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健康】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別怕!建議這7種人群根除→
據上海發布,你胃疼過麼?很多胃部疾病離不開一個「殺手」,這個「殺手」可能讓「一人得病染全家」,還可能「致癌」,它就是幽門螺桿菌,英文簡稱Hp。
今天的「名醫面對面」聚焦「Hp」
您將會了解如下內容↓
什麼是Hp?
Hp怎樣傳染?
感染Hp一定會致癌嗎?
哪7種人群需要根除Hp?
— 讓胃難受的幽門螺桿菌,簡稱Hp —
本期名醫面對面嘉賓介紹
孫菁 副主任醫師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消化內科
什麼是Hp?
幽門螺旋桿菌簡稱「Hp」,Hp感染是常見的慢性感染之一,中國約60%的成年人感染了Hp。
Hp感染可誘發慢性活動性胃炎,在此基礎上,部分患者可發生消化性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胃癌以及胃黏膜相關淋巴樣組織(MALT)淋巴瘤等嚴重疾病,部分患者可有消化不良症狀。
但是,感染Hp不是必然會致病,其與不同菌株的毒力差異及感染者自身的免疫反應等多種因素有關,總體上約70%的Hp感染者既無消化不良症狀,也無嚴重病變。
幽門螺桿菌怎樣傳染?
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桿菌,螺旋形、微需氧、對生長條件要求十分苛刻,1983年首次從慢性活動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檢組織中分離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夠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種類。其主要通過經帶細菌的唾液口口傳播,而家人朋友間的聚餐往往是最佳的傳播途徑。
感染Hp就意味著生病?NO!
Hp於1979年被發現不久之後就被釘在了恥辱柱上,它可以造成鄰近胃黏膜出現炎症,幾乎在所有的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的胃裡安營紮寨,絕大多數的胃潰瘍患者和半數胃癌患者中也有它邪惡的身影。
但實際上,感染了Hp後是否得病和很多因素有關係,這包括了不同菌株的毒力差異,感染者自身的免疫反應。
通俗一點講,Hp和胃炎、消化性潰瘍和胃癌等疾病有明確的關係,但沒有必然性。很多人在感染Hp後並不會出現明顯的症狀(所以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是Hp的攜帶者,而將病毒傳染給了家人朋友),兒童當中更是如此。所以除了進行一些流行病學研究外,目前沒有必要在無症狀兒童當中進行Hp感染的檢查,把檢測當做兒童體檢項目更是不可取。
幽門螺桿菌和胃癌的關係
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後,約70%發展為無症狀慢性活動性胃炎,10%表現為消化不良,15-20%患者會發生消化性潰瘍,另外有1%導致胃癌的發生。
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潰瘍患者的普遍症狀為:食後上腹部飽脹、不適或疼痛,常伴有其他不良症狀,如暖氣、腹脹、反酸和食慾減退等。有些患者還可出現反覆發作性劇烈腹痛、上消化道出血等。
胃癌是全球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癌症死亡原因中位列第二。關於幽門螺桿菌和胃癌的關係,我們要知道:
首先,初次感染幽門螺桿菌年齡較早的人群萎縮性胃炎及胃癌發生率高,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死亡率的高低呈現平行關係。通俗的說,幽門螺桿菌是「致癌」的幫兇而不是元兇。
胃癌的發生是多因素、多階段和多步驟的過程,而幽門螺桿菌感染是預防胃癌發生最重要、最可控的危險因素。據此,大多數專家們認為,及早發現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及時而有效地用抗菌素殺滅幽門螺桿菌,對預防和控制胃癌有重大意義。(為了1%的風險付出100%的努力還是值得的)
哪7種人建議根除Hp
Hp到底當殺不當殺?這個問題在業界還有爭論。
根據最新的《幽門螺桿菌胃炎京都全球共識報告》,幽門螺桿菌感染被定義為一種感染性疾病,也就意味著當一個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就會導致相應疾病的發生。
幽門螺桿菌殺不殺、怎麼殺,還是要分人群、分症狀,不能一概而論。建議以下7種人群考慮根治幽門螺桿菌↓
第一,本身有消化性潰瘍必須殺。因為幽門螺桿菌是引起潰瘍和導致潰瘍復發的原因。如果不殺幽門螺桿菌,即便潰瘍治好了,過一段時間也會復發。
第二,早期胃癌手術後必須殺。長期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引發腫瘤的一個因素。
第三,胃裡有慢性淋巴瘤的必須殺。慢性淋巴瘤和幽門螺桿菌有關,但發生率很低,全上海一年最多幾十個人。
第四,活動性胃炎患者需要殺。做胃鏡發現有明顯充血、紅腫,活檢呈腸化,不典型增生。這可能和幽門螺桿菌有關係,殺菌比留著隱患好。
第五,長期服用阿司匹林類藥物建議殺。雖然是兩個獨立的因素,但會協同作用,所以建議殺。
第六,胃食管反流應該殺。這類患者需要長期吃抑酸的藥物,胃裡的pH值降低了,環境發生了變化,有利於幽門螺桿菌的生長。
第七,不確定因素。感染之後有明顯症狀,比如脹氣,吃少量東西有飽腹感,或者主觀上特別擔心的也可考慮殺,但並非一定,有些人殺了細菌後症狀並未緩解。
怎樣根除?幽門螺桿菌的治療方案通常選用三聯或四聯方案。在克拉黴素低耐藥地區一線治療方案為三聯療法或者含有鉍劑的四聯方案;而在克拉黴素高耐藥地區一線治療方案則首選含有鉍劑的四聯方案。三聯或四聯的治療方案通常推薦2周的療程。
但由於無論哪種方案,均包含有抗生素,因此也會帶來一些胃腸道不適,如克拉黴素最常見的副作用是口苦,胃腸道不適。隨意的縮短療程將不利於細菌根除,而認為吃得越久效果越好也是不可取的。服藥時間過長,除了藥物不良反應會相應增加外,並不增加根除率。
什麼人確定不需要根除?
根除幽門螺桿菌的獲益在不同個體之間存在差異。對於一些沒有胃部不適症狀,既往胃鏡檢查也未發現有消化性潰瘍或糜爛性胃炎等病變的高齡老人,其根除帶來的獲益並不多,因此不建議進行幽門螺桿菌根除。
因為這些高齡老人合併疾病多,合併用藥也多,根除治療需要三聯或四聯的治療方案,容易有藥物相互作用產生,導致不良反應。
再者根除幽門螺桿菌的最終目的是在於降低胃癌的發生率,而胃癌的發生需要較長的時間,而高齡老人的預期生存時間可能不足以使幽門螺桿菌導致胃癌的發生。
幽門螺桿菌容易再次感染麼?
這一點大家放心噢~根除成功之後的復發率很低,低於1-4%。
劃重點:
1、幽門螺桿菌在中國的感染率很高,主要通過口口(親吻、聚餐等)、糞口(再次提醒:飯前便後洗手!)傳播;
2、感染幽門螺桿菌不等於生病更不意味著胃癌,特定人群建議根除,不必恐慌;
3、根除幽門螺桿菌請遵醫囑,隨意縮短或者拉長流程都影響健康;
4、只要保持良好的衛生和飲食習慣、按照醫囑堅持治療,幽門螺桿菌沒啥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