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前沿】改變教科書的發現:Pol II在核仁中的新功能

2020-12-11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BioArt ,作者十一月

BioArt

高屋建瓴,提供專家點評,引導學術爭論,展現學術批評;誠心實意,關注科研生態,推廣科研經驗,倡導師生交流。

關注我們,

獲取更多CSCB2020相關資訊

蛋白質是由核糖體合成而由核糖體蛋白質和RNA分子組裝的核糖體主要是在細胞核仁中進行裝配的【1,2】。目前已知的模型認為RNA聚合酶I和III(Pol I和Pol III)是唯一能夠直接調控核糖體RNA(Ribosomal RNA,rRNA)表達的酶。有趣的是,有研究表明在出芽酵母中RNA聚合酶II在rDNA序列中大的基因間隔區域 (Intergenic spacers, IGSs)高度富集,此現象被發現對酵母有害,因為這種富集會在不影響rRNA表達的情況下會驅動衰老的發生【3-5】。但是目前對於細胞核表達的Pol II 是否存在於更高等的生物中以及對核糖體的生物合成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還不得而知。

2020年7月15日,加拿大多倫多大學Karim Mekhail研究組在Nature雜誌上發表文章Nucleolar RNA polymerase II drives ribosome biogenesis,發現人體細胞核仁內的RNA聚合酶II通過操縱rRNAs附近的基因驅動其表達,RNA聚合酶II在神經退行性疾病相關的酶senataxin協助產生R-loops發揮「護盾」作用阻止Pol I催化合成的破壞核仁組織和rRNA表達的正義基因間非編碼RNA(Sense intergenic noncoding RNAs, sincRNAs),揭示出Pol II對人類健康和疾病狀況存在的潛在影響。

細胞核仁中亞區域是由多種蛋白通過液-液相分離自我組織形成的,對於高度特化的核糖體組裝過程非常關鍵【2】。哺乳動物心臟細胞核仁纖維狀中心中,用於組裝核糖體最主要的rRNA分子是由Pol I依賴的rDNA重複區域轉錄產生的【4】。在rDNA區域,rRNA基因由多個大的基因間區域IGSs分開。在核仁rRNA基因上,Pol I合成前體rRNAs然後加工形成成熟的28S、18S以及5.8S rRNA分子。在核仁之外,Pol III合成5S rRNA分子然後送到核仁中進行加工。成熟的rRNAs會組裝成40S和60S核糖體亞基然後被運送到細胞質中發揮作用。傳統認識上,核仁Pol I和核質Pol III被視為唯一的哺乳動物RNA聚合酶,直接介導管家基因核糖體的生物發生過程。

為了探究Pol II是否存在於人類的細胞核核仁之中,作者們首先使用超分辨成像與免疫染色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檢測。作者們使用活躍的Pol II 2號位絲氨酸磷酸化抗體pS2以及5號位絲氨酸磷酸化抗體pS5染色後發現,在核仁蛋白NPM標記的核仁範圍內,活躍的Pol II磷酸化抗體在呈現點狀分布,並且通過ChIP實驗作者們進一步發現Pol II pS2以及pS5抗體富集在rDNA區域尤其是IGS28和IGS38區域(圖1)。作者們還發現,rDNA位點同時存在Pol I和Pol II。

圖1 RNA聚合酶II以點狀分布在細胞核仁內並聚集在rDNA區域

為了探究rRNA的生物合成是否會被Pol II擾動所影響,作者們對細胞進行了Pol II抑制劑處理,發現Pol II的抑制會完全消除前體rRNA的加工。因此,Pol II可能會通過與IGSs的結合直接支持核仁rRNA的表達。在不同的細胞系中,作者們發現抑制Pol I之後IGS非編碼RNA的表達量降低,但是令人吃驚的是在抑制Pol II之後IGS非編碼RNA被明顯的誘導轉錄。但是同時抑制Pol I和Pol II的情況下會完全消除對於IGS非編碼RNA的誘導。這些結果說明,Pol II會抵消Pol I依賴的IGS非編碼RNA的合成。通過對IGSs鏈特異性轉錄本分析,作者們分別鑑定了由Pol I和Pol II轉錄的正義鏈基因間非編碼sincRNAs和反義基因間非編碼RNAs (Antisense intergenic ncRNAs, asincRNAs)。

