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來,重慶叫得響的影視劇不只「棒棒軍」

2020-12-25 上遊新聞

「袍哥人家絕不拉稀擺帶!」「棒棒,來喲……來囉!」時隔20多年,已是34歲的徐新宇在電腦上通過回看,聽到這兩句鏗鏘有力的重慶話對白時,腦海裡浮現出當年透過10英寸的電視機螢屏看到他們當時的場景。

《傻兒師長》、《山城棒棒軍》……對更多土生土長的重慶崽兒、妹兒來說,這些地地道道「重慶造」電視劇帶來的熟悉味道,遠比《瘋狂的石頭》、《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等「來重慶拍」的電影更早刻入腦海。也正是這些更多濃縮了家長裡短、山城美景的作品,構成了你我改革開放40年來的熒幕感動……

1986年

30多年前重慶就有「最佳醫療劇」

對上世紀80年代以後出生的觀眾來說,應該已經不太知道,1978年改革開放後重慶第一部在全國引發廣泛關注的電視劇了。即便是在網上搜,有關這部誕生於1986年的《希波克拉底誓言》的搜索結果也極其有限。

對於這個片名,做醫生的觀眾應該很熟悉,它是古希臘神聖的「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的誓詞。這部由原重慶電視臺編導、一級編劇張魯參與編劇的電視劇正好借用了這個神聖的誓詞之名,講述了一出發生在醫患之間的故事。

該劇圍繞三位醫生競爭眼科主任和一個病患孩子的眼睛被摘除這對矛盾組織情節,大家能想像到的真誠和虛偽等人性的種種都被放到了檯面上來進行演繹。

儘管相關資料甚少,但重慶晨報記者仍在豆瓣上找到了有關這部劇的網友評論——「造型和情節都跳出了當時的現實……醫院和病床就像變成了一個舞臺,病人和醫生一起演了一出很沉重的戲劇。」「中學時代一部刻骨銘心的電視劇,以後再也沒有見到這樣令人肅然起敬的電視劇。」

記者留意到,直到2014年都還有網友在詢問什麼地方可以重溫這部經典作品。而評論中還出現了一看就是當年看過《希波克拉底誓言》日後當上了醫生的觀眾留言:「記得同學們看到某些片段時鄙夷的眼神,只不過不知道多年之後,當我們真的穿上白袍,能不能做到現在心中所想的我們。」

《希波克拉底誓言》在誕生的第二年(1987年)就獲得了第七屆電視劇飛天獎一等獎。這在電視機還算不上完全普及的年代,已屬非常不易。

但這其中還有一個不幸不得不提,參與該劇編劇的重慶電視臺編導、一級編劇張魯先生就在獲獎的同年,不幸遭遇車禍,高位截癱。重新振作的他後來策劃、導演了反映貧困山區兒童就學情況的長篇紀錄片《跨世紀希望》,獲得了全國「五個一工程獎」。

1990年

「凌湯圓」「傻兒師長」捧紅方言劇

毫無疑問,本土明星、尤其是本土笑星是從改革開放、電視機大規模普及後才興起的概念,而首當其衝的就是胖胖的劉德一。1957年考入重慶市川劇院訓練班學藝、後出任丑角演員的劉德一在改革開放後進入影視界,出演的第一部方言喜劇就是《凌湯圓》,那時還是1988年。

生於上世紀80年代初的觀眾應該還有印象,儘管後面事關商戰、受害破產等較為複雜的情節看不太懂,但「凌湯圓,圓圓圓……」極富川劇特色的主題曲和劉德一圓圓的大光頭、憨憨胖胖的體態,肯定是好玩的童年回憶之一。

這部取材於四川隆昌商人林名合真實經歷的方言劇,1990年就被選到了中央電視臺播出。而直到今天,央視網上都還有可以點播的連結。差不多就是從《凌湯圓》起,方言喜劇開始在螢屏上嶄露頭角,這才有了後來橫空出世的《傻兒師長》。

