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畢業生扎堆進入教育行業,是因為清華、北大畢業生貶值了嗎?

2020-09-14 良心老師

清華和北大無疑在國人心目中是最頂尖的高等學府,基本上每個省市都是千裡挑一的優秀學生才能考上。而清華、北大畢業生早前多數就業於大學或研究機構、或進政府機關,或從事金融、管理等,很少聽說會進入中小學,更別說進入教育培訓機構當老師。但近年來,清華、北大畢業生進入深圳、上海、杭州知名中小學的報導非常多,還有一些清北畢業生進入教育培訓機構,總之進入教育行業的清北畢業生非常多。是什麼原因讓這些千裡挑一的精英扎堆進入了教育行業呢?難道是因為清華、北大畢業貶值了?還是現在教育行業待遇優厚?或者是因為就業競爭壓力大而不得不為之?

一、清華、北大畢業生入職教育行業人數逐年遞增。據黑板洞察研究院統計,2017年清華有225人,北大有332人進入教育行業,而2018年這個人數增加了,清華為305人,北大為339人。等到2019年,為數更多,清華為316人,北大為650人。由此可見清北畢業生籤約教育單位的人數逐年遞增,特別是北大畢業生進入教育行業的人數增速更快。

二、清華、北大畢業生貶值了嗎?我們說物以稀為貴,而清華、北大招生人數並沒有大幅增加,考取清華、北大本科依然是是千裡挑一,每年僅僅只有六七千人,而清華、北大的研究生相對來說考取容易點,但畢竟人數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清華、北大畢業生還是很稀缺的,不存在貶值的可能。下圖為2018年清華北大在全國的錄取人數及比例。

三、國家提高教師待遇,鼓勵優秀畢業投身教育是主因。國家在進行教育改革中提到要提高教師待遇,提高教師入職門檻,讓優秀人才加入到教師隊伍中來,提高整個教師隊伍的素質,提高教師職業幸福感,讓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因此對於清華、北大優秀畢業投身教育是國家鼓勵的,這應該是近年來清華、北大畢業扎堆進入教育行業的最重要原因吧。

部分地區教師待遇確實不錯,據據深圳龍華教師崗位招聘的待遇來看,年薪本科生26萬+、研究生28萬+,五險一金,全日制博士獎勵20萬,優秀畢業生獎勵3至8萬,優先申請人才住房、長租公寓……落戶深圳、全年帶薪休假165天+。這樣的待遇,對清華、北大畢業生還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

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教育陣地,那就是教育培訓行業,特別是線上教育平臺。某教培平臺許諾給應屆生百萬的薪水和百萬流量;另一家公司,60萬保底、北京戶口等字眼在招聘海報上也十分搶眼。更有甚者,給應屆清北畢業生開出了200萬的年薪。就是因為有清華、北大的金字招牌,在線上就會有很好品牌,而優厚的待遇從而使清華、北大畢業生不想錯過。但競爭是非常激烈的,並不是只要是清華、北大畢業生進入教培行業就可以拿百萬年薪的。

四、全國就業競爭壓力大也是重要原因。三十年前大學生都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現在就業的競爭還是非常激烈的。雖說上了清華、北大,讀了研究生有碩士博士學位,也不一定非常好找工作,也可能高不成低不就,特別是一些基礎學科和一些冷門專業。再說如果找到一個薪水一般的單位,還不如進入教育行業。因為國家明確教師屬國家公職人員,有編制,工作穩定,待遇不錯。所以退而求其次,進重點中學當一個老師,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廣西那個參加8次高考最終考取清華大學的吳善柳大學畢業後不是也進了鄭州四中當老師嗎?

清華、北大的畢業生應該是非常優秀的,不過這些畢業生能否比得過北京師範大學等以專業培養師資力量的大學畢業呢?雖說可能智力上清華、北大畢業強一點,但是從教育專業技能方面,清華、北大畢業生比師範大學專業出身的畢業生不一定強,因此要區別對待,不要一味讓清華、北大畢業生扎堆進教育行業,畢竟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更合適。我倒覺得更應該鼓勵更多優秀高中畢業生報考師範院校,這樣可能更有利於教育事業。

