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不要來馬來西亞」,馬來西亞媒體無端嘲諷中國遊客
近日,馬來西亞媒體《東協郵報》發聲:「沒錢?那就不要來」,一個直言中國人沒教養的報導,引起了中國人民的憤慨之心,尤其是中國遊者。中國遊客到底是為何惹怒了馬來西亞媒體,竟對中國遊客說出這樣的言語。2019年剛剛開始,為何馬來西亞媒體就直接將所有的矛頭全部指向中國遊客呢?
-
馬媒:馬來西亞學者謝愛萍談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發展
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刊載文章,介紹了馬來亞大學中文系教授謝愛萍的故事。1951年出生的謝愛萍從小酷愛文學,關注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發展,曾受邀到中國參與學術研討會。謝愛萍性格堅強,儘管一生遇到許多工作與生活上的困難,但她從未低頭。
-
日本外相訪馬來西亞「送大禮」 並談及南海問題
馬來西亞外長賽夫丁阿都拉(右)和日本外相河野太郎 。(圖片來源:EPA)中國南海新聞網7月13日電據越通社12日報導,應馬來西亞外長賽夫丁阿都拉(Saifuddin Abdullah)的邀請,日本外相河野太郎(Taro Kono)7月10日至11日對馬來西亞進行訪問,意在對加強兩國關係的措施進行深入交流。
-
馬媒:為了讓華裔孩子學好中文 馬來西亞的華小拼了
中國僑網3月28日電題:為了讓華裔孩子學好中文 馬來西亞的華小拼了……馬來西亞華文小學(下文簡稱「華小」),顧名思義,是以中文作為主要教學媒介的小學,也是大馬華裔子弟接受基礎教育的地方。(視頻截圖)為招生保校 老師們想盡辦法由於馬來西亞華裔生育率不斷下降,而且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私人學校或國際學校,不少華小學生人數越來越少,老師們為了保住學校,紛紛使出了各種招數。
-
馬媒:馬來西亞女官員懂中文 助中國留學生翻譯獲嘉獎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當地時間9月21日,馬來西亞陸路交通局新任總監拿督沙哈魯丁頒發表揚狀,對執法助理莎菲卡進行嘉許,表彰她用中文協助中國留學生的行為。日前,23歲的莎菲卡在交通局執勤時,為兩名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做翻譯,這段過程被同事拍成視頻,並上傳到社交網站上。此後,這段視頻獲得了5000餘次的分享和超過47萬次的觀看,並在留言中收穫了一致的好評。莎菲卡說,當時,兩名中國留學生在玻州陸路交通局辦理路稅事務,因語言不通溝通困難。
-
紐西蘭政府向中國消費者送出「康維他」等神秘大禮
>紐西蘭政府向中國消費者送出「康維他」等神秘大禮2018-06-26 18:39:51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在剛剛過去的618電商年中購物節期間,紐西蘭政府為中國消費者準備了神秘大禮。由紐西蘭貿易發展局執行長Peter Chrisp將大禮親自送達到用戶手中。 消費升級帶動優質進口產品需求 紐西蘭的自然純淨環境為世人所認可,紐西蘭本土品牌的理念也都提倡健康環保,產品都是用天然原料與無汙染的技術製作而成。
-
20噸水果被中國接收,該國為知恩圖報,向中國送了一份大禮
70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改革創新,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經濟總量超90萬億元、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偉大成就,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發展奇蹟。新中國用鐵一般的事實向世人證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不僅善於打破一個舊世界,而且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
-
馬媒:馬來西亞開南華小新校將建 政府撥款200萬林吉特
據馬來西亞《詩華日報》報導,2020年伊始,馬來西亞政府給砂拉越州開南華小撥款200萬林吉特用作建校,目前這筆錢已經入帳校董會。這對開南華小是一大喜訊,更是送給華社的新年好禮,讓砂拉越華教得以繼續發展。
-
《和平精英》年度狂歡盛典今日開啟,「光子雞」為你送大禮
12月18日是專屬於《和平精英》玩家的節日,年度狂歡盛典來襲,"大吉大禮狂歡季"開啟,玩家們可以獲得眾多獎品,百萬現金、Q幣、永久套裝等送給你,並有萌寵"光子雞"相伴哦!除此之外,還有新玩法"冰雪模式"和"火力團競"相繼上線,讓這個冬天更加精彩紛呈。
