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羊鮮又名「魚咬羊」,民間還喚作「天仙配」。此盛名源於古代徽州府的民間傳說,在清代的徽州府,有一個農民帶著四隻羊乘船過江,由於船小擁擠一隻羊不慎落水,奈何羊不會遊泳,此時便引來了魚群,你爭我搶地爭食羊肉,最後每條魚都吃得暈頭轉向,恰巧一漁民碰見此景,撒了漁網,收穫頗多。
可是回家宰魚時發現魚肚裡裝滿羊肉,漁民沒有將羊肉取出,而是一同燒煮,結果做出了一鍋湯味鮮美、魚酥肉爛的上等美食,久而久之,這道菜便成了徽菜中的名菜了。這個故事雖然已近百年,但是故事中的那道菜卻一直流傳至今。
沒吃過這道菜的人都會有此疑問:「羊肉本身有比較重的羶腥味,而魚的體內又自帶土腥味,魚羊同煮,味道會不會很奇怪」,說實話當我第一次聽說這道菜的時候也是抗拒的,於是抱著試一下的心理便開始了我的製作過程,沒想到成品的味道讓我驚豔了,當極腥的魚碰見極羶的羊,不但不腥不羶,而且味道鮮美至極。
用鯽魚熬成的奶白色的湯汁配上酥爛脫骨的羊肉,無論是連肉帶湯一口吞下,還是把鮮嫩的羊肉挑出來蘸料吃,都是冬日裡極致又溫暖的享受。
【魚羊鮮】
主料:鯽魚300克、羊排400克
輔料:枸杞、紅棗、薑片、蔥花、薑絲
調料:食用鹽、白胡椒粉
具體做法
(1)羊排剁成合適的大小,放入清水中加1勺食鹽浸泡30分鐘,泡去血水和雜質。
(2)泡好的羊排用流動水衝洗乾淨,冷水下鍋,蓋上蓋子煮至羊排變色撈出,在煮的期間如果有浮沫的話要撇出,之後放進溫水中清洗乾淨,再控幹水分備用。
(3)大蔥切段、老薑切片,再準備一些紅棗和枸杞。
(4)取一口砂鍋,把煮好的羊排倒進鍋內,加入薑片、枸杞、紅棗、白胡椒粉,然後倒入浸泡食材的涼水,用大火燒開,再轉中火燉煮60分鐘,使羊肉的香味能充分釋放出來。
(5)接下來咱們來處理鯽魚,先把鯽魚裡裡外外清洗乾淨,記得一定要把肚子裡的黑膜洗掉,不然會腥味很重。然後用廚房紙吸乾水分,不然在煎的過程中容易濺油。然後在魚肉較厚的部分,也就是魚肚子上兩面劃兩刀。
(6)平底鍋放適量豬油,煎魚用豬油味道更香,待油燒熱後撒一點食鹽再放入鯽魚,中小火煎制,下鍋後先不要急著給魚翻面,否則魚皮容易掉,大約過個30秒左右,等一面徹底定型後再用鏟子輕輕翻動。
(7)待鯽魚兩面金黃後加入涼水,大火燒開後繼續燉煮20分鐘,使魚湯的顏色呈現奶白色且魚肉軟爛。
(8)等魚湯熬好後,用濾網過濾出魚身和魚刺,一碗湯白味鮮的魚湯就做好了。
(9)將熬好的魚湯倒進燉煮羊排的砂鍋中,小火慢煨30分鐘,出鍋前撒入食鹽調味,加入提香增鮮的蔥花和薑絲。
我們的「魚羊鮮」就做好了,這兩種食材雖然一個極腥、一個極羶,但是合二為一之後反而抵消了彼此濃重的風味,魚湯中有了羊肉的濃香,羊肉又吸收了魚湯的鮮甜,最終煨出了一鍋鮮美至極的味道。
—巧廚心語—
1、煲湯首選還是砂鍋或者瓦罐,這樣不僅可以使食材軟爛入味,湯的鮮香味道也更加醇厚。若是沒有砂鍋和瓦罐的話,就選擇用不鏽鋼鍋或者高壓鍋,但記得千萬不能用鐵鍋,影響湯的味道。
2、魚肚子裡的黑膜,主要起到的作用是對魚的內臟起到一個保護和潤滑的作用,它並不是用來過濾有害物質的,但是其含有比較高的脂肪,同時會有很大的腥味,所以還是建議清洗掉。
3、放適量的鹽這樣煎制的魚是完整的,而且肯定不會掉皮,主要是因為鹽很難溶於油,所以可以在鍋的底部形成一層保護魚皮的保護膜。
本文由約翰飯特稀編輯/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漲知識!如果您有不懂的地方,期待您在下方留言區提出。如果您也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點讚」+「關注」+「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