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溺孩子無異於在害他,真正聰明的父母,從小會給孩子立下規矩

2020-12-13 星達說科技

所謂無規矩不方圓,小孩子不管天生再聰明,都需要後天給予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因此真正愛孩子的父母,絕對不會無原則地順著孩子,一定會從小給孩子立下以下的規矩:

1、要講禮貌

小孩子的是非觀還沒有完全建立好,不知道怎麼分辨對錯。他們看到什麼或者聽到什麼都會去學習,這也是小孩子學習的一個過程。他們無意識的模仿,不經意間就會學到一些不太禮貌的言語或行為。

有些家長不經意間會說出髒話,小孩子也會跟著學。這個時候家長應該告訴孩子這是不好的行為,並且要改變自己的行為,做好模範作用。並且要教孩子不能打罵別人,要習慣和別人打招呼。

2、孝敬長輩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長輩對孩子非常寵溺,使得有些孩子沒有長輩觀念,對長輩大呼小叫,完全不知道孝敬是什麼。這些孩子通常會非常任性和自私,如果家長不加以改正,孩子長大之後很有可能就是「白眼狼」,會反咬家長一口。

因此,不管孩子多大,都要告訴孩子,一定要尊敬長輩。要對長輩用尊稱,要學會禮讓長輩,要有做小輩的謙遜。

3、不要打斷別人說話

在日常交往中,我們總是對那些打斷自己講話的人充滿厭惡。因此,千萬不要讓自己的孩子也成為這樣的人。從小,要教會孩子耐心地聽講,學會聽有的時候要比會說話更重要。讓孩子尊重別人發言的時間和權力,在聽完之後,認真地思考。這樣可以讓孩子看到聽到更多的內容,也能顯得更有教養。

4、公共場所不大聲喧譁

在帶孩子外出的時候,要讓孩子知道,保持安靜是一種尊敬別人的做法。在外面不是在家,很多社會上的潛規則,還是要讓孩子知道。公共場合不打擾別人,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禮儀。讓孩子從小習慣,長大才能保持這個好習慣。

5、不要亂動別人的東西

物品都有自己的主人,小孩子雖然物權意識不強,但是家長還是要告訴孩子,不要隨便動別人的東西,這是不對的。家長可以讓孩子換位思考,並且這個原則也能讓孩子不去隨便接受陌生人給的東西,尊重別人的同時也是對孩子的一種保護。

6、遵守交規

這是為了孩子的安全考慮,在孩子會走之後,一定要讓孩子謹記交通規則。這樣帶孩子出行的時候,孩子才能有安全意識,才能減少孩子出現意外的概率。讓孩子敬畏規則,才能更好地保護他們自己。

7、做錯事要道歉

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敢於和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且,要教會孩子在犯錯之後道歉、反省,給予孩子積極正面的反應,孩子才不會懼怕道歉。懂得自省和道歉的孩子,更能獲得別人的尊重,也能和別人更好的相處。

