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頻家書 | 父親一怒之下給領導寫信告兒子狀

2020-12-20 騰訊網

家書,始於心動,緣於牽掛。

在中國人的親朋關係中,

家書起著非常重要的橋梁作用。

家書裡不僅有濃濃的親情,

也閃耀著做人、處世代智慧。

7月12日,

本報發起的家書徵集活動,

獲得廣泛關注。

中秋節當天,

本報推出《一封家書》特刊,

講述了十多封家書背後的感人故事。

本報微信公眾號

將陸續選登這些家書故事,

並特邀部分讀者為您深情朗讀家書。

都說父愛如山。繆榮株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父親會寫他的「人民來信」,並在信中說對兒子「氣到了極點」。雖然這封信沒有寄出去,卻在繆榮株的心裡留下了難忘的一頁。如今,35年過去了,這封「人民來信」成了繆榮株家一直傳承的「家風家訓」,教育著繆氏子孫凡事講原則、嚴格約束自我。

朗讀者:徐亞軍

一塊紅布

包裹著特殊的「人民來信」

繆榮株家住姜堰。77歲的他身形偏瘦,精神很好。知道記者是為了「一封家書」而來,他特地從房間的大木箱裡取出一個紅色錦盒。如果事先不知道他是拿的「人民來信」,一定會以為他拿出的是什麼稀世珍寶。打開錦盒,裡面是一塊疊得四方的大紅絨布。

繆榮株小心翼翼地捧出絨布,一層一層打開,不一會兒,幾張泛黃的小紙片露了出來。

「這就是父親寫我的『人民來信』,我一直保存著。」繆榮株說著,將小紙片一張一張接好,一封完整的信呈現在眼前。

信中這樣寫著:「袁書記:您好!我是繆榮株的爸爸,我因為氣到了極點,才寫這封信給您」……信的落款是繆裡昌。

繆裡昌就是繆榮株的父親。信寫於1985年8月,是給當時的縣委書記袁平波寫的、反映兒子問題的人民來信,信中的主角就是繆榮株。而那時的繆榮株任泰縣港口鎮黨委書記。

「一開始看到這封信時,我真的很不是滋味,很糾結,這世上哪有父親寫兒子人民來信的。」繆榮株說,信寫好後,父親也在猶豫要不要寄出去。恰巧,他回家時發現了這封信。他心裡也很委屈,但還是決定做爸爸和妹妹的思想工作,希望他們能夠理解自己的處境和不易。當然,這封信最後沒有寄出去,被他保存了起來。

兩次求助兒子被拒

老父氣得寫「人民來信」

在當時,爸爸舉報兒子,是奇聞,現在看來也有點傳奇。那麼,做父親的為何會「氣到了極點」寫兒子的舉報信呢?這還得從繆榮株擔任港口鎮黨委書記說起。

1968年12月,繆榮株從當時的南京師範學院中文系畢業,分配到泰縣宣傳部工作。1983年,在泰縣宣傳部工作了14年的繆榮株被安排到港口鎮擔任黨委書記。

中文系畢業的繆榮株有一個文學夢,想成為一個作家。他知道著名作家趙樹理、柳青等都有基層工作經驗,才會有後來那麼輝煌的創作成績,所以他覺得到基層去工作,可以實現自己的文學夢。當然,要寫出好作品,必須鍛鍊提升自己,深入生活,跟農民接觸,向農民學習,幹出點成績來,為將來的寫作打好基礎。

繆榮株說,到港口任黨委書記時,他全身心都交給了黨,交給了群眾,除了苦幹以外,非常注意嚴格要求自己。當年去港口任職時,他背著一個背包,獨自一人去的港口。一百多裡路,先是乘公共汽車到泰州,再步行3裡,到輪船碼頭,然後乘幫船到港口,一路花了3個多小時。他在鎮裡的全體黨員大會上曾親口承諾:「一個背包來;一個背包去。」回去的時候,他除了一個背包外,多了一副畚箕,一條扁擔。那是他在挖龍溪港千畝魚池時自己買下的。

父親寫他的人民來信,也正是由於他當的黨委書記、鎮裡的一把手。繆榮株說,在他任書記期間,家裡責任田缺少肥料。當時化肥是緊俏貨,父親在家為買不到化肥發愁。有鄰居就提醒說:「你兒子當黨委書記,弄點兒化肥還不篤定?」父親一想,兒子當書記後,從來沒有麻煩過,找點兒化肥堊田,說到天邊也是大理兒。年近60的父親興衝衝地騎了50公裡的自行車來港口找他。

「化肥很緊張,都是上面計劃分配的,給你了,就擠佔了其他農戶的份額。」父親碰了一鼻子灰,飯也沒有吃,氣呼呼地回去了。繆榮株說,此後很長一段時間,父親見了他,除了答應一聲外,不和他說第二句話。後來,因最小的妹妹高考失利,父親想讓他幫忙把妹妹弄進港口的社辦廠,又騎著自行車來「求」兒子。

「這事兒對我來說是輕而易舉,但我沒有辦,又拒絕了父親的請求。」繆榮株說,不是他不通情理,那時候,鎮裡的工廠從他剛來時的「港口西頭一條邊,四個工廠不冒煙,群眾天天來要錢,幹部心裡如油煎」的狀態下剛緩過氣來,鎮上那幾百個定量戶口的工人還沒有班上呢,怎能為自己的妹妹開後門?

