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6萬塊請來月嫂,卻被感染幽門螺桿菌!警惕3種傳播途徑

2020-12-22 騰訊網

浙江寧海的悠悠剛生產完,花了四萬多去會所坐月子,因為感覺照顧自己的月嫂做事勤快,很細心,於是又另付了一萬多把月嫂帶回家裡照顧自己和寶寶。可是月嫂上門20天後,連續幾天感覺胃部不舒服,去醫院檢查,結果顯示患有幽門螺桿菌。

悠悠了解到幽門螺桿菌會傳染,立即帶家人體檢,結果也被查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悠悠向市監局投訴,要求月子公司退回服務費及賠償精神損失費。可是月子公司負責人始終採取迴避態度,並表示:「我們的產婦和新生兒沒有任何問題,至於尤女士(悠悠母親)有問題,是不是她跟我們的月嫂有接吻啊?」悠悠聽聞特別生氣,覺得負責人陰陽怪氣,於是請了律師打官司,經調解,月子公司賠償了悠悠41800元的損失。

一個幽門螺桿菌,讓悠悠獲得了4萬多的理賠,到底幽門螺桿菌是一個多可怕的存在?為何負責人會說是悠悠母親和月嫂接吻了呢?難道幽門螺桿菌只通過接吻傳染嗎?

幽門螺桿菌是什麼?

根據人民網報導,幽門螺旋桿菌(HP)在全球的感染率超過50%,在我國,一般人群中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為50%-80%。但是也包括一些地域差異,南部低一些,北部、西部高一些。

幽門螺旋桿菌(HP)是人類胃中可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種類。它也是公認的胃病界「當家花旦」,眾多胃腸道疾病有都與它離不開干係。根據研究表明:幽門螺旋桿菌可以引起胃黏膜慢性發炎,或胃淋巴瘤,甚至導致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及不良預後胃癌。

一人感染,全家致病

幽門螺桿菌可以誘發多種疾病,加之它的傳播途徑非常廣泛,臨床病例中經常出現「一人感染,全家遭殃」的情況。

幽門螺桿菌一般通過三種途徑傳播:口-口、糞-口、胃-口,只要是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糞便、嘔吐物、唾液中均可帶有不同量的細菌。

口-口傳播是幽門螺桿菌感染最重要的傳播途徑。共餐是幽門螺桿菌感染中最主要的傳播方式。家庭、親友聚餐是傳播的主要場合,共餐時,如果不分餐,或使用公筷,一旦接觸到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的唾液,就有可能被傳染致病。

接吻也是幽門螺桿菌主要傳播途徑,唾液可殘留病菌,而接吻是交換唾液最直接的方式。

糞-口傳播也是風險較大的傳播途徑,幽門螺桿菌存活在人體的排洩物中,當帶菌糞便汙染了水源或食物,就會造成病菌的傳播。所以,飯前便後要保持手部衛生的清潔。戶外、野外不建議喝未煮滾的生水,街邊的不潔食物也不建議食用。

胃-口傳播更多的是指幽門螺桿菌經感染者的嘔吐物等傳給健康者,如小朋友發生嘔吐或生理性胃食管返流,以及口水、鼻涕、糞便等,這些都可能帶有細菌。

加上小朋友衛生意識差,有喜歡吸吮手指,所以,幽門螺桿菌容易在集體生活的兒童中傳播。

值得注意的是,兒童高感染現象家族聚集性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顯著特徵,家庭內傳播是主要的途徑。

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是否會得胃癌?

上述提到,幽門螺桿菌可引起多種胃部疾病發生,那麼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就一定會得胃癌嗎?

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每年新發現的胃癌有一半左右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患胃癌的危險性可增加2至3倍。目前的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可以導致多種胃部疾病的發生,包括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

但即便患有上述胃部疾病,患者也不一定都會患胃癌。上述的結論僅可說明,幽門螺桿菌感染可能是胃癌患病的高危因素,但並不代表幽門螺桿菌一定會導致胃癌發生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腫瘤學博士符濤醫生表示,從萎縮性胃炎發生至胃癌,需經過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這一漫長的病變過程。幽門螺桿菌感染主要作用於癌變的起始階段,它不能直接致癌。

幽門螺桿菌如何治療?

