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兩大晶片廠 高薪挖走臺積電100多位工程師,工資是原來2倍多

2020-12-10 科技早發報

根據《日經亞洲評論》報導,自去年以來,兩家中國晶片廠商一共從臺積電「挖走」了 100 多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和管理人員,這兩家晶片廠商分別是 泉芯集成電路製造(濟南)有限公司(QXIC)、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HSMC)及其多家聯營公司和子公司 ,這幾家公司在業內知名度並不高。

根據報導,兩家公司除了各自聘用了 50 多 位 前臺積電員工外, 其內部管理者同樣來自於臺積電,本次挖角的目標是開發 14 納米和 12 納米工藝製程的晶片。

武漢弘芯和泉芯集成電路分別成立於 2017 年和 2019 年,是國內半導體行業的中堅力量。武漢弘芯團隊擁有豐富的 14 納米及 7 納米以下節點 FinFET 先進邏輯工藝與晶圓級先進封裝技術經驗。

據行業組織 SEMI 稱,晶片製造設備支出是衡量未來晶片設施投資的指標,而中國是全世界擁有新建或計劃建設的晶片工廠數量最多的國家,預計到 2020 年至 2021 年,中國在晶片製造設備上的支出將超過其他國家。中國最大的晶片代工廠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近期第二次提高了其資本支出,2020 年的資本支出 將 達到 67 億美元。7 月 31 日, 中芯國際還發布公告稱將與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訂立合作框架文件,生產 28 納米及以上集成電路晶片。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弘芯給出的待遇是驚人的,他們給出的薪資和獎金是臺積電薪資和獎金總額的 2~2.5 倍。」臺積電非常擔心人才流失,儘管人才流失可能不會立即影響其在該行業的領先地位。」

一位知情人士告訴日經新聞,當濟南泉芯在臺灣南部開始運營研發基地時,臺積電感到不安,因為臺積電 5 納米工藝晶片的生產工廠就在那附近。

研究公司 Gavekal Dragonomics 的分析師 Dan Wang 表示,中國晶片廠商 有能力僱傭大量臺灣和韓國工程師,包括初級工程師和高管。Dan Wang 稱:「他們為工程師們提供了豐厚的薪資待遇和廣闊的發展機會,而這些人如果留在原地則沒有多少發展空間。」

臺積電在回應日經新聞的置評請求時,強調其人員流動率較低,並致力於培養優秀員工隊伍。員工是臺積電最重要的資產。我們致力於為員工提供具有挑戰性且積極向上的工作環境,也同樣為他們提供了長期的職業發展空間。近年來 , 我們年平均員工流動率不到 5%。我們將繼續努力保留這一現狀,並積極培養內部人才。」

臺積電是晶片行業薪資待遇的「排頭兵」

一位半導體投研從業者陳穰(化名)曾告訴 InfoQ,臺灣相關專業畢業生剛進入臺積電,起薪有約 50 萬元以上的年薪,幹上幾年,薪水 + 股票分紅便可拿到 200 萬元左右,如果再幹長一點做到部門小領導可能就有好幾百萬元年薪。老員工大都有臺積電的股票,而股票的分紅則非常可觀要比工資高不少,他有位從已經臺積電退休的朋友,每年僅臺積電的股票分紅能拿到數百萬元。

相比較之下,國內目前的晶片大廠中芯國際一線工程師的平均年薪不到 15 萬元,開給知名實驗室出來的博士年薪也不到 30 萬元,這個水平只有行業龍頭臺積電的幾分之幾,對很多技術人來說沒有太大吸引力。這也導致臺積電在 2018 年的主動離職率僅為 4.8%,中芯國際比它高出 5 倍。在 2015-2019 年,臺積電的離職率也穩定在 5% 以下。

在晶片行業,各大廠商間「挖人」現象普遍且頻繁,這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是國內晶片半導體領域人才缺口嚴重。

有數據統計,我國晶片行業缺口達 30 萬。預計到 2021 年,全行業人才需求規模約為 72.2 萬人,換句話說,到 2021 年,我國晶片行業仍然存在 26.1 萬人的缺口。

