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Chemistry》20201130最新4篇前沿研究導讀(譯文)

2021-02-26 譽文編輯

Nature Chemistry

https://www.nature.com/nchem/

Published: 30 November 2020

1.Nature chemistry揭示:由單一膦配體穩定的可分離二碳化合物Isolabledicarbon stabilized by a single phosphine ligandTsz-FaiLeung, Gernot Frenking 化學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7-020-00579-w

摘要

與自然界賦存的F2、O2和N2相比,雙原子C2是一個有趣的物種,只能在氣相中間接觀察到,由於其高反應性,在凝聚態中避免了分離。此前有學者將其穩定在L→C2←L化合物中,但該基序中中心C2的成鍵情況與自由C2有明顯不同。使用帶有兩個咪唑烷-2-咪唑胺基的大體積膦配體,本研究製備了雙原子C2,即單聚複合物L→C2 ,並對其進行了結構表徵(L為(NHCR=N)2(CH3)P,其中NHCR為N雜環碳苯)。該化合物在環境溫度下穩定,在固體狀態下也已被分離。反應性研究結合量子化學分析表明,L→C2複合物的兩個碳原子均具有碳烯性質。該複合物在熱分解時經歷了分子間C–H鍵激活,並與甲醇表現出類似烷氧基的反應活性。

 

 

2.Nature chemistry揭示:通過探測冷原子碰撞中彈性和反應散射確定量子共振性質Determiningthe nature of quantum resonances by probing elastic and reactive scattering incold collisionsPrernaPaliwal, Edvardas Narevicius 化學與生物物理學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7-020-00578-x

摘要

散射共振在物理和化學的碰撞過程中起著核心作用。由於散射波函數的空間定位,散射共振有助於人們對碰撞動力學的直觀理解。最近用最先進的低能碰撞實驗觀察到,離心勢壘後短距離處,局域於反應區域的共振具有反應速率尖峰的典型特徵。然而,如果局部化發生在反應區域以外,會修正大部分彈性散射。這可能是由於壘上共振,經典軌道的量子模擬。通過在光束合併實驗中探測亞穩態氦與氘分子的彈性和非彈性散射,研究區分了量子共振的性質,即隧穿共振與壘上共振,並通過計算相應的散射波函數驗證了研究發現。

 

 

3.Nature chemistry發現:手性溶劑和手性單體競爭影響超分子聚合物螺旋性Competitionbetween chiral solvents and chiral monomers in the helical bias of supramolecularpolymersMarcinL. Ślęczkowski, E. W. Meijer 複雜分子系統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7-020-00583-0

摘要

溶劑-溶劑相互作用是生物大分子組裝和正常工作的關鍵,在有機和聚合物化學的許多領域中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儘管許多報導描述了(手性)溶劑對(超分子)聚合物螺旋構象的影響,手性溶劑和手性單體的結合尚未探索。本文報導了手性氯化溶劑中三苯基-2,6,10-三羧基醯胺對映體超分子聚合的非對映體差異。由所組裝單體立構中心引起的偏好與溶劑分子的偏好相互競爭,導致不可預見的溫度依賴性溶劑化效應。通過結合實驗和數學建模,我們發現,對映體之間的差異是由單體和溶劑立構中心的累加熵效應引起的。值得注意的是,共聚反應表明手性溶劑對共聚物的螺旋性有一定影響,從而抑制了單體的螺旋性偏好。研究結果強調了累積溶劑化效應在超分子聚合中的重要性。

 

 

4.Nature chemistry揭示:蛋白質摺疊調節革蘭氏陽性菌粘附素的化學反應 Proteinfolding modulates the chemical reactivity of a Gram-positive adhesinAlvaroAlonso-Caballero, Daniel J. Echelman生物科學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7-020-00586-x

