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南開大學舉行的100周年校慶燈光秀照亮了整個校園,引人注目。
迎來百年校慶,南開校長曹雪濤也發表感言:南開應恢復到當年「北清復開」的地位與影響。雖然履職還不滿兩年,曹雪濤卻可能是與南開大學這所百年名校在氣質上最為貼近的一任校長。(中國新聞周刊報導)
他,26歲時畢業於第二軍醫大學,因碩士論文優秀被直接授予博士學位。他,28歲時破格由講師直接晉升為教授,是當時國內最年輕的醫學教授。那年,頂刊CNS的編輯人員列表裡有三百人,只有5個是中國人,曹雪濤就是這其中的一個。從「最年輕的醫學教授」到「當時最年輕的院士」;
從「最年輕的學科帶頭人」再到「現今南開大學校長」;
從「讓專家評委拍案稱奇畢業論文」再到如今「三個月連發2篇Cell和1篇Nature」。
曹雪濤的人生裡充滿了太多的傳奇色彩,然而這樣一位頂尖的科學家卻沒有國外的學習經歷,是個純正中國本土培養的頂尖科學家。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曹雪濤的傳奇經歷和人生轉折點。曹雪濤,他1964年出生於山東省濟南市,17歲就讀於第二軍醫大學海醫系本科,22歲在第二軍醫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26歲時碩士畢業於第二軍醫大學。同在26歲時被授予博士學位,28歲破格晉升為當時我國最年輕的醫學教授。32歲晉升為博士生導師,33歲擔任全軍免疫與基因治療重點實驗室主任,41歲成為當時最年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此外,他還是當時我國最年輕的將軍。
圖源:網絡
現任南開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同時他還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德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法國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英國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兼任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協生命科學聯合體主席等。主要從事天然免疫與炎症的基礎研究、腫瘤免疫治療應用研究。
創辦《中國腫瘤生物治療雜誌》並任主編,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共同主編、任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副主編等編委。在國內完成的工作以通訊作者在Nat Immunol、Blood、J Immunol、Cancer Res、JBC等SCI收錄雜誌發表論文101篇(影響因子>5分有27篇,其中10分以上6篇、28分一篇),主編專著3部,是國家973免疫學項目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的負責人。
他的求學經歷中,最讓人嘆為觀止的是:他本是攻讀碩士學位,竟不成想同時取得了博士學位的經歷。奇蹟就發生在他碩士論文答辯的那一刻。他是著名免疫學教授葉天星的碩士研究生,當年他經過2個月的沒日沒夜複習,以「總分第一名」的好成績走進了葉老的實驗室。經過4年的攻讀,終於迎來了碩士研究生論文的答辯。在他的碩士畢業論文答辯會上,他的《白細胞介素Ⅱ激活的腫瘤浸潤性淋巴細胞抗腫瘤作用的實驗研究》論文,竟讓專家評委拍案稱奇。評委會一致認為他的論文在四個方面有獨到的創新見解,已達到博士生的畢業水平。評委會建議,他只要參加完博士生入學考試,能夠補修完博士生第二外語等課程,就可以直接授予博士學位了。這真正是史上最牛的碩博連讀!一箭雙鵰,一篇碩士論文派兩個用途,既獲得碩士學位同時也獲得博士學位。1981年,曹雪濤以優異成績考入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受教於中國免疫學界的泰鬥葉天星教授。一次免疫學講座上,葉教授講的一段話點燃了曹雪濤一種強烈追求的火焰。葉教授說:「人們都認為,免疫學是從種牛痘開始的,起源於歐洲;可是中國古代就懂得種『人痘』,人們把發水痘好了結的痂取下來,磨成粉,讓別人吸進鼻子裡,打幾個噴嚏,就再也不發水痘了。」葉教授認為,也許免疫學源頭在中國呢,可惜沒人去證明。他還說,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拿獎最多的科研領域就數免疫學了。畢業時,曹雪濤以優異的成績免試直升研究生,可是治學嚴謹的葉教授甩下一句話:「我不收保送的,要收就收考來的。」曹雪濤認定了葉教授,冒著考不上就失去保送碩士生資格的風險一頭扎進書堆裡。兩個月後,他終於以考試第一名的成績成為葉天星教授弟子。跟著葉教授讀碩士很累、很苦,因為30歲就在美國康奈爾大學任副教授的葉天星是個治學嚴謹的學者。曹雪濤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學習研究中。圖源:網絡
近日,記者採訪南開校長曹雪濤時,問了他一個問題:您是免疫學家,大家很期待,在您出任校長後南開的生物醫學學科會有怎樣發展?曹雪濤:我來南開,主要任務不是來做科學研究的,我首先要履行校長的責任,盡全力把南開全面治理好、發展好,作為校長要有戰略眼光與宏觀格局。我要明確哪些是南開傳統優勢學科,對它們要鞏固提升,哪些是新興前沿學科,南開必須要布局和發展。曹雪濤院士從履職南開校長以後,他不再僅僅拘泥於專注自我學科領域的發展,而是將自己的身份與職責定位重點放在了建設南開的大局觀念上,這裡借用楊宇霆前輩的一句話: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其實曹雪濤院士的成就和故事還有許許多多,多到兩天兩夜也講不完。但我們可以看到,他的成功因素可以歸納為三點:努力、境界、機遇。這可能也是每一個人人生轉折的因素,是每個人可通向成功的轉折點!
第十期人文社科核心期刊論文
寫作與發表訓練營
專業講師全面解讀
僅剩3個名額
點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