加之晶片行業目前在高速發展期,新項目多,新廠建設如火如荼,對人才更高的渴求促使剛起步的新公司不惜以更高的薪水挖人。

如今,國內兩家晶片廠商拿出可能高達臺積電 2.4 倍的薪水挖人,這筆數額可謂是十分可觀。但是,人挖到了也要做好「育、用、留」的工作。

半導體屬於人才、技術和資本壁壘均高的領域。由於我國半導體發展基礎較薄弱,人才培養速度還跟不上。國內僅有少數高校開設了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專業,現在半導體行業的從業者多來自計算機、IT、化工、物理等各個行業。

與先進的國外大企業相比,國內半導體企業也缺乏相應的內部培養機制。一位前中芯國際員工在看準網回憶起他的工作經歷,「感覺學不到什麼技術,沒有人培訓半導體相關知識」。

目前,國內的晶片半導體公司對外部人才的依賴性很強,業內高端的晶片人才絕大多數擁有海外背景,他們往往都是被挖來的,本土化晶片人才較少。與 國 外相比, 國內 在培養 半導體 人才上還有一定差距,但總體上看,本土化的趨勢不會變,未來將有可能培養出更多人才 。

相關焦點

  • 國內兩大晶片廠挖人!工資給2到2.5倍,臺積電100多工程師辭職
    國內兩大晶片廠挖人!工資給2到2.5倍,臺積電100多工程師辭職泉芯集成電路製造(濟南)有限公司、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自2019年起,這個中國集成ic生產商從臺積電共計挖走了100多位閱歷豐富的工程師和企業管理人員。
  • 工資2到2.5倍,國內兩大晶片廠被曝大舉挖走臺積電工程師
    自去年以來,中國兩家晶片廠商被曝從臺積電聘請了 100 多位資深工程師和經理,開出的薪水多達臺積電的 2 到 2.5 倍,而臺積電本身已經是晶片行業薪資待遇的「排頭兵」。 中國晶片廠商「高薪挖角」臺積電 根據《日經亞洲評論》報導,自去年以來,兩家中國晶片廠商一共從臺積電「挖走」了 100 多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和管理人員,這兩家晶片廠商分別是泉芯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及其多家聯營公司和子公司,這幾家公司在業內知名度並不高。
  • 國內公司2.5倍工資挖走100多位員工 臺積電回應:離職率低於5%
    半導體行業是個資本、技術、人才密集的行業,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對晶片生產來說尤其重要,此前有報導稱臺積電過去一年中有100多位員工跳槽到了國內半導體公司。據報導,這些員工跳槽主要是被國內公司的高薪吸引,為此不少公司開出了極為豐厚的薪水,是任職臺積電時期的2倍甚至2.5倍多。被點名的主要是泉芯集成電路製造(濟南)有限公司(QXIC)、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HSMC)兩家公司,都是2017年才成立的,目前正在研發14/12nm級別的製造工藝。
  • 工資2-2.5倍,臺積電100多名工程師,被兩家中國企業挖走
    自2019至今,兩個中國集成ic生產商一共從臺積電「挖走」了100多位閱歷豐富的技術工程師和企業管理人員,這兩個集成ic生產商分別是泉芯集成電路製造(濟南)有限公司、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通過有關報導,兩個企業除去分別聘請了50多名前臺積電職工外,其企業內部管理人員一樣來自於臺積電,此次挖人的計劃是開發設計14納米技術和12納米技術的集成ic。一位內部人員表明:「弘芯提供的工資待遇是超出想像的,她們提供的薪酬和獎勵是臺積電薪酬和獎勵總金額的2~2.5倍。」
  • 原來這就是所謂的對等制裁!內地2倍年薪挖走臺積電工程師
