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掐人,可能是立規矩時踩了這個坑

2020-09-05 小小瑞媽育兒經

下午,小區裡一大群小朋友玩,大寶也在其中,看著她們玩那麼嗨,我就在旁邊跟其他媽媽們聊天,「哇哇哇……」大寶的哭聲驚了我一下,循聲望過去,一個大概兩歲多的小丫頭,正使勁掐著她的臉,周圍還站了好些小朋友,忙跑過去扒拉下那隻抓掐著大寶臉不放的手,看到大寶臉上都被掐出了五指印,真的心疼不已。

我出聲喊:「這是誰家的寶寶呀,來看一下什麼情況?」

自家孩子臉上被掐了五指印,我還得安慰掐人的孩子不哭

這時從人群中,走出來一位大姐,知道她家孩子有掐人的習慣,上來不由分說,朝著那丫頭手上就是狠狠兩巴掌,還打還打說:「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呢?讓你掐人,我讓你掐人,手都給你打爛。你再掐人讓別人都不跟你玩了。」

自家孩子臉上被掐了五指印,我還得安慰掐人的孩子不哭

說完,轉過身一臉笑意跟我道歉:「不好意思,我家孩子就是喜歡掐人,說了很多次了都不聽,你家孩子怎麼樣?要不要敷一下?」

看著這位大姐的做法,我直搖頭:「沒事沒事,你別打孩子了,不是說叫你來打她的,是看看孩子因為什麼要掐人,你這……打她幹啥?」

大姐:「能因為什麼呀?她就是喜歡動手,哎,這個習慣也不知道跟誰學的。」

看著這位媽媽的狀態,我有點不好意思繼續待下去了,她的做法好像在說:你看,我打她了,給你家孩子出氣了,這事就扯平了吧?

自家孩子臉上被掐了五指印,我還得安慰掐人的孩子不哭

我的本意不是讓她打孩子呀,是讓她過來看看孩子們為什麼發生打架行為?旨在解決問題,不是讓她給我出氣的,我是心疼自家孩子,可也不贊成以暴制暴來出氣呀。那丫頭才兩歲多,正是立規矩的時候呢,那立規矩可不是這樣立的。

我作為被打者媽媽,孩子被掐得臉都腫了,我肯定心理是不好受的,肯定是想問個所以然的,結果,這媽媽上來就動手打孩子,她這動手打懵的不僅僅是她家孩子,我也懵了,只得出言安慰她:「沒事沒事,你別打孩子了,好了,寶寶不哭了,姐姐沒事了啊。」之後,就牽著大寶離開了現場。

自家孩子臉上被掐了五指印,我還得安慰掐人的孩子不哭

走到拐角處,安撫好大寶,我蹲下拉著大寶的手問:「那個丫頭為什麼要掐你呀?」

大寶:「因為我們玩遊戲,我不小心撞了她一下,她上來就掐我。」

我:「哦,所以是因為你先撞到她了,但你覺得她反應有點大了是嗎?」

大寶:「是的,她掐的我臉都腫了,媽媽,疼……」

我:「嗯,下手是太重了,媽媽檢查了,有點腫,不過沒事,明天就好了,但是,小小,你也有錯呢,玩遊戲也要注意周圍環境呀,你撞到了別人,這就是你的不對了。」

大寶:「媽媽,那我現在去解釋跟她道歉,那她也要跟我道歉。」

我:「小小,做好自己,不管別人,別人道不道歉,是別人的想法,咱們不糾結。」

自家孩子臉上被掐了五指印,我還得安慰掐人的孩子不哭

這位媽媽的做法是我沒想到的,或許她內心想的是:給她孩子立規矩,但是,這樣立規矩真的好嗎?那麼對於孩子的「動手行為」咱們家長到底該怎麼做呢?

