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為什麼能夠在這十幾年迅速發展,和華為的人才政策以及對人才的尊重是脫不開關係的,雖然華為的工作在業內是出了名的辛苦,但是華為給到員工和工程師的待遇也是同行甚至全球的企業很多都望塵莫及的。在談到為什麼華為堅持不上市,不讓資本進入華為的時候,任老爺子也說過,如果任由資本市場來左右公司的發展和對人才的付出,那對華為來說是一個災難,對於華為員工也是不負責任的。
華為的成功,也讓更多國內半導體上下遊的企業充分認識到了人才的作用,於是從去年開始,國內很多企業都開始從別的公司或者海外的企業高薪挖人。尤其在今年我國出臺對半導體行業發展的鼓勵政策以及「5年7成」自給率的政治任務以後,國內半導體企業就開始了瘋狂的「搶人」大戰。
國內半導體企業開始「搶人」大戰,到底是好是壞?
那麼關於晶片製造這個領域的人才從哪能挖到最好的呢?當然是我國臺灣省的臺積電,據外媒體報導,臺積電從去年開始,已經有一百多名資深的工程師和管理人才被國內的兩家半導體企業挖走,一家是武漢弘芯,一家是濟南泉芯。
實際上,國內半導體企業高薪聘請人才這種事情在以前並不多,即便是現在我們都知道的國內頂尖晶片企業中芯國際,在2019年以前的待遇都不高,甚至還是行業墊底的工資水平,能超過年薪30萬的也僅僅是一些博士學歷的工程師和管理者,大部分的工程師年薪都在十五萬元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