這回,父親真的「氣到了極點」,回家後要妹妹寫了一封人民來信給縣委書記,舉報兒子「不近人情」。

父親寫的「人民來信」

彰顯一直傳承的「家風家訓」

「一開始看到信,我的心裡是百味雜陳。」繆榮株說,小時候,漫漫長夜裡,奶奶在鋪上一邊摸著他的「鰺魚」肚子,一邊給他講祖上的故事,說得最多的是「嚴約束」,自古忠孝不能兩全的故事。這些故事也就自然地成為他家的家訓,伴隨著他的人生。現在,父親怎麼能對他的「嚴約束」質疑呢?

祖孫四代合影。

後來想想,父親的這封「人民來信」,也從側面彰顯了繆氏家族「嚴約束」的教誨,現在這封信也成了繆家的「家風家訓」。繆榮株退休之後筆耕不輟,他不僅和繆氏後人一起整理繆氏家譜,還先後出版了多部書籍。在每部書籍中,他都將家譜家訓中的精髓貫穿其中,其中這篇特殊的「人民來信」也收錄其中,以此來教育繆氏後人講原則、「嚴約束」。

繆榮株的妹妹繆珍鳳,當年沒有靠哥哥的關係進廠,而是自食其力闖事業。她賣過冰棍,到醫院做過護工,後來進了姜堰某公司,通過自己一步步的努力,成為部門經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繆珍鳳說,她做了部門負責人後,才對哥哥當年的決定有所理解。只有自己帶好頭,才會對群眾有說服力。

繆珍鳳退休後,由於工作出色,又被公司返聘上崗。繆珍鳳說,自己現在的一切,得益於哥哥多年來的教誨。

讓繆榮株開心的是,不但妹妹理解了他,家裡的子孫輩也都很爭氣,時刻謹記家風家訓。大家都靠自己的努力,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番天地。

繆榮株父親

寫給泰縣袁書記的一封信

袁書記:您好!

我是繆榮株的爸爸,因為氣到了極點,才寫這封信給您。榮株是你們提拔上去的,兒子當了幹部後,我和他媽媽都全力支持兒子的工作,從不找他的麻煩,也不讓他再掛念我們,讓他安心工作。

現在家裡最小的女兒,考大學三年,還是考不取,我和他媽媽也都老了,總希望兒子幫他妹妹找個工作,但兒子一口回絕,讓他妹妹自己闖。他的想法是好的,但也不能就好到不顧家庭吧?我把他培養到這麼大,就是圖老了後能享點福。我的願望就是叫他給妹妹找個工作,這樣我才放心,也就不會再找他的麻煩了。他已經回絕,我知道找他,又要跟他紅臉,現在實在無法可想。還是請問您書記,是不是當了幹部就不問家庭?」

致禮!

繆裡昌

1985年8月

徐亞軍

泰州市實驗小學教師,海陵區213人才第二層次培養對象,南師大泰州學院兼職副教授,海陵區朗誦協會會員,泰州市師德報告團成員,多次參加市區級演出活動,朗誦、演講比賽獲市級一等獎。

悅讀人

點擊播放 GIF 0.0M

請把你的家書故事告訴我們

點擊播放 GIF 0.0M

家書徵集地址:泰州市鼓樓南路318號泰州晚報收

郵政編碼:225300

徵集熱線:13801433635(微信同號)

