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分析│寵溺:孩子當初吃下去的毒,都曾裹著愛的糖衣

2020-10-14 西窗飛雨

網絡配圖

一、案例回放

「我又沒殺別人,我殺的是我媽。」

這是一個12歲孩子殺死自己媽媽後面對記者說出的話。他的心,很冷,很酷,似乎跟媽媽有深仇大恨。

然而,並沒有。

那天,孩子在家裡抽菸,不幸被媽媽抓了現行。平時,媽媽對孩子的表現很不滿意,他經常玩手機,不聽話,不服管,面對媽媽的訓斥,孩子竟敢頂嘴,甚至以暴力毆打媽媽。她不知道孩子什麼時候染上了抽菸的毛病,這是她無法容忍的惡習,所以,這一次,媽媽被徹底激怒了。

她用皮帶抽打孩子。

孩子心中對媽媽的積怨也瞬間爆發。他用家中的菜刀朝媽媽連續砍了二十刀,將媽媽殘忍殺害。

孩子並沒有任何慌張,恐懼。事後,他換上乾淨的衣服,將已經倒在血泊中的媽媽反鎖在臥室,把作案菜刀扔到房屋後的魚塘,甚至還繼續用媽媽的手機玩了幾把遊戲,然後以媽媽的名義給老師發了一條請假簡訊。

外公發現女兒早已死在家中,孩子一臉鎮定,說:不是他殺的,她是自殺。

他殺媽媽,是因為恨媽媽。

網絡配圖

二、隔代撫養,寵溺慣壞了孩子

常言道,隔輩親。殺媽媽的12歲孩子可能正是因為隔代撫養埋下了作惡的種子。

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從小隻好跟著爺爺奶奶留守在家。

農村老人撫養孩子,基本上都是無原則的放養。一來確實愛,由著孩子,他喜歡什麼,就滿足什麼,哪怕自己吃點苦受點累,哪怕他想要的不合情理,也要儘量滿足;二來撫養缺乏能力,他們可能不會過多在乎孩子心裡怎麼想,甚至不會關心他的成績到底怎麼樣,他們在乎的,是在物質上滿足;三來他們已經有了將兒女養大成人的經驗,現在不過是將這種過時的甚至錯誤的撫養方式重新實踐一遍。

孩子在家裡喜歡玩手機,打遊戲上癮,然而,爺爺奶奶也沒有進行有效地管教和引導。他們順從了孩子。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樣做可以避免衝突,能夠讓孩子高興,自然,自己也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孩子的成績不是很好,偶爾逃課,因為上課不專心,還經常被老師批評。與同學之間,也處的不好,會因為一點小事就大動幹戈。

孩子經常要錢,要購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後來,他變本加厲,不但要,而且偷,然,即使如此,爺爺沒有任何反應,反正已經用完了。

自從媽媽照看孩子之後,情況就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兩人經常爭吵,甚至還動手,起因並不複雜,僅僅是因為他要玩手機,要錢,媽媽沒有像爺爺奶奶那樣無條件地滿足,而是說了「不」!

孩子對媽媽因恨而殺,問題在於孩子的人格出現了嚴重問題。

網絡配圖

三、寵溺,沒有讓孩子形成正確的觀念

觀念是內心世界的檢察官,是一種心理制動力,觀念的東西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社會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尤其是兒童時期,可能隨事隨景的一幅畫面,如一個眼神,一個表情,都可以在長大以後的某個瞬間不假思索地做出反應。

在寵溺背景下長大的人,由於早年生活被親人包圍並充分呵護,衣食無憂,孩子的各種要求也能被百依百順地即時滿足,甚至,孩子某些不合理的要求或錯誤的要求也會無條件地獲得滿足,長此以往,孩子往往處於一種是非不分、唯我獨尊、無法無天的境地,漸而形成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方式和任性衝動的行為習慣。

以往一直行,現在不行了,就哭,就鬧,直到達到目的為止。以往沒人管,現在要管了,就抵禦抗拒,就針鋒相對,直到阻礙消失為止。

寵溺的結果,首先造成的是人的觀念混亂,缺乏基本的判斷力。孩子成績差,不願意學習,不是因為智商低,也不是因為家境貧困,而是因為忍受不了學習的枯燥與辛苦。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寵溺慣了的孩子適應不了學習上的競爭壓力和身體上的艱辛付出。孩子也不懂規矩,沒有敬畏,敢逃課,敢抽菸,敢偷錢,敢跟媽媽動手,他從來沒有覺得這麼做有什麼大逆不道傷天害理,否則,他又怎麼會說出「我又沒殺別人,我殺的是我媽!」這樣令人不寒而慄的話呢?

