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猷橐籥輿?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
《道德經》通行本(王弼注本)——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chú)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tuóyuè)乎﹖虛而不屈(jué),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白話文註解】
天地是無所謂仁不仁慈的,把萬物當作草紮成的狗一樣(任其自生自滅。芻狗就是草扎的狗,祭祀完了就扔了)。聖人也是無所謂仁慈不仁慈的,而把百姓當作草紮成的狗(任其自生自滅)。天地之間,不就像一個巨大的風箱(橐籥就是風箱)嗎?空虛而不會竭盡,不斷鼓動而會更多的風出來(此句可以參照四十二章「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老子的氣論思想影響了後來很多哲人的思想。萬物由氣形成,此處「動而愈出」有指稱天地不斷化育萬物的意思。第一章的「所噭」筆者註解為萬物的聲音,正可以配合後面的「多聞數窮」)。要想去多多聞聽無窮數量的萬物的不同聲音(意思是說要分別萬物的不同、了解萬物物理),(從萬象紛亂中想求真理,那是徒勞)不如守於道中(無為而治。佛家、儒家亦有守於中道之說,也是修行功夫)。
【若水中觀】
本章亦是承接上章道體和道用,也有著眼於國家治理系統。面對此系統,老子仍是主張無為而治、守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