    有相關人士透露臺積電上百名工程師被我們用2倍年薪挖走。既然你不給我們代工晶片,那麼我們就自己來。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原來這就是所謂的對等制裁!內地2倍年薪挖走臺積電工程師,這波回應真是太及時了!毫不誇張地說,自從國內開始扶持半導體產業後,明顯感覺到半導體相關公司一下子全冒出來了:融資建廠、網絡高科技領域人才的消息越來越多了。單單中芯、上海微電子、比亞迪等公司,就挖走了海外近百名頂尖資深工程師,「中國芯」真要絕地反擊了……其實吧,臺灣半導體行業的薪資待遇肯定不如我們大陸的,所以有很多科研人員都想過來。
  • 2倍年薪挖走臺積電工程師,誰說國內晶片企業不重視人才?
    2倍年薪挖走臺積電工程師,誰說國內晶片企業不重視人才?最近,臺積電被內地晶片企業諸如中芯、上海微電子、比亞迪、華為等公司,挖走了近百名頂尖資深工程師,一些企業甚至出比臺積電高兩倍的工資。沒有斷供以前,覺得臺積電畢竟是臺胞,動手挖人這事確實不是很厚道,現在斷供一出,真的就再也沒有太多顧慮了。
  • 臺積電心累:市值最高的晶片廠,也是被挖人最多的
    畢竟臺積電發展到今天,無論是市場管理還是技術積累,其實力都是有目共睹的,這也導致了臺積電的人才不斷受到外界誘惑。事實上,從去年開始,臺積電的人才就不斷外流,根據不完全的統計,已經有超過100位高級工程師和市場經理被其他晶片廠商挖走,而且大多數都是跳槽到國內的晶片廠商從事晶片研發與製造。
  • 臺積電100多位工程師跳槽,前後挖走3000人
    在此背景下,國內崛起了更多的晶片相關的企業,晶片領域的技術人才更顯難得,為此晶片代工廠開始了搶人大戰,臺積電一百多位工程師先後跳槽,前後被挖走了3000人。相對於其他產業發展,晶片行業的發展更為艱難,晶片的生產不僅涉及一些高端設備的支持,更需要核心技術作為支撐,而技術來源於人才。
  • 被華為挖走了?臺積電100多工程師辭職!日媒:有人開兩倍年薪!
    從中興到華為,我們已經吃夠了「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苦,於是我們國內開始大力投資半導體行業,而一些珍貴的半導體人才也開始紛湧而至。臺積電100多員工被挖據日媒報導,從去年至今,臺積電有100多位資深工程師及經理辭職,而他們無一例外都加入了中國企業進行的大型半導體項目。據悉,其中有些人才立志要打破國內半導體製造落後的現狀,也有些人才甚至被開出了兩倍年薪!
  • 臺積電斷供華為後,國內企業2倍年薪挖臺積電工程師。他會恐慌麼?
    臺積電斷供華為後,國內企業2倍年薪挖臺積電工程師了。臺積電斷供華為晶片,無非就是這幾個理由,一個是受美技術限制,只能聽從。第二個就是覺得無人可以替代臺積電的位置,只有臺積電才有這個人才和技術;第三個就是以為蘋果和高通會補上,特別是蘋果下了8000萬訂單後。結果高通和蘋果並沒有給臺積電帶來多大的產能,臺積電七月份的數據更是顯示臺積電營收環比下降了12%。
  • 日經:中國大陸從臺積電挖走100多名資深工程師
    《日經亞洲評論》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的話稱,從2019年開始,中國大陸的兩家半導體製造企業,從臺積電陸續挖走了100多名資深工程師和管理人員。《日經亞洲評論》估計,在僅僅一年的時間裡,臺灣地區就有超過3000名各種工程師被大陸的新興半導體企業給挖走,包括一些大型半導體製造商。臺積電內部人士稱,對於這種趨勢非常憂慮,但同時認為這不會影響公司的正常研發、運營,也不會動搖臺積電的技術優勢。
  • 被中國兩家企業挖走100多名工程師,臺積電回應
    消息稱,從2019年開始,兩家中國的半導體企業已經從全球領先的晶圓代工廠臺積電聘用了100多名高級工程師和管理人員。 媒體8月12日報導稱,挖走臺積電工程師的兩家公司分別是中國泉芯集成電路製造(濟南)有限公司和中國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分析認為,這兩家企業的舉措旨在發展中國的半導體產業
  • 大陸企業不惜開出2倍以上年薪,終於尋得臺積電100多位工程師
