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約10%畢業生進入北大清華!在北大附中就讀是種怎樣的體驗?學霸...

2020-12-11 騰訊網

北大附中是獨特的,也是低調的。

作為北京老牌市重點中學、市級示範高中,北大附中是北大重要的教育教學實驗基地和後備人才培養基地。

北大附中致力於培養個性鮮明、充滿自信、敢於負責,具有思想力、領導力、創新力的傑出公民。為了更好地實現個性化教育,北大附中實行多元自主發展模式,包括行知學院、元培學院、博雅學院、道爾頓學院在內的四大書院,根據學生不同的發展方向為其提供多元化學科課程。

印象中,北大附中對升學數字並不特別關注,儘管這些數字對所有中學都是非常重要的。「京城教育圈」最新了解到,在國內高考方面,該校近年平均10%左右的同學升入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50%以上的同學升入國內985高校,75%以上的同學升入211高校,95%以上同學升入重點本科院校。

對於北大附中學生來說,北大附中是他們的「大泥灣魔法學校」,他們自然也是這所學校的主人。今天「中招幫幫團」為圈友分享北大附中兩位2020屆優秀畢業生的故事和體驗——

學生作品《這是改變開始的地方》

北大附中國內高考方向:近年平均10%左右的同學升入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50%以上的同學升入國內985高校,75%以上的同學升入211高校,95%以上同學升入重點本科院校。此外,還有很多高考方向同學被推薦至早稻田大學、上海紐約大學、崑山杜克大學、香港大學等知名高等學府。

北大附中對於學生提供多途徑發展模式,在藝術體育方面的高考升學率也十分突出,每年都會有優秀學生成功考取中央美術學院、清華美院、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北京體育大學等優秀藝體大學。附中學子以優異的成績兼具較強的自我管理和規劃能力,贏得了國內外高校青睞。

此外,近年北大附中出國方向畢業生100%被國外優質大學錄取,包括芝加哥大學、西北大學、杜克大學、布朗大學、康奈爾大學、聖母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範德堡大學、卡耐基梅隆大學、維吉尼亞大學、波士頓大學等美國綜合排名前 50 名校和英國牛津大學以及澳大利亞的知名大學。

錄取中,北美綜合性大學依然是大部分學生的選擇,但相較前幾年而言,更多的同學開始選擇小眾但卻出眾的美國文理學院,進入英國或歐洲其他國家頂尖大學的學生也逐年增長,同時也有同學選擇藝術、設計、音樂、攝影等全球頂尖的藝術學院。

升學結果背後是學生面臨怎樣的選項,選擇怎樣的方向,如何規劃自己的未來、實現真正的成長。學校希望每一位來到北大附中的學生,可以在這三年中發現自我,實現目標,附中也會從學業、生活、興趣和心智各個方面給予他們支持與幫助,讓這裡成為改變開始的地方。

今天兩名北大附中應屆畢業生將帶來她們三年來的所見、所思、所想:

賀子暢,20屆明德書院學生,叔蘋獎學金獲得者,曾任附中舞蹈團團長,2020年高考704分。

程悅兒,20屆明德書院學生,曾任明德書院主席,服裝設計社團社長,北大附中本部出國基地創始人,北大附中榮譽文憑獲得者,即將入學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

01

學霸的標籤之下

藉助外力式自主學習 | 賀子暢

我個人一直是比較堅定的走傳統高考路線,但在北大附中這樣一所個性鮮明的學校中,我認為我的高中經歷帶給我很多審視高考和國內大學的全新角度:

首先,北大附中一直秉持「改革進行時」的創新原則,僅我於本部的三年,就親歷了O365平臺創立使用、主科學分調整、選課制度變化、課程內容調整、選考走班制建立……學校因探索而改變,我們在改變的浪潮中,不僅具備了強大的適應、應變能力,更學會取捨,讓資源為我所用。這會幫助我更早的了解到大學學習的雛形,對日後的高校生活來說,不可謂不打下一定基礎。