一旦被診斷出幽門螺桿菌,是不是所有人都要立即根治?

南方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陳燁教授表示,對於幽門螺桿菌的治療要分情況對待。患有消化性潰瘍的人群、慢性胃炎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胃癌術後人群及其一級家屬、患有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的患者,這四類人群如有幽門螺桿菌需進行根治。

據陳燁教授介紹,目前主要的經驗性根除幽門螺桿菌的治療方案是「鉍劑四聯」。使用兩種抗生素+一種抑制劑+鉍劑,首次的根除率可以達到90%以上。也有一些頑固、難治性的病例存在,這就更需要找到專業的醫生來進行處理了。

對於像兒童、青少年這一類患者,使用抗生素聯用的治療方式對於身體的作用往往是弊大於利,用藥可能造成身體發育不利。如果沒有消化性潰瘍、癌前病變、活動性的胃炎,即使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後,不一定需要治療,定期隨訪觀察即可。

如何預防感染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之所以很常見,跟我們的飲食文化、生活習慣有關。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改變這些方式,提前有效預防感染?

據科技日報報導,幽門螺桿菌主要是經口腔進入人體,這種細菌常存在於帶菌者的牙垢與唾液中,因此個人一定要注意口腔衛生清潔,定期更換換牙刷。

建議大家不要吃隔夜菜,不要吃街邊沒有衛生證的小吃;飯前便後洗手,蔬菜、瓜果要洗淨或削皮,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

同時,聚餐時,倡導使用公筷或分餐制。生活中,堅持運動,增強自身抵抗力。

綜上,幽門螺杆傳染=得了胃癌的說法並不科學。但是我們也要提高對幽門螺桿菌感染問題的重視。如果自己或家人中有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應在醫生指導下規範治療,並注意防護。

參考資料:

[1]《科學認知幽門螺桿菌》.人民網—科普中國.2016-09-07.

[2]《六成胃癌與幽門螺桿菌關係密切》.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8-05-05.

