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辨篤行 打造一流法學實驗教學平臺——專訪中山大學法學實驗教學...

2020-12-27 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

  【導讀】目前,我國高校在法學這門社會科學教學實踐中開設實驗教學的經驗明顯不足,建設跨學科的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更是無前例可循。中山大學法學實驗教學中心在校、院兩級領導支持下,明確建設思路,在探索中前行,在服務中成長,實現「從小到大,從有到精」的跨越式發展,這其中既有中心主任楊建廣教授的長遠謀劃與堅持不懈,也有中心教職工的獻計獻策與默默付出。2005年,學校確立了「大法學」的觀念,整合了校內資源,成立了「中山大學法學實驗教學中心」;2007年10月,中心在學校啟動「本科教育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之際,加強實驗教學改革力度,組織專家編寫實驗教學講義,開發實驗教學軟體,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實驗教學環境;2009年11月,中心成功申報成為國家級法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單位,目前是華南地區第一個獲批為法學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的建設單位,也是「985」院校中唯一一所法學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單位。成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後,中心在進一步完善自身建設的同時,加強服務社會、示範輻射作用,為學校贏得了良好聲譽。希望他們的建設經驗能為我國高校法學實驗教學與實驗平臺建設提供有益借鑑。

  楊建廣,博士,現任中山大學法學院教授,訴訟法研究所所長,中山大學法學實驗教學中心主任。兼任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理事,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理事,廣東省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會長,廣東省法學會訴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廣東省檢察學研究會副會長。近五年主講刑事訴訟法、法治系統工程、社會治安系統工程、模擬法庭訓練、刑事訴訟法原理等多門法學理論及法學實驗課程。共主持或參與省部級項目10項,出版《法治系統工程》《創新型法學實驗教學研究》《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判例研究》等著作、譯著和教材10餘部,在《法學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誤判的證明標準》《刑事立案的條件新探》《論生效刑事裁判糾錯系統的構成》《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刑罰作用的局限》《社會穩定與社會治安系統工程》等論文20多篇,開發法律類計算機軟體3項(其中2項通過部級鑑定)。

  抓住機遇,提升法學實驗教學中心地位

  從學校層面來看,中山大學一直高度重視實驗教學,校領導堅持「人心向學、善待學生」的辦學理念,著力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全面協調發展。2000年,學校打破校、系、教研室三級管理教學實驗室的格局,設立了校級教學實驗中心和校院兩級管理的實驗中心,創建了資源共享的基礎實驗教學大平臺。由於學校領導實驗教學的思路明確,並大力推動實驗教學與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改革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創建現代化的實驗教學機制,至今已建成8個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含建設單位),覆蓋了文、理、工、醫等眾多學科,最大限度地實現了全校人、財、物的資源統一管理和共享。

  中山大學法學實驗教學中心緊緊抓住這一發展機遇,以「立足本土,全球視野,求真務實,弘揚正義」為人才培養理念,以培養「應用型、複合式、融通性、國際化」的高素質創新人才為法學人才培養目標,努力將實驗教學置於與理論教學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時加強司法倫理教育,根據法學專業作為應用型文科專業的學科實際,不斷整合校內法學院與法醫學系等院系的實驗教學資源,實現了開放式的法學實驗教學大格局,促進了法學和法醫學等相關學科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進一步滲透和融合。教師樂於跨學科上實驗課的多了,學生樂於跨學科做實驗的多了。

  由於校、院兩級領導支持法學實驗教學的思路明確,大力推動法學實驗教學與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改革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創建現代化的實驗教學機制,培養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優秀思辨能力、法律運用能力和靈活應變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法律人才。在學校領導觀念的影響下,一批學科帶頭人和中青年學術骨幹教師轉變了原先看不起實驗教學工作的偏見,主動加入到實驗教學隊伍中。目前,中心的實驗教學隊伍已形成包括多位博士生導師、專職教師和專職實驗技術人員以及兼職教師的強大團隊。通過近幾年國家級法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的建設,實驗教師普遍認同了通過引導學生「在實驗(踐)中學習」的教學方法。學生普遍提升了良好的職業道德、全面的法律素養、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熟練的法律實踐操作技巧和靈活的應變能力。

