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該不該「根除」?協和醫生告訴你

2020-12-20 澎湃新聞

健康時報

權威健康資訊,因專業而信賴!


本文專家:

楊愛明,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主任、主任醫師

嚴雪敏,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

據2017年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我國幽門螺桿菌感染率仍達約 50%。①

研究還表明,感染者中大約有 1% 的人最終會演變成胃癌。而我國有 14 億人口,有 7 億人感染,這個數字是非常巨大的。即便是 1% 的感染者不加治療罹患胃癌,那麼將有 700 萬人是「胃癌候選人」。

幽門螺桿菌感染如此普遍,還可能引發胃癌,應該如何應對?

幽門螺桿菌,

到底是好的還是壞的?

目前研究顯示,幽門螺桿菌是人類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的主要的致病因素;常年不受控制的幽門螺桿菌感染,還可能導致胃癌或胃淋巴瘤的發生……

所以,1994年,幽門螺桿菌被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癌症研究機構 (IARC)確定為Ⅰ類致癌因子!

這樣看來,幽門螺桿菌似乎是個「壞」細菌!

但是,現在的研究也發現,對有些人群來說,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是高的,但是胃癌的發生率並沒有水漲船高。

對有些人群而言,根除了幽門螺桿菌,反流性食管炎的發生率高了,有些人甚至更容易過敏了。

似乎,幽門螺桿菌也並非一無是處。②

幽門螺桿菌需要「根除」麼?

無論是2007年還是2012年我國國內的專家共識,專家們都認為幽門螺桿菌相關疾病是一種病原明確的傳染病。特別是在消化性潰瘍、胃癌、胃的某種淋巴瘤中,都傾向於「根除幽門螺桿菌」!

2015年日本京都的國際幽門螺桿菌專家的大會共識甚至提出為「減少胃癌、慢性胃炎等疾病的可能」,幽門螺桿菌一經查出,就應該根除。②

只要發現幽門螺桿菌就「殺」嗎?

其實,幽門螺桿菌只是一種被研究得較多的生活在胃內的菌而已。

目前有觀點認為,所謂幽門螺桿菌感染,其實就是胃腸道菌群紊亂的一個特例,提示的是人體內環境的紊亂,本質上應該調整機體內環境的平衡,而不是盯住一個幽門螺桿菌窮追猛打,更不應該為根除幽門螺桿菌而造成體內益生菌群體的生態失衡。

其次,目前經典的根除幽門螺桿菌的方案往往需要多種抗生素的協同,根除才會有較好的效果,而濫用抗生素或不規律使用抗生素會很容易產生耐藥菌,導致多次根除幽門螺桿菌不成功。

反覆多次根除不僅容易加重肝腎負擔,而且容易造成腸道菌群紊亂,導致人體內環境失衡,產生更多疾病狀態。

更不必說目前推薦的根除幽門螺桿菌的是四藥組合方,近2周的費用近千元,這也是一筆不小的醫療負擔。

但是,對那些發病機理研究得較透徹的,眾口一辭認為患有幽門螺桿菌相關性疾病的患者,如消化性潰瘍、胃癌、胃惡性淋巴瘤(MALT),目前消化界醫生還是認為有條件的話應該根除。

對於一些不明原因的蕁麻疹、不明原因的貧血,有時也要根除幽門螺桿菌。②

但是,殺菌需慎重!

應如何正確應對?

目前,結合專家共識,我們建議:

1. 明確的消化性潰瘍、某種胃淋巴瘤(MALT淋巴瘤),強力推薦積極根除幽門螺桿菌!

2. 胃癌、部分胃炎、胃癌後、胃大部切除術後、長期服用鎮痛藥、擬長期服用阿司匹林、部分不明原因的血液病,推薦根除幽門螺桿菌!

3. 其他發現同時存在幽門螺桿菌的疾病,是否需要根除幽門螺桿菌,並無明確推薦。②

如何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常見的幽門螺桿菌感染途徑:

不潔餐具

聚餐傳播

接吻傳播

母嬰傳播

不潔排檔

社交傳播

可見,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多是由於「病從口入」。因此,注意個人衛生十分重要。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維持自身內環境穩定,避免體內菌群失調,則是最根本地避免患上幽門螺桿菌相關性疾病的方法。②

因此,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勤洗手,尤其是餐前洗手;

2. 碗筷要消毒,尤其與幽門螺桿菌陽性者共同進食的時候,做到餐具分開;

3. 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應主動與他人分餐;

4. 聚餐時,鼓勵使用公筷,最好是通過宣傳,使大眾認識並接公筷的行動,即全民公筷行動。

本文參考自:

①劉文忠. 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J]. 胃腸病學, 2017(6).

