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專家告訴你如何寫好課題申報書
2017年1月11日下午,北京教育學院科研處舉辦2017年課題申報培訓專題講座。特邀原北京市教育科學規劃辦主任、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助理、《教育科學研究》雜誌社社長耿申研究員以全國和北京市規劃課題為例,就如何撰寫課題申報書進行了專業詳實、深入淺出、有理有據的解析,並對參會老師提出的問題逐一進行了解答。以下以問答的方式對講座所涉及的核心問題進行梳理。
1.不同類別的課題有什麼「基本要求」?
課題總體上可分為投標課題和自選課題兩大類。投標課題要求很嚴,投標者要進行答辯,對於投標題目不能有任何改動。北京市規劃課題主要有重大、優先關注、重點、一般、青年專項、校本研究專項等幾類,其中的重大與優先關注課題大致分別相當於國家重點與一般課題,校本研究專項課題專門針對中小學及幼兒園申報。北京市教育規劃課題的要求與國家、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基本一致。北京市一部分優先關注課題屬於半投標性質,即允許申報者根據專長和認識選取獨特視角分析、論證題目,對題目關鍵詞不能改動,對非關鍵詞可在一定條件下加以調整,不進行答辯。
需要注意的是,2017年全國規劃課題只有重大和優先關注課題列出課題題目,其它種類課題都可自選題目。此舉旨在鼓勵研究者自選前瞻性、創新性問題進行申報和研究。在課題申報書中,活頁是課題論證的重點內容,其中的前三項即選題依據、研究內容、思路方法則是重中之重。
2.如何撰寫「選題依據」?
在課題申報書上,選題依據的撰寫要求是「國內外相關研究的學術史梳理及研究動態,本課題相對於已有研究的獨到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等」。選題依據主要圍繞兩方面內容撰寫:一是文獻綜述,二是選題價值分析。
在進行文獻綜述時,選題依據主要圍繞課題的核心概念和本質問題展開。申報者需從選題中解析出核心概念、本質問題和目標要求。其中,「核心概念」和「本質問題」應從理論、實踐兩方面分析,「目標要求」需在一定理論框架下重點從實踐方面分析。所謂理論方面分析,是指從學術史角度梳理出當下的矛盾所在,提出研究的理論框架;「目標要求」則是基於現實問題提出應對設想。對於自選課題,申報者應從自身熟悉的研究領域提煉課題,即從理論和實踐的現象中提出本質性問題,進而確立核心概念,並從國內外研究現狀中尋找起點和參照。文獻綜述應注意將幾個關鍵點描述清楚:與本課題密切相關的研究起點或學術源頭——近五年本課題的主要研究成果——學界目前研究動態。
在分析選題價值時,申報者應圍繞核心概念闡述選題的理論價值,在提煉核心概念時要有邏輯分析的理論背景,而不能自造概念。對於應用價值,申報者應闡明該選題在實踐中的矛盾是什麼,為何這些矛盾是迫切需要解決的?
選題應帶有強烈的問題意識,申報者所提問題要有理論和實踐的真切感,其研究的基本步驟是:基於實踐(經驗或調查)——提出困惑(矛盾和糾結)——形成問題(思考和闡述)——研究課題(以明確變量為標誌)。
具體問題類型及其注意事項如下:新問題帶有創新特點,分析要有理論和實踐基礎;舊問題往往來自研究的沉寂領域,分析要有延伸或擴展新意;熱點問題往往伴隨著諸多觀點混雜,分析要做歷史經驗思考。對於不同類型的問題分析,要注意將問題通過概念化的步驟提升至分析性層次。另外,申報者提出的問題應清晰明確,切忌似是而非的問題,切忌自己不當限定的問題。
3.如何撰寫「研究內容」?
