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女子每天尿床,愈發嚴重後就醫,年輕醫生一句話道出病因

2020-12-17 李醫生說

26歲年輕女性,姓黃。

上個月剛結婚。

本應該是最甜蜜的時光,卻偏偏發生了問題。

婚後不久,黃女士就發現自己的身體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倒不是說影響生命的疾病,而是沒辦法向別人述說的毛病,自己的丈夫更加不能說,簡直不能讓他知道。

是這樣的,那天黃女士起床後,驚訝地發現自己的底褲全溼透了,連周圍的床墊都溼了,一股尿騷味撲鼻而來。黃女士一下子被整懵了,這是怎麼回事?難不成自己還尿床了?簡直不敢相信啊,自己竟然一丁點感覺都沒有,看樣子像是熟睡的時候發生的。

小孩子才尿床啊,大人怎麼可能尿床呢。黃女士越想越害怕。

還好那天自己的丈夫早早就起床上班去了,沒發現溼了一大塊的床墊。

本來黃女士跟丈夫就是經熟人介紹認識的,沒幾個月就成婚了。現在發生這樣的事情,黃女士自然不敢直接跟丈夫說,怕丈夫嫌棄自己。左思右想,抱著僥倖的心理再看看,說不定是偶然事件呢。

白天的時候黃女士特意留意了自己的排尿能力,沒問題的,完全可以控制得住,尿急的時候也能忍。這讓黃女士放鬆了一些。

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一大早起床,她再次尿溼了底褲,新換的床墊也再次溼了一大片。

這下糟糕了。

倒不是說丈夫發現了,丈夫很早就出門了。但如果連續這樣下去,丈夫遲早會發現的,尤其周末丈夫是在家休息的,一覺睡到自然醒,到時候非穿幫不可,尿床是沒辦法遮掩的。

經過一番心理鬥爭後,黃女士決定把這件事告訴了自己的媽媽,讓媽媽出謀策劃。媽媽一聽,也是嚇了一跳,隨後定下神來,說可能是腎虛,立即託熟人拿了些補腎的藥,囑咐女兒要定時服藥。末了,還給女兒出多了一個主意,藥物起效需要時間的,這段時間內悄悄穿個尿布睡覺,別露餡了。

黃女士領了藥就回家了,路上還捎了一小袋紙尿布。

丈夫看到黃女士在熬藥,好奇地問這是幹什麼。黃女士一早就想好了託詞,說這是滋陰補腎的藥,有病治病,沒病強身,是姐妹介紹的。

黃女士說的沒漏洞,丈夫也不再追問。

就這樣又過了一個星期。黃女士依然每天都還在尿床,但這幾次情況好很多,因為等丈夫熟睡後她偷偷穿上了尿布,第二天再偷偷丟了滿滿都是尿液的尿布。

但長期這樣也不是辦法,熬的中藥吃了效果也不好,黃女士精神壓力巨大,始終難以接受自己尿床的事實。後來乾脆提出要跟丈夫分房睡,理由是自己睡眠不好,想一個人睡幾天看看,恢復恢復精神。

丈夫也接受了,還關心的問,如果睡眠真的不好,該看醫生還得看醫生。

黃女士一人守著這個秘密太痛苦了,明明有枕邊人卻不能分擔憂愁事情,更加憂愁。後來乾脆攤牌了,直接跟丈夫說,自己的身體出了問題,這段時間來夜間一直有尿床,吃了藥也不見好轉。人也迅速瘦了好幾斤,而且總感覺胸口煩悶。

黃女士做好了被丈夫數落的心理準備,不曾想丈夫沒有絲毫責怪或者嫌棄她的意思,反而是勸她儘早去醫院,一起去醫院看,說不定是小問題,用對藥就會好了。

黃女士擔心的事情沒有發生,內心舒坦了,雖然還在尿床,但精神輕鬆了不少。

這天他們來到了當地中心醫院,跟醫生說明了自己的煩惱。

尿床。

醫生聽完後,首先考慮會不會是泌尿道感染的問題,但白天時黃女士沒有任何尿頻、尿急、尿痛的尿路刺激症狀,不大像泌尿道感染啊,後來留了尿液標本檢查,也沒有看到有感染的跡象。

