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將如何傳承艱苦奮鬥精神

2021-01-10 求是網

編輯同志: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發揚艱苦奮鬥精神,指出「奮鬥是艱辛的,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沒有艱辛就不是真正的奮鬥」、「要把艱苦奮鬥精神一代一代傳承下去」。這些重要思想對於走好新時代長徵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經過長期艱苦奮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有些人認為,在戰爭年代、困難時期,提倡和發揚艱苦奮鬥精神是理所當然的,現在還講艱苦奮鬥就有些迂腐、有些過時了。

回顧歷史、審視現實,我們應該更加清醒、時刻警醒:成由勤儉敗由奢,艱苦奮鬥精神不能丟。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進之路上,我們必須面對的挑戰和困難還有很多,要走的路還很長。比如,我國經濟正處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期,推進高質量發展的許多深層次問題遠沒有解決,不少領域還存在大而不強、大而不優的狀況;長期以來形成的主要依靠資源、資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支撐經濟增長和規模擴張的發展方式,還沒有根本改變,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壓力依然很大;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痛點」、「堵點」、「盲點」,我們能達到的廣覆蓋還停留在較低層次;一些產業對外技術依存度偏高,「卡脖子」的問題還時有發生,等等。克服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只能依靠艱苦奮鬥,而絕不是懈怠和享樂。

艱苦奮鬥的精神是永恆的,但艱苦奮鬥的內涵和形式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發展。在今天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不攀比物質生活,而是追求為社會多做貢獻,就是艱苦奮鬥;在相對不完善的工作條件下依然能夠熱情地幹事創業,就是艱苦奮鬥;儘可能節省投入、節約資源,同時又高質量地完成任務,就是艱苦奮鬥;不被困難所嚇倒,堅持不懈、竭盡所能地向既定目標前進,就是艱苦奮鬥;能夠關心關愛睏難群體,與他們並肩創造美好生活,就是艱苦奮鬥;量入為出,健康理性消費,適當從緊地過日子,就是艱苦奮鬥;不貪圖安逸,在勞動奉獻中實現自我價值、享受人生,就是艱苦奮鬥。對於黨員領導幹部來說,還要有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要堅持黨的事業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甘於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始終用心想事、激情幹事、節約辦事。

艱苦奮鬥精神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一種人生追求,還是一種崇高的思想境界。弘揚艱苦奮鬥精神,既需要從點滴做起,也應該成為永恆追求;既需要基本的制度約束和道德規範,更可以用強大的理想信念來支撐。唯有繼續發揚艱苦奮鬥精神,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才能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來源:《求是》2019/23