摘要

革蘭氏陽性菌在黏膜組織定植,能夠承受較大的機械擾動,如咳嗽,咳嗽產生的剪切力超過了非共價鍵保持附著的能力。為了克服這些挑戰,病原菌化膿性鏈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 )利用Cpa蛋白,帶有Cys–Gln硫酯鍵的菌毛末端粘附素。該鍵對宿主表面配體的反應性使共價錨定成為可能;然而,定植也需要細胞遷移和在表面上擴散。這些看似不相容的要求背後的分子機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演示了磁鑷力譜分析,揭示了Cpa硫酯鍵受力時的動力學特性。當摺疊力<6 pN時,Cpa硫酯鍵與胺配體發生可逆反應,這在炎症部位很常見; 然而,機械展開和暴露於>6 pN的力時,阻斷了硫酯改造。本研究假設,這種摺疊耦合的反應性開關(稱為智能共價鍵)可以使粘附素在較低作用力下與表面配體進行結合和解結合,並在機械應力下保持共價附著。

 

相關焦點

  • 《Nature》20210225最新9篇前沿研究導讀(譯文)
    Gordon 綜合神經科學4. Nature最新:早產兒微生物群聚集的多界生態驅動因素Multi-kingdom ecological drivers of microbiota assembly in preterm infantsChitong Rao, Seth Rakoff-Nahoum 傳染性疾病5.
  • Nature Medicine連發9篇論文,Jeff Dean、吳恩達等最新研究入列
    新智元推薦 來源:專知(ID:Quan_Zhuanzhi)【新智元導讀】2019年1月7日,Nature 旗下頂級醫學期刊 Nature Medicine 雜誌同期刊登9篇論文,聚焦人工智慧在醫學領域的應用。
  • Nature 一周論文導讀
    本研究整合長讀測序和最新的scaffolding技術生成了全球首個6種蝙蝠的高質量基因組。全基因組篩選揭示蝙蝠的祖先分支中聽力相關基因受到正向選擇,免疫相關基因的選擇和丟失,及抗病毒APOBEC3基因的擴增。還發現了蝙蝠microRNAs中的特異性變異,可能調節蝙蝠特異的基因表達程序。該研究為揭示並證明蝙蝠適應的基因組學基礎提供數據源。
  • Science 等一周論文導讀(下) 2017年1月第4期
    Barres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41/n7638/full/nature21029.html(導讀 董堃)  中樞神經系統(CNS)損傷及疾病會強烈誘導產生反應性星形膠質細胞,但其作用不明。本文研究了反應性星形膠質細胞的A1亞類,該亞類由活化的小膠質細胞通過分泌細胞因子誘導產生的。
  • 《中國科學:化學》、《Science China Chemistry》分別出版中英文...
    一個世紀以來,學院秉承「誠樸雄偉,勵學敦行」的校訓,以及「嚴謹、求是、創新、奉獻」的優良傳統,始終面向世界科學前沿、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研以致用,以社會發展為己任,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成為蜚聲海內外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 Nature重磅:高分子材料最新綜述5篇!
    北京時間2016年12月14日,Nature官網在線發布5篇與高分子材料相關的綜述:1、來自可再生資源的可持續性聚合物;2、具有自主生命周期控制的聚合物
  • Nature選出了2019年的10篇重要論文
    · 年度榜單 Nature選出了 2019 年的 10 篇重要論文 這其中有 8 篇都是Nature雜誌自己發表的論文,還有兩篇分別來自PNAS和Science Robotics。 Nature在發布榜單的時候沒有詳細解釋評選的標準。論文期刊出現這樣的分布,可能是因為Nature的獨立媒體編輯部報導最多的還是自家的論文。以及,這個榜單評選的時候可能考慮了論文的新聞性,以及Nature編輯在撰寫新聞的時候對其的「推廣」。
  • 中國高校4篇研究登上Nature!浙工大與清華北大上交並列,校友群被點燃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蔡佳燕最新一期的Nature,可謂是「中國高校大爆發」。同一天,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浙江工業大學等中國高校,在學術頂刊Nature上各發表了一篇研究。中國高校4篇論文同日登Nature ,本已不尋常。
  • 中科院-湯森路透《2014研究前沿》之臨床醫學篇
    10月27日,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與湯森路透旗下的智慧財產權與科技事業部聯合舉辦《2014研究前沿》報告發布暨科學家論壇,共同發布《2014研究前沿》報告,遴選出2014年排名最靠前的100個熱點研究前沿和44個新興研究前沿。《2014研究前沿》涉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10大學科領域。現公布臨床醫學篇如下。