真不像尿路感染。

那會是什麼原因導致我尿床呢?醫生,這個問題真的很苦惱,會不會是腎虛?我之前也吃過了不少補腎的中藥,效果也不大好。黃女士皺著眉頭跟醫生訴苦。

還得看看會不會是神經系統的問題,比如會不會是大腦出問題,比如有沒有可能是大腦有腫瘤,分泌一些利尿激素增多,導致尿液增多,尤其是夜間一個把持不住就尿床了,我們管這種叫尿崩症。醫生解釋說。但尿崩症患者的尿量是很多的,而據黃女士所說,其實她的尿量不多的,白天也就上幾次廁所,量大致同前,夜間雖然尿床,但一塊尿布就可以搞定了,估計量也不會太大。

這麼說來,也達不到尿崩的標準啊。尿崩症患者一天尿量起碼得有4000ml以上(正常人1500-2000ml左右),多的時候可達10000ml甚至更多,就感覺不停地尿,不停地尿。

為了明確大腦有沒有問題,醫生給黃女士安排了頭顱MRI檢查。

黃女士自己也是擔心的,萬一真的是大腦長了腫瘤,那這輩子就玩完了。腫瘤本來就不是什麼好東西,要真長腦袋裡面,那還不是等死的份兒。越想越怕。丈夫只好安慰她,不一定就是腦部腫瘤,醫生也僅僅是個懷疑而已,等結果出來再說吧,別胡思亂想。

話雖如此,在等待MRI結果的那幾天,丈夫也是徹夜難眠。

結果出來了。

看到結果那一刻,倆人懸在半空的心臟終於落地了。醫生說,MRI沒看到明顯異常,大腦情況挺好的,沒有腫瘤。

這個顱腦MRI將近1000塊錢,全自費,本來還覺得挺貴的。但此時此刻,黃女士內心極度歡喜,突然覺得這個檢查也挺好的,表明了自己大腦的無辜。否則大腦長瘤子了那麼這輩子就毀了。

可問題又來了,尿床的事情依然存在,MRI沒看到顱腦腫瘤,那會是什麼原因呢?

黃女士又屯了一包成人紙尿褲。

我這種算不算是尿失禁啊?黃女士問醫生。

尿失禁是指膀胱括約肌損傷或者神經功能障礙導致排尿自控能力下降或者喪失,導致尿液不由自主流出。但你白天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只是睡著後不能控制,按理來說不能算是尿失禁,具體是什麼原因可能還得去找神經內科、內分泌專科看看。我腎內科這邊沒發現太大的問題。醫生回答說。

告別腎內科醫生後,黃女士又找了神經內科醫生,看看會不會是神經系統出了問題導致的尿床。

神經內科聽完黃女士的病史後,一時之間也是沒有頭緒,畢竟成人尿床的情況還是少見。只好先讓住院,完善相關檢查。住院後做了很多檢查,包括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肝腎功能等等都沒異常,還特意做了泌尿道方面的檢查,比如泌尿系B超、膀胱殘餘尿量監測等等,都是正常的。尿比重也是正常的。尿培養也是正常的。再次溫習了之前做的頭顱MRI,依然沒有看到明顯異常點。

總之,能想到的檢查都做了,沒有發現明顯異常。

住院期間也刻意留了24小時尿量,連續留了兩天,每天都只有2500ml左右,不算太多。肯定算不上尿崩症。

這天早上主任查房,帶著一批研究生、規培醫生、住院醫師、主治醫師看了黃女士,讓大家都熟悉這個患者,然後分析自己的觀點。本來就打算請全院會診,但在會診前,自己內部也先討論討論。

