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理史上的絕妙證明:電子自旋是相對論性質|賢說八道

2020-12-11 中科院物理所

近代物理的兩大支柱是量子力學和(狹義)相對論。量子力學和(狹義)相對論是不分家的,它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一點可從電子自旋的相對論性窺見一斑。

撰文 | 曹則賢(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

01

量子力學方程的三個層次

提起量子力學,人們就會想起薛丁格(Erwin Schrdinger, 1887-1961)方程

,以為薛丁格方程就是量子力學的基本方程。這個看法我曾有過,但我覺得它很不全面,如果不是很不正確的話。薛丁格方程於1925年底由薛丁格構造出來(那是個傳奇過程)並用於氫原子問題(相關內容於1926年分四部分發表),求得電子-質子體系中電子的能級滿足關係

。這個結果,再現了玻爾原子模型給出的氫原子中電子能級公式,但是更高明。玻爾的氫原子能級公式

是一個量子數 n 的函數,其中量子數 n 來自軌道量子化條件。雖然玻爾的氫原子能級公式很好地解釋了氫原子的光譜,但它依然是錯的。薛丁格的原子能級

是三個量子數的函數,量子數

是相關聯的。薛丁格方程是電子的量子力學方程的第一層次,波函數是單分量的。薛丁格1926年的論文的題目是「作為本徵值問題的量子化」,大概到1987年才算有人看出這題目的深意,雖然當時參與協助的外爾(Hermann Weyl)早就明白。

1927年,泡利 (Wolfgang Pauli, 1900-1958)為電子構造了泡利量子力學方程

,這裡的哈密頓量描述電子與電磁場之間的相互作用,

,其中(Φ,A)是電磁勢,σ是所謂的泡利矩陣(見下文)。泡利矩陣是2×2矩陣,因此此處的波函數必是兩分量的,即要求

。泡利量子力學方程是電子的量子力學方程的第二層次,波函數是兩分量的,稱為旋量(spinor)。兩分量波函數足以描述電子這樣的自旋為1/2的粒子。

1928年,狄拉克(P. A. M. Dirac, 1902-1984)構建了關於電子的相對論量子力學方程。這其中關鍵的一步,類似做因式分解 x2+y2= (αx+βy)2 ,要求 αβ+βα=0,α2=β2=1, 前面的那個反對稱條件是非常強的限制。一個合理的選擇是α,β應為矩陣。狹義相對論考慮的是四維時空,最簡單的α,β應為4×4矩陣。常規的狄拉克方程寫法是

,其中

, i=1, 2, 3 ,其中σi是泡利矩陣。鑑於γμ都是4×4矩陣,則此處的波函數是4分量的。狄拉克量子力學方程是電子的量子力學方程的第三層次,它會告訴我們更多關於自然的奧秘。

02

二值問題、自旋與泡利矩陣

原子物理的研究,比如銀原子束在非均勻磁場中的分裂問題(圖1),原子譜線的雙線問題,引出了二值問題(two-valuedness),就是哲學上的一分為二的問題。這個問題的理解最後著落到電子擁有自旋標籤這個結論上。自旋的問題博大精深,自旋的發現是一場思維歷險,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深入了解一下。如何描述一個二值問題呢?如果表現的二值是等價的,則表現的是特徵值, 用矩陣表示的話,應該用本徵值為1和-1的2×2厄密特矩陣來描述。但是,本徵值為1和-1那就意味著這矩陣的跡(trace)總為零。如果自旋是類似角動量的物理量的話,那自旋還要滿足角動量的代數

。綜合這幾項考慮,表述的問題那就幾乎沒有多少選擇了。這個描述電子自旋角動量的數學對象,就是泡利矩陣:

泡利矩陣所包含的內容就多了去了, 其中之一是它引領我們認識到,粒子的自旋是相對論性的。

圖1. 著名的Stern-Gerlach實驗,一束銀原子經過非均勻磁場後總是被分為了兩束(1922)