  • 臨沂大學高中鋒教授在Nature雜誌子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臨沂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生化分析研究所高中鋒教授關於可視化傳感新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Manipulating the hydrophobicity of DNA as a universal strategy for visual biosensing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Nature
  • 《Nature期刊資料庫》正式使用通知
    《自然》周刊一直致力於最優質的、在科學技術各領域經同行評審的研究成果,貫徹並堅持原創性、重大性、跨學科影響力、時效性、讀者親和力、發表全球最前沿的學術成果。《Nature》最新影響因子為43.07,訪問連結:https://www.nature.com/nature/。2.
  • 14篇Nature系列合集:DNA元件百科全書最新成果出爐
    《自然》《自然-方法》和《自然-通訊》發表的 14 篇論文合集描述了這一結果,為基因組組構和功能帶來了新的認知。Nature 雜誌官網 ENCODE 合集目前,這一系列研究的數據已對外開放。作為一項廣泛協作的基礎研究工作,ENCODE 計劃涉及來自美國和國際各地的小組,由 500 多名具有不同專業知識的科學家組成。得益於世界各地獨立研究人員進行的數十年基因調控研究,並以此為基礎,ENCODE 研究人員創建了一個社區資源,以確保任何研究人員均可訪問該項目的數據。
  • Nature Plants同日發表中國學者三篇研究論文
    7月13日,Nature Plants在線發表5篇論文,其中三篇中國學者的研究論文,分別如下:
  • 【今日化學前沿】《Nature Communications》報導:清華大學化學系趙亮研究小組發現金屬有機化合物中的超共軛芳香性
    該研究首次將超共軛芳香性概念拓展到過渡金屬取代的雜環體系,發現該芳香性在穩定此類化合物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合成路線圖利用2,5-雙((三甲基矽基)乙炔基)苯-1,4-二胺作為反應底物,通過相似的雙邊反應,他們合成了八核金取代的苯並二吡咯二正離子化合物。
  • 成都這所大學,上了全球頂級科研期刊《Nature》封面!
    6月3日Nature刊發了該校基礎與前沿研究院鄧旭教授團隊最新研究成果「Design of robust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s」《Nature》是世界上歷史悠久的、最有名望的科學雜誌之一,首版於1869年11月4日。與當今大多數科學雜誌專一於一個特殊的領域不同,其是少數依然發表來自很多科學領域的一手研究論文的雜誌。
  • 夏都新聞聯播 20201130
    夏都新聞聯播 20201130 2020-11-30 19:10:00  來源:夏都新聞聯播
  • 讀博連發3篇Science!28歲任武大教授再發Nature
    圖源:鄧鶴翔課題組鑄就武漢大學建國後的首篇Nature2015年11月,武漢大學鄧鶴翔教授團隊為武漢大學完成建國後的第一篇以第一通訊單位發表的《Nature》主刊論文,而且該項研究成果也是由韓國科技大學、武漢大學、羅特格斯大學、斯特哥爾摩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合作完成
  • 《中國科學:化學》、《Science China Chemistry》分別出版中英文專刊慶祝南京大學化學學科創立100周年
    一個世紀以來,學院秉承「誠樸雄偉,勵學敦行」的校訓,以及「嚴謹、求是、創新、奉獻」的優良傳統,始終面向世界科學前沿、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研以致用,以社會發展為己任,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成為蜚聲海內外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 Nature子刊:靈長類腦中抽象規則認知的產生|腦科學頂刊導讀78期
    >期刊: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作者:Sniper抽象規則會在很多方面影響人類的認知,因為這些規則會幫助我們描述離散的事件和體驗,並且將其連接和分類為有意義的概念。然而,對抽象規則的認知能力在靈長類動物大腦中何處,由何種神經機制產生仍然是當前被廣泛研究和爭論的主題。來自人類影像學和猴子單神經元記錄的證據表明,前額葉皮層在抽象規則表徵中起著關鍵作用。另外,來自前額葉病變猴子中進行的行為研究以及對前額葉受損的人類患者進行神經心理學檢查的數據表明,前額葉對規則引導的行為的貢獻存在實質性的功能分離和任務依賴性。
  • 2017年6月大學英語四級翻譯預測及譯文4篇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四級>四級輔導>翻譯>正文2017年6月大學英語四級翻譯預測及譯文4篇 2017-06-12 13:59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