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說話、口齒不清、發音困難……這些訓練方法家長要掌握

2020-12-22 百家號

孩子不說話、貴人語遲;口齒不清、長大就好了;發音困難、再等等就能說了……孩子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們千萬不能有這種錯誤的想法兒。在兒早門診,醫生也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家長為了能讓孩子說話,想盡各種辦法,想在家給孩子做一些這方面的訓練卻又不知從何開始,經常是孩子哇哇哭,大人氣呼呼,很苦惱。對此,順義婦兒醫院兒早康復中心李田醫生建議這部分兒童的家長給孩子看過醫生聽取建議後,來教您一些小辦法、小遊戲,可供家長日常在家給孩子訓練使用。

1.跑步訓練

跑步對孩子發音來說意義非凡。跑步不僅可增加肺活量,而且可以培養孩子學會一呼一吸的有規律氣息控制經驗,增進孩子對音量大小、發音長度與發音氣息的控制能力。經常看到有孩子說話嘴型變化不是很明顯,吐詞不是很清楚,音量極低,非家長本人才能聽清孩子在說什麼,而我們旁人要等待家長來翻譯,感覺孩子是用「啍哼」來說話的。是孩子的氣息不夠力、氣流不夠長,孩子無法有足夠的氣息氣流來支撐其有效的聲帶振動。正因為缺的這一口底氣,使得孩子口型、音量都跟不上來,發音很費勁。於是說話對孩子來說簡直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進而嚴重影響到孩子的語言信心,說話音量越來越小,說話越來越敷衍了事。

2.訓練舌頭靈活度

先談談舌系帶,即孩子張開口翹起舌頭時在舌和口底之間的一薄條狀組織。正常舌系帶可以使舌頭活動自如,舌尖能自然地伸出口外,或向上舔到上齒齦。舌頭不能正常自由地前伸,舌頭伸出口腔的部分不及正常兒童的長,而且舌前伸時舌尖因被舌筋牽拉而出現凹陷,舌尖呈 W形(正常人舌頭伸出時舌尖呈 V字形),舌頭是口腔中最靈活的發音器官,跟準確發音有直接關係,怎樣改善孩子舌頭的靈活性呢?比如說用孩子喜歡的零食,如甜品,果醬之類,塗在孩子唇周,鼓勵孩子用舌頭來添食,以煅練孩子舌頭的靈活度。

3.氣息輔助練習

吹泡泡,給孩子要求吹出大泡泡或者小泡泡,吸管吹氣,用一個透明水杯裝半杯白開水,內置吸管,讓孩子吹成串氣泡,聽泡泡音,有助於孩子吐氣量控制;吹風車,市場上買的那種塑料小風車,鼓勵孩子吹動風車,必要時父母可以旁邊吹風輔助,直到孩子能獨立完成;桌球接力翻滾,4 個左右相同高度水杯裝滿水, 一字排列,在第一個杯子裡放入桌球,讓孩子吹氣把桌球往前依次推至第二~~四個杯中。打嘟又叫唇顫音,它可以練習氣息,氣息和聲帶的配合,練習聲帶閉合,打嘟的時候要嘴唇要放鬆,感覺是吸氣帶著嘴唇在動,而嘴唇是受到氣流的作用才動起來的。可以放鬆臉部肌肉和嘴唇,幫助咬字清晰等作用,必學技巧。

4.口肌能力訓練

張嘴叩牙,讓孩子張大嘴巴,牙齒互叩,最好有咬牙切齒的感覺。經常叩齒,鍛鍊咀嚼肌的功能,使肌肉發達,兩腮豐滿,每次 100 次為宜;咬較硬或者耐嚼食物(注意低含糖)和吸管吸食較濃稠飲料,生活中,大多孩子會喜歡喝牛奶,選較濃稠的低溫奶,儘量多讓孩子去吸吮;比如口香糖、QQ 糖、堅果類。鼓勵孩子細嚼慢咽,別狼吞虎咽。

孩子的發音與聽覺功能(決定能否正確把音)、語言環境(多語種、方言與普通話混雜)、智力發育等多因素有關,但孩子出聲最基礎的能力是口肌能力、舌的靈活度、氣息量與對氣流的控制經驗,所以我們在排除孩子發聲器質性問題以外,我們更應該加強的是孩子的氣息能力改善。所以,堅持每天陪孩子快跑 40 分鐘,配合給孩子「主動的」口肌能力訓練與舌的靈活性訓練,我們強調的是用「主動的」訓練而非被動給予,否則,將事倍功半。