小瑞媽有以下三點建議:

1、 不要以暴制暴

自家孩子臉上被掐了五指印,我還得安慰掐人的孩子不哭

這位媽媽當時還說了:不知道孩子這習慣跟誰學的?其實我想說:有可能是跟你學的。

因為你在知道孩子動手掐人之後,你不問緣由,直接動手打孩子了,孩子動手掐人固然不對,那麼你動手呢?孩子都是有樣學樣的,家長的以身作則非常重要,這種做法,只會讓孩子在遇到不滿意時,也用暴力方式擺平。

2、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自家孩子臉上被掐了五指印,我還得安慰掐人的孩子不哭

在這位媽媽的眼裡,她家孩子就喜歡掐人,這是她的習慣,當孩子出現這樣行為時,媽媽就會用:孩子有這個「壞習慣」來說事,媽媽說的多了,孩子聽得多了,那麼在孩子在內心,她也就會認為自己真的有這個「壞習慣」,那既然大家都知道我有這個習慣了,那是不是得把這個標籤坐實了,才對得起自己的人設呀,那孩子就根本認識不到自己錯在哪裡,還會變本加厲,更喜歡掐人了。

3、當孩子有壞習慣時,不要指責怒罵

自家孩子臉上被掐了五指印,我還得安慰掐人的孩子不哭

上面說到的這位媽媽,還有一個特別讓孩子心寒的動作,那就是:在孩子面前指責怒罵,而轉臉對著我們卻笑臉相迎。

孩子可不知道媽媽這是在替我道歉,她只會覺得:媽媽是不是不喜歡我了,對別人都笑的那麼燦爛,對她卻瞬間晴轉陰,我在媽媽眼裡是不是壞孩子?

當孩子有了這樣的想法後,對她的性格養成會有很大的影響:不自信、冷漠等各種負面影響。

孩子動手打人(掐人)後,小瑞媽建議:做好處理三部曲:

自家孩子臉上被掐了五指印,我還得安慰掐人的孩子不哭

1、 及時到場制止孩子這個行為;

不論什麼原因,都應該先制止孩子,控制現場。

2、 把孩子拉到一邊,或是就在現場,安撫孩子情緒

不管是打人者還是被打者,他們都有情緒:害怕、憤怒、委屈等等….

3、 問明原因,並給出解決方案:

或道歉,或言和,這事情發生了,咱總得解決吧?是吧?

結語:自家孩子臉上被掐了五指印,我還得安慰掐人的孩子不哭,這事兒整的,好像我多大度似的,其實我不大度,畢竟,誰家孩子不是寶呀?是吧?那位媽媽,真的建議你改變一下處理方式,你那樣的方式只怕會適得其反。

