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愛孩子,但不妨礙我們立規矩

2020-11-12 偉才幼兒園

作為幼兒園的老師,作為孩子的父母,都希望給孩子最多的愛,最好的東西,給予他廣闊的空間,依著他的個性特點自由而快樂地成長和發展。

但俗話講,無規矩不成方圓。有家長說:「我們是有立規矩,但孩子畢竟還小嘛,總愛耍賴,他高興就好,規矩長大了自然就會懂的。」

其實,正因為孩子還小,不懂得判斷自己言行是好的還是壞的,如果一味地縱容,孩子容易為所欲為,成為別人眼中的「熊孩子」。

偉才認為,所謂自由,是讓孩子在守規則的前提下,自由的活動。

我們愛孩子,但我們必須立規矩。

圖片來源:江蘇阜寧偉才幼兒園


有些事,不能慣

和孩子約定好每天只玩半個小時iPad,但孩子一哭鬧,大人就妥協了,於是又多玩了半個小時。

這是很多家庭的通病: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底線。這會讓孩子越來越「精明」,視原則為無物。

在幼兒園裡,一日生活老師會安排得明明白白的。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絕對不可以做,唯在規矩限定範圍內,才可以自由活動與探索。


有的事,必須孩子自己做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小,或者因為孩子做事磨蹭,就幫孩子把萬事包辦了,認為長大自然就會了。

其實在孩子每個年齡段,都有他們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幼兒園裡,老師會引導孩子自己穿脫衣服、鞋襪、整理書包,學會使用勺子、筷子,也許一開始做得慢,做得不好,但老師會耐心教,用心鼓勵,甚至舉行自理能力比賽,孩子們在遊戲氛圍裡和自己比賽,和別人比賽,你會發現,其實小朋友們做得可好了!

圖片來源:廣西貴港凱旋國際偉才幼兒園

愛從來不是大包大攬,教會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幫他解決問題,這才是真正的愛,他才會在成長中學會自立自強。


有些責任,必須孩子自己承擔

作為教育者,我們有責任告訴孩子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孩子犯了錯,應該要求孩子為自己的錯誤言行承擔後果,讓孩子有面對錯誤的誠實和勇氣。