END

泰州晚報記者 | 宋燕

美編 | 周小薇

我知道你在看

相關焦點

  • 「疫情下的家書」系列音頻今日上線荔枝APP!家書紙短情長,家國之歌...
    為更好地展示優秀家書,講好疫情故事,傳遞家國情懷,活動方發起製作了「疫情下的家書」系列音頻,並於今日正式上線荔枝APP。「疫情下的家書」:講述抗疫故事 傳遞家國情懷「疫情下的家書」線上音頻節目自今日起,每周上線一個系列。第一批「四海一家」12篇音頻節目出自海外來鴻——身在日本、英國、美國、柬埔寨、俄羅斯等國外以及港澳臺地區的同胞在疫情期間與家人、朋友的往來書信。
  • 呲花哥:兒子,我們一直愛著你 ——蜻蜓FM獨家出品「音頻家書」
    原標題:呲花哥:兒子,我們一直愛著你 ——蜻蜓FM獨家出品「音頻家書」  「親愛的寶寶,當你聽到這段錄音的時候,也許正享受著童年的快樂,或者遇到了成長的煩惱,再或者,你已經娶妻生子……」蜻蜓FM獨家搞笑段子手呲花哥的節目為何變得如此柔情?這還是要「帶給你最接地氣兒、最不做作的笑話段子」的主播呲花哥嗎?
  • 大學4年父子寫144封信 父親:寫家書可學會孝順
    圖為鄒服生和兒子鄒謹一起重溫當時的信件 記者胡琴沁 攝   自兒子鄒謹到上海體育學院讀大學的第一天起,鄒服生就知道,兒子4年後將成為一名體育新聞記者。   今年76歲的鄒服生曾是陝西省安康職業技術學院的中文系教授,在兒子將離家上大學前,他要求兒子每月要寫一兩封家書。鄒謹在大學4年間,與家中往來書信144封。
  • 老奶奶27字家書感動網友 家書抵萬金仍需傳承(圖)
    前不久,《重慶晚報》就曾報導過「父親寫家書化解與兒子15年恩怨的故事」。15年前,因為羅華放學後又沒按時回家,父親羅志明拿起竹棍、農具衝向他亂打。羅華離家出走來到重慶,一走就是15年。  15年中,羅華從打工仔變成了火鍋店老闆,心裡還是恨父親。羅志明則滿懷內疚,卻只能從妻子那知道一些兒子的消息。在這期間,羅華結婚,羅志明偷偷給了3萬元彩禮。
  • 清明家書寄哀思:女兒上戰場,戎馬一生的父親春節寫信發動員令
    △郭濟民寫給女兒的家屬△郭濟民都說父親的愛是山、是水,是博大、剛強而嚴肅的。今天,時值清明前夕,重溫1979年1月28日春節團圓之夜,一位戎馬一生的老父親、老革命軍人與女兒的家書,這樣的愛更是燃情紙上。家書的作者叫郭濟民,是一位老共產黨員。
  • 父親用文言文給兒子寫信勵志
    日期:[2018年12月10日] -- 牡丹晚報 -- 版次:[A10] 父親用文言文給兒子寫信勵志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趙亞雯   本學期期中考試過後,菏澤一位父親用文言文給上初三的兒子寫了一封信,引起眾人關注和稱讚。
  • 現在的孩子都不會寫信|張丁|書信|家書|信件_網易教育
    「寫信要先寫什麼?你給誰寫的?對人的稱呼抬頭不要了嗎?」晚上8點,當讀小學五年級的兒子在作文本上寫下第一行字時,媽媽段明月眉頭一緊,「奪命三問」脫口而出。作為一種獨特的情感交流形式,寫信在網際網路時代似乎成了「奢侈品」。據報導,北京市教委日前呼籲同學們遠離手機,拿起紙筆。京城孩子如今寫信的時候多嗎?背後有怎樣的現實。
  • 兒子每月給父親200,給乞丐2000,父親去告他,兒子拿出父親遺照
    200元,卻給個乞丐2000元的訴訟今天判決,親朋好友們眾口一詞,幾乎都站在兒子劉致鋼一邊,認定法庭會還兒子劉致鋼一個公道!兒子劉致鋼一邊說,一邊拿出父親遺照:「爸,這些年來,您的遺照一直伴隨在我的身邊,從開始的愛到後來的恨,我經歷了太多太多
  • 李國慶和俞渝被兒子告了!看看還有哪些富豪被兒子告過?
    來源:NBS新品略 作者:吳文武8月9日晚,當當網創始人李國慶發微博稱,自己和俞渝被兒子告上法庭,兒子的目的是要求法院確認李國慶和俞渝為其代持噹噹股份的代持協議有效。這次李國慶在面對兒子時,表現出少有的溫柔,不再像以往面對俞渝時,表現出怒吼和不顧後果的行事。李國慶在長文最後一段說到:我剛剛交了答辯狀,兒子,我從不懼怕來自任何人的挑戰。既然你下了戰書,我也自然會在法律規則框架下和你過招。李國慶的這篇長文一如既往的展示出其北大才子的文筆風採,這也是此前李國慶「搶奪公章」事件時,有網友建議俞渝聘請李國慶擔任當當網公關總監的原因。
  • 信陽男子販賣毒品獲刑 11歲兒子寫信欲替父親服刑
