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亂動別人的東西!父母教會孩子這一規矩,讓孩子有道德底線

2020-08-27 小雲媽


文/小雲媽

昨天,看了一個視頻,看得心痛。

一位女孩在街上遛兩隻狗,沒牽狗繩,兩狗追逐亂跑,一大狗的狗繩把路上的老奶奶絆倒,老奶奶當場直挺挺地摔下,後搶救無效身亡。今天看後續報導才知道,這是一位12歲的女孩,私自把村裡別人家拴在院子裡的狗帶出來玩,沒想到卻發生這樣的意外。一次遛狗害了一條人命,這女孩後悔都來不及了。



我們先不談這個事件中的各個主體的法律責任,單單是私自帶走別人家拴著的狗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女孩沒有遵守最起碼的規矩,那就是:不亂動別人的東西!

我們小時候,媽媽經常教育我們的一句話就是:別人的東西再好也不能動,只能看看。每當我們趕集,走到商店裡看到喜歡的商品時,媽媽更是強調這一點,生怕我們動壞商家的物品。我們不打算買的東西,摸都不能摸,只能看看。

如今,超市遍布城鄉,超市裡的東西可以隨便拿著摸一摸、碰一碰,聞一聞,甚至捏一捏了,不買也沒關係,但我還是小心翼翼,生怕弄壞。尤其是走到瓷器和玻璃這類貨架前時,更是格外小心。



當然,不亂動別人的東西不僅僅包括不動商場裡的東西,更包括去別人家裡的行為規矩。如,去別人家做客,如果主人沒有邀請,則只能待在客廳,眼睛不要到處亂看,也不要隨意進入其他房間,更不能亂動亂翻別人家的東西。要看某些東西,一定要先徵得主人的允許。



曾經,有親戚來家裡住宿一晚,媽媽好心讓她睡更好的房間。誰知親戚回家幾天後,媽媽發現房間裡幾把醫用的剪子沒了。那是媽媽專門給人接生用的。因為是親戚,也不便問他。但自此,我們對那個親戚及其家人都不喜歡了,也不再邀請他們來家裡。因為他連做人最基本的規矩都沒有。

不管是公共場合還是私人場合,都要有基本的規矩。在什麼地方就應該有什麼樣的行為。

前段時間,有個孩子在玉器店裡跳舞,一不小心,就把一桌子玉手鐲掀翻在地,損失巨大。誰都不願意有這樣的損失。我想,如果這個孩子平時能做到到什麼地方守什麼規矩,不亂動別人東西,也就不至於此了。玉器店是一個賣東西的地方,跳什麼舞啊!



有人會說,孩子還小,天生就好動。但好動要有邊界,不要越界。多少闖禍的熊孩子,都是因為沒有守好這個規矩。

不亂動別人的東西,還包括不眼紅別人擁有的東西,不使壞去破壞別人的東西。比如,別人的好成績,別人的好婚姻,別人家的好孩子,別人家的大房子,等等。

無論是自己還是孩子,我都強調這一點,別人的東西無論多麼好,但那都是別人的,跟自己沒關係。如果自己也想擁有,那就努力去爭取。

想要好成績,自己好好學習去!

想要好婚姻,那就先提升自己,再去找到那個對的人!

想要大房子,那就努力去賺錢!

想要個好孩子,那就自己用心培養!

不亂動別人的東西,這是幼兒園小朋友都懂的道理。但在生活中,很多人根本做不到。但只要認真做到了,生活會少很多煩惱。教育孩子守好這條規矩,讓孩子有自己的道德底線,這樣孩子的人生道路才能走得更好,孩子也不會在外面惹事生非,不會闖禍。



