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哲學,在人類社會的歷史進程中她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小到衣食住行,大到星際探索,她的身影無處不在。
然而就在上個世紀,當那些物理界的前輩們沉浸在物理學大廈已經建造完備的喜悅中時,兩朵烏雲卻遮住了物理學的萬丈光芒,而在這兩朵烏雲後面又是無數大大小小的烏雲!
儘管從經典物理學的角度來看,這幾朵烏雲並不能帶來傾盆大雨,但正是這幾朵烏雲掀開了物理學新的一頁,一種完全不同於經典物理學的量子物理應運而生!
在新的理論框架誕生之前,經典物理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出現了新的問題,有些理論和飾演完全不符合,正是這些新的問題指引著我們去探索新的世界,那麼到底經典物理在處理問題的時候遇到了哪些局限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首先就是經典物理理論無法解釋的對光電效應,實驗證明:只有光的頻率大於一定值時,表面才會有光子溢出,如果光的頻率小於這個,則無論光強有多大,照射時間有多長都不會有光子溢出。
光電子的能量只與光的頻率有關,而與光的強度無關,光的頻率越高,光電子的能量就越大,光的強度只影響光電子的數目,強度增大,光電子數目就增加。按照經典物理理論,即光的電磁理論,光的能量只取決於光的強度而與光的頻率無關,顯然經典物理理論不能解釋上述光電效應。
但是愛因斯坦卻用量子理論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按照愛因斯坦的觀點,當光照射到金屬表面上時,能量為hv的光子被電子吸收,電子獲得這部分能量有兩個用途。
第一個用途就是客服金屬表面對它的吸引,可用w來表示,另一部就是他離開金屬表面時的動能,根據能量守恆,這裡可以列出一個簡單的公式:hv=w+動能。
由上面這個公式可知,如果電子吸收的能量hv小於w,則電子不能脫離金屬表面,從而不會產生光子,光的頻率只取決於光的能量w,光的強度取決於光子的數目,這樣,經典理論所不能解釋的光電效應就得到了很好的解釋!
其次,經典物理學不能解釋黑體輻射能量的分布規律,在黑體輻射實驗中得出的平衡時輻射能量密度按波長分布的曲線,其形狀和位置只與黑體的絕對溫度有關,而與空腔的形狀及組成無關。
很多人企圖用經典物理學來解釋這種能力分布規律,推導與實驗結果符合的公式,但是都以失敗告終,這個問題直到1900年普朗克引進量子概念後才得以解決。
普朗克假定,黑體以hv為單位不連續地吸收和發送頻率為v的輻射,而不是像經典理論所要求的那樣可以連續地發射和吸收輻射能能量,普朗克的理論開始突破了經典物理學在微觀領域的舒服,為人們認識微觀粒子開啟一扇新的大門!
後來在康普頓效應的研究和原子結構的研究中,人們依然遵循著普朗克的這一個思想理論,從一些理論的缺陷中,科學家發現不能把微觀粒子同經典力學中的質點等同的看待,人們的思想也為之解放。
再到1924年德布羅意揭示出微觀粒子具有根本不同於宏觀質點的性質——波粒二象性後,一個較完整的描述微觀粒子運動規律的理論——量子力學才逐步建立起來。
參考文獻:《量子力學教程》(第二版)周世勳
文:山人說影視
圖:部分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