-
馬媒:馬來西亞巫裔女孩愛上華文 延續種族融合共存情誼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馬來西亞和中國的文明交往像一卷錄影帶,可以略盡千年縮影,也可以延展民族生命的光輝;馬來人和華人的文化交流像一本記事簿,可以寫盡千山萬水,也可以延續種族融合的燦爛。常當馬來西亞遊客導遊從馬來西亞飛往中國的航班很多,所以在當地讀書的娜迪亞會不時充當馬來西亞遊客的導遊,讓國人能夠體驗真正的中國民間風情。「馬來同胞到那裡旅遊時,我會帶他們去一些地道的景點,一些沒什麼遊客會去的地方,並藉此認識更多馬來西亞的朋友。」
-
中國郵政給2015年新郵預訂客戶送大禮
原標題:中國郵政給2015年新郵預訂客戶送大禮 東方網通訊員李倩2月14日消息:新年即將到來,中國郵政首次開發了《吉祥拜年郵票珍藏》郵折,內含中國郵政發行的尾號為888的「吉祥號碼大小版拜年郵票」,發行數量極少,全國只有10萬份。
-
馬媒稱中國人春節遊青睞馬來西亞:因為年味足
參考消息網2月12日報導 馬媒稱,今年,更多的中國公民將在馬來西亞度過春節假期,其人數與2017年春節期間相比增加了逾70%。據馬來西亞《星報》網站2月10日報導,馬來西亞駐華大使拿督再努丁·葉海亞說,僅上個月就向中國公民籤發了超過32.7萬張籤證和入境準證。2017年同期共籤發籤證和入境準證19.3萬張。他在接受採訪時說:「中國人喜歡在馬來西亞度過春節假期,因為春節是馬來西亞全國都要慶祝的重大節日。
-
國際每日觀察丨為報答中國恩情,塞爾維亞送上一份「大禮」
在此次的疫情中,中國又結交了一個好友,那就是歐洲國家塞爾維亞。自從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歐盟就一直缺少作為,塞爾維亞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選擇向中國求助,也得到了我國政府的物資和人員方面的援助,有幸渡過了危機。如今的塞爾維亞,不僅在中國的幫助下渡過了難關,還向中國回報了一份禮物,就是訂購了大量的中國翼龍軍機,同時還向援助中國的專家們獻上了國家最高的榮譽勳章。
-
北京中國大飯店推出馬來西亞美食節
來自馬來西亞的兩位金牌大廚將客座北京中國大飯店咖啡苑並為賓客演繹製作一系列豐盛地道的馬來美食,美食盛宴菜單從開胃菜、主菜到各式甜品,其中包括: 仁當雞/幹牛肉咖哩 馬來煎餅 拉茶 檳城蝦麵 馬來西亞,一個擁有豐富多元文化和獨特風情的東南亞國家。
-
馬媒:馬來西亞有條「華人河」 紀念早年華人拓荒者
近日馬來西亞《詩華日報》刊登文章,介紹了馬來西亞古晉馬當郊區的一條溪流。此溪流被命名為「華人河」(SG.CINA),紀念的是早年來馬來西亞拓荒的華人。文章摘編如下:馬來西亞古晉馬當郊區有一條名為「華人河」的溪流,而橫跨「華人河」的橋梁,兩旁欄杆都被彩為紅色,也有「紅橋」之稱,小溪流水潺潺,是各族人士在暑熱天氣帶著一家大小納涼嬉水,消磨悠閒時光的好去處,成為馬當區的一個特色。
-
山西為孕婦與嬰幼兒送上愛心大禮
山西新聞網5月9日訊(記者 王曉豔 通訊員 史聰穎)今日,山西省「疫情防控,愛心贈險」活動在太原啟動,為孕婦和嬰幼兒送上愛心大禮,全省12萬個家庭獲益。母親節前夕舉辦此活動,旨在提高孕婦和嬰幼兒健康保險保障水平,推動計生協服務轉型。
-
馬媒:馬來西亞巴生年貨市集冷清 或為居民購買「慢熱」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儘管大紅燈籠高高掛,並且做好新年布置,但今日的馬來西亞巴生衛星市年貨市集,卻被指無法帶動買氣和人潮。指搬遷為防交通亂象另一方面,黃智榮也解釋,往年衛星市年貨市集設在雙溪布魯14路,之所以會「搬遷」至13D巷,是因為避免交通出現亂象。
-
無視美國警告,該國為我們送上「大禮」,解決困擾中國多年的難題
奇蹟中國編輯:翰林對於這次疫情在國內的爆發,我國連續兩個多月為抗擊疫情做著努力,在個人的災難面前,我們能看清人情冷暖,知道哪個才是值得結交的朋友,而上升到國家層面更是如此,疫情雖然是十分的無情,但來自各個國家的援助,
-
全世界送聯合國的禮,日本送鍾、德國送牆,中國呢
壁畫底部陰暗顏色的上方畫有色彩鮮豔的圖像,象徵著未來世界更加美好,這個會議廳不僅僅是一份禮,它背後的蘊含的意義更加非凡,在聯合國大廈前坪上,陳列了世界各國送給聯合國的禮物。除了盧森堡呼籲和平之外,蘇聯在1959年也送了一個類似的雕塑,名字叫鑄劍為犁,它是蘇聯藝術家葉夫根尼·武切季奇親手設計的,雕塑一手拿著錘子,另外一隻手拿著被錘子敲彎的劍,其寓意為將劍打造成耕田用的犁,呼籲著終結戰爭。
-
只因為這一點,中國家長瘋狂送孩子去馬來西亞讀國際學校!
對於大部分中國人來說,馬來西亞並不陌生,因為馬來與中國習俗相似:發達的社會制度,優美的環境,和優越的地理位置。然而人們對於馬來的教育體制卻鮮有知曉。 2017年在馬來西亞國際學校(非高等教育)就讀的國際學生已經超過7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