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為何為一座小山坡專門抄了一首前人的詩?

2020-12-14 湖南在線


文丨伯平

上圖為毛澤東手書的清代詩人嚴遂的詩作《三垂岡》(岡應為崗):英雄立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只手難扶唐社稷,連城猶擁晉山河。風雲帳下奇兒在,鼓角燈前老淚多。蕭瑟三垂岡(岡應為崗)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來源:資料圖)

1964年,毛澤東給他的秘書田家英寫了這樣一張條子:

田家英同志:

近讀《五代史後唐莊宗傳》三垂岡戰役,記起了年輕時曾讀過一首詠史詩,忘記了是何代何人所作。請你查一查,告我為盼!

毛澤東在許多年的戎馬倥傯後,讀五代史時仍能清楚地記起年輕時讀過的這首詠史詩,可見其對它的印象深刻和喜愛。

《三垂崗》一詩記載的是五代時期李克用、李存勖父子的故事。李克用,唐朝末年沙坨族人,因祖上有功,被唐朝賜李,一直以唐朝忠臣自居。在明知唐朝大勢已去後,仍多次討伐率先稱帝,並在後來滅掉唐朝的後梁朱溫。李克用忠心護主,死前不稱帝,死後被追諡為後唐太宗。李存勖是李克用的長子,小名亞子,為後唐莊宗皇帝。史書稱其少有奇表,善騎射,膽勇過人。公元九二三年,朱溫死,後梁因爭奪皇位而內亂,李存勖乘機在魏州稱帝,改國號唐,史稱後唐,是為唐莊宗,尊其父李克用為太祖。後來滅掉後梁,完成了乃父李克用的遺願。

據歐陽修的《新五代史》「記載:初,克用破孟方立於邢州,還軍上黨,置酒三垂崗,伶人奏《百年歌》,至於衰老之際,聲甚悲,坐上皆悽愴。時存勖在側,方五歲,克用慨然捋須,指而笑曰:「吾行老矣,此奇兒也,後二十年,其能代我戰於此乎!」

李克用病逝後,李存勖進位晉王,年二十四歲。當是時,後唐在與後梁朱溫的潞州之戰中正處下風,多數人的意見是國家新有大喪,宜罷兵休戰。李存勖卻力排眾議,主張利用敵人的錯覺,出其不意,長途奔襲。《新五代史》上記載:「王謂諸將曰:『梁人幸我大喪,謂我少而新立,無能為也,宜乘其怠擊之。』乃出兵趨上黨,行至三垂崗,嘆曰:『此先王置酒處也!』會天大霧晝暝,兵行霧中,攻其夾城,破之,梁軍大敗,凱旋告廟。」三垂崗戰役不僅結束了兩國長達一年之久的潞州之戰,更重要的是奠定了後唐在與後梁兩雄之爭中形勢的主動,為後來滅掉後梁打下了基礎。巧的是,戰役的時間距李克用在三垂崗置酒時所說的那番話剛好二十年。

毛澤東對李克用、李存勖父子評價甚高,在評論這場戰役時說:「康延孝之謀,李存勖之斷,郭崇韜之助,此三人可謂識時務之俊傑」,並稱李存勖的戰術是:「先退後進」,又說:「生子當如李亞子。」在他的晚年,毛澤東曾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我現在是「鼓角燈前老淚多」。

《三垂崗》一詩的作者嚴遂成雖然在清朝的詩人中名氣不是很大,但他的詠史詩卻寫得很好。在這首七律中,寥寥數語不僅道盡了後人對前朝歷史人物和古戰場的憑弔和滄桑感,更勾勒出李克用、李存勖父子的來龍去脈,與後梁朱溫的矛盾,以及巧妙地嵌入李氏父子二人在三垂崗的事跡。毛澤東熟讀古史兵法,一生用兵屢出奇謀,且多以戰事入詩。揮筆書寫《三垂岡》詩,說明了他對三垂崗之戰頗為欣賞,也對此詩產生過強烈的共鳴。

1993年,中央文獻社出版的《毛澤東手書選集》公開發表了這幅手跡。原件為信紙上寫就,未注時間。整篇書法為典型的毛體狂草,用筆流暢嫻熟、氣勢磅礴,布局錯落有致、自然奔放,是為毛澤東晚年的成熟之作,亦為毛氏手跡之精品。


