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除幽門螺桿菌會傷身體?關於幽門螺桿菌,你一定要知道的10大真相

2020-12-24 網易


  自從發現幽門螺桿菌(Hp)的馬歇爾教授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這個原來默默無聞的細菌,漸漸混得風生水起,成了紅得發紫的網紅菌。

  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它不但與胃炎、消化性潰瘍相關,還與胃癌有密切關係。

  但是有許多人對它的了解只是一鱗半爪,僅僅是片面的耳聞而已。

  今天咱們就從專業角度,深入淺出地說說大家最關心的幾個問題,也就是大家對幽門螺桿菌常見的認識誤區。


  

  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不一定會傷害胃黏膜

  錯!

  幽門螺桿菌感染後,100%會發生胃黏膜活動性炎症,只不過約有70%的人不會感覺到明顯的症狀。


  證據表明,與以下疾病相關:

  

  

  

  

  


  我們不要說普通的疾病,就胃癌來說,我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約有7億人,如果都不加以治療,將有700萬人最終罹患胃癌,這是一個非常恐怖的數字。

  但只要及時根除幽門螺桿菌,尤其是在感染初期(淺表性胃炎階段)根除,幾乎可100%預防腸型胃癌的發生。

  

  幽門螺桿菌對人體有益,是共生菌

  錯誤!

  全球幽門螺桿菌研究權威、美國的Graham DY教授指出:唯一好的幽門螺桿菌就是死的幽門螺桿菌,意即「所有活的幽門螺桿菌都是有害的」。

  《幽門螺桿菌胃炎京都全球共識,2015》也強調:「建議治療所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者,除非有抗衡因素」。

  少數人認為,幽門螺桿菌已經與人類共存數萬年,對人類的免疫力提升、腸道菌落協調、反流性食管炎、哮喘等可能有益處,大多數感染者並沒有症狀。

  實際上,沒有任何可靠的證據證明幽門螺桿菌對人體有益;反而是浩如煙海的實驗證明,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可傳染的致病菌。

  沒有症狀並不是沒有傷害,無症狀感染者100%存在活動性胃炎,甚至有些已經導致了胃癌,也沒有明顯症狀。

  而經過殺菌後,消化性潰瘍、胃炎等會得到治癒和緩解。


  

  沒有症狀,不需要治療

  不完全正確。

  對於一般人群來說,如果沒有症狀,根據個人意願,也可以選擇暫時不予治療。

  但是對於一些高危人群來說,即便沒有任何症狀,也要治療,比如萎縮性胃炎、胃癌家族史、不良生活習慣如酗酒、抽菸;長期服用非甾體藥物者等。

  但從預防胃癌的角度來講,即使沒有症狀,也要治療。因為:

  第一,在沒有發生萎縮性胃炎之前根除,幾乎可完全阻斷腸型胃癌的發展路徑;

  第二,沒有症狀不代表沒有傷害,一旦感染,100%會有胃黏膜損傷;

  第三,很多胃病並沒有明顯的症狀,包括胃癌的前期也沒有特異性症狀;而根除HP是屬於釜底抽薪的有效預防手段。

  

  感染了不需要吃抗生素,中藥等就可以治好

  錯誤!

  我們所說的根除治療幽門螺桿菌,是強調「根除」,而不是抑制,是殺得片甲不留的意思。

  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能證明個別中成藥、中藥方劑能夠完全殺滅幽門螺桿菌。

  現有的證據表明,某些中藥複方(比如清熱解毒類的蒲公英、地丁、黃芩等)可以抑制或部分殺滅幽門螺桿菌。

  但是,單味的中藥、食材,更不靠譜,比如網傳的大蒜、丁香茶、火麻油、蒲公英等,均不能徹底殺滅。

  但可以輔助西藥提高根除的成功率。

  目前仍然推薦使用含有鉍劑的四聯方案:

  即,兩種抗生素+一種質子泵抑制劑+一種鉍劑,療程14天,不低於10天;目前此方案的根除成功率還在90%左右。

  

  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一定會得胃癌

  錯誤!