  增設先進教學設備,為中心建設奠定物質基礎

  中心除了傳統的模擬法庭與模擬仲裁庭的設備外,還增設了一批較為先進的教學設備,例如遠程視證系統、雙軌實驗教學系統、多媒體實驗教學錄播系統等。

  遠程視證系統應用在中心開設的模擬法庭、模擬仲裁庭、法律診所等課程教學中,可以進行模擬遠程質證、模擬遠程會見當事人、遠程實時指導學生實驗等,中心通過遠程視頻會議系統實現了一校三區高清、可視、可互動的同步教學、同步實驗、同步交流,保證了三個實驗分部的教學工作的正常進行,在技術層面上實現了實驗教學的零距離和零中斷。而這一藉助新科技手段實現的實驗教學活動,恰恰符合現代司法系統的司法改革方向,提升了學生參加工作後的適應性。

  雙軌實驗教學系統以兩塊可交替演示的觸控螢幕為基礎,將板書、演繹、推理等傳統課堂活動回歸現代課堂,開創豐富多樣的互動教學模式,有別於「教師講,學生聽」的以講授貫穿課堂的傳統教學;自動記錄和保存教學過程,完整記錄並保存課堂中教師的板書、批註、演繹、推理等教學過程;能夠支持各種類型資源,包括Microsoft Office,WPS Office,Adobe PDF檔案,各種音、視頻檔案,Flash動畫檔案,常用的圖像格式檔案等;提供開放式、基於構件資源的共享教學設計軟體,創造並共享帶有教師獨特教學思想、教學風格的教學設計。此教學系統應用於法學實驗教學的課堂上,在播放PPT的同時,可以展示文檔、圖片、視頻、網頁等多媒體資源,極大地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促進了師生間的交互,加強了課堂與現實的結合,直觀形象地傳授了法學知識和司法技能。

  多媒體實驗教學錄播系統,用戶登錄此系統可以接收實時教學直播、按照分類檢索課件倉庫、在線點播精品課件;教師可以通過此系統在線剪輯剛剛錄製的精品課件,整理課件的目錄,然後發布到課件倉庫中,還可以對將來要錄製的教學進行預約,系統可以根據預約的時間自動在線保存;學生則可以運用該系統演練實驗課程角色,提高角色扮演的效果;控制中心管理員可以遠程監視所有設備的運行狀態,進行遠程集中式控制,可以適時和所有教室進行語音對講,在教學監控的狀態下可以隨時錄製全部教室的視頻。中心運用此設備錄製了多門實驗課程、模擬實習指導課,使用效果良好。這對法律人職業能力的鍛鍊十分有幫助。

  中心透過光纖網絡與高清視頻傳輸系統,實現了與廣州、東莞等地的法院、檢察院即時連通,實時觀摩正在進行的起訴、審判等訴訟實況場景,為師生開展模擬訴訟教學提供了有力的數位化保障系統。

  此外,中心還專門立項資助學生進行訴訟服飾道具觀摩館的建設。中心結合法學專業特色,以模擬法庭課程為基礎,將參觀訴訟服飾道具觀摩館和運用訴訟服飾進行模擬法庭的教學方法運用於法學本科教育,在注重傳授法學知識和進行理論薰陶的同時,培養學生了解法學歷史以及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提高學生運用專業知識解決社會實踐中出現的具體法律問題的能力。觀摩館的道具、展品多為學生的實驗作品。該項目以非常直觀的形式讓製作者和參觀者對我國歷史上不同時期的訴訟服飾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提高了學生對模擬訴訟教學實驗課的興趣,其中,學生自製了一批被實驗室永久保留的訴訟服飾與道具,包括多款法官制服(夏裝、春秋裝、冬裝)、展示模特、模擬法庭自制服裝等。