家園共育,這四個規矩要從小養成

01粗野、粗俗的言行不能有

如果孩子出現了粗俗的言行,我們要幫助孩子明辨是非,幫助孩子調整和處理自己的情緒。

引導孩子思考,學會如何對待自己想要的東西,想出更好的辦法來處理問題,以得到自己的東西或者想要達成的目的。

圖片來源:湖南郴州臨武偉才幼兒園

02別人的東西不可以隨便拿

有的孩子往往很難分清自己和他人,只要是自己喜歡的東西,他就會毫不猶豫地伸手去拿。

我們應該有意識地幫助孩子建立自己與他人的界限。幫助孩子更好的區分「你的」、「我的」,知道不是自己的東西就是別人的,別人的東西不能拿,而「我的」東西歸我自己支配。

03不可以隨意打擾別人

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當別人在忙或交談的時候隨意打斷是不禮貌的。

引導孩子學會換位思考,讓他知道被別人打擾是很不開心的事情,讓孩子學會耐心等待。

圖片來源:湖北武漢水岸星城偉才幼兒園

04做錯事要道歉

在孩子犯錯的時候,除了教育他之外,可以要求孩子對自己說一聲對不起,如果是大人錯怪孩子了,也要向他道歉。

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跟孩子一起遵守規矩。

愛孩子,是出於我們的本能;給孩子立規矩,卻是我們的責任。

規矩與愛的統一,才能讓孩子成長為有責任、有擔當的大人,成就孩子更好的未來。

相關焦點

  • 規矩對孩子不僅有約束作用,更會使孩子得到安全感,立規矩要趁早
    >立規矩的失敗,源於缺乏理性的愛。父母不知道什麼是規矩有些父母自己還是以自己為中心的孩子,這樣的父母自己還在隨心所欲的生活,只要孩子不妨礙自己,沒有絲毫的規矩。其實,好多熊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熊家長,熊孩子之所以熊,就是因為父母過度寵溺孩子,根本沒有給孩子立好規矩。而在孩子眼中也沒有任何規矩意識,自由自在,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習慣了被隨時滿足。
  • 不打不罵立不了規矩?這才是管不了孩子的真相
    這個時候,就要認真思考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溝通方式出現了問題。有不少父母,為了將孩子培養得更好,也在不斷地學習新的科學的育兒知識,平時還好,可一到給孩子立規矩卻總達不到預計的效果,最後又走回打罵的老路上去了。我感覺專家說的育兒方法,看起來都特別有道理,可實際上不好用呢!
  • 什麼時候立規矩?不要等到孩子長大,立規矩要在4歲之前
    朋友告訴我們,想要孩子聽話其實很簡單,就是三個字「立規矩」,而最難的就是如何立規矩。 生活中處處是規矩,有的規矩已經成為家長根深蒂固的思維,但是孩子卻不以為然,比如早上起床之後要刷牙,洗完澡才能睡覺,上床之後不能吃東西……但是孩子沒有辦法理解,為什麼不能在床上吃東西?想吃就吃不行嗎?坐著吃、躺著吃、趴著吃,只要自己開心不就好了嗎?
  • 一定要給孩子立的十條規矩!無規矩不成方圓,以身作則立規矩
    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希望,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都會遇到各種問題,孩子不聽話的時候老人常說要從小給立規矩,可是要立得規矩實在太多了,哪些規矩是必要而且從小就要立的呢?一個有禮貌的孩子一定是人人都喜歡的,不管是再調皮的孩子,只要懂禮貌,都不會做出讓人反感的事。畢竟孩子的心思還是很單純的。第二點:在公共場合不要影響他人。說話的音量儘量小一點,其實換位思考就知道,我們有時候很在外面聽到動不動就哇哇亂叫的孩子就感覺特別討厭。第三點:不管什麼樣的秘密,如果不願意告訴媽媽就告訴爸爸,不願意告訴爸爸就告訴媽媽。
  • 總愛和父母唱反調,孩子「叛逆期」,學會這4招給他們立規矩
    導語:我在女兒五歲的時候給她立了幾個規矩,她可能有些叛逆,什麼不該做要做,不該做的不做。很頭疼,立的規矩完全沒起到太大的作用。沒有一點規則意識,就當她還只是太小,不會有意識去遵守,之後便沒再給她立規矩,給她足夠的成長空間。但事與願違,她長大後更沒規則意識,這應該就是養歪了的節奏。
  • Kidsplus家長課堂:為什麼給孩子立的規矩不奏效?
    我們常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新的學期,您是不是也給孩子立了不少規矩?可等到真正開始實行時,是不是也遇到了各種問題和不配合?本周,在騰訊新聞開課live-2020母嬰親子峰會上,Etonkids家長大學曾珈校長給大家帶來了一場關於「規則」的主題分享。以下為曾珈校長主題演講的核心內容,相信會給您和孩子在制定和執行規則方面帶來切實的幫助。
  • 正面管教 | 孩子越大越難帶?試試這樣立規矩!
    到了飯點不吃飯;吃飯挑食;犯了錯不道歉;搶別人的玩具;……是時候好好管管了。教育家李玫瑾教授說過:「三歲之前有恩與他,三到六歲立威與他,威就是規矩。愛其子而不教,猶為不愛也;教而不以善,猶為不教也。」3-6歲的孩子開始具備自主意識和初步判斷能力,是立規矩的關鍵期。
  • 愛孩子也得做規矩,育兒過程中的愛與規矩你把握好分寸了嗎
    在生活中我們給孩子做規矩最常用的辦法就是懲罰!簡單、粗暴、當下有效,但這並不是長久之計,孩子最大的感受是恨而不是規矩。如果用愛的方式給孩子做規矩,孩子會覺得規矩是愛的一部分!每個父母都是愛自己孩子的,但溺愛孩子就會讓孩子變得沒有規矩,過分的給孩子做規矩就會擔心孩子缺愛。其實「愛」和「規矩」並不是完全對立,家長完全可以將「愛」和「規矩」同時教給孩子。
  • 給孩子立的規矩,總是不管用?其實是父母沒有抓到點子上
    「怎麼說也不聽,給他立了那麼多規矩都不管用,我都愁死了,什麼時候才能長大懂點事……&34;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開始給他立規矩了。因為6歲前的孩子對規矩是高度認同的,在6歲前幫助孩子樹立規則意識,遵守基本的行為規範,對他們獨立人格的形成和未來的發展很重要。不要以為孩子小,什麼都不懂。