你家孩子有沒有打人或被打的經歷呢?你又是怎麼做的呢?評論區歡迎分享經驗。


歡迎關注,更多育兒小故事與您分享。

相關焦點

  • 不想孩子越來越難帶,6歲前就要這樣立規矩
    孩子不服管,是你踩了這3個雷說起立規矩,許多父母頭疼不已:不是不想立,而是不管用啊!就像開頭的父親,道理也講了,甚至怒罵呵斥,可孩子依然我行我素。所謂的規矩,就像個擺設,根本立不起來。其實,規矩不管用,是因為我們在立規矩的時候,很容易踩中3個誤區。用大人的權威,強迫孩子服從。
  • 孩子那麼小,需要做規矩嗎?做規矩的雷,你踩了幾個
    寶寶不到1歲,喜歡扔東西,要管嗎?寶寶快2歲了,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撒潑打滾,怎麼管?孩子3歲了,在家無法無天,管不住了,怎麼辦?或是定了規矩不起作用,不知道該怎麼辦……那些年做規矩踩過的雷1號雷: 規矩和愛分離
  • 一定要給孩子立的十條規矩!無規矩不成方圓,以身作則立規矩
    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希望,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都會遇到各種問題,孩子不聽話的時候老人常說要從小給立規矩,可是要立得規矩實在太多了,哪些規矩是必要而且從小就要立的呢?一個有禮貌的孩子一定是人人都喜歡的,不管是再調皮的孩子,只要懂禮貌,都不會做出讓人反感的事。畢竟孩子的心思還是很單純的。第二點:在公共場合不要影響他人。說話的音量儘量小一點,其實換位思考就知道,我們有時候很在外面聽到動不動就哇哇亂叫的孩子就感覺特別討厭。第三點:不管什麼樣的秘密,如果不願意告訴媽媽就告訴爸爸,不願意告訴爸爸就告訴媽媽。
  • 什麼時候立規矩?不要等到孩子長大,立規矩要在4歲之前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中國自古就講究凡事要有規矩,對於孩子也是如此,沒有人能夠抗拒一個做事有分寸,講話有禮貌的好孩子。甚至是孩子都喜歡和這樣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朋友告訴我們,想要孩子聽話其實很簡單,就是三個字「立規矩」,而最難的就是如何立規矩。 生活中處處是規矩,有的規矩已經成為家長根深蒂固的思維,但是孩子卻不以為然,比如早上起床之後要刷牙,洗完澡才能睡覺,上床之後不能吃東西……但是孩子沒有辦法理解,為什麼不能在床上吃東西?想吃就吃不行嗎?坐著吃、躺著吃、趴著吃,只要自己開心不就好了嗎?
  • 孫儷給孩子立的規矩合理嗎?給孩子立規矩時要注意什麼問題?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所謂的規矩,就是範圍,在什麼範圍內孩子是自由的,在什麼範圍內是不被允許的。這個世界都是在一定的規則下運行,孩子遲早要步入社會,早早立了規矩並讓孩子形成一個自然遵守規矩的意識和習慣,對孩子將來走向社會意義重大。「行為養成習慣,習慣養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是大家都認可的一個道理。那麼,該如何給孩子立規矩?如何執行?要避免什麼誤區?
  • 總愛和父母唱反調,孩子「叛逆期」,學會這4招給他們立規矩
    而在他們三至六歲的時候,應該是最好立規矩的時間。就算你覺得孩子們不懂,但這沒關係,你只要告訴他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他們可能不懂原因,但他們長大後總會知道。這樣漸漸地,他們的世界觀就會朝著正確的軌道行駛。
  • Kidsplus家長課堂:為什麼給孩子立的規矩不奏效?
    我們常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新的學期,您是不是也給孩子立了不少規矩?可等到真正開始實行時,是不是也遇到了各種問題和不配合?本周,在騰訊新聞開課live-2020母嬰親子峰會上,Etonkids家長大學曾珈校長給大家帶來了一場關於「規則」的主題分享。以下為曾珈校長主題演講的核心內容,相信會給您和孩子在制定和執行規則方面帶來切實的幫助。
  • 父母給孩子立這些規矩,會讓他們一輩子受益
    、幫助孩子養成什麼習慣、給他們立哪些規矩。兩歲之前,孩子還沒有規則意識,而且缺乏行為控制能力和理解能力,這個時候家長不用急著去給他們立規矩。他們有可能會離家出走,甚至跳樓。而如果立了規矩又不能執行,就會適得其反。
  • 孩子從小懂得規矩,長大才能更好適應社會發展,所以規矩要趁早立
    兒童時期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性格和習慣的形成都與這一時期的教育密不可分。這一時期的孩子每天都可能帶給我們新的驚喜,但也每天都可能帶給我們新的教育難題。"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讓孩子從小懂得規矩,長大後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才能更好地與人相處。