先前的研究表明,核仁蛋白NPM通過液-液相分離協助核仁的組裝,並且此過程對於rRNA的加工是必須的【2】。Pol II的抑制會造成NPM相分離現象消失,同時會在完全彌散之前在核質區域形成皺褶小體(Ruffled bodies)。在脅迫存在的情況下,細胞中會形成核仁澱粉樣小體。作者們發現環境脅迫會抑制asincRNA的水平同時促進sincRNA依賴的核仁重塑過程。sincRNA在體外可以誘導液滴形成,而在體內可以促進液滴形成以及隨後向固體類似澱粉樣小體的轉變。因此,sincRNA的累積會驅動核仁混亂。而Pol II作用正是抑制不同的Pol I依賴的sincRNAs的表達,從而阻止脅迫依賴的核仁相分離,維持內源核仁凝聚物的在rRNA生物合成中的功能。

那麼Pol II是通過什麼機制在核仁中發揮作用的呢?核仁中富集存在R-loops,R-loops是包含一個DNA-RNA雜交鏈和一個單鏈的DNA的核酸三鏈結構【6】。因此,作者們認為R-loop的水平可能會對Pol I與Pol II之間的相互協作存在一定的功能。作者們通過DNA-RNA雜交鏈免疫染色以及重組DNA-RNA雜交鏈抑制因子RNaseH1的實驗發現R-loops的確會作為Pol II抑制sincRNA的重要調節因子發揮作用。

揭開Pol II對於sincRNA的抑制機制後,作者們希望鑑定得到在核仁中Pol II的調控因子。Senataxin(SETX)是人體中神經退行性疾病相關的解旋酶【7】。先前關於SETX在酵母中轉錄調節作用的研究給了作者們一些啟示,作者們發現SETX富集在人類細胞IGSs區域上,並且與Pol II共定位。SETX的敲除會阻止Pol II的裝載為IGSs提供的保護作用。在腫瘤細胞中,sincRNAs會造成核仁的瓦解,敲低sincRNA後核仁解體和rRNA合成缺陷的問題就會被克服。這些結果也說明sincRNA在腫瘤細胞中並造成了核仁形態的異常。R-loops的增加可能會代償sincRNA水平增加帶來的影響。

圖2 工作模型

總的來說,Mekhail研究組發現在哺乳動物細胞核仁中的Pol II通過反義鏈轉錄產生R-loop保護rDNA IGSs位點從而阻礙Pol I依賴的正義鏈基因間非編碼RNA轉錄本對於核仁rRNA表達等正常功能的損傷(圖2)。未來的工作將會揭開sincRNAs以及核仁解體在癌症中作為生物標記物的潛能以及在腫瘤中的表現。該工作為RNA聚合酶II的功能進行了新的定義,對教科書中Pol II作為催化合成mRNA的功能進行了重要補充,Pol II作為核糖體生物合成的新調控因子將在人類健康與疾病中發揮廣泛的作用。

原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497-0

製版人:十一

參考文獻

1. Boisvert, F. M., van Koningsbruggen, S., Navascués, J. & Lamond, A. I. The multifunctional nucleolus. 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 8, 574-585, doi:10.1038/nrm2184 (2007).

2. Feric, M. et al. Coexisting Liquid Phases Underlie Nucleolar Subcompartments. Cell 165, 1686-1697, doi:10.1016/j.cell.2016.04.047 (2016).

3. Kaeberlein, M., McVey, M. & Guarente, L. The SIR2/3/4 complex and SIR2 alone promote longevity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by two different mechanisms. Genes & development 13, 2570-2580, doi:10.1101/gad.13.19.2570 (1999).

4. Mekhail, K. & Moazed, D. The nuclear envelope in genome organization, expression and stability. 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 11, 317-328, doi:10.1038/nrm2894 (2010).

5. Kobayashi, T. & Ganley, A. R. Recombination regulation by transcription-induced cohesin dissociation in rDNA repeats. Science (New York, N.Y.) 309, 1581-1584, doi:10.1126/science.1116102 (2005).

