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的豪宅,如今咖啡飄香,肇慶這座百年老屋煥發新活力

2020-12-03 肇慶西江網

清末民初,端州區豪居路是富商大賈的聚居地。周邊豪宅洋樓林立,蒙友恭堂便是其一。歷經時光洗禮,這座宅邸依然矗立在豪居路街頭,四時流轉間,默默訴說著光陰的故事。

屋主為民國名將餘漢謀姐夫

蒙友恭堂位於豪居路臨街顯眼位置,旁邊就是升級後的紅玫瑰廣場。宅子坐西向東,樓高3層,混凝土磚木結構,樓正面有石米鋪牆,綠琉璃瓦屋頂,四角飛簷,簷下施仿木鬥棋。

根據《廣東省肇慶市不可移動文物名錄(端州篇)》記載,蒙友恭堂建於民國時期,為香港商人蒙伯良所建,目前保存完好,為研究端州民國時期民居建築提供了實物例證。

「友恭堂取自成語『兄友弟恭』之意,形容兄弟之間互敬互愛。因為屋主姓蒙,故名『蒙友恭堂』。」黎先生是蒙友恭堂屋主的第四代後人。

「蒙伯良有二子二女,我的奶奶便是蒙伯良的大女兒。當時,她嫁到正西路四大名門之一的黎家。而蒙伯良的妻子餘淑嫻便是民國名將餘漢謀的姐姐。」他介紹,蒙友恭堂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建造,與正西路的翕廬為同一時期的建築。

蒙友恭堂屋簷

它的基底面積約225平方米,建築面積約600平方米。在當時,能建成這麼一座面積大、工藝精、設計巧、實用性強的宅子,主人家的雄厚財力可見一斑。

近百年時光裡,蒙友恭堂的居住者和使用者幾經變換。根據蒙家後人口述和《肇慶府城復興項目調查研究報告》記載,解放前,它曾是商賈名流的居家之所,也曾是侵華日軍佔領肇慶城區時的司令部。

解放後,它用作地方官員和幹部職工的宿舍。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醫藥公司和西江圖片社曾租來辦公。到後期,這裡變成了一間網吧。再到如今,大宅首層變成了一間獨具特色的咖啡館。

宅子建材多從英國進口

在黎先生的帶領下,記者參觀了這座民國老建築。整個宅子分主樓和副樓,主樓為屋主人起居會友之地,副樓供僕人居住,並設有廚房。兩樓之間由一條狹窄的通道相隔。整幢樓布局合理,每層樓高四五米,寬敞大氣。

蒙友恭堂的側面

主樓大門口入口處有一小巧門廊。跨進大門,便是咖啡館。館內的地面花階磚、歐式拱門、門窗皆是宅子原有。在保護宅子的前提下,咖啡館增設了系列復古裝飾和吧檯桌椅。沉浸在咖啡的香氣中,恍惚間像穿越到了民國時代。

二樓和三樓則仍是空置。通往二三樓的樓梯地面和木製扶梯保存完好。據黎先生介紹,二樓是屋主人的休憩場所,有一個客廳、一個主人套房以及3個房間。記者見到,二樓客廳寬敞明亮,主人房配有洗浴室和衣帽間,並有門直通二樓大陽臺。頂層格局與二樓相仿,並設有大露臺。

宅子每一層、每一個房間的花階磚,其款式和色彩都不一樣。裝飾線條簡約質樸,多個細節顯示著當時的建築巧思和精湛工藝,依稀可尋在那些年月裡商賈名流的生活片段。如主人套房裡的衣帽間設有暗格,並有一條小道與副樓相連。每天早上,僕人通過小道端來熱水,伺候房屋主人梳妝打扮。

「建造宅子的水泥、鋼筋、窗的鐵枝,裝飾用的花磚、花玻璃等材料,都是當時從英國進口的。」黎先生介紹道。

以上5圖 西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潘粵華 攝

咖啡館負責人遲女士,對蒙友恭堂的設計和用料尤為讚嘆。「在廣東,每逢『回南天』,房子的地面和牆壁都會變得溼漉漉。但我在蒙友恭堂經營咖啡館已經有7年了,從來沒見過它的地面階磚會滲水,牆面也沒見過發黴。」她還說,宅子排水非常好,無論下多大的雨,宅子通道都不會積水。