我的地理走班課程

第二,北大附中學生以活躍的思想著稱。大到書院自治,小到課程匯報、劇目排演,無不滲透著學生們獨立的想法。比如舞蹈節裡個個書院的劇目,《彼岸玫瑰》(改編自《月亮與六便士》)、《餘震》(改編自《唐山大地震》,這個是我參演的)、《神秘巨星》(改編自同名電影)……這些作品不僅涉及舞蹈形式的轉化,更嘗試去傳達對於生活、生命的熱愛等一些較為深刻的主題,及至道具都蘊含著我們的心血和人文情懷;更有一些劇目,完全是北大附中學生的獨立創作,新穎而別致。或許有人會說:這些只是活動罷了。但從我的角度講,在這其中所進行的思考,最終會轉化為一種思考的能力;無數次發散性的思考,也會最終落到對於現階段很「終極」的問題:「我是個什麼樣的人?」「我喜歡什麼?」和「我以後想學什麼?不可否認,我個人也是在很多次零碎的思考之中完備了自我認知,並且對未來有一個模糊的規劃的,而這幫助我獨立進行選考科目的選擇,實踐證明我的選考(物化地)也確實蠻適合我的。

明德舞蹈節《餘震》劇照

舞蹈團演出

第三,北大附中平臺的廣度讓我看到了更多可能性。我的高中伊始是極其小白的,對自己的位置也不是非常清楚,抱著試試的想法報了化學榮譽的課程,後來在多位老師的鼓勵之下,我甚至堅持了一段化學競賽。不論結果如何,我在這個過程中學會走出舒適圈,在或興趣、或壓力的驅動下不斷開發自己的潛能,嘗試與大學知識接軌。這種體驗是很難得的,但於我,我會更感激在這個平臺上的此類機遇。我確實認同這所學校很大的特色便是,它更多時候不會把學生標籤化歸類,反而支持學生不斷探索、追求,以個性化的認知選擇個性化的課程和人生道路,並最終找到自我、進益自我。

最後,落到現實的問題上,北大附中更適合的學習方式,我想把它稱之為「藉助外力式自主學習」。我認為,知識和能力方面的進步與自主學習的主動性息息相關,北大附中的管理制度,甚至是日後國內升學逐漸普及的走班制都在不斷要求學生更加完善的自控能力。大膽引用論語中「我欲仁,斯仁至矣」這句話,我認為真正的實踐中無論是課內外學習還是社團活動,只要有足夠的意志,便是可以實現的,這並不是一句空話,也並不是高屋建瓴。同時,自主學不代表悶頭學,不得不說,高中三年是一個需要人「帶」的時間段,而預科部會有導師制度,提供事務、生活、學習、心理等等各個方面的個性化幫助,私以為這種「亦師亦友」的關係使我在這樣一所開放的、更像一個小社會一樣的學校中給予我更寬、更理性的視角。

高三班級合照

2

過程還是結果

享受當下,過程與結果同樣重要 | 程悅兒

日常狂熱追星,一心投入書院建設,考標化不愛背單詞,做活動一切隨緣。我追求當下的快樂生活,對我來說過程和結果一樣重要。北大附中提供了足夠的自由和空間讓我來發揮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北大附中元培學院、博雅學院和行知學院多樣的課程能夠滿足我在追求學術水平與高GPA的平衡的同時學習很多有趣的內容。書院、三中心社團和每年四大賽事的平臺讓我在學習之餘有更多拓展興趣愛好和活動的機會,在拓展申請履歷、收穫成長的同時體驗豐富多彩的高中生活。這些與我最終能在申請中獲得成功是密不可分的。

在北大附中,我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的圈子。

北大附中有著各種各樣不同特點的圈子提供給學生們選擇。我選擇的明德書院因為其理科實驗班的背景,經過多年的發展仍然維持著其濃厚的學習氛圍。明德的學生大多都認同這樣一個觀點——「學生的本職就是學習」,我也很喜歡書院中同學之間交流學術知識的感覺。這裡說的並不是只是保持較高GPA的重要性,而是學習本身。無論是為了增長自身知識,為了大學的學習做好準備,還是享受追求學術的過程中帶來的快樂。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想法,在北大附中的三年,我參加了多門榮譽課程(元培學院提供),和一段時間的競賽,在課表允許的範圍內選擇了各種科目對我來說有挑戰的課程。和這些有著豐富教學經驗,亦或是極其活躍的學術思維的老師交流也讓我收穫頗豐。