相關焦點

  • 毛澤東的最後一首詩,字雖不多,但讀來滄桑心碎丨可讀
    毛澤東一首不到50字的詩,為何讓人淚流不止?一九七五年底,毛主席寫了他一生中最後的一首詩 《訴衷情》。 《訴衷情》 當年忠貞為國愁, 何曾怕斷頭?這首詩是毛主席去世前一年,82歲時寫給周總理的。當時,毛主席身體不好,疾病纏身,周總理也身患癌症,亦在重病中。毛主席已經預感到,革命將發生曲折,他和周總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夙願將要「付與東流」。他問自己,也問周總理,社會主義的紅色江山究竟「靠誰守」?這首詞,字數雖然不多,但情感真摯,讀來滄桑心碎,令人潸然淚下。
  • 一首詩和一座禪寺(行天下)
    圖為鳥瞰蘇州楓橋風景名勝區,寒山寺塔、石拱橋盡收眼底。闕明芬攝(人民圖片)一一座寺廟,因洛夫一首小詩而聞名於世,它就是金龍禪寺。就如寒山寺,因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而聞名於世一樣。據說,在東瀛,《楓橋夜泊》是家喻戶曉的名詩,日本人的喜愛程度,不亞於中國人,詩歌被收入日本的教科書就是例證。
  • 毛澤東詩詞記憶:第一首正式發表作品為《長徵》
    讓我們從毛澤東詩詞開啟我們的70年文學之旅。  一  據多種資料表明,毛澤東第一次口頭和書面發表的都是同一首詩——《七律·長徵》。1935年10月初,毛澤東率領紅一方面軍翻過六盤山來到甘肅通渭,在城東一所小學校裡召開副排長以上幹部會,毛澤東在會上講解了長徵的意義之後,興致頗高地朗誦了這首詩。
  • 杜甫為維護自己偶像,專門寫下一詩來抨擊對手,成罵人的千古絕唱
    為有源頭活水來」,池塘中的水為何能夠如此清澈,那是因為它的源頭一直都有活水注入。在做學問的時候也是如此,想要真正獲得博大精深的學問,那麼就需要去學習前人的各種精妙之處,唐朝的杜甫對這點顯然有著極其深刻的體會。杜甫作為一代詩聖,他在文學藝術上的水平,已經達到了公認的巔峰,只有作為詩仙的李白可以與他並列。
  • 紅杏為詩三次出牆?古人也有抄襲黑名單,甚至還抄出了「技術含量」
    「山中宰相」陶弘景抄了《四十二章經》近七成;李白偷了《春江花月夜》的月色;一首詩56字,蘇東坡隱括了52個字;乾隆作詩涉嫌抄了3萬首……在古人的抄襲黑名單上,星光熠熠。「漢人好以自作之書而託為古人,張霸《百二尚書》、衛宏《詩序》之類是也。晉以下人,則有以他人之書而竊為己作,郭象《莊子注》、何法盛《晉中興書》之類是也。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書,無非竊盜而已。」
  • 從毛澤東詩詞感悟偉人家風
    噩耗傳來,毛澤東立即趕回韶山。他跪守在慈母靈前,揮淚寫下了一生中最長的一首詩《四言詩.祭母文》。這是一篇念頌母親的絕唱。毛澤東將自己的痛苦、悲傷、思念、悔恨、感恩之心表達得淋漓盡致。寫好《祭母文》後,他意猶未盡,又寫了兩副輓聯。第一副輓聯為:「春風南岸留暉遠,秋雨韶山灑淚多。」第二副輓聯為:「疾革尚呼兒,無限關懷,萬端遺恨皆需補;長生新學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處尋?」
  • 一首小詩背後的力量
    2017年12月,她和其他17個孩子被送到南京,參加昆明市呈貢區是光四季詩歌青少年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是光」)和其他幾家機構一起舉辦的詩歌音樂會,去朗誦自己的詩。這一次,詩歌將她帶得更遠。2020年5月下旬,這首詩和專門為它創作的插畫,以公益海報的形式出現。而李玲現在,還在雲南山區一所縣高中就讀。「是光」創始人康瑜記得,這幅公益海報展出最後一天,是兒童節。
  • 毛澤東晚年為何不願做白內障手術?不想影響工作
    毛澤東晚年為何不願做白內障手術?不想影響工作 2013年11月27日 10:39 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晚年毛澤東  編者按:近日,人民網黨史頻道發表了連載於《黨史縱覽》雜誌2013年第10期和第11期的文章《唐由之:為毛澤東主刀手術的日子》。
  • 1961年,郭沫若因何翻譯魯迅的這首詩?與毛澤東的指示有關
    而且,這次翻譯還與另一位詩人、政治家的毛澤東的指示相關。資料圖新華社記者 鄔惠我 攝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毛澤東先後會見了阿爾及利亞、肯亞及羅馬尼亞、日本等國的代表團。在與這些代表團會見時,毛澤東依舊錶現出他浪漫的詩人氣質。例如,他在會見一個日本代表團時,就親筆書寫了魯迅的一首詩,作為贈禮。
  • 「申江詩潮第242期」談詩說詞:潘承勇從毛澤東的兩首詩說起(總615期)