總而言之,想要把一個孩子養成通情達理的孩子是需要很多努力的。作為家長千萬不要覺得孩子小,就不需要立規矩,越是從小教,孩子才能印象更深刻。

相關焦點

  • 3-6要給孩子立下這3個規矩,孩子長大後會感激你,父母別縱容
    做一個安分守己的公民是家長應該對小孩從小的教育。而作為家長來說,首要的責任就是教育孩子從小就要有規矩意識,孩子在三到六歲的時候就能夠慢慢灌輸他們的規矩意識,讓他們長大後成為一名合格的公民。而由於這份好奇心會導致孩子去別人家的時候用手抓一些東西,有些會直接放口袋帶回家。這種事情在很多家長看來可能只是一件小事,畢竟孩子還小呢,東西還回去就行了,沒有什麼大不了。可是事實是如果孩子從小亂拿東西不被懲罰的話,他長大了以後就會成為習慣。或許小時候還只是小偷小鬧的,長大了就會犯罪,到時候家長再後悔就來不及了。所以家長一定要珍惜這個教育專家在線提供的教育方法,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
  • 慣子如害子,有遠見的父母,都會給孩子立下這10個規矩!
    文:超媽《紅樓夢》裡把孫子寵上天的老太太賈母說,孫輩們哪怕再聰明伶俐,如果一貫不守規矩,沒裡沒外,「憑他生得怎樣,也是該打死的。」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立規矩,是父母的責任。有遠見的父母,都會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給孩子立下這10個規矩,讓孩子終生受益。1、不講禮貌的行為不能有小孩子往往說話做事不知道對錯,要麼是受周圍人影響,有樣學樣,要麼是出自自己的喜好本能。
  • 這3個規矩,孩子6歲前家長應該立下。孩子會受益良多
    這3個規矩,孩子6歲前家長應該立下。孩子會受益良多俗話說:「無以規矩不成方圓」,很多孩子往往長大沒出息是從小沒立好規矩造成的。,孩子們會非常的不情願,他們可能會舍不下自己正在看的電視,或者是正在玩的玩具,遊戲,於是便會反駁父母的話語,這讓爸爸媽媽們覺得孩子沒大沒小,沒有規矩。
  • 孩子被欺負時,父母這樣說會把孩子送進監獄,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小朋友的父母當場就崩潰了,他們要求樂樂爸媽嚴肅處理這件事。 結果樂樂爸爸當著樂樂的面對那個孩子的父母說:「我兒子把你孩子傷著了,是他的不對,他太小不懂事,但是我不會打我兒子的,如果你有氣你就打我,我可是在市裡拳擊隊的。 」然後,被傷著小朋友的爸爸說了一句:「你們孩子,最終會被你送進監獄的。」後來樂樂媽媽帶著那個孩子去衛生所上了藥,此事不了了之。
  • 過度寵溺孩子,會導致孩子變得自私,這該怎麼辦?
    父母在每一個階段表現愛的方式是不一樣的,小時候爸爸和媽媽總是害怕我們受傷,總是把我們小心翼翼的抱在懷裡。而長大以後,爸爸媽媽又會用成年人的方式來教會我們道理。但是隨著生產力和經濟的不斷發展,很多父母給予孩子的愛的方式開始發生了變化,因為他們對孩子過度的寵溺常常導致孩子變得特別的自私,只知道考慮自己的感受。
  • 聰明的父母,不但會給孩子無私的愛,還會懂得扼殺孩子心中的惡意
    在整個視頻中,我們聽不到聲音,也不知道拍攝者到底是父親還是老人,但有一點是肯定的,讓這位「熊孩子」痛揍母親的,肯定不是母親當時的所作所為,而是這個孩子從小受到的寵溺嬌慣。每一個孩子生而為人,作為父母都有義務和責任保障孩子的衣食住行,但是,如今社會壓力大,競爭激烈,我們想要教育好孩子,培養出一個懂禮節、知感恩的優秀孩子,就不僅要讓他吃飽喝足,還要科學合理地教育才行。
  • 心理分析│寵溺:孩子當初吃下去的毒,都曾裹著愛的糖衣
    殺媽媽的12歲孩子可能正是因為隔代撫養埋下了作惡的種子。 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從小隻好跟著爺爺奶奶留守在家。 農村老人撫養孩子,基本上都是無原則的放養。孩子也不懂規矩,沒有敬畏,敢逃課,敢抽菸,敢偷錢,敢跟媽媽動手,他從來沒有覺得這麼做有什麼大逆不道傷天害理,否則,他又怎麼會說出「我又沒殺別人,我殺的是我媽!」這樣令人不寒而慄的話呢?
  • 這幾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家長別瞎高興
    李玫瑾教授曾經在一檔節目中直言:家裡只要有孩子的,千萬不能對他百依百順,逆子都是被家長寵出來的,這句話真的是令我記憶猶新,給我很大的啟發,教育孩子我們不要過度寵溺,而是幫助引導孩子健康成長。不得不佩服,這樣的孩子確實很招人喜歡,特別是經常在家長面前立下宏偉的目標,長大一定掙大錢、考個好大學什麼的。
  • 不厭其煩說寵溺
    假設孩子有一對視錢如命的父母,他就一定會形成同樣的視錢如命的觀念,而且很可能會比其父母更嚴重!一旦形成了這個觀念,那麼一切不能帶來金錢的事情就都不可能給他帶來快樂,他的快樂源就會極大地縮減。真正的藥物毒品缺失引發的毒癮發作是口水鼻涕一起流,而這些心理毒品缺失引起的「毒癮發作」則是心理上的反應輕的就是抓狂、痛苦、自責……重的則是絕望、憤怒、仇恨、攻擊(或向內自我攻擊或向外攻擊)、毀滅……得寵的孩子「受害」,實際上就是對「好東西」上癮!這些「好東西」一旦缺失,立馬就「毒癮發作」!更可怕的是這個時候這些受寵的孩子絕對不會反思自己!他們只會責怪外界怎麼能不順著我?!
  • 3-6歲是立規矩「黃金期」,家長立下5個規矩,娃將來會感激你
    對父母來說,孩子懂事有規律無疑是最好的,但孩子畢竟是孩子,要是不調皮搗蛋,生活豈不是少了些許趣味。孩子天性愛玩,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能一味地順從寵溺孩子,應該趁早為孩子定下規矩。,家長們應該狠心立下5個規矩,娃長大後會感激你。