作者:晏然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

相關焦點

  • 傳承艱苦奮鬥精神
    原標題:傳承艱苦奮鬥精神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艱苦奮鬥是我們黨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歷程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一路高歌猛進的重要精神支撐。新時代新徵程需要我們自覺賡續這種寶貴的精神傳統,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 把艱苦奮鬥精神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革命鬥爭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於中國共產黨人一直保持著艱苦奮鬥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徵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無一不是這種精神的體現。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我們黨繼續強調艱苦奮鬥精神的重要性。毛澤東同志指出,「艱苦奮鬥是我們的政治本色」。鄧小平同志認為,「我們必須恢復和發揚黨的艱苦樸素、密切聯繫群眾的優良傳統」。
  • 傳承艱苦奮鬥精神要做到「四個堅持」
    講話結束時,習近平向堅持弘揚艱苦奮鬥精神50餘年如一日的龔全珍老人表示了致敬,並強調,我們黨員要弘揚這種艱苦奮鬥精神,不僅我們這代人要傳承,我們的下一代也要弘揚,要一代一代傳承下去。(9月26日 新華社)  艱苦奮鬥不是抽象的口號,它有著具體的、豐富的、科學的內涵,並伴隨時代的發展和歷史的前進,不斷充實、豐富和發展著自身。
  • 以艱苦奮鬥精神繪就中國夢
    艱苦奮鬥是共產黨人的傳家寶,共產黨人是靠艱苦奮鬥起家的,也是靠艱苦奮鬥發展壯大、成就偉業的。延安精神的核心內容是艱苦奮鬥。延安時期,我們黨的領導人關於艱苦奮鬥的經典名篇以及踐行艱苦奮鬥的經典故事,很多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今天,當我們重溫這些經典名篇和經典故事時,仍然得到真切的現實感悟。把延安時期艱苦奮鬥精神與今天加以觀照,仍然具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
  • 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
    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不斷激勵廣大黨員幹部、人民群眾開拓進取,在每一個時代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也必將一代代傳承下去,成為永遠都要繼承和發揚的精神力量。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把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作為自己的鮮明作風,歷來堅持獨立自主,開拓前進道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時期,我們黨依然強調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的重要性:「中國的經驗第一條就是自力更生為主。
  • 桐廬:傳承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 講好新時代梅蓉故事
    桐廬:傳承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  桐君街道梅蓉村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曾名揚國內外,全村男女老少齊上陣,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神奇地書寫了「荒灘變綠洲」的神話,由此吸引了60多個國家44批次482人次的外國賓客前來參觀訪問。
  • 弘揚「西疇精神」重在艱苦奮鬥
    弘揚「西疇精神」,就是要弘揚艱苦奮鬥作風,凝聚攻堅克難的的磅礴力量,並付諸實實在在的行動,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弘揚「西疇精神」貴在實踐,如果沒有實踐,就沒有艱苦奮鬥,也不會形成「等不是辦法、幹才有希望」的「西疇精神」內核。弘揚「西疇精神」要把艱苦奮鬥貫穿其中,隨時做到只爭朝夕、不負韶華,才能釋放強大動力。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戚發軔:激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志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從「東方紅一號」升空到現在,我國航天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穩、邁得遠。早日實現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夢想,需要弘揚中國航天人的精神,敢於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於攀登航天科技高峰。這種精神,就是「兩彈一星」精神;這種精神,就是不管條件如何變化,始終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
  • 艱苦奮鬥的民族精神永不過時
    在這裡,我們不經要問,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取得西方發達國家要二、三百年才能取得的成績,改變了舊中國落後挨打的局面,傲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我們靠的是什麼?   答案就是艱苦奮鬥!   艱苦奮鬥是我們民族的精神,林州十萬修渠大軍赴太行,奇蹟般的修建完成1500公裡的壁上天河紅旗渠,靠的是艱苦奮鬥;華為集團短時間成長為世界500強企業、專利申請量世界第一,靠的是艱苦奮鬥;浙江富春江畔的婦女 ,養雞致富靠的是艱苦奮鬥。
  • 領導幹部要帶頭弘揚艱苦奮鬥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紀委二次全會上強調指出:「工作作風上的問題絕對不是小事,如果不堅決糾正不良風氣,任其發展下去,就會像一座無形的牆把我們黨和人民群眾隔開,我們黨就會失去根基、失去血脈、失去力量。抓改進工作作風,各項工作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要堅持和發揚艱苦奮鬥精神。」筆者認為,艱苦奮鬥,是一個永恆課題,也是一個常講常新的課題。
  • 【好好學習】新時代青年如何發揚和傳承「兩彈一星」精神
    作者:林慧平 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清華大學訪問學者我們中國人有句老話:知所從來,思所將往。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談到要發揚「兩彈一星」精神,以民族復興為己任,報效祖國和人民。「『兩彈一星』精神激勵和鼓舞了幾代人,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
  • 申紀蘭「離開」後的西溝村:將「紀蘭精神」代代傳承
    韋亮 攝中新網長治7月1日電 題:申紀蘭「離開」後的西溝村:將「紀蘭精神」代代傳承作者 範麗芳 王惠琳「紀蘭飲料」「紀蘭潞秀」「西溝申紀蘭主題郵局」……走進西溝村,「紀蘭精神」標識隨處可見。6月28日,農民代表申紀蘭與世長辭。
  • 弘揚艱苦奮鬥的精神
    2020年7月4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赴革命區、貧困區青年紅色築夢之旅調研隊三名隊員前往陝西省西安事變舊址進行調研,學習革命先烈的艱苦奮鬥的精神,接受先輩們的大無畏的思想洗禮,為青年築夢之旅添磚加瓦。我們參觀了西安事變紀念館,來到了張學良公館,一進門左手邊的牆上掛滿了基地紀念牌,該址被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教學科研基地……作為一個青年大學生,我們更應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參觀該紀念館。
  • 砥礪前行 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
    砥礪前行 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自此,中華民族開啟了長達14年的浴血奮戰。讓我們翻開歷史的書卷 ,銘記這段不可忘卻的過去。
  • 弘揚延安精神 傳承金融品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革命傳統資源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在認真學習的基礎上,要講求實事求是,學以致用,把學到的新思想、新理念、新知識、新方法、新工具與本單位的工作實際有機結合起來,一切從經營發展的實際出發,堅持問題導向,認真分析困難的原因,思考怎麼辦才能走出困境,思考如何加快發展,思考如何做好客戶營銷、櫃檯服務等工作;思考抓內控、帶隊伍等等,不盲從,不教條、不照搬照抄,在學中幹、在幹中學,把持續強化學習的成果,轉化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在科學謀劃、完善思路
  • 走進昔陽大寨展覽館 感受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寨精神
    走進昔陽大寨展覽館 感受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寨精神9月6日,由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委、昔陽縣人民政府舉辦的「媒體記者看昔陽」宣傳採訪活動正式啟動。9月7日,媒體記者走進昔陽縣大寨展覽館,感受「大寨人」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大寨精神。
  • 井陘太行「天路」精神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
    矢志不渝的奮鬥「天路」——井陘太行「天路」精神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巍巍太行山,悠悠綿河水。井陘縣作為聯合國地名專家組評審的首批「中國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縣」,紅色文化、千年古蹟等資源都「相聚」於此。然而,美好的風光下卻潛伏著積貧積弱的發展困局。要想打破困局,出路何在?
  • 今天,「女排精神」就是「中國精神」
    這精神,將「升國旗、奏國歌」傳遞給每一個中國人。這精神的內核到底是什麼?可以說,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女排精神」,影響了整整一個時代的中國人。「頑強拼搏、艱苦奮鬥,團結協作、為國爭光」的女排精神,已經變成了一種國民符號。這精神穿越幾十年的時光,讓在失敗與勝利、歡聲與淚水,交織中的中國女排,依然堅守、不斷拼搏,永不放棄。
  • 紅色研學 ‖ 探訪大別山區 傳承紅色精神
    學習革命英雄英勇無畏、勇於奉獻、堅定信念的崇高風範和不畏艱辛、敢於鬥爭的革命精神;過程與方法目標:提高學生對傳統技藝的認知,更好地傳承和發展傳統技藝,同時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歷史發生地講歷史,走出校園,走出課本,感悟先烈紅色精神
  • 永州職院:思政課教師開展「學習井岡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暑期實踐研修活動
    此次實踐研修活動旨在通過組織全體思政課教師參觀革命聖地、追尋紅色足跡,接受黨性教育,傳承革命精神,堅定理想信念,同時將所觀所想所思所學融入思政課教學中,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教學實效。參觀革命舊址,傳承革命精神井岡山是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 革命家創建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奠基石」,也是此次實踐研修的第一站。如今的井岡山,遺址遍布、故壘依稀,已成為人們學習革命事跡,傳承革命精神的生動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