同樣脫胎於有真實人物的《傻兒師長》誕生於1992年。劉德一把傻兒有傻智演到了極致,有情有義、最終共赴國難的樊傻兒成了他的第二個標籤。

「吃麻將、背三字經……印象太深刻了」、「方言劇的巔峰之作,可能只有《山城棒棒軍》才能相提並論。」除了這些點讚,更有當時還在上小學的80後觀眾跟記者回憶,「《傻兒師長》播的時候是晚上,而且比較晚。因為第二天還要上學,本來那時都該睡覺了,但爸爸特許我看完才睡,當時好興奮。」

1997年

直轄迎來重慶名片《山城棒棒軍》

1997年,重慶迎來直轄,重慶電視臺、中國電視劇學研究會合作推出的方言喜劇《山城棒棒軍》也在這個重要時間點上和觀眾見面。梅老坎、毛子、蠻牛、周么雞等一系列角色的名字,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取代了演員本名,被重慶市民口口相傳,這足見「棒棒軍」有多火。

傻得有點可愛的毛子、心思細膩的梅老坎,還有最後見義勇為的蠻牛,以及把知青情結完美融入的孟小渝……在重慶直轄前後,成了市民最喜愛的電視角色。

整整20年過去,去年早已變身導演的「賈寶玉」歐陽奮強來到重慶拍攝新劇《嗨!棒棒》時,第一時間召回的依然是當年劇中的「毛子」。記者在探班現場,也見到了演員趙亮,大家都依然稱呼他為「毛子」。而直到今天,都還有觀眾提到劇中的「周么雞」,卻仍然不知道扮演他的演員叫啥名字。劇中這群「棒棒」通過一個個啼笑皆非的小故事,把現實中在山城爬坡上坎的「棒棒」成功推向了全國。

進入新千年後,2001年開播的室內搭景方言喜劇《街坊鄰居》又成了山城街頭巷尾熱議的焦點。雞毛蒜皮、家長裡短等大家日常生活裡最具煙火味的故事,都被濃縮到了一條嘉陵巷裡。劉衛東、白小軍、蔡倩雲、周么嬸等角色紅極一時不說,劉衛東、白小軍等角色名也一度取代了凌琳、曾凡強的本名。

2005年

《瘋狂的石頭》引來全國攝製組

大銀幕上的重慶迎來爆發期應該是2000年之後,帶著影帝影后們的各大劇組紛紛把目光投向了山城。觀眾們看到的「重慶」影視作品也開始進入各種大牌導演帶來的「來重慶拍」時代。

2002年,率先把極富煙火氣的山城拍入鏡頭的是鞏俐、梁家輝帶來的《周漁的火車》,片中另一位男主角就是當時還算不上一線明星、如今被稱作「顏王」的孫紅雷,而此時的鞏俐已經完成了歐洲三大電影節最高獎的大滿貫。

根據劇情需要,鞏俐飾演的周漁通過火車輾轉於兩段感情之間,重慶的火車站自然成了重要取景地。可能如今擠在人群中排隊兩三個小時體驗過長江索道的外地80後、90後們不太知道,這部片子裡就已經有了長江索道,這比讓全國人民對索道津津樂道的《瘋狂的石頭》早了四年。

兩年後,張藝謀帶著章子怡開進永川的茶山竹海,完成了《十面埋伏》的拍攝。永川茶山竹海成了影片除烏克蘭克索沃國家森林公園外最重要的外景地,當地直到現在都還在享受這份「遺產」產生的後續效應。

2006年,《瘋狂的石頭》在並不被看好的情況下紅到發紫,幾乎可以說,它直到現在都還是重慶都市風光在大銀幕上的最佳代言影片。

配著已故音樂人潤土創作的片尾曲《我是重慶崽兒》,《瘋狂的石頭》用極富創意的黑色幽默劇情設定,將輕軌、長江索道和擁有全國最高匝道的立交橋蘇家壩立交都捧紅了。而小什字羅漢寺外的那個窨井蓋也因為片中巧妙的搞笑設定,而一度成為外地年輕遊客來渝旅遊時的必到之處。所以,一度有網友開玩笑式地點評,「《瘋狂的石頭》捧紅的重慶地標,遠比其中的演員多。」

同年還有兩部片子不得不提。其一是張藝謀二度入渝在武隆天生三橋取景拍攝的《滿城盡帶黃金甲》,這幾乎成了武隆和電影結緣的開始。其二,賈樟柯在奉節取景、聚焦三峽的《三峽好人》,該片還收穫了意外驚喜:在威尼斯捧回了金獅獎。

