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註定是令人難忘的一年,由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肆虐,在新春伊始,突如其來的災難給我們老師和孩子都上了生動而又深刻的一節社會課。心理學的實踐和研究也表明,生活中重大事件的降臨會加速孩子的心理成熟和能力提升。
根據疫情的情況,教育部門提出延期開學,也希望孩子們在家「停課不停學」。空中課堂、網絡直播課迅速成了家長們討論的熱門話題,在家學習,大勢所趨。我們知道,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兩面性,雖然在家學習時沒有了老師同學在身邊陪伴,少了課堂上的樂趣,但新的學習形式也會給孩子們帶來新的收穫。那麼,經歷這次疫情,在家中生活和學習的孩子們收穫了哪些成長?
生活更加獨立
我們知道,許多孩子的家長都是雙職工,白天需要去上班、工作,甚至有的家長還是醫護工作者,需要到一線去抗疫。在延期開學期間,孩子們白天沒有家長陪伴,有的孩子一直跟隨爺爺奶奶生活,就需要慢慢成長,在生活上更加獨立。
在延期開學期間,為豐富學生居家學習生活,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疫情轉化為教育契機,學校堅持「五育」並舉,在線上課程中開設了「勞動能手」欄目。通過各種家務勞動小視頻,以及美食製作的小視頻,引導孩子們在家庭中開展各種勞動實踐。通過各種動手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關注身邊人、身邊事,為家人服務,為家庭作貢獻。
我們看到孩子們的反饋,在家學會了獨立去幫家長做家務。孩子們在家中每天早起幫家長掃地、拖地,吃完飯後主動收拾桌子、洗衣服,幫爺爺奶奶洗碗,和奶奶在家中學習廚藝,蒸饅頭、蒸包子,幫奶奶擇菜洗菜,自己也學會了做自己最愛吃的飯菜,每一次做飯都是那樣的樂在其中……
更有一些孩子,不僅僅可以照顧好自己、幫助家長做家務,還可以照顧好自己的弟弟妹妹,為父母減輕負擔的同時,也為弟弟妹妹做了一個良好的榜樣。
學習更加自主
當孩子在家學習,一開始許多家長都很焦慮,會擔心孩子上網課的效率不高,然而這恰恰是一個培養孩子自主學習能力的好時機。對孩子來說,從小學到大學的學習過程中,他們最需要、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學會學習」,這種自主學習能力將貫穿在孩子個人發展的各個方面。在家學習過程中,沒有了老師的監督、沒有了在教室裡的各種約束,孩子可以藉助各種網絡課程資源進行學習,這時候就需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了。
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來說,自主學習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剛開始學習,學生們都是聽聽視頻看看就過了,沒有任何學習痕跡。後來在老師的建議下,紛紛開始準備筆記本開始學習,從一開始的寥寥幾行,到後來的清晰詳細,甚至有的同學還繪製出思維導圖,作出圖文並茂的筆記;課後,同學們還會依據老師的引導,進行自主的拓展。
在假期中我將自己的教學經驗進行總結提煉,錄製了一系列《朝實微課堂》的視頻,主題為「學好數學並不難」,旨在教會孩子學習數學的方法,提高孩子學習的樂趣、興趣和智趣,讓孩子主動學習,提高學習能力。這系列的視頻一經發布,也收穫了家長和孩子們積極的反饋。
學生們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紛紛探索出了最適合自己的自主學習的方法,學習效率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我們收到很多家長的反饋和孩子的分享,在老師和家長的鼓勵、引導下,孩子們在家中自己制定了學習計劃,自己規劃時間,安排在家的生活,學著做時間的主人。比如:每天6點30起床,早上7點準時開始英語晨讀,8點開始在線學習、讀書口算,到鍛鍊身體、家務勞動……每件事情都安排得井井有條。
在這個超長假期中,孩子們按照計劃,讓每件事情都有序地進行。在自律的學習與生活中,孩子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慢慢得到提升,相信這會對孩子未來的學習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形成積極的心理品質
當今社會競爭激烈,人們的心理壓力大,加之個別家庭教育中存在一些問題,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環境,導致一些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心理比較脆弱,表現在性格上,就會出現大大小小的問題。如:無法集中注意力、膽小靦腆、容易焦慮等等。而家庭是孩子性格養成的搖籃,家是讓他們身體和心靈感到安全的地方。在居家期間,家長有大量的時間陪伴和教導孩子,家長和老師通力合作,通過正確的引導,有助於孩子形成積極的心理品質,克服性格上的弱點。