  • 孩子2歲前要立「三大」規矩,以後帶娃時,能比別人輕鬆一半
    因此,在這個階段,父母就應該開始向孩子描述世界和社會規則,為其立規矩了。但在另一方面,2歲的孩子畢竟認知能力有限,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也不像大人那樣成熟,因此,立什麼規矩就變得很重要。孩子2歲前要立「三大」規矩,以後帶娃時,能比別人輕鬆一半1)孩子吃飯時的規矩在需要母乳餵養的時期,母親要根據孩子的胃容量,約三到四小時餵一次奶,奶量根據說明書添加,母乳餵養可以參考奶粉容量適當減少,到了可以添加輔食的階段
  • 孩子3歲就該立規矩了,發脾氣是下策,講道理中策,上策鮮有人用
    其實,父母們想要教好孩子,是有秘訣的哦!棍棒教育是下策,說教式教育是中策,立規矩才是上策!,給孩子們立規矩的最佳時間是三歲左右。讓我們幫助孩子,把一個制定好的規矩讓他持續地堅持21天,你會發現,這個行為慢慢地變成了他的一種習慣。
  • 正面管教 | 孩子越大越難帶?試試這樣立規矩!
    教育家李玫瑾教授說過:「三歲之前有恩與他,三到六歲立威與他,威就是規矩。愛其子而不教,猶為不愛也;教而不以善,猶為不教也。」3-6歲的孩子開始具備自主意識和初步判斷能力,是立規矩的關鍵期。李玫瑾教授:三歲至六歲是規矩樹立最好時期那麼,怎麼給孩子立規矩呢?立規矩不等於提要求,不是為了樹立父母的權威,立規矩其實是給孩子做事提供一個行為「標準」。
  • 李玫瑾:給孩子立規矩要趁早,規矩立得越晚,孩子越難管教
    不過中國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對於這個問題卻這樣看待:孩子3歲時,你不滿足他的要求,他最多就是滿地打滾;可是當他15歲時,他可能會自殘、自殺,和你爭吵;當他20多歲時,可能會怨恨你,甚至攻擊你!1、立的規矩要符合孩子的認知發展很多時候父母立下的規矩,孩子不能遵守,究其根本原因並非是孩子的錯,而是父母立下的規矩,根本不符合孩子的認知發展情況,所以孩子根本無法遵守。比如我就曾給剛兩歲的孩子立下規矩:自己吃飯穿鞋,不想總麻煩別人。
  • 2歲是給寶寶立規矩的關鍵期,家長掌握這3招,孩子更好管教
    ,但換來的結果是孩子越來越叛逆不聽話,究其原因無非就是家長沒有在寶寶立規矩的關鍵期,給寶寶立下規矩,導致孩子養成了壞習慣。1、喜歡說不要:當你發現自己家孩子喜歡說不要的時候,或者總喜歡拒絕你的時候,那麼你就該意識到,孩子已經步入了立規矩的關鍵期。
  • 3-6歲是立規矩「黃金期」,家長立下5個規矩,娃將來會感激你
    ,家長們應該狠心立下5個規矩,娃長大後會感激你。3-6歲是立規矩最佳時期,家長狠心立下5個規矩,娃長大後會感激你①不亂發脾氣如果連自己的情緒都管理不好,那長大後憑什麼變得優秀呢敬人者人恆敬之,只有掌控好自己的情緒,不對他人發洩情緒,這樣才能養成良好的性格和行為習慣。
  • 怎麼立規矩孩子才會聽?其中的小「竅門」,家長不妨學起來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也非常講究規矩二字。但隨著經濟條件越來越好,獨生子女成為主流。越來越多的家長,對待孩子是「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更別提什麼立規矩,就是連大聲對孩子說話都不捨得。正是這樣的現象,讓社會上熊孩子屢屢出現,結果很多孩子從小任性、囂張,等步入社會以後就吃了性格的虧。
  • 2歲是給寶寶立規矩的關鍵期,家長掌握這3招,孩子更好管教
    根據研究調查發現:2歲是寶寶立規矩的關鍵期,這個時候的寶寶已經具備了自我意識,所以孩子才會不聽父母的話,覺得父母的話是不對的,所以才會拒絕父母。總愛發脾氣:當你發現孩子兩歲左右的時候,變得特別喜歡發脾氣,那麼你也要注意了,這個時候你該給孩子立規矩了,否則孩子容易養成壞習慣。
  • 孩子3-6歲要立規矩,這個階段你不管,將來社會替你管!
    有這3個規矩,在孩子3-6歲期間必須立起來,不然孩子上了小學會很難教,將來步入社會也會吃大虧。小時候愛撒謊、不誠實的人,大了會變得喜歡推卸責任,沒有擔當,在工作中也是最不受喜歡的一種人,遲早會因為這樣而丟了「飯碗」。所以三歲以後,如果孩子第一次說了謊,不要著急拆穿,首先找自身原因。在家長與孩子之間必須建立起相互信任的關係。
  • 慣子如殺子,孩子6歲前,一定要立這些規矩
    不會過公共生活,是我們的老毛病,這個毛病,需要教育,需要改,從小就得把這個道理灌輸給孩子,用合適的行為模式影響他們。愛孩子,不是事事為他出頭,事事讓孩子當贏家,給孩子建立是非對錯的觀念,適當的立規矩才是真愛!
  • 給孩子立規矩前,請先牢記這7個原則
    立規矩時,需要明確地告訴孩子,這樣做的後果,我想最好這個後果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關的。而不是今天這個樣子,明天那個樣子,在家一套,外邊一套。這樣只會讓孩子糊塗,無所適從。所有的規矩都不僅是立給孩子的,而是父母也要嚴格遵守,以身作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