2010年,還有一部「來重慶拍」的電影不能不提——多年來,影視作品中直接名字就有重慶的並不多見,國內文藝片導演王小帥帶來的《日照重慶》算是開了一個先河。王學圻、範冰冰和張嘉譯、秦昊這樣的演員陣容,豪華程度自不用說,影片也把長濱路、長江索道都拍了進去。

2012年

「重慶造」電影漸漸開始發力

2012年,重慶影視圈迎來一件大事:重慶電影集團正式掛牌成立。從此,「重慶造」電影開始發力,而他們的第一次大手筆就是和華誼兄弟公司聯合投資出品了馮小剛執導,匯集了張國立、陳道明、李雪健、張涵予等一大批戲骨的《一九四二》。這也是重慶電影集團第一部投資的影片。

以史實為依託的《一九四二》,專門在兩江新區興建了民國街用以取景,而黃山蔣介石官邸等都成了取景地。

目前正在熱映中的《幸福馬上來》也是出自重慶電影集團之手。從片中角色「茅雪旺」的名字設定和層出不窮的重慶山水都市美景入戲就能看出,「重慶造」電影正在成為主流。

另一邊,武隆和電影的結緣迎來最高潮。2014年,由美國導演麥可·貝執導的《變形金剛4》通過鏡頭剪輯,直接把天坑變成了機器恐龍們的家。

而距離現在更近一點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和《火鍋英雄》自然就更不用說了。除了導演張一白和演員陳坤是地地道道的重慶崽兒外,洪崖洞、鵝嶺二廠文創公園都憑藉電影鏡頭成了網紅。《火鍋英雄》更是把在防空洞吃火鍋這種重慶人早就習慣了的生活方式推向了全國。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裘晉奕

