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有些老話,雖然說起來土的掉渣,但極富勞動人們的幽默和智慧。其中有一句話特別有意思,這句老話就是——「狗咬狗,兩嘴毛」。這句話到底是個什麼意思?針對什麼樣的人說的?在什麼場合說的?說者和聽者是個什麼樣的心態?今天喜哥就給大家具體分析一下。
最早聽到這句話,還是在我八歲的時候。某一天,有兩個關係一般的小夥伴,打的不可開交,臉上都抓的一道一道的血印。哥們打小心地善良,於心不忍,剛要去勸架;就被我最好的夥伴,使了個眼色,拉住了。他偷偷在我耳邊小聲說:「別管他們,這倆貨都不是什麼好東西,狗咬狗,兩嘴毛;讓他們打吧。」我這個最好的夥伴,比我大三歲,雖然我沒怎麼聽懂他的意思,但我出於習慣,就和他一起觀看了「整場的表演」;直到打架的一方家長,出來呵止,才告結束。
從此我的腦海裡面多了個俗話——「狗咬狗,兩嘴毛」;一直不甚理解。隨著年齡的增長,後來又發現有一個比較類似的俗話——「分贓不均,狗咬狗」。這句話就很容易理解了,就是一起獲得不義之財的兩個人或多個人,由於分贓不均,起了內訌,吵起來或打起來了。
綜合「分贓不均,狗咬狗」的意思和這麼多年的思考,來理解「狗咬狗,兩嘴毛」,就比較明朗了。「狗咬狗,兩嘴毛」指的是:兩個或多個自己都認為不咋地的人,發生了吵架或打架的行為;而自己和同樣持有此觀點者,持著樂觀其鬥的心情,冷眼旁觀的行為。
我離開農村很多年了,偶爾回去一次。農村發生的事,有些時候就讓我覺得很「弔詭」,不甚理解。有一次,回到老家,閒來無事,門口溜達,就看見兩個鄰居在吵架。兩個人吵的十分激烈,指天賭誓的;圍觀的人幾十個,居然沒一個人上前勸說一句。我也看了一會,鼓了幾次勇氣,都沒能上前去阻止;覺得周圍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拉著我。具體是什麼神秘的力量,到現在我也沒弄明白。因為動靜太大,后街的兩個輩分高的,來到我們這道街,才把吵架的二位拉到一邊,但還在吵。我實在忍不住,讓吵架人一方的兒子,打了110,民警來了,二位才悻悻然各自回家。我後來想起這件事:周圍人冷眼旁觀的行為,不知道和今天說的老話有沒有關係?
當然我們現在講究和諧社會,不希望看到我們身邊的朋友、同事、鄰居,甚至是不相干的人,發生爭執;即使發生了,也有人很快去勸和。我也做過許多這樣的事。至於那些舞刀弄棒的打鬥,還是勸大家退避三舍為好。
(以上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