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門檻讀懂<道德經>簡帛版》第五章解讀

2021-01-11 若水中觀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猷橐籥輿?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

《道德經》通行本(王弼注本)——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chú)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tuóyuè)乎﹖虛而不屈(jué),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白話文註解】

天地是無所謂仁不仁慈的,把萬物當作草紮成的狗一樣(任其自生自滅。芻狗就是草扎的狗,祭祀完了就扔了)。聖人也是無所謂仁慈不仁慈的,而把百姓當作草紮成的狗(任其自生自滅)。天地之間,不就像一個巨大的風箱(橐籥就是風箱)嗎?空虛而不會竭盡,不斷鼓動而會更多的風出來(此句可以參照四十二章「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老子的氣論思想影響了後來很多哲人的思想。萬物由氣形成,此處「動而愈出」有指稱天地不斷化育萬物的意思。第一章的「所噭」筆者註解為萬物的聲音,正可以配合後面的「多聞數窮」)。要想去多多聞聽無窮數量的萬物的不同聲音(意思是說要分別萬物的不同、了解萬物物理),(從萬象紛亂中想求真理,那是徒勞)不如守於道中(無為而治。佛家、儒家亦有守於中道之說,也是修行功夫)。

【若水中觀】

本章亦是承接上章道體和道用,也有著眼於國家治理系統。面對此系統,老子仍是主張無為而治、守中而已。

相關焦點

  • 01輕鬆讀懂《道德經》第一章:玄之又玄.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jiǎo)。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 眾妙之門。【解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句如同繞口令一樣的話,既是《道德經》開篇之句,也成了人們日常耳熟能詳、朗朗上口的經典名句。已經有人把本章鋪曲演唱,也是很好聽的。讀懂本章的關鍵是如何斷句。
  • 每周一章1分鐘,共讀《道德經》· 第五章
    「老子《道德經》,全球發行量僅次於《聖經》的外文經典。這樣一本風靡西方世界的中文經典,至少應該讀一讀。每周一章「1分鐘」,全球華人共讀《道德經》。附林語堂翻譯的《道德經》英文版,感受下西方人眼中的中國之Tao。」
  • 道德經解讀
    《道德經》顧名思義,道德才是最重要的,經是規律,現代人的道德,古代的人道德,動物,環境等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古之君子至善也!對於知識要有一種恭敬之心,這樣才不會陷入誤區,我是以神奇的經歷而解讀了經文,並不是以經文來解讀人生,所以有些章節不足,也是參考的其他註解與靈感還有生活中的一些遇見,闡述了自己的看法,一直都想系統的學習,可惜錯過了時機。
  • 兩個字讓你讀懂《道德經》:「無」和「反」,是老子思想的關鍵字
    如果一定要找出《道德經》的精髓,居士我認為就是兩個字:「無」與「反」,而這兩個字都與「道」密切相關,描述了「道」的特性。只要讀懂了這兩個字,就讀懂了《道德經》,也就掌握了老子的智慧。一、無在《道德經》中,「無」是一個重要概念,因為無是道的別稱,而《道德經》這本書的出發點就是道。《道德經》第四十章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認為無是宇宙萬物的本原與起點。
  • 每周一章1分鐘,共讀《道德經》 · 第五章
    《道德經》,全球發行量僅次於《聖經》的外文經典。每周一章「1分鐘」,全球華人共讀《道德經》。附林語堂翻譯的《道德經》英文版,感受下西方人眼中的中國之Tao。」【注釋】① 文末海報掃碼,收聽金句詳解【第五章白話直譯】:天地無所偏愛,任憑萬物自然生長;聖人無所偏愛,任憑百姓自己發展。 天地之間,豈不像個風箱嗎?空虛但不會窮竭,發動起來而生生不息。 政令煩苛反而加速敗亡,不如持守虛靜。
  • 《道德經》第一章 解讀老子
    閱讀前,請先點擊上面藍色字體「道德經全文及譯文」,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文章。
  • 1.5《無門檻讀懂楞嚴經》為什麼適合當代人
    1.5.1關於「無門檻」。我平時和一些朋友聊到佛法時,他們要麼感覺深不可測,非普通人可以學習,要麼認為佛法就是燒香拜佛念經念咒,或出家隱藏於深山道場,要麼就認為佛法是迷信,是保佑,是算命等等。筆者頗為痛心,這麼好的法居然被冠以如此的偏見。
  • 讀《道德經》第四章:道是什麼?給你本章正本清源的解讀
    讀《道德經》,每個人都最想知道「道」究竟是什麼,結果老子在第一章開頭拋出「道可道,非常道」之後,卻說起了「有」和「無」,接下來又講聖人以無為治國。第四章老子終於講到「道」了,我們一起來看看老子怎麼說。01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給出我的釋義。
  • 06《輕鬆讀懂道德經》第六章:玄牝之門天地根.
    【老子講堂】生:第一章說「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本章又說「玄牝之門」,試為我們解惑。師:本章的重點難點是第一句「穀神不死,是謂玄牝」。師:什麼是玄牝?生:穀神不死。師:什麼是天地根?生:玄牝之門。師:笑。師:好了,什麼是穀神?這是首先要弄清楚的問題。
  • 知子先生釋義:《道德經》第一、二、三章