突然一個規培醫生小聲說了一句,患者的甲狀腺是不是有點點大。

主治醫師嗯了一聲,說好像是,也難講,可以做個彩超看看。

但大家都想著甲狀腺大不大跟患者遺尿沒什麼直接關係,八竿子打不著,也就沒打算深入探討。但這句話恰好被主任聽到了,主任笑眯眯,說讓他(規培醫生)來給患者做個甲狀腺觸診,看看到底大不大,有沒有結節等等。同時還問他,是不是輪轉過甲狀腺外科了。

規培醫生吐了吐舌頭,說上個月剛從甲狀腺外科出來。

主任仔細看著黃女士的脖子,低聲說了句,這樣看起來,脖子的確是大了一點,但不太明顯。然後問黃女士最近有沒有飯量增多、怕不怕熱、是否容易出汗、容易飢餓、是否有心慌等等典型的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狀。

黃女士猶豫了一下,說最近吃的反而還少了,主要是心情不好。也不覺得容易餓。其他也沒什麼特別不舒服的,但有時候會覺得胸口煩悶。估計也是被這事鬧的。

主任沒等規培醫生給黃女士檢查甲狀腺,他自己先動手了。直接站到黃女士背後,伸出雙手觸診黃女士的脖子(甲狀腺),黃女士也很配合。

好一會兒後,主任撤下來,對著主治醫師說,甲狀腺是有點大,我看是1度增大,還是給她安排一個甲狀腺彩超吧,另外患者這次住院有查甲狀腺功能了麼?

沒有哦,主治醫師回答說。

今天就給安排上,不用等明天了。主任大手一揮,結束了查房。

當天下午就做了甲狀腺彩超。結果顯示黃女士的雙側甲狀腺稍微大了一點,回聲欠均勻,血供豐富。這是有問題的。真有可能有甲亢。

第二天甲狀腺功能指標也都出來了。

大家看到指標後,都瞪大了眼睛。

顯示患者的FT3,FT4都是明顯升高的,而TSH是顯著降低的。這是典型的甲狀腺功能亢進的表現啊!FT3,FT4都是甲狀腺激素,現在它們增多了,意味著甲狀腺分泌激素增多了。正常情況下甲狀腺分泌激素是受到上面的領導(垂體、下丘腦)控制的,垂體會分泌促甲狀腺激素(TSH)刺激甲狀腺分泌激素,但如果甲狀腺已經分泌了大量的激素,垂體就不會再分泌這麼多TSH了,因為已經用不著它來刺激甲狀腺了,員工(甲狀腺)已經很努力很賣命地幹活了,領導自然訓話(分泌TSH)就少了。這個FT3,FT4就是員工幹活的證據,所以TSH就少了。

看來,黃女士真的有甲亢。

問題是,甲亢是一回事,遺尿又是另外一回事啊。

兩者會相關麼?

神經內科主任也拿不準。說既然患者存在甲亢這個問題,同時又存在遺尿這個表現,我們有理由懷疑兩者是有關係的。雖然患者沒有典型的甲亢表現,但甲亢也會有很多不典型的表現,比如這個遺尿。

此言一出,眾人驚訝不已。

找找內分泌科醫生過來搭把手吧,看看他們的經驗如何。主任發話了。

當天內分泌科主任就過來了。

一看到患者的甲狀腺功能和彩超結果,就說患者診斷甲亢是沒問題的。但遺尿這個是否跟它有關,可能有關係!前兩年就診斷過一個類似的情況,患者也是遺尿,跑遍了無數醫院,後來發現甲亢,吃了幾個月的丙硫氧嘧啶(一種抗甲亢藥物)後遺尿症狀完全消失,最終明確是甲亢導致的遺尿。

內分泌科主任跟黃女士說,你這個遺尿可能跟甲亢有關,可以先試著治療甲亢,看看效果如何再說。

黃女士糊塗了,說自己怎麼會有甲亢呢。自己以前也有過朋友得過甲亢的,但人家都是心慌、手抖、吃得多、拉得多、脾氣暴躁的,自己一點邊都沒沾著啊。

甲亢是明確的了,主任笑著說,甲亢也不是什麼大病,即便是甲狀腺癌也不怕,而且你也不是癌症,不用太擔心,很多人吃藥是可以吃好的,如果吃藥效果不好,還可以手術,或者碘治療,總之方法有很多,這個不用擔心。主任反覆安慰黃女士。最後說,倒是你這個遺尿的問題,我們認為可能跟甲亢有關係,得治。