03

相對論度規

考察某四維空間,其中的距離由洛倫茲度規定義,即對於矢量 x= (x0,x1,x2,x3) ,其模平方為

。這樣的空間就是狹義相對論的閔可夫斯基空間。所謂的洛倫茲變換A,就是保洛倫茲度規的變換,要求保證 |Ax|2=|x|2 成立。

群的同構方面的知識,告訴我們這個空間有其它的表示方式。考察洛倫茲群同 SL(2,C) 群之間的同構關係,每個矢量x= (x0,x1,x2,x3),可以表示成一個2×2自伴隨矩陣(就是厄米特矩陣)

,即這個矩陣的矩陣值再現了閔可夫斯基空間的洛倫茲度規。這個2×2自伴隨矩陣一樣構成了一個四維矢量空間,其四個正交基為

。明眼人可能已經注意到了,σ1,σ2,σ3 就是前述的泡利矩陣,而它們出現在閔可夫斯基空間的洛倫茲度規的表示中。這讓人們隱約感覺到,自旋與狹義相對論有關。

04

狄拉克方程下的角動量守恆

狄拉克的電子哈密頓量為

。根據我們一直堅信的經典力學和量子力學的信條,一個物理量同哈密頓量之間的量子對易式(經典力學語境下是泊松括號)為零,則該物理量為守恆量。現在考察一個自由電子的角動量算符

(這就是經典的角動量定義)。可計算其任一分量同哈密頓量之間的對易式,

;可見

,也即自由電子的角動量不守恆。這是怎麼回事,一個自由的電子怎麼可能角動量不守恆呢?

如何消解這個矛盾?若假設電子具有大小/2的內稟角動量,即自旋角動量矢量為

,則電子的總角動量為J=L+S。考察S的任意分量隨時間的變化,發現

。這樣,我們得到了

,即算符 J=L+S 是守恆的。也就是說,若我們認定一個自由的電子其角動量應該是守恆的,那它就應該除了軌道角動

以外,還有個自旋角動量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電子具有內稟角動量/2,或者說電子是自旋1/2的粒子。在量子力學語境下引入的電子自旋這個概念,竟然憑藉相對論性的狄拉克方程獲得了存在的合理性。

05

多餘的話

有一種說法,近代物理的兩大支柱是量子力學和(狹義)相對論。我們看到,量子力學和(狹義)相對論是不分家的。它們有著某些千絲萬縷的聯繫,只是在學問的深處才體現出來。

在給出相應的量子力學方程時,薛丁格1926年39歲,泡利1927年時27歲,狄拉克1928年時26歲,他們除了有極強的物理直覺以外,還有紮實的數學基礎。這方面尤以泡利最為突出,他中學畢業時即有足夠的數學水平研究廣義相對論。泡利引入了泡利矩陣,其實那個矩陣據信在數學裡出現過。但是在1925年,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 1901-1976)甚至沒聽說過矩陣,多虧了大師玻恩(Max Born, 1882-1970)敏銳地注意到了海森堡推導的關於譜線強度的內容與矩陣算法有關,這才有了所謂的矩陣力學(量子力學的一個別名)。數學,物理,很難說一個不懂數學的人做的物理算是物理。

關於物理的內容, 一方面描述自旋的泡利矩陣和洛倫茲度規有關係,另一方面(狹義)相對論量子力學方程的哈密頓量不能讓自由電子的角動量守恆,除非給電子的角動量加上內稟的角動量/2,也就是說相對論量子力學方程要求電子有自旋。這兩點應該說沒有人為地往一起湊的痕跡。巧合指向同一結果,巧合便有了確切的意義。類似的巧合還發生在量子概念引入的過程中。普朗克從瞎猜的熵與內能關係得到了黑體輻射公式, 又從玻爾茲曼的統計物理原理出發得到了黑體輻射公式。兩個完全不同的假設,循著完全不同的路徑,得到了同一樣的公式,那就不是一般的巧合。那裡的假設,比如

