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靜的翻身仗:盲盒如何「改造」傳統玩具工廠

2021-01-08 經濟觀察報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銳曾靜1986年出生,今年不到35歲。

這個年齡段和泡泡瑪特董事會成員是相近的。泡泡瑪特的招股書顯示,公司創始人王寧和副總裁楊濤都是33歲,另一位副總裁劉冉32歲,營運長司德31歲。

泡泡瑪特「出圈」後,盲盒這個機會,也讓曾靜從負債纍纍的東莞玩具工廠生產線上走出來,打了一個翻身仗。

12月23日,他向經濟觀察網記者講述了自己從一個做益智類傳統玩具廠商,到潮流玩具(簡稱「潮玩」)廠商的過程。此前一周,該公司創立的LAMTOYS品牌作為分享嘉賓代表之一,受邀出席名創優品旗下第一個潮玩品牌TOP TOY的發布會。

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潮流玩具零售市場的參與者是數百家,目前仍然處於早期發展階段,但過去數年發展迅速。中國的潮流玩具零售市場由2015年是人民幣63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人民幣207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34.6%。

盲盒訂單在手上看著漲

曾靜接觸盲盒的時間要倒回2015年。

當時,他剛經歷第二次創業失敗,負債接近100萬,主要是做益智類的玩具生產。處理完債務問題之後,曾靜去了一家韓資玩具企業。這家公司的潮流玩具產品主要出口到韓國、日本,盲盒是其中的一個類別。

「把該打的欠條打了,進公司月薪是8000元。」曾靜說,他因為生活壓力太大了,還債和養家的開銷是那麼一點點工資無法支撐的,而眼看著公司的業績一直在增長,「我就向老闆提出幫他做中國市場,換公司5%的股權。」

曾靜的這個想法直接被老闆拒絕了。直到2017年,他才正式成立東莞市創科塑膠製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莞創科」)。

因為沒有足夠的訂單,他需要繼續為那家韓資企業做「代工」。2015年到2017年,凡是經他手過的盲盒訂單,曾靜都多留了點兒心:「2017年底,我看著手上的盲盒訂單每個季度都在增加,以30%-50%的速度,500套、1000套、5000套……」。

「那個韓國老闆拿了一些IP,又找了設計師,開始給泡泡瑪特供貨,這個點提醒了我。」曾靜說。2018年4月,他去了一趟STS上海國際潮流玩具展。在這個展會上,他遇到了自己現任設計師團隊的兩名核心成員。「他們也是從國內一家資深設計公司出來的,想做自己的東西,但資金和銷售這塊都比較缺。」

三個人一拍即合。同年,東莞創科成立LAMTOYS品牌,主營IP孵化等。「他們做設計,我負責供應鏈和市場比較有經驗,所以我們很快就進入狀態。」

傳統意義上的玩具針對的是兒童,但潮流玩具買單的人是年輕人。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潮流玩具的主要粉絲群體介於15至40歲之間。鑑於熱門IP多為動漫角色、電影角色或K-pop衍生產品,日本、韓國、新加坡是主要潮流玩具零售市場。

「潮流玩具在工藝和玩法上更講究,成本上也會高出30%左右。」曾靜舉例,以往做傳統玩具的生產時,產品可以按堆放的,但是潮流玩具至少要求一個一個排整齊,因為涉及各種上色、圖案,不能刮蹭、磨花。相應的,潮流玩具的價格也更高。

東莞創科的首推產品是一款「變色龍」,特點就是它的身體顏色隨外部溫度變化。2018年9月,距離國慶節一個月的時間,曾靜和設計團隊在兩個禮拜做了3000套,並快速的推給潮玩連鎖店、快時尚店。「我當時的第一代產品現在回頭來看覺得質量很差,但當時在風口上,你出什麼,別人就買什麼。」

「產品迭代的速度也要很快,一代、二代、三代,這也是當時幫韓國老闆生產時候的節奏,我們沿用了。」曾靜稱,一個季度後,他們從市場得到了滿意的反應。他向經濟觀察報提供的公司營業額數據是:在2018年到2019年,每個月盲盒系列的營業額都是看得見的雙位數增長;2019年全年,公司營業額順利打破千萬級。

此時,盲盒系列佔公司營業額已超過七成,主要銷售渠道是晨光文具旗下的九木雜物社、西西弗書店,也包括泡泡瑪特等潮玩店。2020年,他們的預期是過億。

衝進「盲盒」後拼什麼?