相關焦點

  • 重慶山城棒棒軍,3200萬山城人永恆的記憶
    "棒棒"「哎,來老」在重慶,有一種職業是其他城市沒有的。他們活躍在車站碼頭、大街小巷,手拿一根粗壯的竹棒,無所不搬。大到家電家具,小到青菜豆腐。山城重慶的特殊地理環境孕育出了一個特殊的行業,他們有個重慶人都知道的稱呼——棒棒軍。▼1997年,重慶方言劇《山城棒棒軍》的播出,讓「棒棒軍」的威名遠播響至今。
  • 山城「棒棒軍」:「缺錢不缺德」是座右銘
    在山城重慶,「負重前行、爬坡越坎」的「棒棒軍」一直是一道獨特的風景,他們以棍棒、繩索為勞動工具,幫人搬運貨物,為千家萬戶提供便利。  然而,隨著城市的發展和新一代農民工的成長,以及勞動方式的改進,曾經穿梭於山城大街小巷的「棒棒」,正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 山城「棒棒軍」轉型「閃送員」
    中國新聞網消息,6月15日,記者探訪重慶閃送員劉劍鋒一天的快遞服務工作。劉劍鋒曾經在重慶的工作是做力哥(方言,意為挑夫),也被譽為「山城棒棒軍」。圖為劉劍鋒早上起床後正在整理著裝準備出門工作。   由於城市快速發展,現在城市交通工具也較發達,全靠肩膀挑物的「棒棒軍」行業也隨之不景氣。劉劍鋒也就此轉行做起了新行業「閃送員」。圖為劉劍鋒在商業步行街尋路。 陳超 攝
  • 「棒棒軍」走紅後還在做搬運工嗎?網友:如今都在重慶買房了
    其實網絡上有一張照片非常火,照片上是一位父親牽著自己的孩子,他是重慶的「棒棒軍」冉光輝,肩膀上還扛著兩百多斤的重物,沒想到兩父子因為這張照片走紅網絡。那麼如今「棒棒軍」還在做搬運工嗎?冉光輝成為網絡紅人之後很多媒體都去採訪,甚至讓他們上節目。
  • 《山城棒棒軍》那些年陪我們走過純真歲月的重慶方言劇你還記得嗎
    前段時間無意間又重溫了一部頗有年代感且十分令人回憶起往事的電視劇《山城棒棒軍》,說起這部電視劇不由得又使我懷念起山城重慶的往事,說實在的,現如今的人們對於這部片子顯然已經淡忘許久,記得當年看著這部有著濃厚四川地方特色的電視劇越看越感到可樂,特別是四川話的對白更顯親切,當然整部劇能夠給我們留下的深思也是相當久遠的
  • 重慶棒棒,挑得起沉重的物品,卻挑不起文明的未來
    重慶山城,道路曲折陡峭,爬坡上坎,馬路山前戛然而止,老人婦女怎麼提得動那麼重的東西,家裡買大件物品沒人幫忙是弄不進家門的,於是誕生了一支幫人搬運貨物的隊伍,民國叫挑夫或者叫扁擔,新中國以後慢慢改口喊成了棒棒。
  • 這五部電視節目都沒看過,你還敢叫重慶土著?!
    街坊鄰居,街坊鄰居,談天說地重慶人民的生活裡肯定少不了鄰居,而2000年播出的這部《街坊鄰居》就是專門講述重慶人日常生活的方言喜劇棒棒,來喲!要是說起曾經的朝天門和解放碑,一定會有重慶人想起守在街邊的棒棒軍,他們靠著一竹棒和兩條繩索,用自己的勞動力在重慶努力生存。
  • 憑啥躋身影視劇四大方言?四川話,安逸得板!
    從最早《抓壯丁》《山城棒棒軍》等,到近年的《捉妖記2》《無名之輩》《哪吒》,四川話,包括「川普」,在熱門影視劇中頻現,以方言營造氛圍、刻畫人物,擔當「包袱」和「笑料」。為什麼影視劇裡的方言喜歡講四川話?
  • 重慶朝天門碼頭:見證了重慶古與今的歲月變遷!
    朝天門碼頭就是這樣的地方,可以說這裡真正是見證了重慶古與今的歲月變遷。早期這裡也是眾多遊客出行觀光的目的地之一,如今來這裡的遊客寥寥無幾,唯獨能看到一些靠岸的商船和郵輪,但這絲毫不減少它在我眼中的歷史地位。在周邊或在市區朝天門碼頭附近現在還能看到一些人手持長的竹棍,手裡拿著長長的繩子,重慶當地人把他們稱之為:棒棒軍。
  • 從小螢屏到大銀幕,過去70年重慶從未離開過觀眾們的視線
    「最好醫療劇」當年重慶造 誕生於1986年的醫療題材電視劇《希波克拉底誓言》應該可以算第一部引發全國關注的重慶電視劇。這部由原重慶電視臺編導、一級編劇張魯參與編劇的電視劇借用了古希臘神聖的醫學之父希波拉克的誓詞來命名。它講述了一出發生在醫患之間的故事。
  • 銷售假冒「響響」芝麻油 重慶人人樂超市被罰5萬元
    中國消費者報重慶訊 (記者 劉文新)重慶人人樂商業有限公司所屬的3家超市,因銷售假冒的響響牌芝麻調和油及藤椒調味油,違法所得1138.02元,近日被重慶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處以5萬元罰款。2017年10月26日,重慶市食品藥品監督稽查總隊執法人員接投訴舉報,對重慶人人樂商業有限公司渝州店、五公裡店、魯能星城店進行現場檢查,在上述門店貨架上及庫房中,發現其經營標稱響響牌芝麻調和油527瓶和響響牌藤椒調味油958瓶,共計1485瓶。現場標籤售價響響牌芝麻調和油3.8元/瓶,響響牌藤椒調味油5元/瓶。