在北大附中,有豐富到可能過盛的活動機會,我也遇到了最喜歡的團隊。

書院是我高中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這裡的生活教會了我比課堂中更多的知識。

高一因為身高被學姐看上來到了書院籃球隊代表書院參加籃球賽。從基本上什麼也不會開始「苦練」三個星期就上了戰場,到輸了比賽一起痛哭流涕,到最後能全隊一起分析對手、逆風翻盤,到參加三屆一季兩冠。雖然我還是不怎麼會打籃球,雖然手臂上留下了幾條大半年都沒消的疤。但是這段經歷讓我相信了團隊的力量。

明德書院籃球隊

成為明德主席之後,需要面臨各種各樣、有的瑣碎有的嚴峻的問題。我們有過不少矛盾和衝突,也需要面對外界解決一些突發的危機。我學會了如何和團隊一起進步,一步步認識問題,解決問題。我特別感謝明德書院的成員們對我的各種包容。在這樣一個和我三觀相合的團隊中生活是極其幸福的。

明德書院20、21屆內閣合影

明德書院2018屆舞蹈節「餘震」劇組合影

服裝設計是我的一大愛好。我在高一就加入了服裝設計社團擔任了兩年多的社長。這幾年我和社團在我們的指導老師李燕老師的幫助和指導下一起做了很多事情,參加比賽、辦了時裝秀,創立了自己的潮牌……從零到一的過程往往比從一到多難很多。雖然我們做這些事情或多或少遇到了一些困難,或者結果不盡如人意,但是最重要的仍然是:我因為有這樣的想法,而真正去付出了實踐,並且收穫了一定的成長和意義。

服裝設計社團

北大附中讓我收穫了同樣優秀的朋友。

雖然我們將來的發展方向不一樣,有的人選擇出國,有的人選擇高考,但我特別感謝有這樣一段友情。北大附中給我們提供了極大的「交友可能性」,讓我能遇到更優秀的人並與她們成為摯友。我們一起為書院做了很多事情,一起準備標化和申請季,一起相互陪伴度過高考前的時光,最後一起走向大學。我從她們身上學到了很多。她們也都進入了非常優秀的學校,例如芝加哥大學、聖母大學、杜克大學或者是在高考中取得了足以進入夢校的好成績。