為整數的假設,就必須被認真對待了。

為整數,那

就是頻率為

的光的能量單元。光的能量有最小單元

,這個結論嚇壞了提出者本人,普朗克自己也沒想到啊—普朗克後來一直被譽為「違背自己意願的革命家!」

筆者還注意到一個問題,電子的量子力學波函數是由1分量而2分量而4分量這麼擴展的,想起了數系是由unarion(實數)而binarion(複數)而quaternion(四元數)擴展的。可數還有octonion(八元數)啊,總覺得沒有8分量波函數的量子力學方程,量子力學就不完整。量子力學不完整,這世界也不完美。

建議閱讀

1. Erwin Schrdinger,Quantisierung als Eigenwertproblem (量子化是本徵值問題), Ann. Phys. 79, 361(1926);79, 489(1926);80, 437(1926);81, 109(1926).

2. Wolfgang Pauli, Zur Quantenmechanik des magnetischen Elektrons (磁性電子的量子力學), Zeitschrift für Physik 43, 601-623(1927) .

3. P. A. M. Dirac, The Quantum Theory of the Electron,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A: Mathematical, Physical and Engineering Sciences 117 (778), 610. (1928).

4. Sin-itiro Tomonaga, The story of spi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7).

5. S. Sternberg, Group theory and phys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本篇取自曹則賢《驚豔一擊——數理史上的絕妙證明》一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9.