  • 規矩對孩子不僅有約束作用,更會使孩子得到安全感,立規矩要趁早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國家有法律,家庭有家規。任何一個團體或者組織,都需要有章可依才能良性運轉。家庭中需要愛,但是同時也需要規矩。規矩對孩子的成長不但起著約束作用,更會使孩子得到安全感。父母不知道什麼是規矩有些父母自己還是以自己為中心的孩子,這樣的父母自己還在隨心所欲的生活,只要孩子不妨礙自己,沒有絲毫的規矩。其實,好多熊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熊家長,熊孩子之所以熊,就是因為父母過度寵溺孩子,根本沒有給孩子立好規矩。而在孩子眼中也沒有任何規矩意識,自由自在,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習慣了被隨時滿足。
  • 寵孩子不能太久,這三個時間是孩子立規矩的黃金時間,別錯過
    的確,無規矩不成方圓,不管是成人還是孩子,都應遵守一定的行為規範,在社會中生活時,才不至於因違背規則而損傷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作為家長也不應過分寵溺孩子,及早讓孩子明白規矩的重要性,並能約束自己的行為,這是頭等大事!小羅和丈夫平時工作很忙,幾乎沒有時間照顧女兒,為了能讓女兒得到更好地安撫,他們把孩子送到了鄉下爺爺奶奶那裡。
  • 孩子6歲前,家長要逼他養成這3個習慣,未來才容易有出息
    ——約·凱恩斯好的習慣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好的習慣可以讓孩子未來少走很多彎路,家長們需要從小去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樣孩子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孩子6歲前是習慣養成的黃金期,孩子在這個階段所養成的性格和習慣會跟隨他一輩子的,很多時候孩子小時候看上去很聰明,長大後卻沒有什麼出息,這就是因為從小沒有養成好習慣,所以,家長們平時一定要多注意,千萬不要過度的寵溺孩子。
  • 做有原則的父母,培養懂規矩的孩子
    ,不能成方圓」,有人認為,孩子需要從小培養「規矩意識」,沒有規矩,不講紀律,無疑會阻礙孩子成長、成才。從小如果沒有爸爸媽媽制定的規矩來約束他,孩子容易為所欲為,更不懂得判斷自己言行是好的還是壞的。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將會變成一個不遵守規則的人,對於孩子的人際關係也將有非常大的影響。
  • 寵溺式養娃,正在毀掉大量孩子的正常生活,少年當自強不息
    朋友經常會這樣安排自己的孩子去做一些類似簡單的家務。然而卻驚呆了當時做客的我們。很多人看後都表示很不理解,朋友家的孩子才只有八歲,就像很多同齡人一樣,不應該是被父母、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當寶一樣寵愛著麼?為何朋友這麼「狠心」?但是朋友的一句話,反過來又讓我們恍然大悟:寵溺式養娃,只會毀掉孩子的正常生活,少年當自強不息。原來洗碗是朋友每天給孩子「特地安排」的。
  • 家長多愛孩子,這三個規矩也一定要立,別等孩子長大後吃虧再後悔
    家裡的孩子能這樣,這是羨慕他的爸媽。有一次我問她媽媽,你們家的孩子怎麼教出來的,這是受到了怎樣的「磨礪」才表現出來這麼成熟的品質?他媽媽笑了笑說:「在家裡他爸爸給他定的規矩,從小就開始鍛鍊。」家長多愛孩子,這三個規矩也一定要立這是一種非常正確的做法,孩子雖然還很小,但是我們不得不加以管教。規矩就是約束,約束他的行為,不僅是會讓他更受歡迎,而且長大孩子還會感謝家長的做法。
  • 別錯過娃的3歲「規矩黃金期」,父母學會這3招,讓孩子乖乖聽話
    有時候父母想給孩子立下一些規矩,讓孩子能夠遵守一些和父母約定的條款,這樣父母帶娃的時候會更省心,也能減少一些因為孩子調皮搗蛋而產生的意外情況的發生。但是有時候父母剛跟孩子溝通好,立下了一些規矩,孩子卻轉頭就無視掉了。
  • 孩子沒有規矩不懂禮貌,多半是父母的溺愛,2招給他們立規矩
    導語:隨著孩子的年齡的增長,大部分家長都會發現一個普遍的問題,那就是孩子動不動就會亂發脾氣,出現與父母對著幹的行為。面對孩子的這種情況,多數家長還是會優先選擇對孩子進行說教,但孩子總是聽不進去,對自己的行為毫不制止,這樣讓很多家長感到非常的頭疼。孩子越來越沒規矩,對父母都這樣更別說對其他人了。
  • 李玫瑾坦言:三歲之前有恩於他,3-6歲立威於他,規矩才得以養成
    她認為「無規矩不成方圓」,尤其是在孩子的教育上,孩子在6歲前三年的時間是情感,還有三年就是性格,家長要做到3歲之前有恩於他,3到6歲立威於他,規矩才有可能立下。孩子在小時候遭到姥爺的大聲訓斥,李玫瑾教授當時也認為孩子那麼小會嚇到他,但是李老師父親卻持相反的觀點,認為經過姥爺的訓斥,以後走上社會,沒有什麼事能嚇到他。
  • 孩子的性格缺陷來自於父母的過度寵溺,這些習慣都得改
    孩子在家的時候,大人過分關注孩子,會讓孩子覺得他是所有人的視覺中心,所有人都要圍著他轉,一旦他被忽視了,就會發脾氣!家裡條件好了,父母的錢包鼓了,孩子要什麼買什麼,輕易滿足孩子所有的要求,在這種教育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會有講究物質享受,浪費金錢,不體貼他人的壞性格!問題4:在家有沒有經常祈求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