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面試別人,也被別人面試的人來答。
面試官有此問,一是打聽市場價,二是盤算以怎樣的代價可以挖動你;
獵頭有此問,也許會幫你,也許會坑你。
你回答的目的,是幫自己爭取到最有利的薪資和福利。非常關鍵的一點,大家應該留意:問你的人具體是誰?
初面面試官(HR部門的人,可能是招聘主管或經理人力資源總監、HRBP*):他們在最初的用意往往是想打聽市場行情,在用人部門確定後,往往是想能省點就省一點,到底也算自己的業績呢;
終面面試官(用人部門主管或經理、總監,直至公司老總、副總等):他們比HR單純一些,只要在部門預算之內,還能用得起,就願意挑最好的人用;
獵頭顧問:雖然他們不是面試官,但可幫你可坑你,情況複雜,我放在後面講。
*HRBP在大型外企很厲害哦,如果面試遇到,敬請留心。
下面根據不同的場合,我提一些建議:
1
如果你是通過直接應聘走到面試環節
有的僱主會進行薪資驗證(稅單、勞動合同、原公司蓋章的薪資證明),有的不會。即使你已知不會,我建議你也不要虛報,說謊會有麻煩;應對大體上可分兩種:
實話實說:可展開各項福利和軟硬環境、前景等等,不是光是薪資。這種回答很穩妥,如果對方要你,不出意外的話,開給你的薪水會按市價適當加成(我的了解,大致範圍在15%~35%)。
拒不回答:我說過,你和面試官在合同籤訂之前是完全平等的,所以,問是他的權利,拒絕或回答也是你的權利。需要提醒的是,你可以強勢,但不能生硬,而且應以其他的有效反饋或者引導來替代。
我以自己為例,曾經有一場和總經理的面試,結尾是這樣的:
--你現在的薪水是多少?
--太低了,不好意思說。(原因已交代,前公司給我出學費,籤了兩年service contract,前後被拴四年,漲薪極少)
--那你為什麼自認能對得起我將要付你的薪水?
--因為工作性質變了,我也變了。
--那你有什麼要求嗎?
--我只請您考慮一件事:北京租房真是不便宜,所以我搬家過來需要一定決心。
結果,一周後,我看到offer上的數字,是我當時在上海工作的4倍。
再以我朋友為例。
他前幾年在職時也曾經四處面試,他也經常被問這個問題,大多是電話面試時HR來問,「因為他們看得很死,最多就只肯給你漲30%,要看之前的薪水。」而他本人在原公司的薪酬是最低的一檔(同等學歷,同等經驗,同等職位的比較結果)。如果就死死地盯著這不公平的基數,加30%實在嫌少。
我教他一個辦法,你直接告訴她你的期望薪水,因為你認為你給她公司創造的價值高過這個20倍(不要說約數,說數字,而且你要確實分析過,有信心對此數字負責),如果她認為不值得,請她不要聘用你。
他當時覺得很有用。當然,後來的四五次面試中他用了沒有我不得而知,但他現在的公司在入職時給了他50%的漲幅。
補充:看到樓下@荊喵喵說"排名第一的說漲幅超過50%,這個一般來說肯定不是高端崗位,從3000-6000,漲幅100%呢,也不難吧。"於是想簡單介紹我這個朋友的情況,那時候他是某500強的中國區總部的財務部經理(部門總監最得力的下屬),留英碩士,DBA在讀(也是公司出的學費),最後進入的是競爭對手的亞太區總部的戰略部(偏財務方向),兩年後升任該部門總經理(沒辦法,他們就這麼叫)。
再補充:以上兩個實例中的職位都是獵頭介紹的,不是直接應聘,您領會精神就好。
這種拒絕正面回答的對策,適用於你目前薪酬低於平均薪酬的水平。
因為面試官無法判斷到底多少,只能取行業平均值來推測,然後結合你的面試表現來決定。相對來說,結果對你最為公平。當然,採取這種策略本身就需要一定的底氣,如果你給面試官的印象是在畏畏縮縮地迴避,那基本就是前功盡棄,你還不如老老實實招了吧。
2
如果你是通過獵頭公司走到面試環節
目前分三種情況:
1)對於此空缺職位,獵頭公司只要給你提供候選人,僱主進行面試了,即便不滿意也要付錢。
這種獵頭公司,在歐洲和北美能見到,而且僅僅在招聘C-Suite(CEO,COO,CFO等CxO),MD這個級別的高管時才會出馬,只要您是合適的人才,後麵包滿意哦,親;唉,你我是這輩子遇不上嘍。
2)對於此空缺職位,獵頭公司拿的是浮動報酬(比如,候選人三個月的薪水)。
那她是希望幫你的,因為只要還在客戶的預算內,每多幫你爭取1塊錢的月薪,獵頭公司就多賺3塊錢,而獵頭顧問本人就多一份提成(比例不詳,但一般都是拿提成的)。
目前,對於多數中小客戶,獵頭都是以這樣的形式取得報酬。這種時候,你可以儘量試探客戶的預算,包括其他候選人的情況(對於面試廢了的候選人,她們會很合作地榨取一切情報以利於下一位可能成功的候選人)。
3)對於此空缺職位,獵頭公司拿的是固定報酬(無論招到的人多少薪水,獵頭公司報酬不變)。
那她會傾向於壓低你的薪水,因為每壓低1塊錢,她為客戶節約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而能和獵頭顧問談這樣合同的公司,基本都是500強中的強勢公司,很可能和該獵頭公司有長期合作,甚至全球合同。
這時候你就有點無奈了,她們一般不會有耐心聽你的陳述和理由,反而會以自己公司成功入職的平均漲幅來打壓你,並且和僱主企業沆瀣一氣來對付候選人。
不幸的是,近三四年,隨著經濟的低迷,招聘活動的減少(喂,別老怨別人,你不是也不敢輕易跳槽了嗎),第三種情況正越來越多;而獵頭公司為了生存,正被迫接受這種方式。
再不客氣地講,獵頭公司的人員素質近幾年也在下滑,Michael Page, Robert Walters等從早先的非歐美名校、對口專業(細分至對應各行業)不招,到國外留學即可,到現在的國內985即可,顧問們根本無法承擔深度挖掘候選人潛力、提升自己業績和談判能力等重擔,公司也只能順水推舟了。
通常,獵頭公司在第一次給你電話時,就會問你這個問題。(這也好理解:萬一她的客戶提供的薪酬還不如你現在的高,那她後面不是白費工夫嗎?)問完之後,有一半的可能性會馬上告訴僱主。
那我怎麼辦呢,能在獵頭公司那裡虛報嗎?我依然不建議你這樣做,說謊話總有麻煩的。
但是,我可以按自己的經驗來告訴你風險等級是怎樣的。
如果面對Michael Page,Robert Walters這樣程度的獵頭,你萬一穿幫,後面麻煩不小(雖然他們在中國也不如原先高大上了,但是人家還是有一樣東西叫做全球共享資料庫......);Randstad反正也亂得很,沒空管你;本土中小獵頭你看著辦,反正一錘子買賣。自己的經歷有限,不一定準確,歡迎各位知友批評補充。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利用獵頭在僱主面前的專業性(其實我看他們多數真不太懂什麼業務,對行業知識往往一知半解,但是很無奈,人家比你懂得如何打動僱主),在獵頭面前強調自己相對其他候選人的優勢和價值,讓她們寫入推薦報告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