相關焦點

  • 無規不成圓,無矩不成方,7歲之前教會孩子的10個基本規矩
    無規不成圓,無矩不成方,7歲之前教會孩子的10個基本規矩教育孩子立規矩越早越好,眾多規矩先分享10,學會排隊與等待10.不亂動別人的東西,尤其是到別人家做客時兒童教育中立規矩可以單獨作為一門學科深度的來講解,因為現在的社會氛圍需要的自身素質比較高了。
  • 寵溺孩子無異於在害他,真正聰明的父母,從小會給孩子立下規矩
    因此真正愛孩子的父母,絕對不會無原則地順著孩子,一定會從小給孩子立下以下的規矩:1、要講禮貌小孩子的是非觀還沒有完全建立好,不知道怎麼分辨對錯。他們看到什麼或者聽到什麼都會去學習,這也是小孩子學習的一個過程。他們無意識的模仿,不經意間就會學到一些不太禮貌的言語或行為。
  • 兩歲孩子喜歡亂翻東西,是要規矩限制還是要讓孩子探索?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說說咱家娃,ID:mykidsstory】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孩子兩歲,請問怎麼在「做規矩」和「不限制探索」之間找到平衡,比如孩子要爬桌子玩桌上的東西,水果紙巾食物或雜物,又比如要翻抽屜,雖沒有危險物品,但這習慣養成是不是不好?謝謝橙子。
  • 10歲前孩子學會以下5點規矩,你孩子也會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古代就有「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說法,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小孩兒都需要遵守規矩,不然的話就會被社會所淘汰,然而在教育孩子的一方面也是如此,如果孩子從小就是一個沒有規矩的孩子的話,那麼他們長大過後一定會不聽話,但是如果父母可以當孩子小的時候就教會孩子要成為一個有規矩的人的話,那麼孩子長大過後一般情況下是會非常聽話的,不過許多家長認為孩子年紀還小,所以就沒有讓孩子學規矩的打算,但是正是因為孩子的年紀還小
  • 有原則的父母才能教育出有規矩的孩子
    有些事,不能慣 有家長說:「家裡有規矩,但孩子耍賴也沒轍啊!」這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孩子不聽你的規矩,常常以哭鬧、不吃飯來要挾父母。這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底線造成的。比如,本來和孩子約定好每天只玩半個小時遊戲,但孩子一哭鬧,大人就妥協了,於是又多玩了半個小時。被慣壞的孩子都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們的要求總是被滿足。
  • 做有原則的父母,培養懂規矩的孩子
    「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不是單選題其實,管得太少和管得太嚴的父母在我們身邊都不少見。一般溺愛孩子的父母認為,孩子要面臨的壓力已經很大了,趁著現在還小,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放縱孩子一下也不會對他造成什麼影響。而太嚴格的父母則認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 我們愛孩子,但不妨礙我們立規矩
    有家長說:「我們是有立規矩,但孩子畢竟還小嘛,總愛耍賴,他高興就好,規矩長大了自然就會懂的。」 其實,正因為孩子還小,不懂得判斷自己言行是好的還是壞的,如果一味地縱容,孩子容易為所欲為,成為別人眼中的「熊孩子」。
  • 從現在開始,做有原則的父母,培養懂規矩的孩子
    一般溺愛孩子的父母認為,孩子要面臨的壓力已經很大了,趁著現在還小,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放縱孩子一下也不會對他造成什麼影響。而太嚴格的父母則認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現在不從生活細節上管教孩子,以後怎麼讓孩子在社會上立足?這兩種觀點聽起來都有些道理,但問題就出在這些父母處理矛盾的方式不是綜合考量,而是在「愛孩子」與「立規矩」之間做起了單選題。
  • 如何給孩子立規矩?2到7歲孩子學會這24條規矩,人人見了都喜歡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規矩的孩子將來很容易無法分辨善惡,做事沒有底線。從小就為孩子制定規則,讓他們遵守規則,尊重規則,這是每個家長的教育責任。2到7歲是給孩子們定規矩的好時機,父母應該如何為孩子制定規則?
  • 多立規矩孩子就有好教養?錯!沒有這4個前提,再多規矩都白費力
    朋友說:看看現在的孩子,我小時候哪敢這樣,長輩不坐下我都不敢坐,更何況這麼大庭廣眾下吵吵鬧鬧,東奔西跑的呢。另一個朋友馬上接口道:你可別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現在的孩子可不是都這樣。我鄰居家的孩子,規矩定的可嚴了,食不言寢不語是最基本的,寫錯個字父母也要把本子撕掉讓孩子重寫,小小的孩子臉上連個笑模樣都看不見,倒是寧願那孩子能瘋玩一會。