言語評估訓練門診地址:順義婦兒醫院保健樓六層

言語評估訓練門診時間:周一至周五 8:00—16:00

文字|兒早中心 李田

相關焦點

  • 孩子口齒不清,發音不清晰,要注意了!
    今天我們就來從頭說一說,孩子口齒不清這件事。很多媽媽都發現孩子存在說話發音不清晰的問題,開始可能還不以為然,以為等孩子年紀大一些了自然就能說得清楚了,可有的孩子一直沒有轉變,甚至上小學以後還是說不清楚。家長們常常覺得孩子還小沒關係,等孩子長大了就會說得更清楚了。
  • 說話小聲?口齒不清?10種訓練方法,讓孩子變成「小夜鶯」
    「幼兒園中班了,說話還有些大舌頭……」「口齒不清,到現在還是把『姑姑』說成『嘟嘟』,很努力還是改不過來……」當特教老師的這些年,被家長們問最多的大概是言語相關的問題。那些孩子基本具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只是說的不清楚、快、不完整,所以讓聽的人感到費勁。
  • 孩子口齒不清怎麼辦|父母是最好的早教老師_網易女人
    雖然孩子口齒不清現象是語言能力發展過程中常見的現象,從家長的角度來說,還是有一些方法能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個發音困難的時期。當然,一般來說,孩子對自己的口齒很敏感,所以大人不要太注重它。專家建議:雖然孩子口齒不清現象是語言能力發展過程中常見的現象,從家長的角度來說,還是有一些方法能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個發音困難的時期。
  • 忽略口齒不清,父母的這些做法,讓孩子的說話發音出現了大問題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他們漸漸地可以使用更複雜的語言來進行表達,尤其是進入三歲階段之後,大多數孩子的表達欲非常旺盛,經常是從起床就開始「嘮嘮叨叨」,生怕別人不知道他特別能說一樣。更重要的是在三歲時期,他們已經不滿足於簡單的字詞表達,開始追求複雜、具有語言邏輯的一種語言表達方式,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覺得這個階段的孩子像一個「小大人」。孩子語言發展的速度固然讓人感覺到高興,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到在他語言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語言問題。這並不是什麼危言聳聽,而是切切實實發生在孩子身上的問題。
  • 兒科醫生分享:孩子口齒不清,這幾種訓練方法值得收藏
    自己的孩子已經到了該說話的年紀,可是和同齡孩子比較,甚至是小几個月的孩子比較,依然口齒不清、說話結巴,嚴重的只會恩恩呀呀卻不會說完整的詞語,出現這種情況,愁壞了父母...,也就是說器官上都一切正常,但就是說話不清楚,問題可能出現在大腦裡面,大腦沒有學習到一些特定的控制唇舌的細微技巧,導致孩子無法發出一部分音階,只能用另一些相似的來代替,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錯誤的語言習慣。
  • 寶寶說話口齒不清家長一定要注意!危害遠比你想像中要大得多
    五六歲,孩子說話還不清楚,那作為父母就不免會焦慮了:孩子發音不清晰是大舌頭嗎?孩子的發音語言問題是很多家長都特別關心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從頭說一說,孩子口齒不清這件事。另一些家長則相當焦急,四處尋醫問藥,想找到一種徹底醫治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的方法或藥物。這兩種傾向都是錯誤的,對孩子的恢復有害無益。
  • 寶寶口齒不清怎麼辦?悅寶園教你如何通過遊戲鍛鍊發音
    許多寶寶在剛學會說話的時候發音都不清楚,有些咬字在大人聽來很奇怪又帶點萌氣,有很多家長都認為小孩子學說話吐字不清、發音不準是很正常的現象,沒什麼大不了的,於是便放任孩子一直以這種「低效」的方式跟人交流。但事實上,孩子說話口齒不清,危害遠比你想像中要大得多。
  • 兒童說話口齒不清,矯正要怎麼辦才好?
    孩子在這個時候的萌言萌語也是讓每一位父母感到開心和驕傲的,自家孩子會說第一句話了,發一個朋友圈,自家孩子能夠連起來說一句話了,發一條朋友圈。一旦有了孩子,朋友圈裡面全是自家孩子的照片和視頻。但是,這樣讓孩子說話的結果不一定是好的。
  • 孩子說話口齒不清是怎麼回事?
    2、發音不清 舌系帶過短使得寶寶舌上卷時受限明顯,對發音有一定影響,特別是zh,ch,sh,r等捲舌音,導致語音不清楚和學語困難。舔甜筒、吹樂器或者接吻(嗯,這個問題考慮得有些早)有困難。 口齒不清是舌系帶過短所致麼?