[3]《4問幽門螺桿菌:感染後會導致胃癌嗎?》.健康報網.2019-09-23.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幽門螺桿菌和胃癌的關係,傳播途徑是什麼|幽門螺桿菌|感染率|胃...
    幽門螺桿菌在全球範圍普通人群中的的感染率>50.0%,我國屬發展中國家,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高於世界水平。有文獻報導,我國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平均為59.0%。[1][2]中華醫院感染學雜誌2014年第24卷第7期 ChinJNosocomiolVol.24No.72014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的相關性探討 郭雲霞,王鬱傑,朱瑩,那麼幽門螺桿菌和胃癌的關係如何,傳播途徑是什麼?什麼是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
  • 我國超一半人感染幽門螺桿菌:6個方法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
    幽門螺桿菌是感染性較強的菌種,它的主要轉播方式是「糞口傳播」、「口口傳播」,如果人們就餐時不注意衛生,不用公筷,互相夾菜,都是非常容易造成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此外,如廁時不注意做好清潔工作,上完廁所後不洗手,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概率也會很大。
  • 警惕!幽門螺桿菌只需3步就能感染全家人!
    幽門螺桿菌由於它寄生在胃的幽門處,所以給它命名為「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潰瘍、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 MALT)淋巴瘤、胃腺癌的主要病因。 在我國,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平均在58%-64%。
  • 經常打飽嗝,正是幽門螺桿菌在作怪,5個幽菌感染途徑,就在身邊
    原標題:經常打飽嗝,正是幽門螺桿菌在作怪,5個幽菌感染途徑,就在身邊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基本外觀為螺旋狀,具有革蘭陰性、微需氧性的細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全球基本有半數人群中終身感染幽門螺桿菌,其感染部位主要在胃,及十二指腸球部。
  • 我國超一半人感染幽門螺桿菌#上熱搜!小心細菌「口口相傳」!
    更需要關注的是, 這種病菌通過「口-口」傳播, 共餐易致群體感染! 近日,南京一男子因胃痛不舒服做檢查,進而檢測出全家人都感染了幽門螺桿菌!
  • 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別怕!建議這7種人群根除-幽門,螺杆,胃癌,胃炎...
    原標題:【健康】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別怕!建議這7種人群根除→  據上海發布,你胃疼過麼?很多胃部疾病離不開一個「殺手」,這個「殺手」可能讓「一人得病染全家」,還可能「致癌」,它就是幽門螺桿菌,英文簡稱Hp。
  • 吃大蒜能預防幽門螺桿菌?了解傳播途徑是關鍵,做到5點可預防
    除了在大自然中廣泛存在,能在強酸的環境中存活,幽門螺桿菌在全世界感染的人數也是最多的。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幽門螺桿菌在全世界造成了44億人感染,再也沒有一種病菌能夠擁有如此龐大的感染人群。
  • #我國超一半人感染幽門螺桿菌#上熱搜!小心細菌「口口相傳」!
    #我國超一半人感染幽門螺桿菌#上熱搜!小心細菌「口口相傳」!更需要關注的是這種病菌通過「口-口」傳播共餐易致群體感染年輕白領忙於工作因集體就餐、聚餐共用餐具、飛沫傳染等原因容易感染幽門螺桿菌對於幽門螺桿菌,你了解嗎?
  • 我們如何感染幽門螺桿菌,兩個不在乎的細節,打敗了你的腸胃
    因為我國一半以上的人已經或正在感染幽門螺桿菌,而幽門螺桿菌不像我們的B肝,主要通過血液、性別和母嬰傳播,而是通過糞便口或口對口傳播。總之,接觸受感染的食物或餐具會導致幽門螺桿菌感染,因此幽門螺桿菌易發生聚集性,家族型感染。什麼是幽門螺桿菌?他和我們的普通細菌有什麼區別?
  • 幽門螺桿菌傳播3大途徑你知道嗎?堅持吃5樣或可抑菌殺菌
    腸胃是人體消化的重要功能,如果受到細菌感染那麼人的身體免疫功能就會下降,2019年感染細菌數據結果顯示,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概率排名前10,相比其他病菌來說,感染率較高,同時這也是唯一能在人類胃裡生存繁殖的細菌,但是這類病菌在除人體外的地方是不能大量繁殖的,存活時間一般在4-6天內,因為它對生存環境的要求極高,只能生存在體內腸胃中
  • 什麼是幽門螺桿菌?快看看你是否也感染了