  推進儀器設備維修維護負責人制,切實提高設備使用率

  中心作為全國9個國家級法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單位之一,目前已成為擁有中山大學東校區、南校區及北校區3個實驗分部、總辦公面積3 300平方米、各類儀器設備1 185臺(件)的實驗教學基地。然而,中心部分設備的利用率也有待提高。為此,中心正在積極推進儀器設備維修維護負責人制,要求做到:操作規範、利用合理、定期維護、維修登記及時報告。設備維護運行經費按儀器設備總值的5%,由學院統一撥付,保證經費的合理利用、足額到位,有力地支持了中心的設備運行、更新與維護。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心設備的使用率,基本實現了低故障率、低報廢率。

  具體做法是,中心所需儀器設備所配技術圖紙資料由專人負責保管,各項儀器設備都按規定建立了技術檔案,使用、維護維修均須及時登記、報告和專人響應。此外,中心認真落實設備器材「誰管誰負責」的管理責任制度,切實做好防火、防潮、防盜、防熱、防塵等工作,及時消除安全隱患。負責人員須定期檢查設備器材的管理情況,定期核對儀器設備的帳目,保證儀器設備的帳、卡、物相符。

  中心還非常重視教學網站的維護與更新,除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對網站進行維護外,還經常(每星期至少一次)從本科、碩士生或博士生中挑選學生參與網站的內容更新工作。

  加強實驗隊伍建設,為中心建設提供人才保障

  1. 實驗中心人員的聘用方式

  中心採用固定編制、流動編制及聘用制相結合的用人機制,實驗中心主任由學校任免,其他中心人員實行公開招聘、競爭上崗的聘用方式。其中實驗課程負責人通過公開招聘,由具有博士學位的教授或副教授擔任;實驗指導教師則在院系公開招聘;實驗室主任聘請教授或副教授擔任;實驗技術人員全部實行按需按崗設位的原則向社會公開招聘,競爭上崗。

  2. 實驗中心人員的管理制度

  實驗中心管理實行主任負責制。中心主任負責主持中心的全面工作,根據教管、管用適度分離的原則,做好每個實驗室工作人員的定編定崗規劃。實驗室工作人員的具體崗位職責,則由實驗室主任根據學校的工作目標和本實驗室的工作任務,按照國家對不同專業技術人員職責的有關條例規定及實施細則具體確定。實驗室技術人員主要按實驗教學、科研工作量、實驗室儀器設備數量與使用率等進行定編。

  為了使實驗室工作人員的工作表現和成效得到保證,中心採取定期考核的管理方式,嚴格執行學校教學工作條例,建立和完善院系領導和教學督導小組聽課制度及評價教師教學質量制度,對實驗室人員的教學和管理工作定期進行檢查。

  3. 實驗中心人員的激勵機制

  學校重視實驗技術人員隊伍建設,在實驗技術系列設置關鍵技術崗位,相關崗位設置優先考慮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的實驗技術人員;對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的編制核定給予重點實驗室的待遇,每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額外增加1個編制。

  學校設立實驗技術系列專項培訓基金,支持實驗教學骨幹教師、實驗技術人員進行業務培訓、進修、外出考察等。學校設立實驗教學授課競賽,並將參加競賽和獲得獎勵作為晉升職稱的重要依據。

  突出特色,打造一流法學實驗教學平臺

  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心形成了鮮明的法學實驗教學特色:

  1. 科學、創新的實驗教學理念,培養傑出的法律人才

  中心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以分階推進式實驗教學法培養具有優秀思辨能力、法律運用能力和靈活應變能力的複合型、應用型、創新型法律人才,通過情景模擬及實務訓練等方式培養學生熟練的法律分析和適用技巧、靈活的應變能力、優秀的語言表達能力、敏捷的法律思維、良好的職業道德以及高度的社會正義感。中心在培養學生法律運用能力的同時,始終將司法倫理教育貫穿其中,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十分注重加強職業道德的培養,而非單純的技能傳授。