來源:返樸

編輯:Quanta Yuan

相關焦點

  • 數理史上的絕妙證明:電子自旋是相對論性質
    近代物理的兩大支柱是量子力學和(狹義)相對論。量子力學和(狹義)相對論是不分家的,它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一點可從電子自旋的相對論性窺見一斑。泡利量子力學方程是電子的量子力學方程的第二層次,波函數是兩分量的,稱為旋量(spinor)。兩分量波函數足以描述電子這樣的自旋為1/2的粒子。1928年,狄拉克(P. A. M. Dirac, 1902-1984)構建了關於電子的相對論量子力學方程。
  • 數理史上的絕妙證明:萬有引力平方反比律的證明|賢說八道
    第一定律確定了行星軌道的全局幾何性質,第二定律確定的是行星在軌道不同位置上的運動快慢問題。用現代物理語言來說,行星繞太陽運動,其角動量守恆。第三定律講述的軌道大小(由橢圓的半長軸, a, 和偏心率表徵) 與運動快慢(與軌道的大小和周期, T, 有關)之間的關係,。
  • 數理史上的絕妙證明:費馬大定理 | 賢說八道
    原創: 曹則賢 返樸費馬宣稱自己證明了但在書邊寫不下證明過程的那個猜想,後來變成了費馬大定理。三百多年來,費馬大定理的證明吸引了大批數學家前僕後繼,也產生了諸多無心插柳式的成果。
  • 數理史上的絕妙證明:費馬大定理|賢說八道
    費馬宣稱自己證明了但在書邊寫不下證明過程的那個猜想,後來變成了費馬大定理。三百多年來,費馬大定理的證明吸引了大批數學家前僕後繼,也產生了諸多無心插柳式的成果。如今,費馬大定理算是得到了證明,但也許我們還是可以期待費馬曾以為得到過的那種簡明的證明。
  • 相對論量子力學 | 賢說八道
    ,描述電子與電磁場之間的相互作用,其中 (Φ,A) 是電磁勢,σ 是 2×2 的泡利矩陣 (見下文) 。兩分量波函數描述電子這樣的自旋為1/2的粒子,但自旋的性質是手動加進去的。構造相對論量子力學需要滿足的條件是,1) 波動方程中時間、空間坐標要有相同的地位,且方程形式是洛倫茲變換不變的。為此,研究者要習慣使用四維時空中的位置
  • 數理史上的絕妙證明:簡單泡泡背後的恐怖數學|賢說八道
    本篇要介紹的,是關於泡泡的普拉託定理的證明。這是一類看起來簡單、直覺上明白其是對的、但是卻非常難以證明的著名命題之一。圖1.兩個全等氣泡合併時,其界面是平面,而大小不等的兩個氣泡合併時,其界面是個小氣泡突入大氣泡一方的球帽3 普拉託定理的證明普拉託定理證明的關鍵,是要證明有第3、4兩條給出的相遇模式,還要證明此構型相對於變形是穩定的,且在此構型下面積最小。可以想見,這個問題的證明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場智慧的接力。
  • 【瀚海文摘】相對論量子力學
    ,描述電子與電磁場之間的相互作用,其中 (Φ,A) 是電磁勢,σ 是 2×2 的泡利矩陣 (見下文) 。兩分量波函數描述電子這樣的自旋為1/2的粒子,但自旋的性質是手動加進去的。構造相對論量子力學需要滿足的條件是,1) 波動方程中時間、空間坐標要有相同的地位,且方程形式是洛倫茲變換不變的。為此,研究者要習慣使用四維時空中的位置
  • 史上最成功的數學預測 | 電子自旋
    很久以前法拉第就發現,運動的電荷會產生磁場;線圈中流動的電流是電動機的基礎。即使是靜止的電子也有磁場,因為所有的電子都有自旋。就像每個電子都攜帶有相同的電荷一樣,它們也有著相同的自旋量。這種內秉的旋轉屬性將電子變成一個微小的磁鐵。物理學家自然想知道電子的磁性有多強。如果把電子看作是一個極小的旋轉球,計算就很容易。但理論計算得出的電子自旋結果只有實驗測量結果的一半。這種差異可以解釋為,電子的固有自旋與普通的旋轉不同。
  • 史上最成功的數學預測:用狄拉克方程推導出電子自旋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測了引力波和黑洞的存在。除此之外,反物質、無線電波、希格斯玻色子等等都是非常成功的數學預測。有時這些預測具有驚人的精確性。物理理論的力量或許最成功地體現在對於電子自旋的預測上。很久以前法拉第就發現,運動的電荷會產生磁場;線圈中流動的電流是電動機的基礎。即使是靜止的電子也有磁場,因為所有的電子都有自旋。
  • 數理史上的絕妙證明:費馬大定理
    來源:「返樸」公眾號(ID:fanpu2019)作者:曹則賢(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費馬宣稱自己證明了但在書邊寫不下證明過程的那個猜想,後來變成了費馬大定理。三百多年來,費馬大定理的證明吸引了大批數學家前僕後繼,也產生了諸多無心插柳式的成果。如今,費馬大定理算是得到了證明,但也許我們還是可以期待費馬曾以為得到過的那種簡明的證明。