6歲之前,父母的嘮叨,父母對孩子某些行為的情緒反應,父母自身的言傳身教都有助於形成人的早期觀念。孩子拿了別人的東西,如果父母表情痛苦,告訴孩子人窮志不窮,那麼,長大以後,當他面臨同樣的情境,他就不會順手牽羊,因為他會想起父母那個痛苦的表情,想起父母那句人窮志不窮的忠告。即便誘惑難以抗拒,他的內心也會掙扎不斷,猶豫不決,而不是氣定神閒,理直氣壯。

針對孩子的各種不良行為,寵溺的撫養者顯然沒有盡到及時糾偏和認真引導的責任,他的心裡,除了自己,沒有別人,即使有,也只有順從自己和滿足自己的義務。沒有規則,不講是非,孩子對媽媽表現出來的殘忍與冷漠,不是他壞到極致,而是他根本沒有好壞的觀念並肆意地放縱了自己的心理衝動。

也有孩子選擇自殺,只因為他知道媽媽愛她,他要讓媽媽失去她最愛的人來懲罰媽媽。

生而不養,教而不當,都會讓孩子形成缺陷人格,這樣的缺陷人格,就是孩子從小吃下裹著愛的糖衣的毒結出的惡果。

網絡配圖

四、進入社會,孩子可能徘徊在犯罪邊緣

由於寵溺慣了,孩子難免低能,匱乏生活自理能力和吃苦耐勞精神,觀念混亂,不辨是非,無法遵守社會規則和經營人際關係,忍受力弱,耐受力低,不能獨立應對工作困難和生活複雜,在這樣的前提下,一旦進入社會,自然而然地就會將在早年家庭中形成的個人心理風格帶到社會活動中去,將繁雜的社會情境視為單純的家庭背景,將素不相識非親非故的社會人視為理所應當地順從他滿足他的家裡人。

誰會喜歡跟這樣的人在一起?

遭遇挫折,陷於困境,是必然的事。他不願學習,不善鑽研,做不了複雜的智力工作或技能工作,他不願吃苦,不肯受累,也做不了簡單的重複性工作或體力勞動。對他而言,無論選擇哪一種情況,他都覺得困難且難以勝任。

什麼都做不來,什麼都還想要,他能選擇的路,都在刑法裡。

寵溺慣了的人自尊心強,但由於能力弱而缺乏自尊的資本,想交朋友可別人又受不了他的自我為中心,脆弱嬌氣適應不了社會跌打,缺乏自知之明而容易遷怒他人,當重複性的失敗體驗和持續性的內心痛苦積累到一定程度,他就成了隨時可能被點燃的火藥桶,別人不經意間的嘲笑、輕視、討厭的表情,都可能將其引爆,招來殺身之禍。

有寵溺背景的人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善於表演,擅長撒謊。小時候,每當做了錯事壞事,他就會給出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倘若面臨被懲罰的局面,他就會找到袒護他的長輩央求繼續袒護他,放縱他,至於理由,無所謂真假,只要能自圓其說就行,反正,最後會以孩子還小一言以蔽之。如此久而久之,孩子就逐漸形成了撒謊的習慣,且最好的謊言就是將過錯推給別人。

曾有一個男人殺了自己的兩個女兒和妻子。他的目的,是要男孩,要改變自己沒有男孩被家族忽視被別人恥笑的現狀,為了跟一個會生男孩的有夫之婦結婚,他喪心病狂,殺妻滅女。可是,他給出的殺人理由,竟然是懷疑女兒系父親跟妻子所生!男人小時被太爺、爺爺寵溺慣了,養成了極端自私冷酷的心理風格,他信口開河謊話連篇,無恥地將被害人污衊得一無是處,不過是這一心理風格在這一案件上的充分展現而已。