喚醒老建築 注入新活力

市民胡女士在豪居路橫巷住了近50年,每天進出都會經過蒙友恭堂。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蒙友恭堂在她心中是一個神秘的存在。胡女士笑著說:「解放後它是政府幹部的宿舍,後來又是一些公家單位辦公的地方。普通人哪有機會進去參觀?」

圖源 牌坊廣場

老建築承載著一座城市的記憶,延續著歷史文脈。給老建築注入新的靈魂,讓它「活」起來,讓更多人觸摸這一歲月肌理,是蒙家後人和遲女士正在努力的方向。

「第一次見到蒙友恭堂是在2013年,那時我和先生打算開咖啡館,正到處選址。」遲女士回憶,那時的蒙友恭堂因空置多時,地面積著厚厚的灰塵,通道堆積雜物,門窗破損,因一樓門前有鐵皮遮擋,屋內顯得陰暗無光。

租下來後,遲女士花了大半個月修葺清理,蒙友恭堂原本的樣子終於展露在她面前。「我們和房東溝通商定,在保護宅子的前提下進行咖啡館的裝修。」為了保護宅子,遲女士花了不少心思設計,保證做到不砸一牆、不損壞一塊階磚,所有電線走明線,不埋設水管,包括吧檯在內的地上設施設備全部都是可移動的,吧檯的增高木地板用不易燃的木材製成。為了保護一面牆體,遲女士還定製了一塊大木板,不用釘子將一塊塊小木板鑲嵌進去。花了半年時間,裝修才完成。

蒙友恭堂一樓大門口處。進門就是咖啡館。西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潘粵華 攝

有溫度的咖啡館與有歷史的老建築,碰撞出一種時間的醇度。越來越多的人來到咖啡館,在氤氳香氣中聽古城故事,談舊時風月。

「2014年咖啡館開張的第一個月,我便成為這裡的顧客。經常有附近街坊到這裡喝咖啡,大家會一起聊起豪居路的歷史,感覺非常好。」陳銘是咖啡愛好者,在咖啡館裡她認識了不少朋友,也知道了不少肇慶街的故事。

原西江圖片社負責人之一的衛紹泉曾在蒙友恭堂辦公。「在肇慶,很少見到保存這麼完好、面積這麼大的民國老建築。應該要保護好,有條件的話可將其打造成文旅景點,向公眾展示老建築的魅力。」衛紹泉說道。

「建築要有人使用、有人住,才有生命力。」蒙家後人黎先生說,在保護的前提下喚醒沉睡的老建築,是家人的願望,他們也會積極配合政府實施府城保護與復興,共同將這份歷史瑰寶保存下去。