  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不一定就會發病,只是發病的機率明顯高於未感染者。


  胃癌的發生是一個多因素、長時間共同作用的結果,並非單一因素一蹴而就的。幽門螺桿菌感染,是這些致癌因素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所以,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列為I類致癌因子。

  


  •   比如說幽門螺桿菌後,先發生淺表性的胃炎;

      


  •   淺表性胃炎中約有50%轉為萎縮性胃炎;

      


  •   萎縮性胃炎中的40%到了腸化生;

      


  •   腸化生裡約10%到了異型增生;

      


  •   異型增生裡1%-3%才會進展到胃癌。

      

  這樣算起來,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即便不去治療,罹患胃癌的機率也是非常低的。

  機率低不代表沒有風險,因此,我們既不要誇大幽門螺桿菌的害處,也不能忽視它的致癌風險,即便是1%的風險,放在一個人身上,那就是100%!

  所以對於胃癌來說,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唯一目前能夠確認的,最可控的一個因素。我們在感染初期殺菌的話,就能大大降低胃癌的風險。

  一般認為,18-40歲根除,收益最大。

  

  根除幽門螺桿菌會傷身體

  目前推薦的根除幽門螺桿菌方案主要是鉍劑四聯(鉍劑+質子泵抑制劑+2種抗生素)。

  短期服用鉍劑的安全性很高;短期服用質子泵抑制劑幾乎無明顯不良反應。

  發生不良反應的主要是抗生素,目前推薦的抗生素包括阿莫西林、甲硝唑、克拉黴素、四環素、左氧氟沙星和呋喃唑酮等。

  噁心/嘔吐(甲硝唑、四環素)、口苦/金屬味/舌苔厚膩(克拉黴素、甲硝唑)、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瀉、皮疹(阿莫西林、呋喃唑酮)、頭暈、乏力、肝功能損害(四環素)等是這些抗生素最主要不良反應。

  根除治療中報導的與根除治療相關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約5%~20%,大多數為輕度,可以耐受,少數患者可因藥物不良反應終止治療。

  至於對腸道菌落的影響,在停藥後會在短期內恢復正常。


  

  治好了也很容易復發?

  不完全正確。

  很多人知道,幽門螺桿菌是通過口-口傳播的。在中國,由於獨特的餐飲習慣,很難做到西方那樣的分餐,甚至推廣公勺、公筷都很困難。那麼,被感染的機會似乎無處不在,幾乎無法預防。

  既然容易感染,還治療它幹嘛?辛辛苦苦吃了半月藥,一頓飯就會再次感染!

  事實上並非如此!

  很多人感染幽門螺桿菌是在幼年時期,甚至是嬰兒時期,相對來說成年人不是易感人群。所謂的復發,很大一部分是上次根本沒有根除成功。

  北大三院的周麗雅教授做了一個研究,感染根除之後的復發率只有1.7%多一點,也就是一百人中不到兩個人會復發。

  而呂農華和祝蔭教授團隊的結果高一點:大陸地區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年復發率為2.2%,臺灣地區為2.8%;

  國外的研究也證實幽門螺桿菌再感染率也不是很高,尤其是發達國家,1年再感染率在1.45%以下,且逐年降低,5年後再感染基本穩定或基本無再感染的患者,這可能與他們的分餐制有很大關係。

  所以對於成人來說根除之後的復發率是很低的,不需要擔心這一點。

  但還是需要注意預防,尤其是有萎縮性胃炎、胃癌家族史等高危人群來說,根除成功後,還需要每年複查。

  

  查出來有抗體,就有免疫力了嗎?

  錯誤!

  幽門螺桿菌感染後,會產生抗體,但這種抗體並不能保護機體避免再次感染。

  我們檢查幽門螺桿菌有一種抽血查幽門螺桿菌抗體的方法,這裡需要注意:

  1、即使幽門螺桿菌抗體呈陽性,也不代表對幽門螺桿菌產生了免疫力,還有再次被感染的可能;

  2、如果結果是陽性,僅代表曾經感染過,不能證明是現症感染;就是說,你就是根除成功後,抗體也是陽性的;所以不能用於治療後的複查;

  3、如果是陰性,那麼就可以斷定沒有感染。

  

  所有感染者都需要根除治療?