曾靜在公司裡貼的標籤寫著「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但回顧公司過去短短兩三年的發展,他覺得抓住風口的確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我不能說我們公司有多牛,產品有多厲害,泡泡瑪特給了我們整個行業很多啟示。」

2018年,盲盒在泡泡瑪特的帶動下出圈,走進大眾視野。根據泡泡瑪特的招股書,該公司的盲盒銷售自2017年、2018年及2019年產生的收益分別為9140萬元、3.6億元、13.6億元。

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在中國市場,按照零售價值計,前五大市場參與者所佔的市場份額中,泡泡瑪特的佔比是8.5%,第二名的公司佔比是7.7%,但泡泡瑪特以外的市場參與者主要為專注於IP發掘及授權的跨國玩具製造公司。

泡泡瑪特出圈後,這個市場吸引的遠不止曾靜一人或者一家企業。「2018年其實就開始,就感覺很多人都開始做盲盒,傳統玩具商和網際網路企業感覺都進來了。」

2017年,我國潮玩相關企業年註冊量首次超過100家。2019年,我國新增約230家潮玩相關企業。截至2020年11月30日,根據企業信用查詢終端的數據,我國今年已新增260餘家潮玩相關企業。

全國來看,我國目前至少有800家企業的名稱含「潮玩、潮流玩具」,或產品標籤或項目品牌含「潮玩」。地域分布方面,廣東省的潮玩相關企業數量最多,約150家。其次是浙江、江蘇和山東三個省份,均有40家以上相關企業。

「最近幾個月我們在想,如果不想被擠下賽道,應該做什麼去突圍。」2020年,疫情的衝擊給了曾靜和他的團隊一個緩衝時間,公司員工數量很快從幾十人變成幾百人。

這當中,就包括最核心的投入——IP創作,包括公司設計師IP原創和籤約授權IP二次創作。他們做了新的嘗試,讓麥當勞叔叔踩著孫悟空的筋鬥雲,讓Hello Kitty 變成半機械貓,讓變色龍增加了半解剖。

在泡泡瑪特的招股書中同樣提到,IP是他們的核心業務。2019年,公司前四大IP產生的收益均超過人民1億元。

一邊是合作、一邊是競爭

12月18日,曾靜作為嘉賓出席名創優品在廣州的一場新聞發布會。這場發布會目的是名創優品宣布進入潮玩領域,推出首個新品牌——潮玩TOP TOY,而曾靜公司的產品也將在這個渠道進行銷售。

同樣,名創優品也表態會做自己的原創IP,並且他們涉獵的產品線會更廣,不僅僅是盲盒,還有手辦等其他玩具。名創優品的目光是整個潮玩市場。於曾靜的公司而言,名創優品這樣的企業,他們既是打開市場的合作者,同時也是同行競爭者。

與曾靜鄰座,同樣是當天出席嘉賓之一的廣東瑞華行貿易有限公司(簡稱「廣東瑞華行」)總經理林剛。這家公司讓許多廣東80後耳熟能詳的是,從小在電視機裡聽到的 「瑞華代理」的廣告。

廣東瑞華行是香港瑞華行集團的附屬公司,成立於1993年。瑞華行集團最為出名的就是它的IP代理業務。林剛在對瑞華的介紹中稱,該公司1998年起擁有高達模型、收藏玩具TAMASHII NATIONS等知名系列的玩具巨頭萬達合作,至今已經超過20年。

在泡泡瑪特招股書中,萬達同樣在該公司的第三方採購名單裡。

「盲盒在中國市場這麼快的興起,讓我們IP代理也一瞬間感覺活躍起來。」林剛說,他們預計整個行業會迎來一個新的時期。與此同時,今年業內年呈現出更開放的態度,例如原來並不願意開放的IP現在願意了,或者談的空間更大了。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預測,中國IP授權行業自2019年起的複合年增長率為13.1%,在2024年將達人民幣1561億元。

「以往的IP市場是先有故事,有影視作品,但我們可能就是先有產品,接下來才去把產品的故事、形象豐富化,但這挺難的。」一位負責潮玩IP授權工作的人士向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原創IP孵化失敗的可能是大多數,但從企業長遠角度來說,還是更傾向培育自己的設計團隊和IP。