編輯| 京教君

相關焦點

  • 今天,聊聊北大附中的幾件「大事」
    一向在基礎教育改革中敢為人先又異常低調的北大附中,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又推出系列新動作。「京城教育圈」今天和圈友及家長分享了幾件北大附中的「大事」,幫助大家更為直觀地感受這所中學名校在教改中的節奏和動向。
  • 在北大附中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是自由也是放縱?
    15屆畢業生,僅提供高中部及預科部體驗。目前就讀北京非TOP。就我個人而言的體驗就是,很美好,很難忘,永遠願意再來一遍。先說外部條件:作為TOP2的附屬高中,北大附中無疑有很好的教育資源。許多主科老師從全國理科實驗班時代(2000年左右)過來,能力資源都不必多說。
  • 蕪湖10名「學霸」被北大錄取 孫勇被清華錄取
    蕪湖10名「學霸」被北大錄取 孫勇被清華錄取 2016-07-26 16:10:23   來源:大江晚報
  • 北大附中畢業生專訪|即將入讀西北大學的程悅兒所見、所思、所想
    北大附中國內高考方向近年平均10%左右的同學升入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50%以上的同學升入國內985高校,75%以上的同學升入211高校,95%以上同學升入重點本科院校北大附中對於學生提供多途徑發展模式,在藝術體育方面的高考升學率也十分突出,每年都會有優秀學生成功考取中央美術學院、清華美院、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北京體育大學等優秀藝體大學。附中學子以優異的成績兼具較強的自我管理和規劃能力,贏得了國內外高校青睞。
  • 2018北京小升初海澱區擇校之人大附中、北大附中、清華附中、
    小升初擇校秘技之清華附中清華附中作為海澱區乃至北京市一所優質中學,每年小升初時都備受小升初家長關注。在辦學理念、管理文化、課程體系上都是與時俱進。特長生入學:清華附中2017年特長生僅招收美術生15人,面向有《2017年海澱區初中入學特長生推薦表》的本區應屆小學畢業生和具備返回海澱區升學條件的應屆小學畢業生,5月2-5日網上報名。
  • 不用參加高考的廣州學霸去哪了? 逾50人入選清華領軍計劃北大博雅...
    但是,只有高考高分考生才是學霸嗎?記者走訪廣州各大牛校,了解廣州今年優秀高中畢業生,除了全省文理前50被屏蔽分數的學生,還有不少入選清華「領軍計劃」和北大「博雅計劃」、被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提前錄取、已入讀中科大少年班,以及被海外高校錄取的學生,他們雖沒有參加今年高考,但他們都是名副其實的學霸。記者分別採訪到被清華大學提前錄取的梁兆麟和提前入讀中科大少年班的吳泓毅,聽他們介紹自己的學習經。
  • 教育行業清華北大畢業生接踵而至,是清華、北大畢業生貶值了嗎?
    清華和北大無疑在國人心目中是最頂尖的高等學府,基本上每個省市都是千裡挑一的優秀學生才能考上。而清華、北大畢業生早前多數就業於大學或研究機構、或進政府機關,或從事金融、管理等,很少聽說會進入中小學,更別說進入教育培訓機構當老師。但近年來,清華、北大畢業生進入深圳、上海、杭州知名中小學的報導非常多,還有一些清北畢業生進入教育培訓機構,總之進入教育行業的清北畢業生非常多。
  • 西工大附中104人考入清華北大 佔陝西省近一半
    7月19日,記者從西北工業大學附屬中學了解到,今年高考,西工大附中有104名學生考入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其中北大45人,清華59人,佔陝西省今年考入清華、北大總學生人數的近一半,在全省遙遙領先,這是建國以來陝西省第一次有學校考入清華、北大的學生人數突破100人大關。
  • 690分寒門學霸被清華錄取坦言「考的爛」,考研目標定在了北大
    important}對於高考生而言,高考多考一分,其實對於最終的錄取結果而言將會產生很大的影響,甚至一分之差會決定了未來是否可以進入一所理想大學就讀,所以這也是為何很多人希望在高考中努力考高分的一個重要原因。
  • 人大附中清華北大人數超一省,各省高中名校霸榜清華北大錄取名單