大家怎麼看清華、北大畢業生扎堆進入教育行業的現象?是清華、北大畢業生貶值了嗎?還是教育行業待遇太好了?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教育行業清華北大畢業生接踵而至,是清華、北大畢業生貶值了嗎?
    清華和北大無疑在國人心目中是最頂尖的高等學府,基本上每個省市都是千裡挑一的優秀學生才能考上。而清華、北大畢業生早前多數就業於大學或研究機構、或進政府機關,或從事金融、管理等,很少聽說會進入中小學,更別說進入教育培訓機構當老師。但近年來,清華、北大畢業生進入深圳、上海、杭州知名中小學的報導非常多,還有一些清北畢業生進入教育培訓機構,總之進入教育行業的清北畢業生非常多。
  • 為何清北碩博畢業生扎堆去當中學教師?僅僅因為待遇?原因很現實
    在以前,教師這個職位是師範生的主場,但近年來,隨著教師招聘門檻的降低,越來越多的非師範生也加入了教師行業,更讓人感到驚訝的是,越來越多的名校碩博畢業生竟然也爭相報名應聘中小學教師,比如杭州學軍中學擬錄用名單中清北碩博畢業生就佔了絕大多數,連學校自己都驚訝不已:沒想到會有這麼多清華北大學生來應聘
  • 清北畢業生扎堆公務員隊伍!我們高估了清華北大,也低估了街道辦
    前段時間,清華北大的碩士生和博士生扎堆去浙江的餘杭區,網上的吵鬧聲不斷,各有各的理。小編認為,如果有幾個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去當公務員很正常,但是如果有那麼多的清華北大畢業生都去的話,那就太不正常了。第三,為什麼清北的學生去國外搞科研了?而國內卻喜歡公務員呢?這說明什麼問題呢?其實,哪裡條件好自然就會去哪裡,因為在國外科研人員的待遇很高,在國內公務員待遇高。辛苦培養的人才如果不能發揮最大的價值就是巨大的浪費。實際上,我國從來不缺人才,而是很多人才都沒有發揮出最大的價值,甚至有人認為清北畢業生幹公務員也很正常,因為可以升職做大官。
  • 清北碩博畢業生扎堆去當中學教師現象,是就業擠壓,還是人才浪費
    近年來,頻頻爆出清北碩博畢業生應聘中學教師的新聞越來越多,尤其是一線城市,近來中小學校招聘連續出現「豪華陣容」引人關注。過去中小學教師是師範學院畢業生的主要就業市場,現在正在被清華北大等一流大學的碩博畢業生所搶佔。結合前段時間發生在深圳、杭州的清北碩博畢業生扎堆進街道辦現象,可以發現,越來越多的國內頂尖高等學府的畢業生扎堆從事初等教育以及基礎性質工作,引發網絡熱議。
  • 清北畢業生近三成流向教培機構,是教育的狂歡嗎
    今年,清華畢業生,53%選擇了民營企業,30%選擇了國有企業,只有1.4%選擇了科研單位;而北大畢業生到科研單位的也只佔1.5%左右。國家花了那麼多的經費培養出來的高端人才,絕大多數就這樣離開了科研機構,這不讓人感到錐心的痛嗎?
  • 清北畢業生扎堆公務員隊伍,不是什麼好現象
    這幾天,針對清華北大的碩士博士扎堆去餘杭區,網上也是吵鬧不斷,各有各的理。有人認為完全是人才浪費,也有人說,公務員也需要高端人才,這樣才會把一個地區治理得更好,如果有幾個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去當公務員,那也正常。但那麼多清華北大畢業生去,個人認為這就太不正常了。因為在任何一個國家,名校生扎堆公務員的現象都沒有。
  • 200萬年薪,清北畢業生扎堆教培,應試教育的「惡之花」
    有位送孩子去輔導機構的家長,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現象:教培機構,大量扎堆著清華北大的畢業生,而且越來越多,這些清華北大畢業生,普遍被譽為「小鎮做題家」。「小鎮做題​家」名字的由來,一是去往教培機構的清華北大畢業生,多是農村學生,二是這些學生在高考中,都考到了非常高的分數,自己當年就是以刷題為生的,特別擅長應試,因此,被美名其曰為「小鎮做題家」。
  • 深圳再現清北扎堆進小學
    >,清華北大等名牌大學畢業生都不再如過去那樣「值錢」了,無論報考多麼偏僻地域、多麼冷門崗位都有985、211高校畢業生和你競爭,年輕人們逐漸把對自己學歷貶值的憂慮歸納為一個熱詞兒「內卷」。現在有人把內卷概念延伸到高學歷群體過度競爭、無序競爭,最典型的就是一大批清華、北大本碩博畢業生扎堆報考街道辦、中小學崗位。
  • 連清北畢業生都扎堆網課
    因為在深圳,教師的待遇非常好,她作為一個名師,應該收入更高,而且已經四十八歲了,為何還要辭職單幹呢?今天來看,我們明白了熊芳芳老師為何辭職了,因為她是一位有能力的名師,不能只局限於在教室課堂教學,那樣受眾太少,熊芳芳老師需要更大的舞臺,要讓更多的學生受益。隨著信息技術的推廣,線上教育可以讓她施展抱負。事實上線上教育成了風口,清華、北大畢業生都扎堆教網課,難道不能說明問題嗎?
  • 缺席國之重器的清北畢業生,去了哪裡?
    教育內捲化,已變成一場無休止的惡性競爭。在這場競爭中,根本輪不到拼天賦,你的孩子長出幾根雛毛就會被推出去,強迫起飛。有人說,這是因為參與的人越來越多,只有比別人更努力才能有出頭之日。中產君看來,並非如此。
  • 清華北大畢業生扎堆教網課的背後:年薪百萬,比哪個行業都掙得多