  2. 社會化的教學模式,打造一流的法學實驗教學平臺

  中心致力於三方面的工作:第一,鼓勵學生走向社會、深入社區,以法律諮詢、法律援助及暑期實踐等方式將課堂和實驗室所學的法律職業技能直接應用於社會,並在實際運用中對其進行對比檢驗。第二,積極尋求社會合作,主動與法律實務部門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定期邀請司法部門工作者在校內開展各種教學實踐活動,如與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及廣州市海珠區人民檢察院合作搭建實務訓練平臺。第三,通過與其他實務部門的聯合辦學,在為實務部門培養更多的具有先進法治理念的實用型法律人才的同時,提升中心實驗教學教師的司法實務技能和實驗教學能力。

  3. 國際化的培養視野,提升學生參與國際法律事務的競爭力

  中心直接與國外高校對接,開展跨國性的實驗教學活動。其中,中心利用高清、同步、可互動的視頻會議系統與美國邁亞密大學Daniel Hall教授共同開設《刑事訴訟法》課程,選課學生近100人。

  中心重視師生的國際化交流。一方面,中心與世界知名大學,如華盛頓大學、裡昂三大、昆士蘭大學、紐約大學等十餘所相關院校建立交流合作關係;另一方面,中心每年邀請外籍教師,如耶魯大學、哈佛大學、紐約大學等知名教授前來授課。

  此外,中心積極派出師生前往英國牛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佛蒙特大學法學院、法國裡昂三大、臺灣大學法律系、香港大學法學院等境外著名高校交流學習,並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國際法律賽事及國際法律活動。

  建設成果突出,廣受師生及群眾歡迎

  經過近幾年的建設與發展,中心構建的「多層次、模塊化、開放式」法學實驗教學體系初見成效,不僅在培養創新型法學人才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成為培養法科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重要教學實踐基地,還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在華南地區乃至全國均產生了良好的示範影響與輻射效應。

  1. 法學實驗課程與法學實驗教材建設取得新突破

  中心向來注重法學實驗課程體系建設。面向法學專業本科生、法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法律專業碩士研究生、法醫學專業本科生、法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等15個專業的學生開設了29門必修、選修或全校公選的法學實驗課程,選課學生數達到3 525人次。2005年,法治系統工程等課程在廣州高校中率先使用遠程視頻會議系統進行異地授課,一校三區共500餘名學生能夠通過遠程系統進行互動學習。

  目前中心共建設國家級、省級精品課程3門,新編實驗教材多部。其中,刑事訴訟法網絡課程被納入國家新世紀網絡建設工程;刑事訴訟法原理作為廣東省精品課程,被遴選為廣東省優質教學資源推廣。楊建廣教授主編的《刑事訴訟法(第二版)》教材被列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獲司法部第三屆全國法學教材與科研獎優秀成果獎;徐忠明教授主編的《案例、故事與明清時期的司法文化》一書獲司法部第三屆全國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三等獎;競花蘭教授主編的《法醫病理學(第三版)》「十五」國家級統編規劃教材獲國家教委優秀教材一等獎。

  2. 教師教研、科研能力顯著提高,學生創新能力明顯增強

  實驗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使實驗教師的教學與科研能力明顯提高。教師發表論文的層次高,專業性強,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的有二十餘項。中心教師承擔了教學與科研項目共130項,發表教研論文23篇,獲得「廣東省十大優秀中青年法學家」「南粵優秀教師」等表彰、獎勵共15項。由於法學教學綜合實力不斷提升,法學學科已獲批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法醫鑑定中心被評為10家國家級司法鑑定機構之一。