在課題申報書上,研究內容的撰寫要求是「本課題的研究對象、總體框架、重點、難點、主要目標等」。招標課題的研究對象應來自對題目的確切分析,自選課題則來自對選題的領域限定。研究內容設計的重點、難點應與申報書中提出的假設保持邏輯上的一致性。申報者在課題論證時應將假設明確寫出,並與最後所寫的重難點保持一致。
在具體撰寫時,應使研究目標、內容、假設三者形成一個完整的框架,或者是在這三者的基礎上增加一個要素——方法,四者構成一個完整的框架。研究目標不要求單獨進行描述,但研究內容最終指向目標;研究目標是所提問題的預想答案;研究目標通過內容加以分解,而內容是目標的結構性呈現;總目標與具體目標(子課題)是整體與部分的關係。課題論證中的假設是申報者根據已有材料,對事物的原因與發展所做的推測。課題的研究內容應圍繞假設展開,研究是通過各種相應方法及證據、論據,對假設進行論證,被證明的假設便成為理論(實現目標)。假設的建立既可以是因果關係,也可以是相關的關係。
4.如何撰寫「思路方法」?
在課題申報書上,思路方法的撰寫要求是:「本課題研究的基本思路、具體研究方法、研究計劃及其可行性等」。基本思路是申報者證明假設的路線設計,屬於方法論層面的考慮,即主要關注方法的選擇,申報者應依據內容的需要選擇恰當的方法。
關於具體的研究方法,首先應明確具體研究方法屬於操作性層面的考慮,即申報者要關注操作技術,依據技術路線設計具體的做法。具體研究方法應依據目標和內容的需要而選擇,依據解決問題的需要而改造,如果選擇多種方法相結合,要考慮好各方法之間的相互關係和順序。申報者應當將如何做的敘述清楚,要根據實際的研究改造方法,改造時應注意遵循所選方法的基本規範。
技術路線是指為完成研究而採取的包括手段、步驟、方法等在內的研究途徑,申報者對研究途徑的每一步驟要闡述清楚並確保其具有可操作性。技術路線可以參用流程圖或結構示意圖加以說明,如樹形圖應包括研究對象、方法、擬解決的問題及其相互之間的關係,示意圖則需要將研究的各部分內容、順序、相互之間的關係、方法以及所要解決的問題做成結構圖。
就方法類別而言,主要包括實證類方法、思辨類研究、混合方法三類。其中,第一類也就是實證類方法目前很受推崇,它具體又可分為量化研究(調查、實驗)和質性研究(個案、行動)兩種。
量化研究中的調查方法,是通過了解背景、查明現狀,由事實發現問題的真相,繼而按結構化提綱談話、詢問,設計並收集相關背景材料的問卷;實驗方法特別受到推崇,但是操作要求多、難度大,它是研究者在研究基礎上提出假設,通過設計嚴密的流程加以檢驗和證明,應遵從變量控制的基本規範,重視數據的採集、分析和解釋,進而將實驗結果應用於同類實踐加以驗證。
質性研究中的行動研究是指在實踐中從事研究或把實踐設計為研究,研究設計嵌入實踐計劃,研究內容併入實踐內容,研究方法隱於實踐步驟,並保持研究的相對獨立性。此外,研究者有時還會用到反思方法。所謂反思方法,是指研究者對經典個案進行結構化的重塑,對散亂體會加以理論化的概括,基於既有思考進行再思考,以及對個人核心理論、觀點進行演繹。
第二類是思辨類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經驗總結(經驗收集、經驗整理)和理論推演(系統思維、生態理論)等。這是比較傳統的研究方法,在目前的學界研究中不是非常受推崇,但是並沒有被放棄。
第三類混合研究方法是指質性方法與量化方法的混合設計,多被用以增加證據、拓寬及深化研究。混合研究是目前學界非常新穎的研究方法,但在實際操作中的難度很大,如何把握好混合的度非常重要。關於混合研究方法的應用,國外學界有比較成熟和優秀的課題案例,可以查找和借鑑。
5.如何撰寫「創新之處」?
在課題申報書上,創新之處的撰寫要求是「在學術思想、學術觀點、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特色和創新」。課題研究的創新之處通常體現在理論、資料、方法等方面。理論創新是指學術思想、觀點等研究假設獲得證明,資料創新是指研究者佔有新材料、新證據、新發現等全新的數據,方法創新則是指申報者對於解決問題提出新方法、新途徑。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性的概念、意見、建議通常不屬於「創新點」,課題申報書中所寫創新之處均為「可能性」。
6.其它:如何撰寫「預期成果」、「研究基礎」、「參考文獻」、「團隊基礎」、「研究條件」等內容?