網絡配圖

五、寵溺有毒,再忙的父母也要給孩子適度的愛

忙不是規避對孩子撫養義務的理由,但忙,又確實是父母沒能履行對孩子撫養義務的理由。

父母給予孩子的,不僅是身體,是生命,而且是榜樣示範,是安全依戀。身為父母,應該克服困難履行對孩子的教養責任,要讓孩子儘量跟自己在一起擁有安全感,要讓孩子從自己的言談舉止中養成觀念和規範,要對孩子可能發生的叛逆行為和越界觀念進行糾偏和矯正。孩子健康不止於身體,還包括心理和社會適應,而後者如出現問題,必須要跟孩子親密生活才會有蛛絲馬跡的發覺。

愛孩子,就別寵溺,寵溺有毒,決不可無節制地餵食孩子,當有朝一日結出了毒之果,那時,或會令人一聲嘆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相關焦點

  • 不厭其煩說寵溺
    ,如自我、不認真、吃不了苦……當孩子帶著這些非常不良的心態、習慣開始學校生活,他們就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孩子的智商天賦很好,那問題還不會那麼多,很可能也表現得不那麼明顯,如果智商天賦平平甚至很差,問題就會非常明顯,最大的表現就是學習成績不理想,這個時候那些曾經寵溺孩子的父母就開始著急,也開始了對孩子的教育、批評、責罵,甚至棍棒伺候,但之前的寵溺已經使得孩子對教育、批評非常抗拒
  • 「家長寵孩子,老師寵學生」,教育能不能這樣走下去?
    「家長寵孩子,老師寵學生」,教育能不能這樣走下去?顯然不能,若教育這樣走下去,一定是壞事。 第一,任何形式的寵溺,都會讓孩子變得任性驕橫 寵溺會讓孩子變得任性驕橫,父母為了不讓孩子鬧騰,無限制滿足孩子的願望,孩子就會毫不克制自己的需要,提出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過分。如果父母在滿足他們要求的過程中怠慢了,還會遭遇來自孩子方面的責罵。
  • 幼兒園3歲寶寶還在吃母乳,是寵溺,還是尊重孩子的生長規律?
    朋友是全職媽媽,寶寶是自己一手帶大的,學前準備斷奶來著,但剛試了兩天,娃哭得撕心裂肺,發燒了一次,加上婆婆說吃奶是孩子的自然生長規律,朋友索性就讓孩子一直吃著奶。可是現在上幼兒園了,孩子還沒斷奶,自己臉上掛不住。最近天氣涼爽,朋友再次起了讓孩子斷奶的心。幼兒園寶寶吃奶,是寵溺還是自然規律?
  • 糖衣裡的炮彈,這4種「毒蛋糕」別給寶寶嘗,保護好孩子的胃
    文丨木蓮媽媽,原創內容每個孩子都喜歡吃甜食糖衣裡的炮彈:這4種「毒蛋糕」別給寶寶嘗孩子吃了這些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家長們還是多花價格,買一些貨真價實、原料可靠的蛋糕給孩子吃。即使孩子任性地想吃,家長也要守住底線,不要寵溺縱容孩子。
  • 寵溺並不是愛,家長警惕「青蛙效應」,才能使孩子合理發展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往往都可以見到寵溺孩子的家長,這些孩子在長大過後不論做什麼事情,都會依賴父母或者是依賴身邊的人,所以說這些家長的教育方式確實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鄰居因為是老來得子,所以對自己的兒子非常的寵愛,他寵溺孩子的事情在整個小區都傳開了。明明孩子現在已經三歲了,但是在帶孩子出門的時候,鄰居仍舊是抱著孩子出門,不會讓孩子走路。
  • 新生兒裹著「糖衣」出生,陪產爸爸看後差點哭出聲,醫生卻說恭喜
