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春年少時,少女可能因為一件白襯衫就對少年心生好感,有時也許是少年的突然回眸、少年的開朗笑容等,而在父母之言的古代,父母也可能因為對方在某一方面表現突出,而定下兩家孩子的婚事。
黃侃與章太炎、劉師培皆是「國學大師」,黃侃也師從章太炎、劉師培兩人,精通春秋左氏學的家法,三人也被世人說成是3個瘋子,而黃侃的弟子也非常多,世人將其弟子稱為「黃門侍郎」。
在黃侃眾多弟子中,有三位弟子關係特殊,第一位是黃菊英,黃侃在武昌高師任教時接觸到了黃菊英,1923年黃菊英畢業,後與黃侃結了婚,在民國學界文壇名噪一時。第二位是黃侃的侄子黃焯,第三位是黃侃的女婿潘重規。
黃侃的學問高,但他的婚姻也常被人議論,黃侃於1886年4月出生在成都,從小就非常聰明,被稱作「神童」,他的父親黃雲鵠則是北宋著名文學家黃庭堅十七代世孫,在鹹豐三年癸丑科(1853年)中進士,曾是二品大員。
但因為不與當時的官場同流合汙,又得罪了權勢,因此官越做越小,後乾脆辭官回到了老家,潛心鑽研學問,是兩湖、江漢、經心三個書院的院長,也是晚清重臣張之洞的密友。
黃侃七歲時,黃雲鵠在外地教書,一次忘記匯款回家了,因此黃侃與母親在家差點揭不開鍋,於是黃侃便給父親寫了封信,他沒有直接向父親說要錢,而是寫到:「父作鹽梅令,家存淡泊風。調和天下計,杼軸任其空?」
黃雲鵠看信時,好友王鼎丞正在一旁,也一併看到了信的內容,大為吃驚,忙問是誰寫的,黃雲鵠也就告訴好友是自己七歲的兒子寫的,王鼎丞從心底佩服這個小孩,認為黃侃將來大有出息,便激動地對黃雲鵠說:我要跟你結為親家。
而黃侃小小年紀,不僅解決了生活費一事,還順便解決了自己的終身大事,這件事情就流傳下來了,但黃侃的一生卻不止這一段婚事,他一生結過九次婚。
1903年,黃侃18歲,已經大有名氣,和訂婚已久的王採蘅完成了婚事,第二年黃侃有了一個兒子,王採蘅是受過舊式教育的女子,認為婚後應該盡心照顧丈夫,料理家事等,而且黃侃本身有才華,王採蘅也非常仰慕自己的丈夫。
不過結婚十年後,黃侃與自己的老鄉黃紹蘭相戀了,黃紹蘭讀過書,思想上與王採蘅不太一樣,而且她還是章太炎唯一的女子,與黃侃師出同門,黃侃認為黃紹蘭更適合做自己的妻子,但黃侃並沒有和王採蘅離婚。
黃紹蘭並無意破壞別人的家庭,一再拒絕黃侃的追求,但黃侃追求黃紹蘭也是有一套,強追不舍,說盡花言巧語,因此黃紹蘭最終相信自己是黃侃的真愛,不僅答應了黃侃,還不顧父母阻擾讓黃侃用假名字與自己結婚,但就在黃紹蘭懷孕期間,黃侃又去追求其他女子了,黃紹蘭的結局並不是很好,黃侃也因此為世人所不齒。
但王採蘅是不知道丈夫的感情故事了,在1916年黃侃用假名字與黃紹蘭結婚時,她便因病去世了。
兒子寫信給父親要家用,父親朋友看後激動地說:我要跟你結為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