    自從孩子上了八年級,朋友每天都能接收到不少於三條有關補課信息,無非就是名師從教包孩子上名校,或者清華北大學霸在線上課類的。朋友剛開始很是納悶,清華北大畢業生不去從事科研工作或者一些高大上崗位卻教網課,還真是蠻可惜的。
  • 清華、北大研究生扎堆街道辦,沒有浪費人才
    為什麼清北的畢業生,會對38萬元年薪動心?先簡單說一下清華、北大畢業生的就業情況:清北畢業生就業,除繼續深造外,工作有兩種形式:籤約就業。靈活就業。02靈活就業 而靈活就業的畢業生,在清北的《就業報告》中,是沒有留下痕跡的。去向未知,行業未知,地點未知。
  • 清北畢業生近三成流向教培機構,三成流失國外,值得深思
    清華北大是中國人夢寐以求的學校,多少人擠破頭都進不去,兩所高校也被國人寄予厚望。這些年中國投入巨資培養出來的頂尖人才(清華北大畢業生),大部分人畢業後沒有參與到國家的建設中來,至少三成學生畢業後流失到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裡去。這是典型的為他人做嫁衣。還有近三成的學生去了教培機構,很少有學生再願意去科研單位,能去高校教學的也是少數。對此,值得我們深思。
  • 清北畢業生到街道:學歷分層的隱憂
    近日,杭州餘杭區街道招錄清一色清華北大畢業生的消息引發熱議。無獨有偶,先前有報導深圳中學、人大附中等中學招聘的教師清北畢業生佔據一大半,其餘也都是985重點大學甚至是海外名校畢業生。事實上,近些年,北京、上海、江浙等東部沿海地區招錄的公務員以及一些省區引進的選調生中清北等頂尖名校的碩士、博士研究生比例越來越高,清華北大畢業生走下「神壇」,到似乎不需要高學歷、高智商的行業工作越來越普遍。
  • 清華北大的畢業生,有什麼理由不能去街道辦工作?
    因為大家發現,當地的街道辦是清北碩博扎堆。於是,就有人問了,這些街道辦的崗位真的需要這麼多的清華北大出身的高學歷人才嗎?還有人「痛心疾首」,批評這些清北碩博是奔著餘杭給出的高薪待遇去的,是社會人才資源的浪費。同樣的質疑,不久前也有。當時是清北畢業生湧入深圳的中學當老師,引發巨大爭議。
  • 招畢業生哪家強?清華北大扎堆在餘杭
    這份長長的公示名單裡,清一色是來自清華、北大的畢業生。餘杭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坦言,「這張公示截圖是我們2018年面向應往屆高校畢業生招的,有很多來自其他地區的選調生,他們看中的是杭州的發展潛力和活力,還有我們招聘時的誠意。」該負責人也表示,清華北大的學生來街道工作並非大材小用,是餘杭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很多工作專業性強,亟需更多的青年才俊在經濟社會的服務管理上做好專業支撐。
  • 清北畢業生扎堆教網課,年薪百萬背後的殘酷競爭
    因為看上去較高的薪水和待遇,越來越多的清北畢業生流入了教培行業。有人為這一部分清北人畫像:「小鎮做題家」——普遍來自小鎮,會刷題,最終回到最擅長的應試體制中,教下一代的學生們更有效率地刷題。似乎是一個框架,一個輪迴,連來上課的學生家長也會疑惑:如果清北畢業生都進入教育行業了,那麼自己的孩子辛辛苦苦學了這12年,最終的目標是什麼呢?都是成為培訓機構的老師嗎?但有意思的是,家長們又被清北光環吸引,願意為此買單。
  • 清北畢業生到街道:學歷階層固化的隱憂
    近日,杭州餘杭區街道招錄清一色清華北大畢業生的消息引發熱議。無獨有偶,先前有報導深圳中學、人大附中等中學招聘的教師清北畢業生佔據一大半,其餘也都是985重點大學甚至是海外名校畢業生。事實上,近些年,北京、上海、江浙等東部沿海地區招錄的公務員以及一些省區引進的選調生中清北等頂尖名校的碩士、博士研究生比例越來越高,清華北大畢業生走下「神壇」,到似乎不需要高學歷、高智商的行業工作越來越普遍。
  • 清華北大畢業生扎堆街道辦,任何理由也無法掩蓋一個不堪的現實
    清華北大畢業生扎堆街道辦,任何理由也無法掩蓋一個不堪的現實。杭州市餘杭區的一份招聘公示火了!這份公告中羅列的名單,清一色是來自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學歷為碩士和博士,畢業學校之牛學歷之高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八個崗位還是基層街道辦。自然這份招聘公示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
  • 清華北大畢業生扎堆街道辦, 任何理由也無法掩蓋一個不堪的現實。
    縱觀各行各業,公務員崗位是最符合這四個要求,性價比最高,自然大學畢業生對此趨之若鶩了,清華北大因其極大的名聲,畢業生在招聘競爭中大放異彩。但這樣的說辭毫無說服力,能夠吸引大批清華北大的碩博士來應聘,還不是被公務員崗位的高收入、公務員工作的穩定與體面所吸引?何況,進入了公務員隊伍未來晉升空間比較大,能獲得晉升,那麼未來的權益空間會更大。這是目前在我國社會任何行業都無法相比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