黃女士第一回聽到醫生跟自己解釋遺尿的病因,有些激動。嘴唇都發抖了,說一切聽醫生的,感謝醫生。誰能體會到一個年輕女性遺尿的痛苦和無助呢,黃女士一度覺得人生晦暗無比,但此刻,似乎就要迎來光明。

丈夫聽到這個消息後,也是歡喜不已。

內分泌科主任建議口服甲巰咪唑20mg/天,4周後複查血甲狀腺激素水平。於是帶藥出院。

4周後回來複查時,黃女士已經容光煥發了許多,笑容也多了不少。她告訴醫生,遺尿的情況很少了,以前是天天有,現在一個星期才1次,而且量也很少。

醫生給調整了藥物的劑量,繼續用了2個月。

再次複查的時候,甲狀腺功能基本恢復正常了。黃女士告訴醫生,再無遺尿現象。

自此,黃女士遺尿的病因找到了。

就是甲亢所導致的。

沒有什麼比治療效果更能指向一個疾病的診斷了。雖然醫生不能很好地解釋為什麼甲亢會導致遺尿,但是通過抗甲亢治療後,遺尿消失了,就可以斷定是甲亢所致遺尿。這個邏輯是沒問題的。

至於為什麼甲亢會導致遺尿呢,至今也沒有非常完美的解釋。

看來,小兩口有事情還是要商量著來,一起面對才能快速解決問題的。不是所有的遺尿、多尿都是腎虛,現代醫學其實沒有腎虛這個概念,不分青紅皂白地補腎,甚至可能會弄巧成拙。

那個年輕的規培醫生,稀裡糊塗地解決了問題。

(完)