  不完全正確。

  我國的指南建議的根除指徵包括:


  實際上,現在越來越多的醫學家建議:凡是沒有抗衡因素的成年人都需要根除治療,這對預防胃癌意義重大。

  日本是12歲以上實行全民根除,他們的胃癌發生率和死亡率原來是世界第一,現在已經把這頂帽子甩給了中國人。

  2019年4月19日,我國出臺了《中國幽門螺桿菌根除與胃癌防控的專家共識意見(2019年,上海)》,明確指出:

  


  •   根除幽門螺桿菌是預防胃癌最為重要的可控手段,根據日本的經驗,18-40歲之間,根除受益最大;

      


  •   在淺表性胃炎或無症狀階段根除,受益最大,幾乎可100%預防腸型胃癌;

      


  •   根除幽門螺桿菌利大於弊;沒有直接證據表明對某些疾病呈正相關;

      


  •   建議無抗衡因素的所有成人都檢查並根除。

      

  所謂抗衡因素,是指:

  75歲以上高齡老人、12歲以下兒童、孕婦及哺乳期婦女、嚴重慢性疾病(系統性疾病、惡性腫瘤、老年痴呆、精神類疾病、肝/腎/心等重要臟器功能衰竭或更加嚴重的疾病)等、個人不願意治療、肥胖、哮喘、反流性食管炎等。

  

  吹氣的數值越高,病情越嚴重?

  不是!