  中心著力培養學生自主研發、自主創新的能力,中心教師指導學生參與實驗項目,實驗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10項,國家發明專利共2項,正式發表的高水平論文共386篇。此外,中心迄今已組織並指導近百名學生參與了各項競賽及活動,取得了喜人的成績。在2003年國際大專辯論賽中,中山大學獲冠軍。2006年4月,中心組織學生首次參加維也納國際商事仲裁比賽就戰勝了傳統強隊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美國丹佛大學和天主教大學代表隊等。2007年,中心組織學生參加首屆中國國際刑事法院模擬競賽,獲得亞軍,並獲最佳檢察官方辯手和書狀總分第三名。此外,中心組隊參加第三屆、第四屆、第八屆和第九屆全國理律杯模擬法庭辯論賽,均有本科生獲「優秀辯手」榮譽稱號,同時獲得最佳答辯狀獎和最佳申請書獎。

  3. 示範作用與輻射力度不斷增強

  中心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社會效應的提升,師生積極提供社會服務,為中心贏取了良好的社會聲譽,使中心示範作用與輻射力度不斷增強。

  自成立以來,法律診所一直堅持無償為弱勢群體提供法律援助,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慕名前來尋求法律諮詢與請求援助的群眾絡繹不絕,曾經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接收百餘宗案件,其中出庭代理案件二十餘起。2010年,因實驗教學成果突出,中山大學法學院被評為「全國優秀診所法律課程教學管理單位」,法律診所的11名師生也受邀加盟全國首個勞工法律服務隊。

  法學實驗教學探索感悟:累並快樂著

  當問及工作感悟時,楊建廣教授答曰:「累並快樂著。」

  「首先,法學作為一門社會科學,法學專業作為一個文科專業,實驗教學怎麼搞、怎樣搞好仍存在極大的爭論,有爭論就有開拓和理論提升的空間,這對於我來說具有極大的誘惑力;其次,法學實驗教學常被忽視,我們所做的許多努力,至今仍被法學界部分權威所不屑,這使得我們之前的所有努力都有可能被否定,這對於我來說又很有挑戰性;再次,法學實驗教學仍未成熟,仍是一個新生事物,它的產生與發展正經歷著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這對於我來說既是無窮的壓力,又是無限的動力。面對與自己一道從事法學實驗教學的教師的迷惘與困惑,面對中心在建設發展的過程中經常受到忽視與邊緣化,作為中心主任,如何規劃好、管理好、協調好、平衡好中心的各項事務和內外關係,就是『累』的根源。

  但當看到實驗教學中心從不為人知到獲得教育部批准成為國家級示範中心建設單位,全國的法學實驗教學在各位志同道合者的共同努力下,從無到有、從有到優,自己在其中的一點努力也得到學校和學院領導的支持、同行的肯定、學生的推崇,這是對我最大的褒獎,也是我『快樂』的源泉。」

  「法學實驗教學中心即將接受教育部的驗收評估,這將是對我們工作的一次檢閱。我和中心同仁們仍在一起忙碌著、奮鬥著,繼續累並快樂著。明辨篤行是中山大學的校訓之一,我將繼續與中心同仁一道,總結法學實驗教學的經驗教訓,探索實驗教學的發展規律和前行方向,只要我們堅持,相信法學實驗教學之路一定會越走越寬廣!」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記者 安健)