    她就和我說了一個,她印象很深的一個畫面,她說記得那天來了一對看起來很年輕的夫妻,看樣子兩個人都像是沒有長大的孩子,居然就要做爸爸媽媽了。因為胎位不正,所以那天來剖腹產,是由表姐負責的。「胎脂」,就好像是裹著「糖衣」一樣,想說這個寶媽孕期一定過得很滋潤,寶寶這麼健康。
  • 過度寵溺孩子,會導致孩子變得自私,這該怎麼辦?
    父母在每一個階段表現愛的方式是不一樣的,小時候爸爸和媽媽總是害怕我們受傷,總是把我們小心翼翼的抱在懷裡。而長大以後,爸爸媽媽又會用成年人的方式來教會我們道理。但是隨著生產力和經濟的不斷發展,很多父母給予孩子的愛的方式開始發生了變化,因為他們對孩子過度的寵溺常常導致孩子變得特別的自私,只知道考慮自己的感受。
  • 一件小事換來一頓毒打,寵孩子真的是愛嗎?
    兒子立刻揚手往媽媽頭上招呼,瘋狂暴打媽媽,直到工作人員看不下去出來制止。媽媽對兒子的暴打,只是雙手抱頭無力地阻擋。媽媽的無力阻擋和兒子的瘋狂暴打,映射著媽媽對兒子攻擊行為的放縱和無視。心理研究表明,在5-6歲之後,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攻擊行為進行教育幹預,那麼孩子的攻擊行為將開始減少。
  • 害了很多孩子的「毒餃子」,現在卻還有父母親手「餵」娃吃,無知
    但是父母們卻殊不知,這樣的舉動並不是愛,反而會害了孩子。這碗「毒餃子」,家長還在餵小月今年5歲了,長得精緻可愛,再加上媽媽很是喜歡打扮她,小月看上去就像是個精緻的洋娃娃一樣非常討人喜歡。小月吃餃子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小月只喜歡吃餃子餡,不喜歡吃餃子皮,所以奶奶正在一旁把餃子皮剝下去,再把剝出來的餃子餡放到小月面前的碟子裡。
  • 被男人寵溺的女人,身上都有這些特點
    點擊右上角藍字就可以關注我哦寵溺,說到底就是,沉迷不悟,過分,無節制的溺愛、沉溺。寵溺一個人,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呢?第一,變得自私自利;第二,性格驕橫乖張;第三,做事懶散無紀律。女人被男人寵溺著,也會有類似的變化。一個女人背後無人可依,她才會堅強與獨立,任何事情都想依賴自己,因為除此以外,別無他法。
  • 破鏡重圓純愛:《頭條緋聞》寵溺深情X傲氣可愛~兜兜轉轉終是你!
    接下來我給大家帶來:破鏡重圓純愛:《頭條緋聞》寵溺深情X傲氣可愛~兜兜轉轉終是你!希望各位品貌非凡,英俊瀟灑,傾國傾城的小哥哥小姐姐如果覺得有用的話就小編的文章點個讚加個關注喲。《相愛未遂》by金陵十四釵人設:檢察官(唐奕川)律師(傅玉致) 唐亦川和傅玉致兩人都很優秀,年少時相愛的兩個人沒有好好在一起,相愛相殺,有過誤會分分合合,愛與不愛之外,摻雜了太多的沉重現實和慘烈往事,傅玉致愛得熱烈直白,唐奕川愛得隱忍克制,其實兩人都很愛對方,能為了對方豁出性命
  • 一般被男人寵溺的女人,身上都有這幾種特點
    寵溺,說到底就是,沉迷不悟,過分,無節制的溺愛、沉溺。寵溺一個人,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呢?第一,變得自私自利;第二,性格驕橫乖張;第三,做事懶散無紀律。被男人慣壞的女人,因為有懶惰的人,所以完全不需要她的擔心和勞心勞力因為身邊有嬌慣她的人,所以不管她多麼吵鬧和倔強,也有包容她的人高高在上,有些人總是把最好的東西留給她,在她的潛意識裡自己已經可以只享受這些豪華,而不能安上太平庸的東西被男人寵溺的女人,身上都有這樣的特點懶
  • 平時對孩子寵溺有加,一次嚴格要求父親變「綁匪」!