    累計和詩達50多首,論文10多篇。解放後,1957年《詩刋》刊發包括這二首在內的毛澤東詩詞,《人民曰報》等媒體相繼轉發,很快在社會上掀起一陣學習、研究毛澤東詩詞的熱潮。毋庸置疑,毛澤東詩詞的超常傳播和影響,是同毛澤東特殊的領袖身份分不開。但同時也應看到,毛詩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符合古詩詞創作應具有的」四美」。
  • 史上被抄襲最多次的一首唐詩,不僅唐人抄,蘇軾也抄出一首名篇!
    中國文人的筆觸如同細膩的墨泥,不論所述意象為何物,只要用心將感情研磨進去,就能潑灑出一片錦粲珠零,所以唐詩宋詞中所出現的意象繁如星海,詩詞作者也從這片海面上撈起過很多遺字逸句。然而在唐詩史上卻存在著這樣一個意象:它算不上很美的東西,其特徵也相當明顯,但卻被後世作者抄襲了無數遍!
  • 少年毛澤東以詩明志,對曾幫自己衝破藩籬的表哥,卻屢拒其請求?
    這對求知若渴的少年毛澤東來說,簡直就是一座知識的寶庫。即便回到了自己家裡與父母常住,毛澤東也還經常徒步走上幾十裡地,往返於自己家與外婆家,以借閱這些書籍。青年毛澤東對文化知識的嚮往如饑似渴,他幾乎將舅舅家的藏書全部通讀了一遍,其中就包括毛澤東一生鍾愛的典籍《詩經》。我以為,毛澤東早期的許多詩詞作品有非常濃鬱的古體詩歌氣息,應該大多都源自於《詩經》的影響。
  • 為你選詩,為我抄詩,唐詩裡有「錢楊」最美的事
    注意這個量詞,情書往往是「一封」,情深的也不過「一疊」,但錢鍾書花了7年多時間,選了1997首唐詩,楊絳則把這些詩都抄了一遍,還加上了自己的批註。這不是情書是什麼?今年11月21日是錢鍾書誕辰110周年的紀念日,就在這一天發布的《錢鍾書選唐詩》,讓「情書」成為面向公眾的學術著作,但仍不可抹去這部唐詩選的「私人」色彩。
  • 一首悼念亡友寫的詩
    對他的英年早逝,毛澤東表示「死殊可惜」。5月23日,一師師生為易昌陶召開追悼會,共送輓詩、輓聯256副。毛澤東和著淚水寫下名為《挽易昌陶》一詩:同學易昌陶君病死,君工書善文,與弟甚厚,死殊可惜。校中追悼,吾挽以詩,乞為斧正。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來。愁殺芳年友,悲嘆有餘哀。
  • 李白一首傑出的五絕詩,語出驚人,想像大膽奇特
    李白師劍於當時的大唐第一劍裴旻,得其真傳,故而李白的劍術其實非常厲害,只是李白的詩名太響,而將劍名蓋過了。李白一生遊歷祖國的大好河山,對於自然美景,極盡謳歌讚美,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傑出的詩篇。李白的詩往往想像奇特,語出驚人,總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產生久久的精神震撼。前人評價李白乃是「發想無端」,其詩意縱橫無際,難以揣測。
  • 3千年前的一首小詩,被譽為「隱逸詩之宗」,陶淵明也在模仿它?
    許由聽說後,態度堅決的拒絕了堯,甚至還以聽到這些話為恥,來到了潁水邊清洗耳朵,後來乾脆逃到了箕山隱居了起來。許由這種「淡泊名利」的情操,為後人所尊敬,人們也將其視作「隱士鼻祖」。古今學者們通過研究,對後者是不是隱逸詩的頗有爭議,但大多都認為前者《考槃》是一首稱讚隱士的詩歌,甚至還有人將其看作是「隱逸詩之宗」。
  • 揭秘:為毛澤東專門印製的"大字本"[組圖]
    原標題:揭秘:為毛澤東專門印製的"大字本"[組圖]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毛澤東是個終生與書為伴的人,他熱愛學習熱愛讀書無人能比。毛澤東曾說:「我一生最大的愛好是讀書。」「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
  • 芙蓉國裡盡朝暉,毛澤東詩詞中的湖南
    1925年9月,青年毛澤東獨自登上湘江岸邊的嶽麓山,放眼漫山紅遍的楓林和漫江碧透的湘江,腦海中萬千思緒,無限感慨油然而生,遂吟《沁園春·長沙》詞一首。 《七律·到韶山》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 紅旗捲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 雙流小山坡 竟埋上百佛像
    新華網四川頻道訊:一次偶然機遇,村民謝太婆在家附近的山坡上發現一座半掩埋在土裡的佛像。當十幾位村民將這座佛像起出時,十多座深埋在土裡的佛像也露出頭角。昨(29)日,隨著村民將一座座石雕佛像出土,這些不知埋藏了多少年的佛像終於得見天日。村民粗略統計,這方圓20多畝的小山坡竟然埋了上百座佛像。
  • 推薦一首小詩
    今天我想在推薦小說之前呢,先推薦一首古詩,據說它是現在小學語文裡面要學的一首詩,不知道屏幕前的你曾經學到過嗎?我沒有學過。這是一首託物寓意的小詩,也是唐人詠蟬詩中時代最早的一首蟬是什麼?我相信這兩天,這幾天天每晚入眠的時候,窗外傳來的聲音一定讓你難以忘記,同樣蟬聲也是無數人年幼時的回憶為什麼說這是一首託物寓意的小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