②2019-07-24「協和醫生說」(pumchdoctor)《幽門螺桿菌,該不該「趕盡殺絕」?》

原標題:《幽門螺桿菌該不該「根除」?協和醫生告訴你》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根除幽門螺桿菌?
    很多人問我:體檢的時候醫生推薦做的一個「呼氣試驗」是什麼?有的時候我們肚子不舒服去醫院檢查,醫生也會建議做這個檢查,究竟是為什麼呢?「呼氣試驗」這個項目非常簡單,目的就是要看一下我們胃裡面到底有沒有幽門螺桿菌。它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細菌,特別是在我們中國人裡面,平均感染率超過六成。
  • 青黴素過敏又怎樣,幽門螺桿菌照樣能根除
    患者說他青黴素過敏,你可得留心真假…作者丨成虹醫生來源丨成大夫談消化1潰瘍病30年,幽門螺桿菌感染多次治療失敗「 1周前,一位患者高興的拿著呼氣試驗檢測陰性的報告進了診室我看了一下檢查報告,確實呼氣檢測是陰性,「太好了,您的幽門螺桿菌是根除成功了!」「成大夫,我在其他醫院治療5次都失敗了,是其他醫院的醫生介紹我過來找您看病的,在您這裡這是我第六次治療了,您不知道,我在等著拿結果的時候,心理緊張極了,生怕這次再治不好。」
  • 根除幽門螺桿菌,2020年最好的治療方案是什麼?
    「醫學界消化肝病頻道」特邀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消化內科肖雪醫生為我們帶來精彩的會議報導。幽門螺桿菌感染不但是引起胃炎、消化性潰瘍等常見消化道疾病的病原菌,長期慢性感染還會增加腫瘤發生的風險。如何有效進行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一直是研究中的熱點,本次UEGW上,來自法國的學者Tamara Matysiak-Budnik分享了幽門螺桿菌治療的最新進展。
  • 根除幽門螺桿菌,高危人群胃癌發病率下降73%!
    而外因主要是環境和生活因素,包括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也包括幽門螺桿菌的感染。(二)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幽門螺桿菌是一級致癌物,但是否每個感染者都需要殺滅細菌,依然有一定爭議。尤其對於沒有症狀的普通人群,有專家會推薦不著急根除,觀察為主,及時篩查。究其原因,是因為這些人得胃癌風險本來就不高,因此獲益有限,而有些研究發現,使用大劑量抗生素來根除幽門螺桿菌,有可能給本來健康的人群帶來其它風險,從而導致弊大於利。(延伸閱讀:幽門螺旋桿菌,到底要不要根除?)
  • 根除幽門螺桿菌,「高劑量二聯療法」到底怎麼樣?
    高劑量二聯療法是否能作為根除幽門螺桿菌的一線治療方案?過去幾十年,阿莫西林、克拉黴素、質子泵抑制劑三聯方案曾是根除幽門螺桿菌的一線治療方案,但隨著抗生素耐藥率的增加,抗生素相關不良反應等因素導致患者依從性差,最終顯著影響幽門螺桿菌根除率,提出更有效的幽門螺桿菌根除方案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 根除幽門螺桿菌會傷身體?關於幽門螺桿菌,你一定要知道的10大真相
    四  感染了不需要吃抗生素,中藥等就可以治好  錯誤!  我們所說的根除治療幽門螺桿菌,是強調「根除」,而不是抑制,是殺得片甲不留的意思。  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能證明個別中成藥、中藥方劑能夠完全殺滅幽門螺桿菌。
  • 如何證明幽門螺桿菌已根除?幽門螺桿菌的天敵是什麼?
    我們的胃部是一個高酸的環境,一般情況下細菌是很難在裡面生存的,但是幽門螺桿菌是一個例外,它能夠頑強地待在胃中,給你的身體搗亂,並且還會通過餐具、食物等進行傳染,所以在檢查出幽門螺桿菌之後,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想將其跟除掉。那麼如何才能判斷它是否被根除了呢?
  • 不瞞你說:幽門螺桿菌最怕什麼?醫生的一句實話讓你不再走彎路!
    同學們好,前面幾講中,和大家說了為什麼幽門螺桿菌被別人說成是一朵奇葩,你感染了後,有可能沒什麼感覺,也有可能會查出來有一些胃病
  • 日本武田用於根除幽門螺桿菌的新藥和國內四聯的區別
    最近幾年,國內的幽門螺桿菌根除率呈現走低的態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內科胡伏蓮教授曾介紹,隨著抗生素使用範圍的擴大,幽門螺桿菌的耐藥率逐漸增加,使其根除率越來越低。從1999年的海南共識,到2016年第五次共識,五版共識推薦的Hp治療方案從三聯變為四聯,療程從7d(天)、10d(天)增至14d(天)。
  • 吃大蒜可以殺幽門螺桿菌?檢查出幽門螺桿菌,該怎麼辦?
    現在我們大家應該對幽門螺桿菌都不陌生了,據統計我國有七億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平均兩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有幽門螺桿菌。很多人體檢的時候,檢查出了幽門螺桿菌,而肚子裡有幽門螺桿菌是件比較糟糕的事情,它會讓你出現口臭、食慾下降、反胃等不適。因此很多人檢查出幽門螺桿菌就很著急,著急去殺菌。
