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阜新將維修萬人坑遺址
9月30日,人民日報刊發《各地抗戰遺址屢遭破壞》評論文章,文中指出阜新萬人坑遺址遭到嚴重破壞,出現紀念碑損壞、館內沒照明、遺骨散失等問題。
文章刊發後,阜新市委、市政府經調查發現,遺址確實存在諸多問題,阜新將採取一系列措施將這一日本侵華鐵證保護好、建設好、利用好。近日,萬人坑紀念館工作人員連續加班,相繼完成了遺址東、西兩館多處恢復工作。
人民日報披露後,阜新市委張鐵民書記批示:「應帶著責任研究如何保護。請將情況整理出來,報省有關部門請求支持,以謝國人和媒體的關注。」楊忠林市長批示:「認真對待,提出意見,保護愛護、珍惜基地。」
阜新萬人坑紀念館位於阜新市太平區孫家灣街道,佔地面積56萬平方米。主要包括:死難礦工遺骨館、抗暴青工遺骨館、典型館、白骨廳及相關遺存紀念廣場、紀念碑等附屬設施。1998年,遼寧省國防教育領導小組確立阜新萬人坑紀念館為省國防教育基地;2006年,阜新萬人坑經國務院核准,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中宣部公布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14年,國務院將其列入第一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曾接待全國各地觀眾達380餘萬人。
阜新萬人坑紀念館始建於1968年,由當時的阜新礦務局發掘並管理。在阜新礦務局管理期間,由於當時全國工作重點的轉移和礦務局實際經濟條件,紀念館處於留人看守、維持狀態。2007年,阜新礦業集團發展進入瓶頸期,大批職工下崗失業、工資拖欠,阜新萬人坑移交阜新市文廣新局管理。由於年久失修,紀念館已處於紀念碑破損、屍骨裸露等缺乏管理狀況。萬人坑遺址在成立46年裡無中、大型以上維修。
阜新市文廣新局接管遺址後,首先採取封閉門窗等方式,對遺址內死難礦工遺骨館、抗暴青工遺骨館進行臨時保護。由於受財力制約,所以只能對紀念館內遺骨等進行簡單維護,採取臨時措施,保護或遲緩遺骨風化、腐化速度。其中包括對死難礦工遺骨館和抗暴青工遺骨館做屋頂防水和周邊挖滲水溝排水。每年有專業人員定期用毛刷及吸塵器對遺骨進行除塵,並採取開門通風等方式進行物理除潮除溼,但不能從根本上改變萬人坑年久失修的狀況。
今年5月份,阜新市國土資源局依據紅色旅遊路線景點的有關政策向上級部門申請200萬元經費,用於萬人坑紀念館主入口和門外景觀的修建,預計年底竣工。阜新市財政籌措230萬元資金用於遺址區(56萬平方米)圍欄建設,其中100萬元已於今年8月到位,圍欄修建工程即將進行招投標。
阜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阜新萬人坑遺址的保護工作,在全國、全省兩會期間也通過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尋求國家和省的政策支持,促進《萬人坑遺址保護規劃》儘快實施。阜新市委書記張鐵民在今年7月10日前往萬人坑紀念館調研時提出:要加強萬人坑遺址的保護,積極爭取資金和政策支持,改變萬人坑現狀。
9月26日上午,阜新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措施並對萬人坑遺址保護的下一步工作進行安排,明確今後的重點工作。10月1日,市委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要求阜新市文廣新局進一步增強政治敏感性,將阜新萬人坑情況理順清楚,形成全面、完整的報告上報市委,並對轄區內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進行進一步排查。10月5日,市委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要求阜新市文廣新局將萬人坑遺址保護和修繕的相關項目進行梳理,分析存在的問題並拿出解決措施。
近日,萬人坑紀念館工作人員連續加班,相繼完成了遺址東、西兩館照明的恢復工作;白骨廳、典型館的封閉工作;紀念碑周邊雜物的清理工作。在項目推動上,萬人坑紀念館積極與北京國文琰有限公司和省文物局溝通,加速遺骨館館舍建設方案的完善和萬人坑遺骨防腐、防潮項目資金的儘快下撥,圍欄建設、紀念碑及周邊修繕等項目設計方案也在進一步修改完善中。10月2 日阜新文廣新局召開全市文博工作緊急會議,迅速對所轄區域內省以上文物保護單位進行全面普查,發現問題迅速提出整改意見。
阜新市委、市政府計劃在明年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前,積極爭取國家和省有關部門資金和政策支持,力爭完成死難礦工遺骨館遺骨防腐、紀念碑及紀念廣場改造、紀念館圍欄、日偽時期遺物徵集等工作。徹底改變保護不善的現狀,為死難同胞提供良好的安息環境,利於廣大群眾緬懷先人、銘記歷史。記者 何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