    這個討論的「主角」正是幽門螺桿菌,在我國幽門螺桿菌的平均感染率已經達到了59%。這就意味著,每兩個人中可能就有一個攜帶者。什麼是幽門螺桿菌?為什麼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這麼高?感染幽門螺桿菌有哪些症狀和危害?今天,長沙東大肛腸醫院胃腸科醫師餘仁貴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下。幽門螺桿菌是何方妖孽?
  • 我國超一半人感染幽門螺桿菌,感染了就需要根除嗎?
    據統計,我國超一半人感染幽門螺桿菌,這種病菌主要通過「口-口」傳播,共餐易致全家感染,且不少患者出現耐藥。 以前人們認為幽門螺桿菌是致病菌,但現在發現,幽門螺桿菌感染與哮喘、炎症性腸病、多發性硬化等疾病的發生呈負相關,即幽門螺桿菌感染對這些疾病具有保護作用。 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沒有特異性的臨床表現,部分患者表現為上腹疼痛、早飽、口臭、噁心、嘔吐、腹脹等症狀,部分患者毫無症狀。有一些人平時胃部沒有任何不適,卻在體檢的時候查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
  • 酒糟鼻,或是感染了幽門螺桿菌
    其實,如果胃中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就會分解食物中的某些成分,產生有毒或刺激因子等物質,影響胃黏膜的消化吸收,使大分子過敏物質通過胃黏膜進入體內,引發持久的過敏,造成上述病變。  1.口臭  幽門螺桿菌是引起口臭的直接病菌之一,幽門螺桿菌感染人體後,在胃內寄生並大量繁殖。幽門螺桿菌可以分解尿素產生氨、硫化氫和甲硫醇,這幾種氣體正是口臭氣體中的主要組成部分。
  • 幽門螺桿菌的6個危害,尤其是第6個
    3、使患胃癌的機率增加:有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使患癌症的機率增加3-12倍之多,30%到80%的胃癌,都與幽門螺桿菌有著特別的關聯,所以,一旦發現幽門螺桿菌感染,一定要及時清除,以免引發嚴重後果。4、做過胃大部分切除術等患者:胃大部分切除後,病人自身免疫抵抗力下降加上胃壁的破壞等使這類患者HP陽性的概率很高。
  • 3歲小孩感染幽門螺桿菌,醫生提醒:只因家長這個習慣,勸你戒掉
    不久後瑤瑤經常出現胃痛,胃脹,還有嚴重的口臭,這時候奶奶才帶她去醫院檢查,檢查報告顯示幽門螺桿菌陽性,HP值高達548,要給瑤瑤殺菌,不然會引起胃炎,胃潰瘍等,嚴重還會導致胃部腫瘤。那麼如何抑菌養胃呢?下面一起看看吧!3歲小孩為什麼會感染幽門螺桿菌呢?
  • 胃病總不好,或是感染了幽門螺桿菌,這3種情況需引起注意
    與胃病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幽門螺桿菌的檢出率也提高了,有很多患者可能診斷時並沒有任何症狀,這種情況按照以前的觀點認為可以不必要進行治療,但是按照現在的幽門螺桿菌治療指南推薦進行根治性治療,因為無法知道幽門螺桿菌會導致什麼症狀,而且幽門螺桿菌是胃惡性腫瘤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之一
  • 我國超一半人感染幽門螺桿菌,分餐制應該普及嗎?
    數據顯示,幽門螺桿菌感染使患胃癌的危險增加了2.7-12倍,在所有因感染因素導致的癌症中,被幽門螺桿菌感染所致的癌症佔45%。而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患胃癌的風險將增加4~6倍。
  • 我國超一半人感染幽門螺桿菌 你關心的問題都在這裡
    你還不重視幽門螺桿菌嗎?16日,南京一男子感染幽門螺桿菌致全家被傳染的新聞在各平臺上熱傳,話題#我國超一半人感染幽門螺桿菌#迅速登上熱搜榜單。在我國,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很高,但很多人認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沒感覺、沒症狀,所以不重視它,等到出現嚴重腸胃疾病時才後悔沒有早預防,早治療。什麼是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是寄生在人類消化道中的一種微需氧革蘭氏陰性桿菌,呈螺旋或S形,有鞭毛,因此把它稱為螺桿菌。
  • 感染幽門螺桿菌,嘴巴2個部位會說話,滅菌牢記3件事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從口進入胃部,寄生在胃黏膜表面的病菌。據統計,目前有80%的胃病患者都感染了這個病菌,嚴重點的甚至會發展成胃癌。很多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而不自知,患上胃病了以後才發現它是罪魁禍首。若要避免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就要熟知其傳播途徑有哪些。
  • 感染幽門螺桿菌,身體或有兩種表現,需要及時養胃
    幽門螺桿菌是當今相對普遍的現象。 由於其非常強的傳播能力,它可以通過口或口傳播,或通過糞便-口傳播,從而感染家庭成員以及周圍的同事和朋友。 幽門螺桿菌的常見表現 感染幽門螺桿菌後,大多數人不會感到太多,除了胃部不適和明顯的腸胃脹氣外,不會對患者造成實質性疼痛,因此很容易忽略它,從而使胃病變得更加嚴重 ,甚至可能演變成胃癌。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需要知道有兩種人特別容易受到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