  • 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別怕!建議這7種人群根除-幽門,螺杆,胃癌,胃炎...
    原標題:【健康】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別怕!建議這7種人群根除→  據上海發布,你胃疼過麼?很多胃部疾病離不開一個「殺手」,這個「殺手」可能讓「一人得病染全家」,還可能「致癌」,它就是幽門螺桿菌,英文簡稱Hp。
  • 高效根除幽門螺桿菌!三合一膠囊Talicia獲美國FDA批准!
    近日,該公司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批准Talicia(omeprazole megnesium/amoxicillin/rifabutin,奧美拉唑鎂/阿莫西林/利福布汀,10mg/250mg/12.5mg)緩釋膠囊,用於成人治療幽門螺桿菌(H.pylori)感染。
  • 我國超一半人感染幽門螺桿菌,感染了就需要根除嗎?
    對於已經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患者,如果無不適,且胃鏡檢查僅僅只是淺表性胃炎的時候,不需要根除的。 老年人和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應進行風險獲益評估和個體化處理。一般而言,70歲以上老人對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藥物依從性及耐受性較差,發生抗生素不良反應的風險增加,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預防胃癌的獲益下降。
  • 牙膏、大蒜能根治幽門螺桿菌?醫生:規範治療,不信偏方
    不靠譜 記者搜索網購平臺,發現不少網紅牙膏,號稱內含「天然抗生素」「特效抗抑菌」和一些功能性植物成分,可以「遠離幽門螺桿菌」「除口臭、祛幽螺」,一支就要數十元。葉醫生說,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定植於胃黏膜上皮細胞表面的革蘭陰性菌,只有規範使用抗生素,才能達到根除效果。
  • 根除幽門螺桿菌,吃藥要注意些什麼?收藏備用
    胡鈺丁香醫生作者藥劑科副主任藥師治療幽門螺桿菌的藥物有哪些?圖片來源:圖蟲創意治療 Hp 的藥物有三大類,要聯合使用。圖片來源:圖蟲創意懷孕女性建議推遲到分娩後再根除 Hp,除非症狀非常嚴重。除了鉍劑、氟喹諾酮類(左氧氟沙星)和四環素類,其他殺 Hp 的藥物在孕 14 周后使用,是相對安全的。因為 Hp 感染並不是急症,通常不需要急著在孕期根除,大部分懷孕女性也不會選擇在孕期服藥根除。
  • 我國超一半人感染幽門螺桿菌 到底需不需要治療?
    對於35歲以上發現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醫生建議要先做胃鏡檢查,了解胃內情況後再進行幽門螺桿菌的根除治療,以降低和避免腫瘤的漏診風險。此外,專家建議家庭成員也要分碗、分筷、分毛巾。 數據 我國超一半人感染幽門螺桿菌 據媒體報導,近期,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接診一位30歲的患者,胃痛不舒服,後被檢測出幽門螺桿菌感染,在醫生建議下,他的妻子和父母也進行了檢測,結果都感染上了幽門螺桿菌!
  • 四聯療法根除幽門螺桿菌,胃卻更難受,要放棄服藥嗎?
    幽門螺桿菌的危害,對於已感染人群來說,一定深有體會。那麼它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威力,你知道嗎?為了逃避胃酸的腐蝕,它藏在了胃黏膜和鹼性粘液層之間。同時幽門螺桿菌還產生一種叫脲酶的物質,這種物質產生鹼性物質——氨(NH3),起到中和胃酸的作用。
  • 胃癌患者一級親屬根除幽門螺桿菌竟能降低73%胃癌發病率
    最新研究發現,此類人群根除幽門螺桿菌後能顯著降低其胃癌發病率,降低幅度高達73%,宜在萎縮發生之前及早根除。胃癌患者的直系親屬,若幽門螺桿菌感染,胃癌發病機率將進一步增高。三、最新研究證實:根除幽門螺桿菌能顯著降低胃癌患者一級親屬的胃癌發病風險眾多研究證實:根除幽門螺桿菌可明顯降低胃癌發病風險。2018年的一項薈萃分析顯示,在中國人群中根除幽門螺桿菌可以使胃癌發病風險降低44%。
  • 超50%的人感染幽門螺桿菌!哪些人需要根除?你需要了解這8個知識點!
    幽門螺桿菌寄生在人體胃黏膜的表面,由於自身可以分泌尿素菌,水解尿素放出氨,放出的氨多了,就會把幽門螺桿菌包裹起來,不受胃酸的侵蝕。> 感染幽門螺桿菌可造成多種症狀,比如腹痛、反酸、打嗝、腹脹、牙齦出血、口臭等。
  • 消化科醫生:2招可「剿滅」幽門螺桿菌,可惜很多人堅持不下來
    幽門螺桿菌很「出名」,一是因為它是目前所知唯一能夠在人的胃中生存的細菌,二是它給胃部帶來的傷害很大,在導致胃病的主要因素中,幽門螺桿菌居首位,持續的傷害也非常嚴重,是明確的一級致癌菌,會導致胃癌。那麼,幽門螺桿菌難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