  • 這幾條規矩要趁早立,幫孩子遠離「熊孩子」的稱號,將來更受歡迎
    其實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很多知識和道理給他們影響最深的,還是小孩子學到的這些,就像樹的根一樣,會深深的埋藏在孩子的心底。所以,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注重孩子的教育,注重從小培養孩子的性格。那教會孩子哪些道理,能讓孩子遠離「熊孩子」的稱號,變得越來越優秀呢?都在這裡了,不妨來看看。
  • 3-6要給孩子立下這3個規矩,孩子長大後會感激你,父母別縱容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在社會上生存的最低底線是法律。做一個安分守己的公民是家長應該對小孩從小的教育。而作為家長來說,首要的責任就是教育孩子從小就要有規矩意識,孩子在三到六歲的時候就能夠慢慢灌輸他們的規矩意識,讓他們長大後成為一名合格的公民。
  • 父母要正確管教孩子,從小給孩子立下這三個規矩,孩子未來更出色
    有規則意識的孩子,更容易融入集體環境,更願意與人協作,將來也能更好地適應社會,沒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不管教的父母。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需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發展特點正確的去管教孩子,給孩子從小立下這3個規則教會孩子,孩子未來更加出色。
  • 孩子出生後,這些規矩要一個一個遵守,不然等長大了就晚了
    這有這樣孩子內心的責任感才能被激發出來。 2.別人的東西不能亂拿 家長還要教會孩子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隨便亂拿,要不然小孩子這個年紀對所有的東西都充滿著好奇,說不定喜歡的就踹自己兜裡拿走了。
  • 6歲前要給孩子立下這5個規矩,孩子長大後會感激你,父母別心軟
    相信各位家長對水泥還是熟悉的,在水泥沒有乾燥的時候是可以塑形的,孩子在3-6歲時就是處於需要藉助家長的力量進行塑形的階段,在這段時期家長應該學會拒絕孩子的無理請求,為孩子樹立新的規矩。6歲前,幫孩子立下這5個規矩1.
  • 十歲之前給孩子定下這六個規矩,孩子會越來越優秀
    父母在孩子十歲以前定下這六個規矩,孩子會越來越優秀。二、別人的東西不能亂拿別人的東西再好也是別人的,即使自己再喜歡也不能不經別人的同意就佔為己有。孩子在兩歲左右就開始有了物權主義,能分得清哪些是自己的,哪些是別人的。
  • 當孩子手賤弄壞東西時,父母的做法,決定了孩子下次的行為
    這時候父母有必要去給孩子普及私有概念。讓孩子知道別人的東西是別人的,自己的東西是自己的,所以別人的東西只能別人碰自己的東西只能自己碰,讓孩子知道私有物品究竟是什麼意思。2.讓孩子尊重別人的物品平時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尊重孩子的所有物品,比如孩子的玩具不許亂碰,孩子喜歡的東西父母也不會亂丟。
  • 慣子如害子,有遠見的父母,都會給孩子立下這10個規矩!
    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立規矩,是父母的責任。有遠見的父母,都會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給孩子立下這10個規矩,讓孩子終生受益。孩子自然是年紀小不懂事,但是卻不能讓孩子養成隨意打斷他人說話的壞習慣,家長要教育孩子,在別人說話的時候,保持耐心,認真傾聽,等別人先把話說完。傾聽別人的話後,應當認真思索,仔細斟酌,再去分享自己的看法,這是最基本的教養。
  • 父母最應該教會孩子的是什麼?
    從孩子出生開始,父母的一言一行就開始影響孩子的每一步的成長,孩子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取決於父母都教會了孩子什麼。父母需要教給孩子的東西很多,那麼,父母最應該教會孩子的是什麼呢?一、自食其力的獨立生存能力父母賦予了孩子生命,養育孩子長大,但是父母不可能一輩子都陪在孩子身邊。世界上絕大多數的愛都是以團聚為目標的,但是,唯獨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是以分離為目標的。
  • 別再讓孩子當「聖母」,吃虧不一定是福,父母該教會孩子「自私」
    一般來說,當對方要求孩子送玩具時,孩子都會不樂意,可是小萬孩子不同,再捨不得的東西,他多摸摸,也就送出去了。這樣不會拒絕,一味順從的孩子,讓我們既心疼,又覺得自責。顯然,是因為家長的教育和影響,他們才會這麼委屈自己。所以,父母別再讓孩子當「聖母」了,吃虧不一定是福,父母該教會孩子「自私」,他們需要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