    我們都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而家長對於孩子的寵溺的種子會結出什麼果?最近警方接到一起報警,一個女孩說自己遭到了綁架,警察在收費站設卡攔住了相關車輛。車上有三男一女,報警的女孩17歲,在車上一直哭喊說自己被「綁架」,自己不認識其他人;而司機無奈解釋說自己是女孩的父親。
  • 寵溺的反面是打擊,家長的打壓式教育,會容易使孩子走向極端
    寵溺的反面是打擊,家長的打壓式教育,會容易使孩子走向極端家長的教育方式,有時候會走向極端化。或者是說,很多家長的教育方式,並不是取中間的平衡方式,而是偏離到某一方。就像是寵溺孩子,是不是很多家長都會覺得,把自己的所有都給孩子,任由孩子揮霍,就是在愛他們?這是一種極端方式。而另外一種,寵溺的反面,就是打擊了。
  • 這一碗「毒麵條」,毀了兩代人還不夠?別再讓「毒」孩子了
    當媽有點歪,育兒非常正(文|歪媽)小時候在家裡吃飯,有肉的時候,父母總是會把肉都留給孩子,這種「愛孩子」的表現方式幾乎是每個家庭都會有的現象。時代發展到了今天,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孩子們已經都不缺肉吃了,但仍然有些家庭改不掉「把肉優先給孩子吃」的習慣。
  • 寵溺式養娃,正在毀掉大量孩子的正常生活,少年當自強不息
    朋友經常會這樣安排自己的孩子去做一些類似簡單的家務。然而卻驚呆了當時做客的我們。很多人看後都表示很不理解,朋友家的孩子才只有八歲,就像很多同齡人一樣,不應該是被父母、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當寶一樣寵愛著麼?為何朋友這麼「狠心」?但是朋友的一句話,反過來又讓我們恍然大悟:寵溺式養娃,只會毀掉孩子的正常生活,少年當自強不息。原來洗碗是朋友每天給孩子「特地安排」的。
  • 民主、專制、寵溺、忽視,4種不同類型的父母,你是哪一種類型?
    各位小夥伴大家好,我是百家號「婷媽alan」的作者婷媽,這是我的專欄《如何養育獨立、自信、有愛的孩子》的第三節:民主、專制、寵溺、忽視,4種不同類型的父母,你是哪一種類型?大人與孩子之間的相處,一般有四種模式:民主的、專制的、寵溺的、忽視的,這4種方式分別有什麼特點呢?1、 民主型這是親子之間最完美的相處模式。
  • 一覺醒來成庶女,戰神王爺將她領進侯門,絕對的護短寵溺!穿越文
    接下來,小編給大家推薦幾本好看的穿越小說,一覺醒來成庶女,戰神王爺將她領進侯門,絕對的護短寵溺!「想吃的話,自己烤,若是不會,哀家可以教你!」聽到樂彤彤這話,夜君凌先是猶豫一下,最後,還是美食誘惑太大了。而且,看著大家都自顧自的燒烤,夜君凌覺得非常新鮮!畢竟,從小到大,他想吃什麼,只要動動嘴皮子就能吃到,哪裡試過自己動手做來吃的!只是看著大家都動手燒烤吃,夜君凌心裡不由蠢蠢欲動。
  • 王一博化身奶爸,抱著孩子放在腿上,一臉寵溺好像爸爸!
    這一切對王一博來說都很奇怪,因為他以前從來沒有研究過醫學問題,甚至電視劇的角色也與醫生無關。不過這次他可以在日常進步的舞臺上嘗試一些不同的風格,對他來說也是一種進步和成長。下面有一套花絮,看了之後讓邊肖很羨慕。此外王一博非常有耐心,也是非常有愛的。這一次在預告中,王一博第一次變成了爸爸,把孩子放在腿上,看到他雙手摸著小姐姐的模樣。有沒有他父親的真實寫照?
  • 愛孩子有道,寵壞娃卻越界?咋把握住寵與愛的準則,媽媽迫切需要
    只有被寵壞的孩子,沒有不會愛的父母。實際上,還真是這個樣子,當我們初次為人父母時,內心對孩子的愛總是油然而生,發自肺腑並且透露出對孩子真情實感的愛;儘管如此,但是孩子似乎並沒有朝著家長期待的方向發展,反而變得誤入歧途,一步一步被父母的愛所「寵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