    隨著日子進入八月的最後一天,新一屆的大學生開始陸續走進校園了。但和往年不同的是,由於疫情的影響,往年你來我往的各自報導自己清華北大錄取人數的場景仍然沒有結束,今年還有非常多的名校高中仍未公布自身的清華北大錄取人數,但是根據已有的數據,我們今天來看看,高中名校戰績如何。下圖是截止8月31日,已經公布清華北大人數的高中。
  • 2019奇蹟雙胞胎現身,高中在清華附中就讀,高考都被清華錄取,牛
    每年的高考上面都會湧現出一些非常厲害的學霸,他們都會讓我們非常的羨慕,很多人小時候都在猶豫自己要上北大還是要上清華,但是等到高考成績出來的時候,卻只能上一個專科,自己也是感覺自己想太多了。實際上對於能夠上北大清華的學者,我們都有一種羨慕的眼光,因為考上北大清華並不是非常容易的事情,每年每個省的錄取名額都非常有限。假如在北京的話,你想要考入清華北大的難度比外省要容易很多。因為一般北京的考生數量少,再加上,本身北京升學率就非常的高,因此北大清華錄取的名額也是非常的少。這就導致了在北京高考進入北大清華的機率會非常的大。
  • 清華北大畢業生爭相到浙江當中學老師 學霸教得好學生嗎?
    大家最關注的點莫過於,名單中的35名擬錄用人員,有33人都畢業於清華北大,且不是碩士就是博士。北清畢業生到中學「搶飯碗」 三年前就有苗頭其實在浙江,早已有好幾所中學在試水招聘清華北大的畢業生作為新教師。
  • 清北畢業生扎堆進入教育行業,是因為清華、北大畢業生貶值了嗎?
    但近年來,清華、北大畢業生進入深圳、上海、杭州知名中小學的報導非常多,還有一些清北畢業生進入教育培訓機構,總之進入教育行業的清北畢業生非常多。是什麼原因讓這些千裡挑一的精英扎堆進入了教育行業呢?難道是因為清華、北大畢業貶值了?還是現在教育行業待遇優厚?或者是因為就業競爭壓力大而不得不為之?
  • 華東師大二附中丨28人通過強基計劃進入清華北大
    華東師大二附中8月9日通過其官方微信號,官宣了該校畢業生被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強基計劃的錄取數據:28人。其中,被清華強基計劃錄取12人,被北大強基計劃錄取16人。華二畢業生28人通過強基計劃進入清北華東師大二附中更是透露
  • 高考學霸放棄清華北大,選擇哈工大,這樣的人值得鼓勵
    2020年的高考已經進入了志願填報的關鍵環節。各考生和家長正在根據成績和各大學的錄取情況,緊張地挑選大學和專業。對於分數高的學霸級學生來說,清華北大是他們夢想中的校園,很多學生都希望考入清華北大,從而獲得最頂尖的教育。
  • 是怎樣的優秀,這些雙胞胎被清華北大錄取
    弟弟趙棣即將進入北大工科試驗班學習,他希望能夠繼續深造,拿到博士學位。4.焦宇晨、焦宇曉這對姐妹花中的姐姐叫做焦宇晨,妹妹叫做焦宇曉,她們的高考成績分別是699分和704分,同時被清華大學錄取。5.盧逸名、盧逸傑來自北京的雙胞胎,中學就讀清華附中的盧逸名和盧逸傑倆兄弟,他們倆同時被清華大學某工科專業錄取,因此被網友稱為當年高考最牛的雙胞胎兄弟。
  • 2020年高考雙胞胎兄弟被北大錄取,身高1米9,就讀清華附中
    邢家梁、邢家棟兄弟二人,之所以能夠考上北大,要感謝他們生命中的大貴人——邢耀華。說到這裡,大家可能疑惑,學子們十年寒窗,最應當感恩的不該是自己的父母親嗎?好吧,不賣關子了,邢耀華既是兩兄弟事業、學業之路的大貴人,也是邢家梁、邢家棟的父親。
  • 在北大附中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自由散漫卻包容?」
    北大附沒有前些年說的那麼好了,但也沒有現在學生說的這般不堪。兩年多以前我也是看了這個問題下的回答,才決定來北大附中的。我是外校考進來的,最初因為不了解而過得很辛苦。因此想把感受和學校的真實情況都說一下,大家可以做個參考。
  • 北大附中50年校慶「北大式」改革舉措
    10月6日北大附中迎來50周年校慶。大會上,記者了解到一系列改革舉措,「取消班主任,弱化班級。設立單元和導師,高一、高二大面積走班上課。高一年級首次分文理科,開設自主學習和出國班。
  • 清華北大畢業生大半進入體制,是名校的「內卷」,還是人盡其才?
    近期由於筆者回鄉,與鄉親們閒聊時聊到了一位本村的風雲人物,這位小兄弟當年作為本地唯一一名考上北大的考生備受關注,大學研究生畢業後這位學霸入職了國內某著名網際網路大廠,起步薪水讓很多人都非常羨慕,這次回鄉筆者了解到,這位學霸在去年竟然放棄了北京優渥的工作,回鄉參加了公務員考試,並成功入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