    近日,帶著一面紅彤彤的錦旗,懷揣著一封滾燙的感謝信,刑滿釋放人員李平(化名)在朋友的陪伴下開啟了到省信陽監獄的感恩之旅……「請監獄的領導、叔叔阿姨們讓我替我爸爸服刑,讓我爸爸回來照看一家人。要不然,奶奶的病也無法治療和照顧,姐姐和弟弟也無法上學,請監獄領導們一定幫忙,達成我的心願,讓我替爸爸吧。」2011年5月20日,省信陽監獄七監區收到淅川縣一小五年級二班陽陽(化名)的來信。11歲的陽陽父親李平犯罪入獄,母親改嫁,奶奶突患腦血栓,75歲的爺爺無力照顧家庭,陽陽姐弟三人面臨輟學。
  • 同事去領導告你的狀,是應該以靜制動,還是主動去澄清事實呢
    同事去領導告你的狀,是應該以靜制動,還是主動去澄清事實呢?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有些時候,你以靜制動,可能靜久了,領導信了同事的告狀,你反而在職場中混不下去了。如果你主動去澄清事實,有時候解釋就是掩飾,領導本來沒懷疑你的,反而顯得你多疑,那該怎麼辦呢?束手無策,就讓同事不停地去告你的狀?那也太被動了,我們需要分析之後主動出擊。
  • 好書推薦|《傅雷家書》,一部家書,三大主線,萬千人生指南
    《傅雷家書》,匯集了從1954年至1966年間,歷時12年的186封書信。所刊錄的,多是傅雷寫給兒子傅聰的信件,也有母親朱梅馥寫給兒子傅聰、兒媳彌拉以及互通的書信匯總。這部被譽為「教科書」式的書信集,給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帶去啟迪,並為之一讀再讀。初次接觸《傅雷家書》,距今已過去整整20年,那時初中住校,父親送了我這本書,也常常給我寫信。
  • 推薦| 這位嚴厲到「殘酷」的父親,為什麼寫下的家書卻受萬眾景仰
    此外,他還是一個嚴格、盡責的父親,在兒子傅聰長大成人、留學海外之後,通過書信的方式對兒子的生活和藝術進行悉心指導,這些家信編匯成冊而《傅雷家書》更是跟《曾國藩家書》一樣,被奉為"教育聖經"。讀《傅雷家書》,我們都能感受到傅雷內心深深的愧疚和自責,他在信中多次向兒子「懺悔」:「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
  • 媽媽去世後女兒與父親互寫百封家書
    「你的100封信中充滿了濃濃的母女情,我的100封信中滿含著深深的夫妻愛,我們寫的都是對你媽媽的回想和懷念……」當電子產品逐步佔據我們生活的大部分,書信漸行漸遠時,沙河口區馬欄街道蘭園社區的楊從浩老人,和女兒約定100天互寫100封家書,緬懷女兒的媽媽和父親的妻子。
  • 八年級必讀名著《傅雷家書》讀後感
    《傅雷家書》就是一部收集了傅雷夫婦十餘年來寄給兒子傅聰的家信集。傅雷教子一向以嚴著稱。信中的每一句批評,每一聲教導,每一次鼓勵,都是父子之間的閒話家常,更是他們之間的心靈對話。有父親對兒子遠行前的感慨:「園丁以血淚灌溉出來的花果遲早得送到人間去讓別人享受,可是在離別的關頭怎麼免得了割捨不得的情緒呢?」
  • 陳泓文:《傅雷家書》讀後感
    成都七中育才匯源校區2018級10班 陳泓文「家書抵萬金」,這是杜甫在戰爭年代對親友的掛念;「欲作家書意萬重」,這是張籍客居異鄉時難平的情緒。過去,家書不僅是一封給家人問候的信件,也是一條維繫親人情感的紐帶,還是一座溝通親人思想的橋梁。在《傅雷家書》中,我讀出了傅雷對兒子傅聰的愛與關懷。
  • 大名鼎鼎的《傅雷家書》裡,藏著殘酷的父愛 | 短史記
    傅敏就「對你和你媽媽作了不少有虧良心的事」一句做了一點注釋:「父親教子極嚴,有時近乎不近人情,母親也因此往往精神上受折磨」。傅雷將兒子的童年定性為「痛苦的童年」,可見他也知道自己暴躁的性格和棍棒式的教育,給兒子帶來了很大的傷害。
  • 有聲家書第六期|給兒子的一封信
    有聲家書第六期|給兒子的一封信 2020-05-11 20: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高校新生家長手寫家書「寄」濃情
    楚天都市報11月24日訊(記者鄒浩 通訊員婁新雅 馮佩瑤 黃宣瑋)「這是你的家書,請查收。」近日,湖北大學商學院2020級大數據經濟創新人才實驗班學生的QQ對話框裡,彈出了一條特殊的消息,班委以Word文檔的形式將家書交到學生手中。
  • 家書抵萬金 諄諄人世語
    在我看來,家書是所有文體中最純粹的,我喜歡純粹,所以我喜歡家書,因為純粹本身就是一種魅力。  世界上著名的家書有很多,像《莫扎特家書》《曾國藩家書》《留德家書》《梁啓超家書》等,《傅雷家書》也是其中重要的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