  幽門螺桿菌檢查手段,都是定性檢測,不是定量檢測,數值高低沒有太大的臨床意義。你只要看結果是否是陽性即可。

  由於碳13、碳14尿素呼氣試驗的高準確性,目前是檢測的首選手段。由於各地各醫院使用的設備不同,數值標準也不同,因此,只需要看結果即可。

  比如標準上限值是150,結果是300,那就是陽性,感染了;和結果1300沒有太大的區別,並不代表感染的程度就重了些。

  本文來源:胃腸病

  本文作者:胃腸病作品

  責任編輯:Mary

  版權申明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根除幽門螺桿菌?
    有的時候我們肚子不舒服去醫院檢查,醫生也會建議做這個檢查,究竟是為什麼呢?「呼氣試驗」這個項目非常簡單,目的就是要看一下我們胃裡面到底有沒有幽門螺桿菌。它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細菌,特別是在我們中國人裡面,平均感染率超過六成。其實科學家很早就開始關注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發病風險的關係。
  • 如何證明幽門螺桿菌已根除?幽門螺桿菌的天敵是什麼?
    我們的胃部是一個高酸的環境,一般情況下細菌是很難在裡面生存的,但是幽門螺桿菌是一個例外,它能夠頑強地待在胃中,給你的身體搗亂,並且還會通過餐具、食物等進行傳染,所以在檢查出幽門螺桿菌之後,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想將其跟除掉。那麼如何才能判斷它是否被根除了呢?
  • 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別怕!建議這7種人群根除-幽門,螺杆,胃癌,胃炎...
    原標題:【健康】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別怕!建議這7種人群根除→  據上海發布,你胃疼過麼?很多胃部疾病離不開一個「殺手」,這個「殺手」可能讓「一人得病染全家」,還可能「致癌」,它就是幽門螺桿菌,英文簡稱Hp。
  • 幽門螺桿菌傷害身體,要大掃除嗎?看一些消化專家怎麼說?
    導語:一說起幽門螺桿菌,大家對他一定很熟悉。近些年來人們越來越重視自己的胃部健康,幽門螺桿菌這個詞也成為了和大家口耳相傳的一個話題。那很多人一定就會問幽門螺桿菌是不是要徹底根除它呢?其實要不要徹底根除幽門螺桿菌還是存在很大爭議的。很多人覺得對於那些沒有症狀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者,不根除也是沒有問題的。就比如說李大夫和張大夫兩個人。他們兩個都是醫院裡最優秀的大夫之一,兩個人就幽門螺桿菌這件事情也是經常會吵的臉紅脖子粗。
  • 我國超一半人感染幽門螺桿菌,感染了就需要根除嗎?
    幽門螺桿菌有多可怕?感染幽門螺桿菌一定會得胃癌?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由此可見,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的發生之間具有一定的聯繫,但是我們不用過分在意這種微小的聯繫,並不是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就一定會發展成胃癌。胃癌的發生是多種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幽門螺桿菌不是唯一病因。 是否需要根除因人而異 醫學界對於幽門螺桿菌的認識在不斷更新。
  • 我國超一半人感染幽門螺桿菌 為你科普:幽門螺桿菌是什麼及如何預防
    所以,如果發現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就要及時進行治療,將病菌扼殺在搖籃裡。現在醫療的進步已經可以徹底消滅幽門螺旋桿菌,而且經過1-2周之後就可以有效控制。   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會對身體造成傷害的病菌,雖然我們總是會聽人們提起,但一定記住這種菌對人體是有害的。所以,如果檢查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話就要及時就診,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發展成胃癌。
  • 我國超一半人感染幽門螺桿菌:6個方法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
    因此,如果有幽門螺桿菌的感染者,最好在生活中減少接吻次數,以免感染他人。 2、10歲以下的兒童 據研究顯示,我國幽門螺桿菌兒童感染者中,低於10歲的兒童竟高達40%~60%,且每年都在急劇增長!數據之所以如此誇張,主要與兒童營養不良、免疫力低下有關。對此,家長應該鼓勵兒童多注意營養補充,多鍛鍊身體增強體質,以免感染幽門螺桿菌。
  • 幽門螺桿菌該不該「根除」?協和醫生告訴你
    其次,目前經典的根除幽門螺桿菌的方案往往需要多種抗生素的協同,根除才會有較好的效果,而濫用抗生素或不規律使用抗生素會很容易產生耐藥菌,導致多次根除幽門螺桿菌不成功。反覆多次根除不僅容易加重肝腎負擔,而且容易造成腸道菌群紊亂,導致人體內環境失衡,產生更多疾病狀態。
  • 四聯療法根除幽門螺桿菌,胃卻更難受,要放棄服藥嗎?
    幽門螺桿菌的危害,對於已感染人群來說,一定深有體會。那麼它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威力,你知道嗎?為了逃避胃酸的腐蝕,它藏在了胃黏膜和鹼性粘液層之間。同時幽門螺桿菌還產生一種叫脲酶的物質,這種物質產生鹼性物質——氨(NH3),起到中和胃酸的作用。
  • 根除幽門螺桿菌,高危人群胃癌發病率下降73%!