  • 孩子口齒不清,這5種訓練方法特別有用!
    今天咱們就來說說孩子說話發音不清晰的原因,並給媽媽們推薦一些改善策略。b.家庭帶養方式,有些家長對孩子過度溺愛,從小讓孩子吃流食,或添加輔食較晚較少,都會導致孩子口腔肌肉張力不足;c.模仿,帶養人說話不清,孩子又模仿帶養人說話,家長卻不及時糾正,導致孩子一錯再錯。
  • 一招解決幼兒說話口齒不清!
    生活中經常發現一些孩子口齒不清,說話含含糊糊。比如把「3」說成「山」,聽起來有時覺得挺可愛。但如果自己孩子這麼說話,當父母的就需要注意了。三到五歲是兒童語言高速發育期,口齒不清會造成語言認知困難,增加學說話難度。
  • 孩子口齒不清,這5種訓練方法特別有用
    孩子發音不對,我要糾正他嗎?除了早產、唇顎裂等先天生理因素外,下面這幾個原因都可能導致孩子說話晚、口齒不清,家長一定要注意。倘若口舌肌無力,會出現長時間的流口水,不喜歡咀嚼硬狀的食物,發音不清晰的問題,影響語言發展。
  • 孩子口齒不清,三個輕鬆居家訓練法
    口齒不清是每一個孩子在發育生長過程中都會經歷的階段,有一句話說得很好:特殊孩子首先還是個孩子。因此在為孩子發音焦急之前,先參考李月裳教授的看法,她還提供了一些輕鬆的訓練小方法給到大家哦!李月裳教授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言語治療科副教授兼主管家長困惑一:孩子已經2歲,雖然懂得說話,但口齒不清,發音不正,該如何改善?
  • 口齒不清,說話不流利怎麼辦?
    口齒不清讓人很無奈,比如你連珠帶炮的說了一大堆,結果對方卻一臉懵逼,我們心裡就有種一萬隻羊駝奔騰而過的感覺。著實令人惱火,但應該怎麼克服呢?首先,你要確定你的口齒不清不是因生理疾病引起的,不然這裡的方法也幫不了你。而如果你的發音系統很健全,又是什麼引起你口齒不清呢?
  • 口齒不清影響智力?危害比你想像的大得多!
    起因是寶貝自打會說話後,口齒不清的毛病便一直困擾著整個家庭。雖然無論是父母還是老人在家一直給孩子做糾正,可正常發音總是暫時的,過不了多久孩子的發音就又回到起點。 不只是發音,孩子的身體有時也不太協調,肢體動作過多,加上說的話除了家人誰也聽不太懂,辰辰總是給人一種不太聰明的感覺。家長擔心是孩子的認知能力出現問題,可檢查結果卻比較正常。
  • 醫生,孩子說話口齒不清,究竟要不要剪「舌筋」?
    舔甜筒、吹樂器或者接吻(嗯,這個問題考慮得有些早)有困難。口齒不清是舌系帶過短所致麼?發音不準、吐字不正固然與舌系帶過短有關,但這不是發音不準的唯一原因。舌系帶過短,一般僅影響孩子對某些字的發音不準確,對整個發音不會起主要作用。主要是捲舌音(發音時需要舌尖上抬),比如「d、t、n、l」等輔音,對整體的發音並不起主要作用,絕對不會造成「不說話」或「什麼都說不清」,更不會引起口吃。
  • 兒童說話口齒不清,應該怎麼矯正?
    對於口齒不清,每一位父母都要正確對待,兩種極端都要不得,因為這兩種極端做法都會讓孩子的語言問題受到非常大的影響。而且使用怎樣的方法,或者要不要讓孩子進行語言矯正都是需要進行考慮的,並不是所有孩子都需要進行語言矯正的幹預。
  • 孩子說話口齒不清、發音無力,都需要進行語言矯正嗎?
    「老師,您能不能講講口齒不清的問題?我家孩子都3歲多了,zh、ch、sh還是說不明白,可愁死我倆了。」首先說什麼叫口齒不清?它是指兒童的語言表達不清、口齒含糊等問題。在民間,我們習慣把這種語言問題稱作大舌頭。只不過口齒不清是比較籠統的描述,學名應該叫構音障礙,大舌頭只是構音障礙中的一個類型。
  • 口齒不清、詞不達意,孩子的語言問題怎麼就那麼多
    百科是這麼解釋口齒不清的:它指說話語言表達不清,口吃含糊等。我們如今對它的理解多停留在發音不準、說話含混的層面上,並沒有注意到定義中口吃的部分。當然,我們對口齒不清的應用也多用來形容一個人的發音問題。舉個例子來說,「老師」這個詞我們都會念,但在一些孩子口中卻成為了「襖西」,還有諸如「西幾」(獅子)、「腦斧」(老虎)等等。這種發音從三四歲的孩子嘴裡發出來顯得如此可愛,可要放到10多歲的孩子身上,那就是可憐了。在面對孩子一些看似並不嚴重的問題時,我們要時刻保持理性,不要被某種因素幹擾到。孩子固然可愛,可關注點應該是孩子的語言問題,而不能把孩子當洋娃娃一樣。
  • 孩子說話晚,發音訓練,你做了嗎?
    扇扇借你,拿走不中。r:翹舌音,發音時和sh音不同之處是發r音時,要聲帶顫動。2.以上發音訓練,提供了多種訓練方法,如:四聲訓練、短句訓練、兒歌訓練、繞口令等,結合自己孩子情況,哪種方法都可嘗試,語言發展循序漸進,不必要求孩子一定要所有方法都掌握。3.家長發音一定要標準,在訓練的時候,一定要保持和孩子目光對視,讓孩子看到嘴型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