。
  • 數九讀經 ‖七九二日讀《道德經》第五十六章
    易視公眾號推送《道德經》兩個版本:河上公章句版本&任爺釋 王弼本。
  • 《道德經》:為什麼第一章難以理解?因為第一章是序言,不是正文
    大家回想一下,有沒有這種感覺,在最開始接觸《道德經》的時候,我們興致勃勃翻開第一章,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後面又是『玄之又玄』之類的。瞬間感覺非常繞,不好理解。我之所以能堅持下來去反覆學習《道德經》,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聽了一場講座,解開了我心中的疑惑,希望大家也能有所啟發。
  • 道德經第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原來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今天我們來講道德經的第五章。老子在第三章中講了聖人之道,接著第四章就講了聖人之道的理論依據天之道,第五章裡老子把天之道和聖人之道放在一起論述,著重說明了聖人之道要效法天之道的道學思想。大家看,老子的道德經就是圍繞著天之道,人之道在講述萬事萬物運行的規律,一會講天之道,一會講人之道,一會又綜合在一起講述,生怕人們不明白,而實際上老子的這種論證方法的確起到了幫助我們理解的作用。我們看一下原文: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chú)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tuó yuè)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shuò)窮,不如守中。
  • 《道德經》第一章:什麼是道
    【感悟】《道德經》的第一部分,是「五千言」的一個總論。第一章是進入《道德經》的大門,是《道德經》的靈魂所在。《道德經》第一章老子就是要告訴大家什麼是「道」,如何理解「道」,用什麼方法認識「道」,認識「道」有什麼用處,認識「道」的重要性。作為全書的開始,老子全章就講了一個字「道」。
  • 《道德經》第22章、第52章試譯
    《道德經》第22章、第52章試譯第二十二章,《益謙》。原文: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蔽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
  • 《道德經》第十章釋義
    《道德經》第十章知子先生釋義聲明:偶然在本平臺上發現所有在本人頭條號「知子先生《道德經》裡多次用到「一」這個字,這是首次出現「抱一」,第二十二章將會再次出現,到時會作詳細解讀。「抱一」此處意指進入「天地未分之前那種鴻蒙虛寂之境」而不離。此境界為抱一不離,這是入道境的首要條件,也是眾妙之門。原文: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 《道德經》——第六章虛懷若谷心常靜
    這一章很簡短,但意思卻非常廣博。首先了解這章的基本含義就得清楚的知道「穀神」和「玄牝」這兩個詞的基本含義。我們知道我們的漢字是象形字,是倉頡大神造的,每個字其實都有它獨特的含義在裡面,因為倉頡大神造字的時候採用了易經的思想,因此這裡面的變化就會有很多。
  • 《道德經》——第五章聖人不仁是大仁
    這一章耳熟能詳,可到底在說些哪些事情呢,下面做一些簡單解釋。《道德經》全文的思想就是無為,這很容易讓人理解為不作為,不是這個意思。是讓我們要站在無為的角度去有為,這個「為」可以解釋人的欲望。有了這樣一個理解之後再來讀這段話。天地就是我們說的大自然,制定世間一切規律的那個玄之又玄的概念,老子不曉得怎麼去稱呼它,所以把它稱之為「道」。它是不仁的,什麼是仁,從人從二,表示兩個人相互關愛。
  • 老子道德經全文翻譯(1-49章)
    翻譯:最高的道德形態,是徹底順從道。道作為存在物,完全是恍恍惚惚的。恍惚之中有形象,恍惚之中有實在。在他的深遠幽暗中,有一個精神存在著。這個精神至真至切,充滿了信實。從古到今,他的名字從不消失,好叫人們看到萬物之父。我怎麼曉得萬物之父呢?就是由他而來。老子·第二十二章——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1]。
  • 《道德經》第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道德經》第四章曰:「淵呵,似萬物之宗」,後邊曰:「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我覺得不是這章裡的內容,一定是抄錯了。
  • 老子《道德經》第五章原文、注釋、譯文、導讀及解析(收藏版)
    閱讀前,請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道德經解析」,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文章。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道德經》作為道教基本教義的重要構成之一,被道教視為重要經典,其作者老子也被道教視為至上的三清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又稱太上老君,所以應該說道教吸納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完善了道教。《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為81章,全文共約五千字,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