    在晶片行業臺積電就得以倖免,因為臺積電的薪資水平比大陸是要低很多的,所以很多工人都想要來大陸工作,但是礙於大陸方面想要幫助臺灣發展,所以就沒有考慮過要從臺積電挖人。但是臺積電選擇和美國一起斷掉了大陸的晶片代工,這對於大陸而言是很大的傷害,大陸也不需要一直顧及臺積電的感受,直接挖人了。
  • 近日,媒體報導臺積電工程師被我們2倍年薪挖走了很多人
    近日,媒體報導臺積電工程師被我們2倍年薪挖走了很多人。我以前就說過,只要臺積電斷供我們晶片代工,挖人就不會再像以前一樣縛手縛腳,左右為難了。以前大家以為臺積電也是一家人,從他那挖人不好,現在斷供了,也就沒有什麼好顧及的了。日媒報導,內地晶片企業開出比臺積電高2倍的年薪,今年已經挖走了一百多位資深的工程師了。
  • 臺積電最擔心的情況出現:超100位工程師集體跳槽
    據日媒消息:自打去年以來,有兩個大陸企業的晶片項目正在迅速的發展,並且還從臺積電那陸陸續續的挖來了100多位資深的工程師和經理,而且紛紛表示,其目的在於幫助國內的晶片產業,對國內晶片產業進行一些扶持,來改善國內過於依賴外國供應商的現狀。
  • 臺積電100多名工程師跳槽!
    ICC訊  據外媒最新報導,消息人士透露,兩家中國大陸晶片工廠為了發展更先進的晶圓製造技術,開出2~2.5倍年薪招攬臺積電工程師,臺積電有100名以上的資深工程師和經理跳槽!   這兩家大陸晶圓廠均由前臺積電高層領軍,兩家公司分別從臺積挖走50多人,想要打造14nm和12nm製程。
  • 華為被取消合作之時,臺積電工程師陸續被「挖走」
    最近這些年以來,臺積電的發展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代工廠商之一,而且已經從三星手中搶走了蘋果A系列晶片的製造權,其實原因就很簡單,僅僅就是因為臺積電製造的晶片的良品率比其他的代加工廠都要高。華為的處境但是現在華為面臨著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和臺積電有關係。因為華為海思設計的高端晶片,目前只有臺積電和三星能夠製造,而三星一直都是華為的競爭對手,所以向華為代加工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現在最難的是,臺積電也要聽從美國的教唆,向華為停止服務了。
  • 外媒:大陸兩廠挖走超過100名臺積電資深員工
    近日,據臺灣地區媒體《經濟日報》轉引《日經亞洲評論》報導稱,自2019起,已有100多位原臺積電工程師和經理人員被中國大陸半導體企業弘芯和泉芯挖走,從事晶片研發製造項目。據中芯國際公開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芯國際在上海、北京、深圳工廠的員工流失率分別為52.2%、25.7%、11.7%,整體流失率為22%,較同業均值高出1.3倍。2019年員工整體流失率降低至17.5%,但依然處於高位。反觀臺積電近年的年度離職率一直在5%以下。
  • 斥巨資「挖」走臺積電100多名工程師?科研環境比搶人才更重要
    華為為什麼能夠在這十幾年迅速發展,和華為的人才政策以及對人才的尊重是脫不開關係的,雖然華為的工作在業內是出了名的辛苦,但是華為給到員工和工程師的待遇也是同行甚至全球的企業很多都望塵莫及的。華為的成功,也讓更多國內半導體上下遊的企業充分認識到了人才的作用,於是從去年開始,國內很多企業都開始從別的公司或者海外的企業高薪挖人。尤其在今年我國出臺對半導體行業發展的鼓勵政策以及「5年7成」自給率的政治任務以後,國內半導體企業就開始了瘋狂的「搶人」大戰。
  • 晶片代工廠挖人大戰,臺積電100多位工程師被挖,前後跳槽3000人
    我國不缺好的代工廠,臺灣最有名的晶片代工廠臺積電雖然很多都是國際晶片單,但是如果有除了華為之外的國產晶片代工項目,臺積電還是可以完美完成的。除了晶片的代工,晶片前期的設計和研發也很重要,尤其是現在光刻機成為最重要的晶片設計重要環節,我國的光刻機技術沒有美國荷蘭的技術好,甚至是遠遠落後於他們。所以研發的科研人才成了最重要的一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