  • 重慶十八梯,一條記載著歷史的老街
    重慶最著名的步行街,大家都知道被稱為西部第一街的「解放碑」,另一條就是距之不是很遠的十八梯。重慶十八梯(正在拆除),是當年六·五大慘案的發生地。現在重慶十八梯由於城市建設,面臨被拆除。還記得1941年發生在重慶的那場「六·五大慘案」嗎?日軍對重慶實施轟炸,出動了二十多架飛機,從傍晚開始分批轟炸重慶,長達三個小時之後。在十八梯的附近有一個防空洞,當時有2500多人躲在這裡,因為隧道通風不暢,造成2500人窒息死亡。
  • 跑了這麼久,你還記得這些重慶方言劇嗎?
    這是1997年首播的重慶方言喜劇《山城棒棒軍》,整部劇裡面沒有華麗的場面,真實地體現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講的是一群棒棒軍的故事,他們背著比自己還重的擔子爬坡上坎,為了生活在社會的基層摸爬滾打,但卻汗流浹背也不喊苦,因為錢掙得心安理得,也勾勒出了改革開放後最真實的重慶城。不過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些守在商場、車站、街邊的棒棒軍也越來越少了。
  • 電視劇《棒棒的幸福生活》重慶方言版即將上線
    1997年的《山城棒棒軍》讓棒棒這一道重慶風景在全國知名,成為了眾多「棒棒粉」的美好回憶;算上2008年的《山城棒棒軍Ⅱ》,再到如今時隔十餘年播出的《棒棒的幸福生活》,這是一種巧合,也是重慶人與棒棒「緣分」和情懷的延續。電視劇《棒棒的幸福生活》講述了在城裡長大的牛勁,大學畢業後不認同謹小慎微的父親對自己循規蹈矩的人生安排,為了愛情回到家鄉創業,父子關係一度決裂。
  • 重慶有什麼美食呢?哪一種美食最讓你情有獨鍾呢?
    重慶有什麼美食呢?早上必須來一碗小面,對了在重慶點小面不叫一碗,叫一兩、二兩,我一般要吃三兩,有吃半斤的大胃,但是不喜歡辣的朋友不推薦,重慶本地小面味道,麻辣鮮香,吃一碗回味半天,然後,酸辣粉是必嘗的小吃,手工餈粑也要嘗嘗;夏天還可以在路邊來一碗冰粉,晚上可以去嘗嘗豆花飯,又是另一種味道;給親戚朋友可以帶點牛肉,重慶美食太多了,很難寫全,如有機會可以自己親自去體驗一番,一定如你嘴所願!
  • 重慶是停了電的香港,武漢是謎一般的浮城
    《武漢:1978-2013謝國安紀實影像作品展》作品,圖為武昌橋頭堡下,攝於1988年。《瘋狂的石頭》 裡古靈精怪的臺詞和荒誕不經的劇情,將這座到處都是彎道和斜坡的城市,襯託得愈發不羈。對此重慶人並沒有不領情,他們將影片中組隊出現的高樓與破房,美女與棒棒,寶馬與拖鞋,視為重慶獨具一格的混搭氣質,導演寧浩恰恰就相中了這座「東京與阿富汗的結合體」。
  • 老照片:90年代的重慶,繁忙的朝天門碼頭
    重慶,簡稱「渝」,別稱山城,在文字記載的3000餘年中 ,重慶曾三為國都,四次築城,史稱「巴渝」 。圖為1994年的重慶,在一片新舊交錯中重慶不斷發展1994年的重慶,作為山城,樓梯是人們通行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道路之一,所以重慶成裡很少看見騎自行車的1994年的重慶,老城區的平瓦房。除此之外,重慶的特色房屋就是吊腳樓,吊腳樓多依山靠河就勢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為最佳屋場1994年的重慶朝天門碼頭。
  • 重拾「茶客」時光,重慶交通老茶館裡的慢生活
    重慶是一座山城,霧都,眾所周知這是一座人文底蘊非常濃鬱的城。綠樹成蔭,二面環水,林立的商鋪旌幡飄動, 川聲此起彼伏:毛血旺、重慶小面,過江鯽魚……閣樓上,坐著喝茶的老人手搖蒲扇,看著青石板上的懶貓,仿佛回憶著過去朝天門拉縴的號響。重慶人愛吃火鍋,重慶也因火鍋而名揚天下。
  • 軍事題材影視劇40年探索歷程:繁花似錦 徵途如虹
    來源:《軍營文化天地》雜誌·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朱寒汛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軍事題材影視劇艱辛摸索、碩果纍纍,回望其足印便可發現,每每在關鍵的時間拐點之上,軍事題材影視劇往往一馬當先,雄踞風口,從而與中國改革開放的脈絡大體合拍,詮釋和呼應著偉大的時代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