申報書的預期成果應寫明成果形式、使用取向、預期社會效益等。成果形式是指論文、專著、研究報告等,在填寫成果內容時應有具體名稱,如論文要填寫能闡明觀點的題目,專著應填寫闡明觀點的著作,研究報告應包括預計研究成果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效用。
對於研究基礎,申報書要求寫明「前期研究成果、核心觀點等」。前期研究成果是指申報者要寫清個人已有的研究項目、所取得的成果及其基本觀點,申報者可撰寫在相關研究領域所取得的學術積累和學術貢獻、同行評價和社會影響,但切忌寫個人聲望、水平、能力及與申報課題無關的獲獎、榮譽等。
參考文獻是指與本課題相關的主要參考文獻,一般不超過20份。申報者應寫明學界在重要期刊發表的代表性文獻及著作。在選擇參考文獻時,申報者應當注意以下三點:一要具備同行公認的權威性,二要保持文獻的系統性,三要儘量突出關鍵文獻(即緣起性的文獻或學術源頭)和最新文獻。
關於團隊基礎和研究條件,申報者可在「研究基礎」這一部分適當增加對於本研究團隊特殊基礎和條件的介紹,如研究團隊學科背景的豐富,負責人所在單位行政、設備、經費的充足,實驗基地及條件保障等。
另外,課題申報者還應注意,子課題的設置應源自對研究題目核心概念的組合,對課題總目標的分解,對研究內容的構成,而不能出於成員特點、工作流程或方法的考慮而人為設置。重大、重點課題的子課題應以結構化的方式呈現,總課題與子課題的關係應與總目標、子目標之間的關係基本對應,各子課題之間應在內容上形成有機的、相互支撐的體系,各子課題要有相對獨立的簡要研究方案。課題組構成方面,應保證每位課題組成員確因題目內容的需要而聘請,因各自研究特長而分工,因各自的研究工作而體現相應成果。如果申報國家重大招標課題,申報者應保證首席專家的研究時間和精力投入情況。
7. 2017年準備申請課題的老師主要問了哪些問題?
選題方面:
如何確定選題並體現創新性?課題主題表述有何要求?往年已經立項課題再申請還有立項的可能嗎?
選題應體現問題意識,在理論和實踐方面突出新意。課題題目表述應清晰,令評委有眼前一亮的感覺。如果往年已有類似選題立項,申報者繼續申請時應注意避免題目重複,在內容或方法上體現創新。
內容方面:
申報內容是否需切中時事?前期積累是否重要?撰寫申報內容時,重點是界定研究範圍,應當切中時事。
一般而言,前期的學術積累很重要。
設計方面:研究框架與思路如何區分?如何提高申報課題成功率?不同級別課題申報成功的關鍵之處和評審重點何在?課題經費預算應該注意什麼?
課題的研究框架重在內容方面的闡述,研究思路則側重方法層面。
提高課題申報成功率的關鍵因素是真問題+好設計。
北京市課題申報與教育部課題要求基本相同,在研究的問題上,北京市課題更加關注北京的實踐,重點研究北京的問題。
經費預算應注意按照所申報課題管理辦法中的財務規定填寫,財務規定不允許支出的不要納入預算。
研究基礎方面:
前期研究成果對課題申報有無影響?如果前期相關研究成果屬於上級委託研究項目,如何出示證明材料?
前期研究成果對課題申報有一定影響,但不是最關鍵的因素。
如果前期成果屬於上級委託項目,可寫明項目名稱、取得的相關研究成果。
評審重點方面:
課題內容撰寫時應該避免哪些硬傷?課題評審的要求與指標是什麼?
在撰寫時凡是自己感覺有疑惑的地方一定是硬傷。
課題評審的要求與指標見課題申報書中的活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