相關焦點

  • 轉載丨中山大學校訓: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
    【校訓】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校訓解讀】    1924年11月11日,在作為中山大學前身的國立廣東大學成立典禮上,孫中山先生親筆題寫「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十字訓詞,是為中山大學校訓之由來。
  • 中山大學: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
    中山大學,簡稱中大,它的前身是孫中山先生創立於1924年的國立廣東大學,有著一百多年辦學傳統,是學術與文化中國南方重鎮和人才培養南方高地。中山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重點大學,國家「985工程」、「211工程」建設高校,同時是「珠峰計劃」、「1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如今中山大學已經成為一所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現代綜合性大學,正努力成為全球學術重鎮。
  • 【校訓如燈】中山大學校訓 :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
    「雙一流」A類、「985工程」、「211工程」,入選國家「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 中山大學堅守九十年不變的校訓: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
    而「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的十字校訓,正是孫中山於1924年11月11日在國立廣東大學舉行成立典禮時親筆提寫的。  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邱捷表示:「博學,就是要學生廣泛地吸收中西文化的學問;審問、慎思、明辨,是要求學生多思考;篤行,是不能光停留在理論層面,還要實行。」這十字校訓,是孫中山摘錄儒家經典《禮記·中庸》中的名句。
  • 國家級一流專業——遼寧大學法學專業
    2017年,法學學科入選遼寧省高等學校一流學科建設項目;2018年法學專業成為第一批遼寧省普通高校一流專業建設點,2019年被遴選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遼寧大學法學院是首批國家卓越法律人才(應用型、複合型)教育培養基地、全國政法幹警招錄培養體制改革試點建設單位、國家司法鑑定人培訓基地、遼寧省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擁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遼寧大學法學教學綜合實訓中心,在遼寧省主要城市的三級公、檢、法機關、司法鑑定機構、律師事務所等設立法學實踐教學基地34個,其中2個被評為遼寧省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
  • 普通高校法學本科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發布
    概述為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深化法學專業類教學改革,提高法治人才培養質量,本著堅持、改革、調整、創新的法治人才培養思路,遵循《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與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的要求,參照《法學學科門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參考框架》及制定要求,設置本標準。法學類專業是具有共同理論基礎或研究領域相對一致的專業集合。
  • 建設面向未來的世界一流法學學科
    建設世界一流學科,必須要有世界一流的人才培養機制、世界一流的師資團隊,產出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產生世界一流的學術影響力,培養出世界一流的畢業生。基於此,人大法學學科建設的近期、中期和遠期目標分別設定為:到2020年,要能夠吸引世界頂尖高校的優秀畢業生到法學院任教,要具備世界一流的回應中國問題的能力、世界一流的回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對法治挑戰的能力,要培養出競爭世界一流實務工作崗位的畢業生。到2035年,要能夠匯聚世界一流人才,要具備設定世界性問題的能力,要培養出具有世界一流教職競爭力的畢業生。
  • 教育部 財政部關於批准2008年度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單位的...
    醫學基礎類、經濟管理類、法學類、傳媒類、藝術類、綜合性工程訓練中心、文科綜合類等19個學科類別的實驗教學中心進行了評審。廣西師範大學物理學實驗教學中心哈爾濱工程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心河北師範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心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心蘭州大學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心南昌航空大學大學物理實驗中心青海師範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心山東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心西北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心雲南師範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心化學化工類:北京化工大學化學化工教學實驗中心
  • 學生主體地位的法學實踐教學,學生主體性法學實踐教學的意義解讀