6. Santos-Pereira, J. M. & Aguilera, A. R loops: new modulators of genome dynamics and function. Nature reviews. Genetics 16, 583-597, doi:10.1038/nrg3961 (2015).

7. Groh, M., Albulescu, L. O., Cristini, A. & Gromak, N. Senataxin: Genome Guardian at the Interface of Transcription and Neurodegeneration. 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 429, 3181-3195, doi:10.1016/j.jmb.2016.10.021 (2017).

來源:BioArt

1980-2020

原標題:《【學術前沿】改變教科書的發現:Pol II在核仁中的新功能》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陳玲玲等發現長非編碼RNA在細胞核仁中的機制—新聞—科學網
    陳玲玲博士正在介紹相關研究成果   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在最新的一項研究中揭示了細胞核仁裡長非編碼
  • 中科院生化與細胞所發現長非編碼RNA在細胞核仁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
    SLERT的加工產生以及其與DDX21環、RNA聚合酶Pol I的相互作用機制近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Cell)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關於長非編碼RNA的最新研究成果。該成果揭示了細胞核仁裡長非編碼RNA SLERT在RNA聚合酶I轉錄過程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機制。
  • 核仁RNA聚合酶II促進核糖體生物發生
    核仁RNA聚合酶II促進核糖體生物發生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16 16:48:37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Karim Mekhail及其研究組發現核仁RNA聚合酶II促進核糖體形成。
  • 揭示核仁RNA聚合酶II促進核糖體合成
    2020年7月22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名為RNA聚合酶(Pol)II的酶促進核糖體構成單元(building block)的產生,其中核糖體是根據遺傳密碼製造細胞內所有蛋白的分子機器。
  • 打破教科書!Science發文揭示細胞核中核仁的新功能!
    2019年7月20日訊 /生物谷BIOON /——核仁是細胞核中一個眾所周知的結構,在光鏡下很容易看到。這種核結構被認為是核糖體產生的地方。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核仁也是蛋白質質量控制的一個部位。當細胞受到壓力時,蛋白質容易發生錯誤摺疊和聚集。
  • 【學術前沿】武漢大學章曉聯/殷雷發現結核分枝桿菌分泌的蛋白可...
    【學術前沿】武漢大學章曉聯/殷雷發現結核分枝桿菌分泌的蛋白可促進細胞焦亡作用 2020-10-27 1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術前沿】 Josefowicz/李海濤合作發現組蛋白H3.3磷酸化可增強...
    以下文章來源於BioArt ,作者小柚 BioArt高屋建瓴,提供專家點評,引導學術爭論,展現學術批評;誠心實意,關注科研生態,推廣科研經驗,倡導師生交流。組蛋白H3.3是一類保守的「祖先級」H3變體,是單細胞真核生物(如酵母)中組蛋白H3的唯一形式。與高等生物中複製依賴的組蛋白變體H3.1和H3.2不同,組蛋白變體H3.3主要參與染色質動態活動調控,在轉錄、DNA損傷修復和有絲分裂等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 【學術前沿】重大進展!鄒衛國/張雷/王作雲發現骨發育過程中新的...
    【學術前沿】重大進展!鄒衛國/張雷/王作雲發現骨發育過程中新的信號途徑 2020-10-29 17: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Science》:新型光合作用被發現,有望改寫教科書!