    據估計,中國有一半成年人都是幽門螺桿菌攜帶者。相比之下,歐美發達國家感染者要少得多,胃癌也要少得多。家族史,是胃癌的另一個重要風險因素。而外因主要是環境和生活因素,包括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也包括幽門螺桿菌的感染。(二)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幽門螺桿菌是一級致癌物,但是否每個感染者都需要殺滅細菌,依然有一定爭議。
  • 青黴素過敏又怎樣,幽門螺桿菌照樣能根除
    我看了一下檢查報告,確實呼氣檢測是陰性,「太好了,您的幽門螺桿菌是根除成功了!」「成大夫,我在其他醫院治療5次都失敗了,是其他醫院的醫生介紹我過來找您看病的,在您這裡這是我第六次治療了,您不知道,我在等著拿結果的時候,心理緊張極了,生怕這次再治不好。」
  • 根除幽門螺桿菌,「高劑量二聯療法」到底怎麼樣?
    高劑量二聯療法是否能作為根除幽門螺桿菌的一線治療方案?過去幾十年,阿莫西林、克拉黴素、質子泵抑制劑三聯方案曾是根除幽門螺桿菌的一線治療方案,但隨著抗生素耐藥率的增加,抗生素相關不良反應等因素導致患者依從性差,最終顯著影響幽門螺桿菌根除率,提出更有效的幽門螺桿菌根除方案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 幽門螺桿菌應對"新路徑":益生菌和幽門螺桿菌卵黃抗體的實際對比
    這是我們努力的目標,也是幽門螺桿菌治療進一步發展和開拓的必由之路。 因此,胡伏蓮教授在2018年10月全國第13屆Hp臨床論壇上提到:幽門螺桿菌治療瓶頸時期需要開拓「幽門螺桿菌治療新路徑」。 這是面對現在抗生素治療失敗嚴酷現實必經的前行之路,雖然坎坷,並要面對諸多失敗和質疑,但面對坎坷,我們終向前!
  • 根除幽門螺桿菌,2020年最好的治療方案是什麼?
    如何有效進行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一直是研究中的熱點,本次UEGW上,來自法國的學者Tamara Matysiak-Budnik分享了幽門螺桿菌治療的最新進展。目前關於治療方案的研究進展主要集中在對現存治療方案的優化,包括:1、加強並穩定抑酸劑的效果(保持胃內pH>5);2、改善抗生素的藥物代謝(如加大劑量或者分次給藥);3、增加療程(如14天療法優於10天或7天療法);4、加用鉍劑。怎樣才是好的幽門螺桿菌根除方案?
  • 幽門螺旋菌會自愈嗎 幽門螺桿菌的症狀有哪些
    幽門螺旋菌會自愈嗎首先,幽門螺桿菌是無法自愈的。需要經過專業的治療才有可能會徹底的殺死。這種病菌是導致胃癌發生的一個重大的原因,對胃的傷害非常大。如果患上幽門螺桿菌的話,一定要儘快的治療。就算是平時要特別注意體育鍛鍊,身體素質很好,但是體內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也不能夠得到自行消退,這種病菌非常的容易導致胃病,也是形成胃病的主要原因,而且是用一般的藥物非常的難根治,一定要去正規的醫院,進行嚴格的治療,才有可能治癒。在平日裡,吃飯要注意飲食的習慣和衛生。儘量少喝酒,不能亂吃藥。
  • 幽門螺桿菌的症狀 出現這些症狀要小心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幽門螺桿菌病是一種對生長條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細菌。它對人們的身體的危害還是比較大的,那你知道幽門螺桿菌的症狀有哪些嗎?在平時全面有因該如何預防幽門螺桿菌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 幽門螺桿菌最怕4種藥,堅持服用,有徹底治癒幽門螺桿菌可能!
    6種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一定要及時清除理論上來講,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容易傳染的細菌,一旦發現,無論有無臨床症狀,都應該積極根治。不過,我國人口基數大,想要篩查出所有的感染者是不現實的。因此,即便根治了也容易再次感染。
  • 幽門螺桿菌「剋星」已找到,不是大蒜,衝走幽門螺桿菌,口臭消失
    不僅同事之間,都很害怕和小張說話,而且就連女朋友也要與他分手。無奈之下,小張只好到醫院去檢查,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拿到的是感染幽門螺桿菌的通知單。 回憶這段時間的經歷,小張突然意識到身體已經多次"提醒"自己,但根本沒當回事。一開始以為是腸胃不適引起的,卻不知道是幽門螺桿菌鬧的。
  • 根除幽門螺桿菌,吃藥要注意些什麼?收藏備用
    因此,一旦診斷了 Hp 感染,且經醫生評估後有治療的必要,就一定要認真吃藥,徹底把這個細菌殺掉。如果不按劑量、療程服藥,很可能導致治療失敗,要重頭再來,甚至會造成令人棘手的耐藥,使原來可以殺滅 Hp 的抗菌藥物失效。目前,主要是通過同時服用多種不同作用機制的藥物來殺滅 Hp。
  • 幽門螺旋桿菌多久會惡化?輕鬆2招,自測是否感染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是在胃黏膜表面的一種革蘭陰性菌。幽門螺桿菌感染,能促使發生很多疾病,比如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甚至胃癌都跟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所以發生幽門螺桿菌感染要積極治療,防止疾病向下進展。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多久會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