西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潘粵華

編輯 林雪瑩

校對 張嘉華

相關焦點

  • 「臺中豐原」百年老屋改建文青咖啡館!品著咖啡感悟人生四味
    三年多前回豐原創立這間咖啡店的遊文毓興奮地說著:這棟充滿歲月痕跡的日式老屋,外表看來簡潔乾淨,外牆上原有的木板結構與窗框仍清晰可見,深沉的木系色調與地方的歷史氛圍也很配合,但當初Eunice第一次看見這房子時卻並非這樣,我回來後每天都去找,想要找到心目中開咖啡店的理想地方,終於發現這棟看來不錯的老屋
  • 昂貴的損失:由於某種原因,而變成「廢墟」的世界5座著名豪宅
    ,昂貴的損失:由於某種原因,而變成「廢墟」的世界5座著名豪宅!雖然裡面的娛樂設施一應俱全,但是由於這裡有過黑暗的歷史事件出現,因此即便這是流行天王的故居,還是沒有人願意購買,從1億美元估價降到3100萬美元,依然無法賣出,如今這座著名的豪宅已經徹底廢棄十分可惜!
  • 是什麼讓恩平這條百年老村煥發新活力?
    是什麼讓恩平這條百年老村煥發新活力?整改前後對比照突出鄉土本色,古村落煥發新魅力依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藍田村聘請專業設計師駐點規劃深度挖掘,量身定做設計方案。一是遵循當地風格。所有建築與鄉村的一磚一瓦交相輝映,與山、水、林、田、湖融為一體,突出村莊的鄉土美,展現一幅「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畫卷。二是就地取材建設。
  • 肇慶這座「清代客棧」居然藏在這裡!如今是
    在這條大約300米的小路裡,藏著今天府城故事的主角——一座據傳建於清代的客棧讓我們一起來聽聽TA的故事吧~尋找「消失」的客棧走進如今的朝聖路,路兩旁批發商鋪林立。批發商和進貨者的吆喝聲、討價還價聲此起披伏,不絕於耳。
  • 汕頭小公園:百年開埠地煥發新活力
    這是汕頭開埠的重要起點,也是許多許多市民、潮籍僑胞的集體記憶。10月13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走進這裡的開埠文化陳列館、僑批文物館等地,看歷史、問細節、談開放、聽民聲。小公園也因此為更多人所知。百年小公園,正在煥發新的活力。(作者:讀特記者 周斌 米鵬民 吳緒山 韓文嘉/文 周紅聲/圖/視頻 劉燕 姜鑫/視頻)
  • 青島老商圈煥發新活力 地鐵助力臺東商圈升級
    青島老商圈煥發新活力 地鐵助力臺東商圈升級來源:聯商網2017-03-25 13:18說到青島的商圈,臺東則是不得不提的濃重一筆。臺東老街展新貌 人流量依然巨大2016年初,為了深入挖掘臺東的歷史內涵,留住老青島記憶的根,市北區政府決定對臺東實施新一輪的美化改造,用「臺東老街」這一項目全面展現老臺東的百年變遷。據悉,臺東老街項目就位於項目位於臺東利群對面的規劃路上,緊靠臺東步行街,西起菜市一路,東至陽明路。
  • 臺灣寫真:瑞芳老礦區煥發新活力
    中新社臺北4月10日電 題:瑞芳老礦區煥發新活力  中新社記者 鄭巧 董會峰  臺灣知名導演侯孝賢的電影《悲情城市》,讓鏡頭裡的九份小城聞名遐邇,幾乎成為到臺灣的遊客必去之地。而同屬瑞芳區的金瓜石、水湳洞,近年來也有了特殊風貌,讓整個老礦區煥發了新活力。
  • 700歲真如古鎮煥發新活力
    真如鎮街道黨工委書記張韶春介紹說,乘著長三角一體化的時代快車,舊時依水而建、依水而興的真如,在新時代只爭朝夕、搶抓機遇、主動作為,真如副中心正如火如荼建設中。活動現場,在羅店、南翔、大場的見證下,真如與浙江省南潯鎮結對籤訂友好合作備忘錄,切實發揮兩地經濟交流中的優勢,增進兩地合作。
  • 祁門縣奇嶺村:古村煥發新活力
    溶口鄉奇嶺村是中國傳統村落,村莊自然環境優美,人文底蘊深厚,近年來,村兩委把改善鄉村環境、激活鄉村經濟作為工作重點,古老的村落煥發出新的活力。古村要煥發新活力,保護尤為重要。近年來,奇嶺村在美化環境的過程中,加大了村落歷史人文的保護和挖掘,不僅重建聚秀橋、奇源橋兩座廊亭,修復了石板路,還改建了民俗館和村史館,對外集中展示村莊的歷史與變遷。如今的奇嶺村,傳統村落的古色古香與優美自然環境和諧統一、相生共榮。 「村裡現在搞得越來越好,乾乾淨淨的,也恢復了古村落該有的樣子了,大家再也不抱怨糟糕的環境。
  • 開展老屋改造項目 洛陽車村打造中原民宿第一鎮