  • 五分鐘量子力學(九)、量子史話:自旋與全同性原理
    今天我挑選了一個自認為很重要的量子力學話題來討論——自旋與全同粒子。在很多科普文章中,有人對自旋持有否定的態度,也有些人認為電子自旋跟經典物理中的自旋概念去理解。其實這種想法都是錯誤的。但是薛丁格方程依然是有很大局限性的,這個局限性就是它沒有包含微觀粒子自旋。所以薛丁格方程不能處理涉及到自旋的微觀現象,如塞曼效應(原子在外磁場中發光譜線發生分裂且偏振的現象)等。這說明微觀粒子還有一些特性有待我們去認識,即電子存在自旋角動量,在非相對論量子力學中,自旋是作為一個新的附加量子數引入的,是根據電子具有自旋的實驗事實,在薛丁格方程中硬加上的。
  • 熊玉科關於電子自旋的思想
    電子自旋熊玉科關於電子自旋的思想電子等實物粒子就像地球一樣繞中心軸轉動,同時電子周圍的電場也同步轉動。實物和場共有兩個速度、兩個質量、兩個能量、依據量綱分析可得還有兩個角動量、兩個運動方程、兩個離心力、向心力及相對論效應等物理量。特別注意:這裡有兩個轉動。
  • 數理史上的絕妙證明:柏拉圖多面體只有五種
    圖1.蘇格蘭出土的人類四千多年前用石頭製作的正多面體 03 只有五種柏拉圖多面體的證明 古人雖然感覺到只有五種柏拉圖多面體,但卻沒有證明。關於這個問題,基於歐拉多面體公式,可以得出一個非常簡單的證明。
  • 磁性與交換作用(電子自旋)
    自旋是電子的內稟屬性,雖然有時會與經典力學中的自轉相類比,但實際上本質是迥異的,作為一個純量子力學概念,自旋和生活中的直觀經驗並不符合,卻依舊可以被神奇的數學描述
  • 電子的自旋: 我們活在什麼樣的空間裡
    電子的自旋對於電子,我們已經有些了解,知道它帶一個單位的負電荷,與帶電體發生Coulomb相互作用。除了帶電,電子的另外一個內在屬性就是自旋。自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是本書的基礎。作為一個純量子力學概念,自旋和生活中的直觀經驗並不符合。為了理解自旋,我們把它與一些熟悉的事物作類比。
  • 重離子碰撞中矢量介子自旋對準的第一個證據
    大型離子對撞機實驗,英語:A Large Ion Collider Experiment,縮寫:ALICE,是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所屬大型強子對撞機的五個探測器實驗之一,是一種重離子碰撞(heavy-ion collisions)檢測器,旨在檢查極端能量密度下的強相互作用物質的物理性質,所產生的溫度和能量密度會非常大,足以產生夸克-膠子等離子體,這種物質中的夸克和膠子將會解除夸克禁閉
  • 深入分析能帶結構(十一)-自旋軌道耦合
    (下)深入分析能帶結構(七)-VASPKIT計算有效質量深入分析能帶結構(八)-缺陷態能帶結構深入分析能帶結構(九)-3D能帶圖繪製深入分析能帶結構(十)-雜化泛函能帶VASPKIT 1.2 支持全晶系K-Path自動生成        在量子力學裡,一個粒子因為自旋與軌道運動而產生的作用,稱為自旋
  • 狄拉克方程:「反物質」的先知,量子力學與狹義相對論的調停者
    在玻爾的原子模型中,電子被限制在某些能量級上,薛丁格將他的方程用於氫原子,發現他的解精確地重現了玻爾的能量級。堪稱是對量子力學發展的神助攻~薛丁格方程可以說在物理史上具有極偉大的意義,被譽為「十大經典公式」之一,是世界原子物理學文獻中應用最廣泛、影響最大的公式。他本意是為了反擊海森堡的,然而這個公式卻成為量子力學最基本的方程之一。
  • 修正《相對論》的質速關係
    愛因斯坦最大貢獻可能就是他提出的《相對論》和他的質能方程,《相對論》推翻了牛頓的絕對時空,建立了相對時空,愛因斯坦認為時空是一體的,時間和空間密不可分,時空不具有共享性和統一性,對於不同速度的物體時空是不同的:如果物體的運動速度不斷增加,他的空間就會不斷縮小,時間就會不斷膨脹。
  • 熵:傷腦筋的熵|賢說八道
    甚至各種自由能啊熱力學勢啊是針對什麼樣的體系提出的,是否都是基於同樣地也需要證明和辯護的熱力學第二定律,也是一筆糊塗帳。至於一百多年前一幫子英國人、法國人、德國人是如何艱難地憑經驗構造熱力學的,熱力學如何導致量子力學關鍵概念的產生和薛丁格(Ervin Schrdinger)方程的推導,熱力學又是如何發展成了統計力學的,這些問題更是鮮有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