「我們更注重智慧財產權了,要有技術含量。」曾靜說,這是從2008年進工廠做玩具,到今天的一個改變。

相關焦點

  • 風波不斷 泡泡瑪特「盲盒經濟」痛點待破|青創熱點事件
    風波不斷 泡泡瑪特「盲盒經濟」痛點待破12月28日,泡泡瑪特首次對連日來飽受質疑的盲盒經濟作出回應,並表示會加強監管。想要將盲盒經濟乃至潮流玩具市場走長遠,泡泡瑪特才剛剛起步,線上渠道匱乏的體驗感、較低的競爭門檻以及同質化產品,都是需要突破的痛點。
  • 盲盒:是成年人的玩具,還是年輕人的「智商稅」?
    男孩永遠不會長大,只是他們的玩具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貴罷了。當代年輕人的玩具,沒有越變越大,倒是越來越燒錢了。如果說前段時間比幣圈更瘋狂的炒鞋市場,是在消費「直男」們的購買力。而現在讓女生們欲罷不能的玩具就是盲盒了。
  • 盲盒、玩具和娃娃機成為年輕人新寵,「潮玩」的中國式機會
    對藝術家的設計玩具進行工業化、商品化改造,使之更貼近大眾審美,配合更具娛樂性的盲盒玩法、高頻更新與複合渠道的大量曝光,泡泡瑪特成功將Molly、畢奇等形象打造成火爆的IP。
  • 盲盒玩具再升溫 專家提醒驚喜消費要保持理性
    如今,盲盒營銷早已不只是「潮玩手辦」,書店、餐飲、美妝等領域跨界營銷漸成常態。搖盒、收藏、交換……盲盒為何深受眾多年輕「發燒友」喜愛?盲盒還有什麼遊戲機制滿足消費體驗?走進「大小孩」的盲盒世界,除了感受到火熱以外,專家提醒作為興趣愛好別讓盲盒「盲」了雙眼。
  • 盲盒之後,國產潮玩走向何方?
    「驚喜感和IP是兩個最重要的因素,最後才是可能拿到隱藏款的一種投機心理,炒盲盒的現象的確存在但是相對極端,並不能代表盲盒的消費群體和心態。」多位盲盒愛好者均向財經網表示了類似的觀點,傳統玩具市場對成年人及青少年玩具消費需求相對忽略,而客單價較低、具有一定娛樂性的盲盒產品則剛好填補了這部分需求。
  • 盲盒的實質是玩具開箱,不信看看趣玩家族、小伶玩具
    近年來,購買盲盒逐漸成為潮流,被盲盒俘獲的消費者,貫穿了多個年齡層。今年,盲盒更加火爆,各大網絡平臺都有人在秀開盒和秀珍藏。 接下來的步驟就是把盲盒中的小配件裝飾到主體上,形成一隻完整的娃娃。 這樣一個流程下來,你們有沒有覺得很像玩具開箱?不信,一起來看看趣玩家族和小伶玩具。
  • 做三國殺的遊卡也出盲盒玩具了?這可能是史上質量最高的盲盒!
    盲盒,最初起源於日本的扭蛋文化,後來發展到後期,就成了各種二次元ip的衍生品,因此扭蛋文化受眾越來越窄,便逐漸發展出了盲盒這一產品~ 不過盲盒在初期的時候質量也良莠不齊,絕大部分仍然還是依託動漫ip進行創作,直到以泡泡瑪特為首的公司發現了商機,籤約了一眾設計師打造潮流品牌,這才使得盲盒徹底火爆在中國大陸的各個地區
  • 去年的爆款盲盒,今年有點「盲」
    重慶本土玩具商李恆是「狐尾玩具FOXTAIL TOYS」品牌負責人,去年他們推出的「太空奇遇」系列,也是潮玩市場上的爆款之作。在他看來,如今以盲盒切入潮玩市場的玩家很多,現在這個賽道競爭越來越激烈,有資金、有設計能力的團隊多了起來,「從業人員增加,潮玩作品增多,競爭不斷白熱化。此外,消費者對潮玩也有自己的理解和審美,對行業的上遊設計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 小小盲盒,市值上千億!成年人的玩具到底有多賺錢?
    泡泡瑪特靠何支撐,業績、概念、盲盒或是IP?下面我們來揭秘一下盲盒背後的暴利生意經。壹今日,潮玩文化第一股正式誕生!12月11日,國內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瑪特正式登陸港交所掛牌上市(09992.HK)。投資者對泡泡瑪特的看好,也僅僅是因為看到了盲盒及潮流玩具市場逐漸湧現的巨大商機及發展空間。潮玩大市場的背後,Z世代崛起。隨著90後00後成為社會主流消費群體,他們更願意為自己的興趣買單,潮流文化也通過各種社交渠道突破次元壁,躋身主流文化。
  • 靠轉賣玩具年賺10萬,盲盒到底有多瘋狂?
    一位絕望的網友還在知乎提問:「如何讓老婆或者女朋友從泡泡瑪特退坑?」泡泡瑪特(POPMART),是國內盲盒產業的最大「推手」之一。它2018年掛牌新三板上市。據媒體報導,ta旗下的IP 之一Molly在去年盲盒銷量突破500萬個,若以每個盲盒均價59元計算,僅這一個IP的銷售額就接近3億元。
  • 玩具反鬥城推出盲盒、STREAM玩具,解鎖暑期親子新玩法
