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書,始於心動,緣於牽掛。
在中國人的親朋關係中,
家書起著非常重要的橋梁作用。
家書裡不僅有濃濃的親情,
也閃耀著做人、處世代智慧。
7月12日,
本報發起的家書徵集活動,
獲得廣泛關注。
中秋節當天,
本報推出《一封家書》特刊,
講述了十多封家書背後的感人故事。
本報微信公眾號
將陸續選登這些家書故事,
並特邀部分讀者為您深情朗讀家書。
都說父愛如山。繆榮株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父親會寫他的「人民來信」,並在信中說對兒子「氣到了極點」。雖然這封信沒有寄出去,卻在繆榮株的心裡留下了難忘的一頁。如今,35年過去了,這封「人民來信」成了繆榮株家一直傳承的「家風家訓」,教育著繆氏子孫凡事講原則、嚴格約束自我。
朗讀者:徐亞軍
一塊紅布
包裹著特殊的「人民來信」
繆榮株家住姜堰。77歲的他身形偏瘦,精神很好。知道記者是為了「一封家書」而來,他特地從房間的大木箱裡取出一個紅色錦盒。如果事先不知道他是拿的「人民來信」,一定會以為他拿出的是什麼稀世珍寶。打開錦盒,裡面是一塊疊得四方的大紅絨布。
繆榮株小心翼翼地捧出絨布,一層一層打開,不一會兒,幾張泛黃的小紙片露了出來。
「這就是父親寫我的『人民來信』,我一直保存著。」繆榮株說著,將小紙片一張一張接好,一封完整的信呈現在眼前。
信中這樣寫著:「袁書記:您好!我是繆榮株的爸爸,我因為氣到了極點,才寫這封信給您」……信的落款是繆裡昌。
繆裡昌就是繆榮株的父親。信寫於1985年8月,是給當時的縣委書記袁平波寫的、反映兒子問題的人民來信,信中的主角就是繆榮株。而那時的繆榮株任泰縣港口鎮黨委書記。
「一開始看到這封信時,我真的很不是滋味,很糾結,這世上哪有父親寫兒子人民來信的。」繆榮株說,信寫好後,父親也在猶豫要不要寄出去。恰巧,他回家時發現了這封信。他心裡也很委屈,但還是決定做爸爸和妹妹的思想工作,希望他們能夠理解自己的處境和不易。當然,這封信最後沒有寄出去,被他保存了起來。
兩次求助兒子被拒
老父氣得寫「人民來信」
在當時,爸爸舉報兒子,是奇聞,現在看來也有點傳奇。那麼,做父親的為何會「氣到了極點」寫兒子的舉報信呢?這還得從繆榮株擔任港口鎮黨委書記說起。
1968年12月,繆榮株從當時的南京師範學院中文系畢業,分配到泰縣宣傳部工作。1983年,在泰縣宣傳部工作了14年的繆榮株被安排到港口鎮擔任黨委書記。
中文系畢業的繆榮株有一個文學夢,想成為一個作家。他知道著名作家趙樹理、柳青等都有基層工作經驗,才會有後來那麼輝煌的創作成績,所以他覺得到基層去工作,可以實現自己的文學夢。當然,要寫出好作品,必須鍛鍊提升自己,深入生活,跟農民接觸,向農民學習,幹出點成績來,為將來的寫作打好基礎。
繆榮株說,到港口任黨委書記時,他全身心都交給了黨,交給了群眾,除了苦幹以外,非常注意嚴格要求自己。當年去港口任職時,他背著一個背包,獨自一人去的港口。一百多裡路,先是乘公共汽車到泰州,再步行3裡,到輪船碼頭,然後乘幫船到港口,一路花了3個多小時。他在鎮裡的全體黨員大會上曾親口承諾:「一個背包來;一個背包去。」回去的時候,他除了一個背包外,多了一副畚箕,一條扁擔。那是他在挖龍溪港千畝魚池時自己買下的。
父親寫他的人民來信,也正是由於他當的黨委書記、鎮裡的一把手。繆榮株說,在他任書記期間,家裡責任田缺少肥料。當時化肥是緊俏貨,父親在家為買不到化肥發愁。有鄰居就提醒說:「你兒子當黨委書記,弄點兒化肥還不篤定?」父親一想,兒子當書記後,從來沒有麻煩過,找點兒化肥堊田,說到天邊也是大理兒。年近60的父親興衝衝地騎了50公裡的自行車來港口找他。
「化肥很緊張,都是上面計劃分配的,給你了,就擠佔了其他農戶的份額。」父親碰了一鼻子灰,飯也沒有吃,氣呼呼地回去了。繆榮株說,此後很長一段時間,父親見了他,除了答應一聲外,不和他說第二句話。後來,因最小的妹妹高考失利,父親想讓他幫忙把妹妹弄進港口的社辦廠,又騎著自行車來「求」兒子。
「這事兒對我來說是輕而易舉,但我沒有辦,又拒絕了父親的請求。」繆榮株說,不是他不通情理,那時候,鎮裡的工廠從他剛來時的「港口西頭一條邊,四個工廠不冒煙,群眾天天來要錢,幹部心裡如油煎」的狀態下剛緩過氣來,鎮上那幾百個定量戶口的工人還沒有班上呢,怎能為自己的妹妹開後門?