相關焦點

  • 25歲女生因尿床抑鬱,追溯病因,發現只是因為童年時媽媽的一句話
    今天看到這樣一位網友發帖求助,這位姑娘名叫小夏,今年25歲,卻被抑鬱症折磨了好幾年,原因是自己這麼大了,卻還跟個孩子一樣改不掉尿床的毛病。因為這件事,她至今單身,從沒談過一場戀愛,得了嚴重的抑鬱症,甚至嘗試自殺,這個人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
  • 「奔三的我,尿床了」,談談成年人尿床這件事
    無論什麼病因引起的,只要尿床反覆發生,就應及時就醫,查找病因,進行對因治療。夜間遺尿症的危害成年後,依舊反覆尿床,對人的正常生活有很大的影響,應該引起重視。我國夜間遺尿症就醫率低在我國,夜間遺尿症的就醫比例不足20%,因為很多人認為「尿床不是病」。
  • 成年女子睡覺也尿床?到醫院才知道……
    成年女子晚上也尿床?西方有句諺語,有三樣東西是上帝都創造不了的:不尿床的嬰兒、一塵不染的地板和永遠忠實的丈夫。可見,尿床是孩童與生俱來的「專利」,但成年女子晚上尿床,不得不穿紙尿褲睡覺,你聽說過嗎?36歲的潘女士是湖南汨羅人,身高1.53米,體重卻達到71公斤。一年多以前,她突然出現尿床的情況。
  • 9歲女孩常尿床 醫生說習慣性「尿床」是一種病要及時就醫
    東莞時間網訊 家中小寶貝睡覺尿床並不是個稀罕事,如果娃都已經9歲了還尿床,家長就很煩惱了。8月28日,市婦幼保健院舉行關注兒童遺尿症義診諮詢活動。就有許多家長帶著他們的煩惱來向醫生求助了,有9歲大女孩仍在尿床,也有13歲大男生也在尿床。
  • 女子從小尿床一直到30歲 無奈向兒科醫生求助
    比如有個9歲的小女孩尿床了怕被大人發現,用電吹風吹床單,結果差點把租住的出租房燒了;還有個30歲的媽媽從記事起就開始尿床,一直沒去正規醫院看過……在老百姓看來,尿床是件丟人的事,但在醫生眼裡,尿床是種疾病,沒什麼丟臉。
  • 尿床也會毀孩子一生?醫生:尿床危害,僅次於父母離婚
    隱隱細聽,原來因為孩子尿床的事情。大半夜的,除了同情小朋友之外,芽芽媽突然回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小時候,真的是被各種謠言嚇大的。比如說:西瓜吃完不吐籽,臉上會長雀斑;白天玩火,晚上會尿床……現在當然知道了,玩火不會尿床,但是尿床不是長大了就好了。 五歲以後孩子還總尿床,爸爸媽媽需要注意了。
  • 尿床也會毀孩子一生?醫生:尿床危害,僅次於父母離婚
    ●睡眠過深:未能在入睡後膀胱膨脹時立即醒來。遺尿症嚴重嗎?尿床看起來是個小事,但遺尿症的危害遠不止多拆洗幾次被褥這麼簡單。很多人認為孩子長大後遺尿情況會有所改善,因此會採取「觀望」態度,很多孩子往往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 未滿月嬰兒從「不尿床」 婆婆向媳婦請功 醫生一句話婆媳反目
    小靜說,女兒出生3天時,婆婆說孩子出生三天把尿,再大些就「」識把「」,免得總尿床!小靜擔心孩子太小會有閃失,堅決不讓婆婆把尿,並告訴婆婆有紙尿布,沒必要這麼早就把尿!更何況給寶寶過早把尿會傷害寶寶的排尿系統,小靜覺得婆婆堅持把尿無非是不想多洗幾次尿布!婆婆是個固執的女人,說一不二,小靜雖然三番五次阻止婆婆,可婆婆依然堅持己見!
  • 29歲女子宮頸癌離世,醫生長嘆:1種「零食」每天吃,不病才怪
    宮頸健康在女性身體健康中發揮著重要影響作用,若是不幸罹患一些宮頸病變,則會嚴重傷害宮頸部位的健康狀況,容易損傷宮頸黏膜,嚴重時還會危及女性的生命安全。頸癌是宮頸病變發生到晚期的一種表現,在女性婦科惡性腫瘤中也是發生率最高的一種。
  • 別讓尿床毀了孩子的未來!醫生建議:5歲以上尿床得看病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日前,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腎臟科醫生繆千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針對家長普遍存在的「孩子尿床等等就會好」的誤區進行糾正。繆千帆說,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小,尿床很正常,長大自然就會好了,但實際情況是,如果5歲以上的孩子仍然出現尿床的情況,那很有可能得了遺尿症,應當及時就醫。根據復旦兒科腎臟科研究團隊在2017年進行的全國範圍5~18歲的遺尿流行病學橫斷面調查,5~6歲的兒童中,遺尿症的患病率為12.1%。隨著年齡增長,到了7~12歲,患病率為5.1%。