    在這樣的背景卜,培養應用型、複合型人才,讓學生在掌握了法學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成為實踐教學的主體是法學教育應該具有的新意義。一、法學實踐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的內涵多年來,中國的教育模式一直奉行學院式法律教育,教師是絕對的教學主體,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客體,教師教什麼學生便學什麼。
  • [視頻]【校訓是什麼】中山大學: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
    中山大學是一所以偉人的名字來命名的大學。90年前,孫中山先生親手創辦了它,並立下了「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的校訓,五個詞、十個字,從知識開始,以行動結束,時刻警醒著後來者:振興中華,要將一切化為行動。  紅磚綠瓦的小禮堂,是中山大學的標誌性建築。
  • 2020校友會廣東省法學一流專業排名
    19 中山大學 5★ 中國一流專業 2 法學 2 國際政治 11 中山大學
  • 武漢大學法學教育實踐基地建設方案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
    「十一五」期間,以新的法學大樓建造為契機,為適應現代法治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法學院進一步明確了以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為主旨的實驗教學指導思想,在整合已有的實驗教學資源的基礎上組建了武漢大學法學實驗教學中心,並對法學實驗教學中心的發展做出了長遠規劃,提出了「構建一個平臺、實現兩個統一、突出三個特色、提升四大能力」的法學實踐教學建設思路,加大對中心的重點投入,中心進入了長期規劃、全面發展的階段
  • 中山大學
    中山大學(Sun Yat-sen University),簡稱中大,前身是孫中山先生創立於1924年的國立廣東大學,有著一百多年辦學傳統,是學術與文化中國南方重鎮和人才培養南方高地。中山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重點大學,國家「985工程」、「211工程」建設高校,同時是「珠峰計劃」、「1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中山大學已經成為一所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現代綜合性大學,正努力成為全球學術重鎮。
  • 西政「雙一流」建設:以「法學+」推動新興學科交叉融合
    西政「雙一流」建設:以「法學+」推動新興學科交叉融合——專訪西南政法大學校長付子堂 發布時間:2020-09-20 10:35 星期日 來源:法治日報——法制網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曉鋒
  • 肖勝方應邀出席中山大學法學學科復辦40周年慶祝大會
    廣東省律師協會向中山大學法學院致賀信表示祝賀。慶祝活動以「凝心聚力,共創一流」為主題,包括慶祝大會、「名人面對面」論壇、中外法學院院長論壇、文藝晚會和系列學術講座等多個內容,旨在展現中大法科學術風貌,傳承弘揚中大法科精神,共繪發展新藍圖。
  • 威盛集團聯合濟南西城實驗中學共同建設AI實驗教學平臺
    12月9日,人工智慧實驗教學平臺建設項目啟動會議在西城實驗中學圖書館舉行,西城實驗中學的學校領導和威盛集團人工智慧研究院核心團隊成員共同商討人工智慧實驗教學平臺建設、AI特色課程開展的種種細節,並對以後學校人工智慧教育發展前景做了展望。啟動儀式還特別邀請了清華大學特約嘉賓人工智慧應用技術創新實踐課題組負責人董寶光教授,前來對學校的AI課程的開展提供指導。
  • 太原理工大學:打造高水平實驗教學平臺 探索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礦用帶式輸送機械虛擬仿真實驗平臺,通過虛擬與模擬結合、動態與靜態結合、實驗與教學結合等一系列方法,不但克服了傳統實驗模式的不足,順利進行了真實實驗平臺無法開展、複雜性較大、存在潛在危險和成本較高的實驗,而且將多門交叉學科的實驗內容及其綜合應用高度集成,使學生能夠在安全狀況下了解危險、體驗危險、處理危險,並接觸到真正的前沿研究課題,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應用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 珠海市委市政府向中山大學贈送校訓石
    中山大學黨委書記李延保接受珠海電視臺記者專訪  南方網訊 值中山大學八十年華誕之際,珠海市委、市政府向中大贈送校訓石為賀。  珠海校區校訓石揭幕儀式於11月11日下午在教學實驗大樓廣場舉行,中大黨委書記李延保教授,副校長徐遠通教授、喻世友教授,珠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黃曉東同志出席了揭幕儀式,並一同為校訓揭幕。  中大大學校訓為「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是孫中山先生在創辦中大之初錄用《禮記·中庸》親筆題寫的。
  • VMware助西南科大打造隨需應變實驗教學平臺
    第二,在做分組實驗時,由於首組完成的實驗結果仍保存在電腦上使得實驗環境不能迅速恢復到原實驗環境,使其他組的同學不能擁有良好的實驗環境,即使恢復到原實驗環境也需要一定的恢復時間,嚴重影響實驗教學效率。VMware虛擬化解決方案滿足需要通過與VMware合作夥伴代理商–成都必佳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交流和溝通,並對VMware虛擬化技術進行了充分的評估和詳細了解VMware桌面虛擬化實施方案之後,西南科技大學安全實驗室決定採用VMware View 4搭建新的實驗平臺的系統架構,打造隨需應變的實驗室平臺基礎架構
  • 西城實驗中學聯合威盛集團共同建設AI實驗教學平臺
    12月9日,人工智慧實驗教學平臺建設項目啟動會議在西城實驗中學圖書館舉行,西城實驗中學的學校領導和威盛集團人工智慧研究院核心團隊成員共同商討人工智慧實驗教學平臺建設、AI特色課程開展的種種細節,並對以後學校人工智慧教育發展前景做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