這回,父親真的「氣到了極點」,回家後要妹妹寫了一封人民來信給縣委書記,舉報兒子「不近人情」。
父親寫的「人民來信」
彰顯一直傳承的「家風家訓」
「一開始看到信,我的心裡是百味雜陳。」繆榮株說,小時候,漫漫長夜裡,奶奶在鋪上一邊摸著他的「鰺魚」肚子,一邊給他講祖上的故事,說得最多的是「嚴約束」,自古忠孝不能兩全的故事。這些故事也就自然地成為他家的家訓,伴隨著他的人生。現在,父親怎麼能對他的「嚴約束」質疑呢?
祖孫四代合影。
後來想想,父親的這封「人民來信」,也從側面彰顯了繆氏家族「嚴約束」的教誨,現在這封信也成了繆家的「家風家訓」。繆榮株退休之後筆耕不輟,他不僅和繆氏後人一起整理繆氏家譜,還先後出版了多部書籍。在每部書籍中,他都將家譜家訓中的精髓貫穿其中,其中這篇特殊的「人民來信」也收錄其中,以此來教育繆氏後人講原則、「嚴約束」。
繆榮株的妹妹繆珍鳳,當年沒有靠哥哥的關係進廠,而是自食其力闖事業。她賣過冰棍,到醫院做過護工,後來進了姜堰某公司,通過自己一步步的努力,成為部門經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繆珍鳳說,她做了部門負責人後,才對哥哥當年的決定有所理解。只有自己帶好頭,才會對群眾有說服力。
繆珍鳳退休後,由於工作出色,又被公司返聘上崗。繆珍鳳說,自己現在的一切,得益於哥哥多年來的教誨。
讓繆榮株開心的是,不但妹妹理解了他,家裡的子孫輩也都很爭氣,時刻謹記家風家訓。大家都靠自己的努力,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番天地。
繆榮株父親
寫給泰縣袁書記的一封信
袁書記:您好!
我是繆榮株的爸爸,因為氣到了極點,才寫這封信給您。榮株是你們提拔上去的,兒子當了幹部後,我和他媽媽都全力支持兒子的工作,從不找他的麻煩,也不讓他再掛念我們,讓他安心工作。
現在家裡最小的女兒,考大學三年,還是考不取,我和他媽媽也都老了,總希望兒子幫他妹妹找個工作,但兒子一口回絕,讓他妹妹自己闖。他的想法是好的,但也不能就好到不顧家庭吧?我把他培養到這麼大,就是圖老了後能享點福。我的願望就是叫他給妹妹找個工作,這樣我才放心,也就不會再找他的麻煩了。他已經回絕,我知道找他,又要跟他紅臉,現在實在無法可想。還是請問您書記,是不是當了幹部就不問家庭?」
致禮!
繆裡昌
1985年8月
徐亞軍
泰州市實驗小學教師,海陵區213人才第二層次培養對象,南師大泰州學院兼職副教授,海陵區朗誦協會會員,泰州市師德報告團成員,多次參加市區級演出活動,朗誦、演講比賽獲市級一等獎。
悅讀人
點擊播放 GIF 0.0M
請把你的家書故事告訴我們
點擊播放 GIF 0.0M
家書徵集地址:泰州市鼓樓南路318號泰州晚報收
郵政編碼:225300
徵集熱線:13801433635(微信同號)
END
泰州晚報記者 | 宋燕
美編 | 周小薇
我知道你在看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