    在《人類文明的「進化史」》裡 簡述了中華民族尊貴偉岸之源以及中華文明傳承不息之火不乏《老子其人其道》之功,立志探究《老子之道到底為何物》,直至今日開始《道德經》第一章正本清源的解析之旅,感概萬千,不禁繁叨之前我所作的文章!二、「道德經」三字的具體含義將放在最後解讀。因為真正讀懂全文後,這三個字便不解自明,也只有如此它才有意義,反之意義何在?
  • 《道德經》第一章,如何解讀和領悟「道」
    老子在《道德經》第一章中說,「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所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這一章的意思是,「道」是可以用言語來表述,但是「道」不是恆久不變的;「名」是可以用文辭來表述的,但是「名」也不是恆久不變的。「無」是用來表述天地混沌未開之際的狀況;而「有」,則是宇宙萬物產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從「無」中去觀察領悟「道」的奧妙;要常從「有」中去觀察體會「道」的端倪。無與有這兩者,來源相同而名稱相異,都可以稱之為玄妙、深遠。
  • 讀懂《道德經》第8章,領悟「水之美」,做個有道之人
    《道德經》開篇便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真正的大道,不是能夠用語言精確形容的,就如莊子所說:言語是用來傳告思想的,領會了意思就忘掉了言語。我們若能讀懂《道德經》第8章,領悟「水之美」,學習水的4種美德,也可以悟透何為道,然後努力做個有道之人,做人至柔、至剛,無往而不利。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
  • 解讀《道德經》:第六十三章.為人做事之道
    【譯文】:以「無為」的態度去作為,以「無事」的方式去做事,以無味作為味。大生於小,多起於少,用恩德去報答怨恨。解決困難的事要從容易的地方著手,做大事情要從細小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難事,一定從簡易開始;天下的大事,必定從細微的小事開始。
  • 《道德經》第十章釋義
    《道德經》第十章知子先生釋義聲明:偶然在本平臺上發現所有在本人頭條號「知子先生感謝轉載樂見《道德經》的廣泛傳播,若轉載者能從善如流,加上原作及出處,本人將更感欣慰!畢竟轉載者無法答疑解惑,望知悉!全文: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覽, 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天門開闔, 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 國學經典《道德經》: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道德經博大精深,是一部充滿人生智慧的經典之作。可謂句句諍言,字字珠璣,細細體會,奧妙無窮。原文: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語出《老子》 六十四章 譯文:人們做事情,經常是在快要成功的時候失敗了。如果對事情的完成能像對開始一樣謹慎,就不會有做砸的事了。解讀 by 悅讀國學:民,指的是普通人,普通人就是平凡的人,也就是大多數人。
  • 道德經開篇的有無思維:此處無聲勝有聲
    被譽為萬經之王的《道德經》一共有八十一章,通行有五千字左右,篇幅不大,但因都是文言文,理解起來,頗費功夫。但總體看來,第一章和第二章是理解《道德經》的兩扇門。讀懂了這兩章,也算上推開了這本萬經之王的門,算是登堂入室了。
  • 黃明哲正解道德經 道德經講解視頻全集
    只可惜,這樣一本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流傳千年的智慧汪洋之書,讀懂它的人真是少之又少!畢竟,它離我們太久遠了,老子用詞又極其玄奧,雖然只有5126個字,讀來也並非易事。所以這次,我們特意請來了名嘴馬東、演員陳數的《道德經》引路人——黃明哲教授。他研究《道德經》近30年,大半輩子和國學《道德經》打交道,這本經書,早已融入了他的骨血、他的生活。
  • 《道德經》帶給我們的人生啟示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所述的哲學思想集錦,函谷關令尹喜整理留世,又稱《道德真經》、《五千言》等,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被譽為「萬經之王」。該經原文分上篇《德經》和下篇《道經》,不分章,後分1到37章為《道經》,38到81章為《德經》。它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其開篇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 一個小故事,完美解讀《道德經》: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道德經》是我們所熟悉的經典名著,道家哲學思想的主要來源,被譽為「萬經之王」。從國際影響力來看,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世界文化名著總銷量除了《聖經》以外就是《道德經》。比如,老子在德國就被稱為「最知名的中國人」。
  • 每周一章1分鐘,共讀《道德經》 · 第八章
    《道德經》,全球發行量僅次於《聖經》的外文經典。每周一章「1分鐘」,全球華人共讀《道德經》。附林語堂翻譯的《道德經》英文版,感受下西方人眼中的中國之Tao。」其實「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經》的第八章,其中老子對「水」推崇備至,認為它「幾於道」。而從道家的觀點來看,「暗合道妙」應該是最吉祥的一種自然和人生的狀態了。那麼,水到底有哪些優點,值得老子如此稱頌呢?1. 自身有價值:利萬物地球的表面70%以上都是水。人體的70%也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