  • 10歲女娃晚上睡覺仍尿床 醫生:這是病 得治!
    機器叫娃排尿  遺尿報警器可以幫助兒童的大腦識別其膀胱已滿時候發出的信號,讓兒童醒來去廁所排尿,一旦兒童被報警器叫醒,就需要在上廁所前把報警器關掉,排便結束後重新設定報警器,以免再次尿床。」  在義診現場,天府早報記者採訪了一位正焦急地抱著孩子向醫生詢問病情的年輕媽媽。「孩子尿床兩年了,起初覺得小孩尿床是正常現象,誰曉得後來越來越嚴重了。」  這位年輕媽媽的孩子叫妞妞(化名),今年四歲零三個月,然而從兩歲起,妞妞就開始了尿床,「起初我們也沒太在意,但最嚴重的一次,孩子一晚上尿了5次床。」
  • 兒童尿床到底是不是病?
    令人擔心的是,在中國,兒童遺尿症的就診率不到20%,即使是每天都尿床的嚴重情況下,也僅有40%的家長會帶孩子就醫。很多家長都認為尿床不是病,認為是孩子笨,或是孩子的「壞習慣」,長大就會好。在這種錯誤的觀念下,近四成的家長曾因為尿床問題責罵過孩子。
  • 95後女子腹痛就醫,確診HPV,54天後出現癌變,醫生:1物別當飯吃
    像HPV病毒這種病菌就會「毫不客氣」的破壞女性的宮頸黏膜,留下一個又一個的「傷疤」,在病變嚴重時,還會觸發宮頸癌,對於女性健康來講,可謂危害極大。案例:95後女子腹痛就醫,確診HPV,54天後出現癌變,醫生:1物別當飯吃今年23歲的劉小姐,前段時間因為腹部疼痛就醫檢查,然後卻被確診為HPV,而且已經處於HPV高危階段,這個結果讓劉小姐始料未及,不免極為震驚,自己怎麼會感染HPV的呢?
  • 新婚女子每次"大姨媽"量超大 醫生檢查後驚呆了
    (原標題:29歲新婚女子每次「大姨媽」量超大,醫生打開她的子宮後驚呆了)
  • 5歲女孩尿床自殺:孩子尿床時,你第一句話很重要!
    但其實,自己也無法控制,甚至有時候因為尿床次數太頻繁,來不及換尿過的褲子就去學校。而這個毛病,直到五年級轉學後才好。可即便好了,心理卻留下了嚴重的影響,因為尿床變得很自卑,而且這種自卑已經滲入到骨子裡,無法改掉了。
  • 22歲小夥天天尿床每天三塊尿布 四處求醫無果
    22歲的小夥子,每天都會尿床,晚上得墊著尿布睡覺。為了治好兒子的病,袁先生帶兒子去各個醫院做過檢查,可病卻始終得不到很好的治療。「到底要怎麼辦,才能讓兒子像正常人一樣呢?」袁先生說。  只要一睡覺,床單就有「大地圖」  袁先生一家人來自貴州,來餘姚打工已經有5個年頭了。
  • 8歲孩子又尿床了,打罵卻愈發嚴重。後來家長注意了這些竟然好了
    「怎麼又尿床了?」媽媽一早起來就發現孩子床單溼了,這已經記不清自家孩子多少次尿床了。孩子都八歲了,可還是頻繁尿床。有時候和他一說,感覺他還不好意思,說下次自己注意。可是孩子越是這樣說,過不多久,又會再次尿床,媽媽都快拿他沒辦法。
  • 福州7歲女童常尿床父母為她操碎心 醫生診斷患遺尿症
    7歲的女孩玢玢(化名)幾乎每晚尿床,父母為她操碎了心。前幾天,玢玢因其他原因到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就診,玢玢媽無意間向醫生說起此事。接診的任榕娜醫生診斷後認為,玢玢尿床是因她患有遺尿症。  據玢玢媽介紹,女兒3歲時就會自己到廁所排尿。可是,幾乎每天夜裡她都會尿床,批評了很多次也改不了。「每天凌晨,我們都會叫她起床小便,可她還是會尿床。」
  • 寶寶尿床「畫地圖」幾時休?超過這個年紀就要警惕,很可能不正常
    小歷變得更加苦惱了,因為她發覺在自己的嚴厲對待下,兒子尿床的症狀並沒有得到改善,性格卻變得更加膽小起來。無助的她只好帶著濤濤去諮詢醫生,最後通過醫生才了解到,原來孩子到了大齡還尿床,是有很多原因的,且家長在面對時,如果用錯了方法,只會讓孩子的尿床現象變得更難解決。
  • 因皮膚長痘就醫,26歲女子查出宮頸癌,醫生:切勿把小病拖成癌
    在威脅女性生命的疾病中,乳腺癌排名第一,宮頸癌緊隨其後,並且宮頸癌的發病逐漸向年輕女性傾斜。浙江的夢晨,今年剛滿26歲,平時非常注重自己的外貌打扮,可是最近一件事非常困擾她,那就是臉上長了好多紅色的小疙瘩,這讓追求完美的夢晨無法接受,開始塗抹各種的祛痘藥膏,白天便用厚厚的粉底遮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