    這個盛夏,中國的家長在玩具反鬥城除了能找到深受孩子們喜愛的、當下最熱門的潮流類盲盒玩具,如彩虹獨角獸超大驚喜蛋、美發娃娃、tokidoki獨角獸系列等,還有極具教育意義的STREAM玩具,如微觀兒童科普顯微鏡、3D立體親子種植拼圖、哆啦A夢積木等。這些玩具不僅能幫助孩子激發他們的想像力,更能通過高質量的親子互動讓每個家庭收穫一份珍貴的回憶。
  • 賣玩具年入十多億,泡泡瑪特可不止靠盲盒
    最近,有媒體稱,中國最大且增長最快的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瑪特要上市了。對於這家成長飛速的玩具店,其增長邏輯是僅僅是靠盲盒嗎?泡泡瑪特將再次上市11月23日,「盲盒神話」泡泡瑪特通過了港交所聆訊,即將迎來第二次上市。
  • 從「盲盒熱」看青年人的自我關注與表達
    可見,年輕人是盲盒的主要消費群體。年輕人為何喜歡盲盒?他們如何看待盲盒消費?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李安琪的主要研究領域集中在潮流文化和年輕群體消費偏好方面,她發現身邊有越來越多人喜愛購買盲盒,便決定以盲盒消費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城市青年群體的消費取向與內在情感訴求。
  • 潮昇動漫新品:凱蒂職業派對盲盒&汪汪隊扭蛋盲盒【2020玩具發布匯】
    【中外玩具網 4月9日訊】疫情之下,玩具展會延期舉行,新品發布渠道受阻。為支持玩具企業及時曝光新品,尋求更多潛在合作客戶,中外玩具網發起「攜手玩企共抗疫,新品線上【發布匯】」主題活動,免費為企業提供新品發布渠道!
  • 1688平臺盲盒經濟大熱,義烏一工廠每日發貨上萬件
    隨著盲盒經濟大熱,瞄準這一營銷手段,各路商家都紛紛到1688找工廠加工定製盲盒。記者從中國內貿批發平臺1688獲得的數據顯示,12月上半月盲盒及衍生品的平臺成交額是11月同期的2.7倍,加工定製的買家數同比增長300%。
  • 消費的B面|從「盲盒熱」看青年人的自我關注與表達
    年輕人為何喜歡盲盒?他們如何看待盲盒消費?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李安琪的主要研究領域集中在潮流文化和年輕群體消費偏好方面,她發現身邊有越來越多人喜愛購買盲盒,便決定以盲盒消費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城市青年群體的消費取向與內在情感訴求。以下內容摘錄自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對李安琪的採訪。
  • 泡泡瑪特molly為什麼火,可能是想抽「盲盒」
    「潮玩」是時尚玩具的簡稱,也被稱為藝術玩具或設計師玩具。這並不是一個全新的市場,藝術玩具在香港至少已有20年的歷史,至於日本或歐洲和美國,手辦的歷史要久遠得多。泡泡瑪特獲得了molly的獨家IP版權,轉型之路也逐漸跑通,泡泡瑪特的定位,從傳統文化打造IP潮牌。前有實體連鎖店,依託傳統玩具廠商的模具製造力量。小巧、美觀、精緻、高品質的molly擺放在泡泡瑪特實體店的展示櫃中,讓不得不前往香港購買molly的粉絲們可以在「家門口」購買到。
  • 盲盒的金錢遊戲:設計製作周期3-6個月,成本超百萬,產品卻銷售無門?
    就連一家原來經營文旅、雕塑的工廠供應商,也因為及時轉型生產盲盒產品,從原來的業績平平,到現在賺得盆滿缽滿。該盲盒工廠負責人劉偉(化名)告訴「創業最前線」,他是在去年8月,聽從朋友的建議,轉型生產盲盒手辦的。經過1年多發展,工廠現在訂單一直在增長。
  • 盲盒率先登陸敦煌網,客單價高達489美金!原來把泡泡瑪特買上市的不...
    這種碰運氣的選擇模式,以及包裝拆開揭曉答案所帶來的巨大驚喜/失落情緒,迎合了年輕一代的獵奇心理,讓盲盒迅速流行起來。 標籤:盲盒+潮流玩具 「萌」、「酷」、「小而美」、「有趣」是盲盒玩具的四大關鍵詞。
  • 最前線|旺旺也開始賣盲盒,不裝零食裝玩具
    這一次,不是零食,而是解壓玩具。仙貝、雪餅、泡芙、小饅頭、牛奶糖、碎碎冰、QQ糖……這些從小吃到大的零食,突然搖身一變,披上了PU材質的外衣,被做成仿真玩具,放進長寬5釐米、高10釐米的盲盒裡。比平時大好幾倍的體型,加上軟綿綿的觸感,讓人直呼「好想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