我們有一個學生小穎,在上學期的學習中表現不太好,學習能力較低,對許多知識掌握不好。在這個特殊疫情期間,小穎的媽媽抓住機會,利用假期時間,及時和班級老師進行一對一的溝通,想通過難得的機會,幫助孩子改變孩子學習狀態不理想的現狀。
老師和家長經常進行溝通。從孩子的學習狀態、書寫情況、完成度、心理情況等方方面面交流,分享經驗。老師溝通一方面鼓勵孩子,更重要的一方面肯定、鼓勵媽媽,疏解媽媽的焦慮情緒,在後續反饋時對孩子的問題及時提出解決方法,並及時追蹤。現在孩子已經從一開始的潦草、敷衍、牴觸學習,到了能獨立用20分鐘完成40分鐘的練習,並且正確率大大提升。孩子的媽媽也從一開始的煩悶愁苦到現在的言語輕快。
還有的孩子,平時在學校課堂裡比較羞澀、不善於表達,而在疫情期間,表達方式就由用語言表達轉變為用文字表達,通過屏幕來和老師同學溝通。老師們發現,這個不善於口頭表達的孩子,文字表達時特別積極活躍,這種情況下孩子跟老師的交流增加了,也便於老師更好地了解和引導孩子。面對老師的關愛,他會回復老師、感謝老師的鼓勵。孩子每天不斷努力著,不僅展示自己的學習過程、學習成果、體育鍛鍊項目,還積極展示自己豐富多彩的課餘生活。相比之前在大家面前的羞澀,這段時間以來,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個陽光快樂、積極進取、自信大方的小少年。看到孩子的進步,作為老師也感到欣慰和快樂。
收穫和諧、美好的親子關係
假期延長,讓孩子和家長們有了很長的相處時間。可是隨著相處時間的越來越久,親子關係中也出現了許多矛盾和「危機」。我前段時間在北京衛視《老師請回答》節目中為家長們提供了一些維護良好親子關係的方法。如「圖片管理法」可以鼓勵孩子完成每天任務;「抽籤法」讓家庭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分區法」讓宅家的生活充滿儀式感……這些活動都需要家長的參與,在活動中進行交流、溝通、合作,不知不覺中家長和孩子的關係就會更加親密,能夠有效地減少親子矛盾。
許多家庭實施了這些方法之後,孩子們在家中的學習與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也更加地理解和愛自己的父母。一個孩子說:「真的特別感謝爸爸媽媽,我宅在家中,依然會有不同的體驗。在看電視節目的時候,陳校長還說到了,『人生900格』,也讓我很感動。原來把人的一生劃分為900個格子,那麼我和爸爸媽媽能在一起的時間只有短短的一兩格,我一定要好好地愛他們,珍惜這些美好的時光。」
縱觀漫長人生,父母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是難得且珍貴的,特殊時期,不僅要注意身體健康,守護好「親子關係」也是至關重要的。良好的「親子關係」不僅對孩子的成長有深遠的影響,親子之間共同創造的美好回憶,也值得我們用一生珍藏。
提升人生格局,培養家國情懷
在疫情期間,在家長和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時時刻刻關注疫情、關注時事新聞。孩子們通過這次疫情看到了國家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更加理解了中國人民的團結、國家的強大,明白了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我們在家中隔離的同時,一線工作者正冒著生命危險負重前行。
在延期開學期間,我校高度重視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利用班級微信群,開展網絡班會活動。一方面是教育學生在與災難抗擊中學習成長,另一方面是引導學生與抗疫主戰場同舟共濟,弘揚民族精神。
在班主任老師的引領下,各年級、各班級,所有學生全員參與,分別以「關注疫情、為中國加油」、「我眼中的鐘南山」、「向一線白衣戰士致敬」、「特殊時期學會自我管理」、「親子活動創建融合家庭」等各種弘揚主旋律和正能量的話題為契機,帶領學生一起學習、討論和實踐,引導學生在這樣一個特殊時刻,學會關注自我,關注他人、關注社會。看著孩子們親手為抗疫工作者製作的手抄報、畫作、工藝品,一首首生動真摯的詩歌,一篇篇充滿感恩與敬佩的文字,一個個清晰詳細的疫情統計圖,仿佛看到了孩子們一顆顆熱切的赤子之心。
相信孩子們通過親身參與線上抗疫活動,將會懂得敬畏生命、感恩生活,學會成長,不僅提高人生格局,也在心中樹立起了家國情懷。
2020年初的疫情來勢洶洶,孩子們雖然在家中隔離,卻也沒有停下自我提升的腳步。在家校的共同協作下,孩子們從生活技能、學習能力、心理品質都得到了提升,「獨立自主」是他們在特殊時期的成長關鍵詞;美好的親子關係讓愛在父母與孩子的心間流淌,滿滿的家國情懷讓孩子們更加熱愛祖國、感恩社會、敬畏生命……特殊時期孩子們有特殊的成長,相信這將是他們人生道路中難忘的一程,這個時期的收穫與成長將為他們以後的人生鋪墊美好色彩。
(作者:陳立華,北京市朝陽區實驗小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