  • 孩子愛撒潑,對人又打又罵?立規矩要趁早,不然後悔莫及
    很多家長認為現在的孩子面臨的壓力都很多,想要趁著現在還小,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所以一味地縱容孩子,覺得「只要他喜歡就好」、「孩子高興才是最重要的」、「這些規矩長大了孩子自然就懂」……其實這樣很容易養成孩子容易為所欲為,更不懂得判斷自己言行是好的還是壞的,動不動就對身邊的人甚至是家長又打又罵,蠻橫無理。其實」愛孩子「和「立規矩」本來就是統一的。
  • 孩子從小懂得規矩,長大才能更好適應社會發展,所以規矩要趁早立
    兒童時期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性格和習慣的形成都與這一時期的教育密不可分。這一時期的孩子每天都可能帶給我們新的驚喜,但也每天都可能帶給我們新的教育難題。"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讓孩子從小懂得規矩,長大後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才能更好地與人相處。
  • 給孩子立規矩③丨孩子牴觸立規矩的4個原因
    但是,當龍龍情緒失控的時候,所有的規矩都讓步了。立規矩的第一步就是教會孩子情緒管理。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比如突然爆發地大哭、尖叫、恐懼或焦慮等。父母要做的不是講道理或者制止孩子哭鬧,而是發自內心地接納孩子的感受和情緒。
  • 父母管教孩子的4種方式,暴露了愛孩子的程度!6歲前這樣立規矩
    不做嚴厲、溺愛或忽略型父母,父母需要做到這幾點!1、愛是規則的前提兒童心理教育專家金韻蓉指出,一邊愛孩子,一邊立規矩,孩子最願意接受和服從。規矩只有在愛中才能更好建立和養成的!讓孩子心悅誠服照著父母的要求做,父母需要先將愛傳遞給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愛、關愛和支持,而不是一上來就劈頭蓋臉的「不行」「不可以」或者「必須做」。2、保證規則的一致性。生活中經常見到這樣的情況,孩子不小心將熱牛奶打翻,父母能做到心平氣和地安慰孩子:「寶貝不要緊,別燙著手了。」但一天,孩子不小心將父母心愛的項鍊或古董打破,這時很多父母會不由分說一巴掌上去。
  • 父母給孩子立這些規矩,會讓他們一輩子受益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給他們立規矩,教他們明是非。、幫助孩子養成什麼習慣、給他們立哪些規矩。兩歲之前,孩子還沒有規則意識,而且缺乏行為控制能力和理解能力,這個時候家長不用急著去給他們立規矩。
  • 不想孩子越來越難帶,6歲前就要這樣立規矩
    所謂的規矩,就像個擺設,根本立不起來。其實,規矩不管用,是因為我們在立規矩的時候,很容易踩中3個誤區。用大人的權威,強迫孩子服從。明明規定不許亂塗亂畫,可稍不留神,牆上又是各種塗鴉。此時,我們只想大吼大叫,甚至胖揍一頓了事。吼叫打罵容易,效果也立竿見影,但是如果沒有父母監督,這樣的「規矩」孩子還會遵守麼?
  • 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和孩子做朋友—如何立規矩?什麼時候立規矩?
    都說,父母愛子女必為之計深遠。正確的愛,是一定要給孩子立規矩,無規矩不成方圓。要讓孩子明白,只有遵守規則的孩子,才能懂得對自己負責。我們不能隨隨便便要求別人為自己改變或者付出。告訴孩子: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如果我們想要玩別人的玩具,需要經過別人的同意,但是別人有權利不同意!如果別人不想和自己玩,那麼我們可以選擇換一個朋友,不能因為別人的拒絕而傷害。不打擾別人還包括,我們需要教會孩子學會拒絕。拒絕被打擾也是對他人的尊重。
  • 無規矩不成方圓,孩子幾歲應該立規矩合適,規矩如何立?
    孩子這麼大了,打也沒辦法打、罵也不行、管也不聽,想要孩子以後成為成功人士,一定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就給立規矩。規矩何時立?很多研究都是從觀察大腦的發育情況來的。父母還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告知哪些事情是對的,哪些是堅決不能做的。3歲之前,父母先不著急給孩子立規矩,畢竟孩子對於語言的理解能力還是有限的。規矩應該怎麼立?1.
  • 有愛又懂規矩 孩子才有未來
    現在很多家長都有這樣一個觀念:認為在孩子小時候,應該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有些規矩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懂。還有家長覺得,對孩子約束太多會讓孩子變得畏首畏尾,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但自古以來,講規矩、懂規矩、守規矩,一直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樹德立人。
  • 給孩子立規矩前,請先牢記這7個原則
    立規矩時,需要明確地告訴孩子,這樣做的後果,我想最好這個後果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關的。這樣只會讓孩子糊塗,無所適從。所有的規矩都不僅是立給孩子的,而是父母也要嚴格遵守,以身作則。,讓孩子更加自覺地遵守規矩。
  • 李玫瑾:給孩子立規矩要趁早,規矩立得越晚,孩子越難管教
    1、立的規矩要符合孩子的認知發展很多時候父母立下的規矩,孩子不能遵守,究其根本原因並非是孩子的錯,而是父母立下的規矩,根本不符合孩子的認知發展情況,所以孩子根本無法遵守。比如我就曾給剛兩歲的孩子立下規矩:自己吃飯穿鞋,不想總麻煩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