    近日,科研人員發現了新型光合作用。該發現改變了人們對光合作用基本原理的認識,甚至可能改寫課本。這一發現為我們搜尋外星生命量身定製了新方式,同時,此發現還為人們設計新作物提供了思路,使得這些作物能夠利用更長的光波。
  • 現在改變一本教科書,未來卻可能改變一代人
    只有日積月累的美育才能帶來未來一代人的美感我們總想讓孩子獲得更好的教育那就從改變跟孩子緊密聯繫的教科書開始而在瑞典待了半年的林宗諺,則是看見了設計與生活的結合,瑞典人重視感受、重視設計、生活中的產品處處是巧思的精神,震撼了他。回到臺灣以後,他們發現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美感落差所帶來的衝擊。簡單的幾張圖,卻足以看出差距。
  • 李劍鳴評《美國史》︱學術與時代:美國歷史教科書的寫法
    其中有的書還拿過學術大獎。布林克利不僅是一個著述豐贍的學者,而且也是一位出色的教師,2003年在哥倫比亞大學得過「偉大教師」的稱號,還曾遠赴牛津和劍橋授課。他的知名度也得益於教科書的編寫。布林克利編寫的這本《美國史》,不僅具有很高的學術水準,而且採取生動活潑的形式,非常適合一般讀者的口味。這大約是它在美國大學師生中口碑甚佳的主要原因。這本教科書的學術水準,突出地表現在它緊密追蹤史學爭議和前沿動向,著力傳遞某種歷史主義意識和彈性的歷史思維。
  • 細胞核仁的大小可以揭示細胞,甚至細胞所屬的生物體將存活多久?
    在過去幾年中,研究人員一直在拼湊出老化與細胞器之間意想不到的聯繫,細胞器通常被稱為細胞的核糖體工廠(或者可能只是細胞核中間的一個斑點)。「 細胞生物學趨勢」雜誌5月17日的一篇綜述概述了核仁與年齡相關的通路之間的聯繫 - 例如與飲食限制或早衰相關的通路。該圖說明了核仁的三重結構,圖片來源:細胞生物學趨勢。
  • 【學術前沿】藍斐/徐建青/謝幼華團隊與艾躍盧亞南團隊合作發現多...
    【學術前沿】藍斐/徐建青/謝幼華團隊與艾躍盧亞南團隊合作發現多個新冠中和抗體 2020-07-20 17: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術前沿】王曉群/薛天等合作繪製人類視網膜發育的單細胞圖譜並...
    【學術前沿】王曉群/薛天等合作繪製人類視網膜發育的單細胞圖譜並解析了細胞命運決定和黃斑形成的細胞和… 2020-05-10 03: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術前沿】重大進展!江賜忠​/高紹榮/陳嘉瑜發現體細胞核移植...
    【學術前沿】重大進展!H3K9ac,發現異常的H3K9ac區導致減少的2細胞基因組激活。TSA處理在很大程度上糾正了SCNT胚胎中異常的乙醯化,其效率取決於天然表觀遺傳環境。該研究進一步發現,Dux的過表達可通過糾正其靶位上異常的H3K9ac信號,從而確保適當的2細胞基因組激活來大大提高SCNT效率。有趣的是,由DTS敲除SCNT胚胎阻礙了由TSA和Kdm4b介導的發育改善。
  • 【學術前沿】劉光慧等通過全基因組篩選發現新型衰老驅動基因
    【學術前沿】劉光慧等通過全基因組篩選發現新型衰老驅動基因 2021-01-08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交通大學變革性分子前沿科學中心舉行首屆學術委員會聘任儀式...
    上海交通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心主任丁奎嶺院士代表學校和前沿科學中心對參會嘉賓致以熱烈歡迎及由衷感謝,指出前沿科學中心致力於「科學突破、技術變革、解決國家重大需求、改變人類生活」,聚焦變革性小分子、大分子和超分子的創製與功能發現
  • 教科書要改了?華裔教授發現二次方程「極簡」解法
    4000 年來,求解方程的辦法第一次改變了。近日,一篇名為《A Simple Proof of the Quadratic Formula》的研究出現在了論文預印版發布平臺 arXiv 上,並獲得了人們的關注。
  • 【學術前沿】黃紅豔/孫強/王小寧/崔培林團隊發現異質性cell-in...
    亞型的定量分析,發現由腫瘤細胞內化免疫細胞形成的異質性CICs是人PDAC不良預後相關的獨立預測因素,尤其是對年輕的女性病人預測效力最強,優於傳統的組織學分級和TNM分期。研究人員首先採用團隊此前所建立的「EML」多重免疫螢光染色方法【3】對125例來自腫瘤組織晶片的胰腺癌組織(發現集)進行染色,標記並鑑定了胰腺癌組織中存在4種不同亞型的CICs結構,進一步分析發現由腫瘤細胞內化免疫細胞形成的異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