    >據了解,車村鎮地處嵩縣南部伏牛山腹地,在其556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大片山村裡分布著北方傳統的土牆老屋,這些土牆老屋在幾十年前為村民遮風擋雨,如今多數人搬出老屋,走出山林,進城生活。如果久不住人,這結構的土牆老屋容易坍塌,這種沉澱多年北方傳統文化的風格建築也將慢慢消失在這片土地上。
  • 永春:留住「古早味」煥發新活力
    永春縣在傳統村落保護過程中,不斷挖掘文化內涵,讓老傳統、老工藝、老行當煥發新彩,成為開啟當地群眾走向富路的「金鑰匙」—留住「古早味」 煥發新活力劈竹、剖篾、編制、上漆……6月2日,永春縣仙夾鎮龍水村古大厝漆籃製作中心,幾位村民正按照各自分工有條不紊地進行漆籃製作
  • "十三五"我們的故事|稅惠助力 非遺手藝煥發新活力
    重慶商報-稅惠助力 非遺手藝煥發新活力重慶商報-上遊新聞記者 孫瓊英 通訊員 譚銳重慶作為一座具有豐厚文化歷史積澱的城市,在多年的歷史變遷中,形成了許多極具特色的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守護「非遺」傳承,促進「非遺」企業發展?
  • 江西贛縣上壩村故鄉的原風景,老屋牆上留有很多舊時標語,看咋樣
    關於老屋關於我們曾經最熟悉的故鄉的原風景卻在我們生活中加速的消失,土磚瓦房的房子可以說是故鄉的原風景中難以磨滅的一塊,老屋見證了我們生活的變化從艱苦到生活富裕。雖然我們如今生活的很幸福但是我們也在遺失很多的熟悉的東西很多村子民俗活動淡化甚至沒有,有的村子連有點歷史的見證物也沒有,過好日子每個人都是希望的但是我們不應該忘本遺忘過去遺忘歷史。
  • 在日本百年米店喝咖啡,海邊食堂聊聊天,這些新店每家都超酷
    百年米店裡的複合式咖啡館、將當地文化融入香醇美味的海邊食堂、非典型「和風」獨立咖啡品牌…… 光是這些美好的咖啡館,就值得你把日本遊排上日程! 百年米店裡的咖啡館 這間新晉開業的複合式咖啡館,前身是一間擁有百年歷史的米店。
  • 初夏,肇慶水果正飄香,等你來採摘!
    眼下,高要各大果園水果正飄香,以甜蜜味道喚醒人們關於夏天的美好,前來感受田園自然風光、體驗親手採摘樂趣、品嘗新鮮時令水果的遊人絡繹不絕。.河臺鎮:兒時味道的山稔,新晉「網紅」牛油果夏季,是野果子豐收的季節。
  • 活態保護讓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 聚焦泉州文化保護經驗成效
    兩天時間裡,採訪團深入泉州的大街小巷,市鎮鄉村,在金魚巷、中山中路和閩南技藝展示館等老宅舊街巷中探訪歷史文脈的清晰延續,在晉江梧林傳統村落中體會尚未商業化的閩南特色歷史風貌,在源和1916創意產業園中感受舊工廠園區如何煥發新活力,了解泉州在傳統文化活態保護方面的成效與先進經驗。
  • 改變中國之珠江新城:煥發南中國經濟區新活力
    作為廣州CBD的珠江新城,承擔著煥發華南老城廣州的新活力,同時擔當著廣州總部經濟核心的地位和責任。     下圖為繁華的珠江新城夜景(圖片來源於網絡) 珠江新城的打造,不但煥發了廣州老城的活力,更把廣州從省會城市推向影響整個南中國的現代大都會,隨著珠江新城的崛起,標誌著廣州作為中國三大城市之一的特殊地位,崛起的一批城市地標文明海內外,如「小蠻腰「廣州電視塔、珠江大廈等,成為代表整個廣州形象的城市封面。
  • 揚州: 八年科教合作新長徵 千年古城煥發新活力
    原標題:揚州: 八年科教合作新長徵 千年古城煥發新活力本報記者 過國忠 通訊員 葛羽豐 許 婷8年前,揚州市吹響了科教合作新長徵「集結號」,啟動實施「科技創新提升工程」,以「科技+人才+載體+資本+產業」的模式,引入各類創新資源,培育科技「小巨人」,加速產業轉型升級。
  • 漫評:網際網路+端午,讓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
    □文/李群圖/謝銘慧端午臨近,大江南北粽葉飄香,水鄉澤國龍舟競渡。端午節是中國文化的醒目符號之一,承載的是融入民族骨血的天人合一、活力賁張與家國情懷。網絡時代,當端午節遇上網際網路,沉潛不語的傳統文化,立刻煥發出時代的張力。當下,網絡直播風生水起,也讓端午文化有了新的傳播渠道。
  • 汕頭這座百年華僑豪宅有多大?開關窗就得一整天
    可這些都只是「開胃菜」,走進去才發現,這是一個二進院子。頭一進只有庭院,第二進的大門上方,寫著「三廬」二字。這道門融合了各種時代和異域元素,拱門加上「三廬」倆字是典型中式風,門上雕刻和兩側的柱子又是典型歐式風。最搶眼的是牆上的瓷磚圖案,一塊塊拼貼上去,乍看有點東南亞風,可花飾紋理看起來又很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