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香港老照片 百年前香港繁華風貌

2020-12-20 三哥的趣歷史

1928年香港老照片,本組照片出自日本人當年發行的《亞細亞大觀》。

「九一八」前後,為大量獲取中國情報,日本在華設立了不少收集情報的研究機構,其中「亞細亞寫真大觀社」(下稱大觀社),是當年主要的影像採集拍攝機構之一,出版有《亞細亞大觀》《亞東印畫集》《滿蒙大觀》等畫冊。

《亞細亞寫真大觀》等刊物發表的照片可以發現,日本為侵略中國而做了諸多準備。中國的各行各業如商業、手工業、服務業、工業、林業、漁業以及中國百姓的民俗習慣、宗教信仰等,全被納入日本攝影者的視野。這些照片被源源不斷地運回日本發表,以刺激和膨脹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對華侵略的欲望。但同時,這也為中國保留了一批珍貴的民國期間的影像資料。

以下這組照片即為當時在香港所拍攝。

海上看香港

香港鳥瞰照

香港公園散步道

太平山纜車

相關焦點

  • 香港收藏家協會舊物展見證香港百年風貌
    新華網香港3月21日電(記者王欣)香港收藏家協會21日在香港中央圖書館舉行展覽,展出香港收藏家收藏的車票、郵票、舊相片、月份牌以及勳章等具有香港歷史價值的各類舊物,與市民一同見證香港近百年的歷史風貌。
  • 香港歷史博物館推出大型老照片展 回溯香江百年滄桑
    新華網香港12月17日電(記者王欣)香港歷史博物館大型歷史圖片展——「影藏歲月——香港舊照片展」,18日將與香港市民見面。700多張記錄香港過去百年滄桑變遷的珍貴照片,將帶領人們走進歷史的時光隧道。
  • 1929年-1942年的香港老照片
    1929年-1942年的香港,圖為疍族人家。此船為水上商鋪船,船上還印有番號「1143」。(1929年)1929年-1942年的香港,圖為夜晚的維多利亞灣。海岸一線高樓林立,山上山下萬家燈火,星星點點璀璨無比。
  • 老照片:80年代的九龍寨城,繁華香港市內曾經的「罪惡之城」
    1980年代的香港,經濟進入飛速發展時期。彼時雖然香港面積不大,但是經濟卻非常有活力。圖為1980年代的香港維多利亞港。海面上舟楫林立,陸地上則是一片鋼鐵森林的繁華景象。但是在1980年代的香港繁華背景之下,香港市內卻有著一個叫做九龍寨城的貧民區。
  • 一組老照片,帶你穿越到60年代的香港,夜景已經如此繁華
    香港是全球高度繁榮的國際大都會之一,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等3大區域組成。1840年之前的香港還是一個小漁村。1842年至1997年間,香港淪為英國殖民地。本組老照片拍攝於1960年的香港。圖為當年香港的皇都戲院。圖為1960年香港的皇后大道。
  • 老照片:30年代上海馬路上奔馳汽車馳騁,40年代香港美麗街景
    1950年代,英國殖民時期的香港,高樓林立,商業區繁華,街道兩邊多為銀行。這是一組數碼修復上色的老照片。1940-1950年代,英國殖民時期的香港,商業街非常整潔,路邊停著各種品牌的進口汽車,馬路兩旁的商店招牌可以看得出當時香港的繁榮。
  • 香港最著名的漁村,有一多百年歷史,見證了香港幾代人滄桑
    大澳村口大澳是香港現存的最著名的漁村,位於香港新界大嶼山的西部地區,並且蘊含獨特的意蘊風情,所以享有」香港威尼斯」的美譽。所以這期依舊保持著早期香港漁村的味道和風貌。大澳在人們的眼裡一直都是風景秀麗、充滿漁鄉風情的地方。
  • 1974年的香港老照片,那時也很窮,比爾霍克拍攝
    本篇24張拍攝於1974年的香港。圖片解讀1、位於香港南區的香港仔(Aberdeen)區域,街頭的一個畫攤,帶著奇特帽子的女孩在看報紙。2、香港仔(Aberdeen)的一個老人家,白色的長髯,飄飄似仙。
  • 老照片:香港最繁榮的地方,港島地區1972年
    香港島是香港的主要島嶼,亦是香港第二大島嶼。香港島是香港開埠最早發展的地區,島上有香港的商業和政治中心。英國殖民者最初居住的地方維多利亞城就在香港島政府山一帶。而香港島與九龍半島之間的海港以Victoria(維多利亞女王)命名,名為維多利亞港。
  • 香江漫話:香港最繁華最秀麗的區域——尖沙咀
    中新社香港一月十一日電題 繁華秀麗的尖沙咀    中新社記者孔妙然  又一批香港影藝人日前為「星光大道」舉行第三次打手印儀式。這條為表彰卓越貢獻電影明星而興建的「星光大道」,全長四百四十米,今年第二季度就將出現在尖沙咀海旁。  尖沙咀是香港最繁華而又最秀麗的區域。
  • 太平山頂,演繹香港的絢麗與繁華
    【山頂纜車】太平山山頂纜車用於來往中環花園道和太平山頂,是香港悠久歷史的交通運輸工具,距今已有百年歷史,路軌依山而建,全長1.4公裡,纜車最陡的角度達27度。纜車於1885年開始動工,1888正式營業,限載30人,直到1989年改用了電子計算機控制驅動的全鋁製紅色車廂,載客量達120人,明年2018年就是纜車通車130周年了。
  • 清末香港老照片:兩廣總督當街查案,圖8是春節時的皇后大道
    清末香港老照片:兩廣總督當街查案,圖8是春節時的皇后大道 1842年,清廷割讓香(港)島給英帝國。1860年),又割讓九龍半島給英帝國。1898年,新界亦被英帝國強行租借,租期為99年。來看一組清末時期的香(港)老照片。通過這些照片來見證世事滄桑。這一張照片是清末時期香港的街頭,兩個轎夫在街上等生意,遠處是西式風格的建築物,
  • 香港黑社會百年進化史
    今天不少還活躍在香港社會的幫派,可以追溯到香港開埠時期。頗有影響的「和字系」幫會,成立於1846年。當時,部分洪門散兵常聚集在香港中環的和記客棧,便以「和」字為記,組成幫會。此後廣招社會閒散人員入會。以「洪發山、忠義堂、珠江水、白雲香」作山頭訣,將洪門原宗旨「反清復明」改為「反共復國」,其支派直接以蔣介石的「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八個字「堆」進行活動。之後,「14號」又被稱為「14K」。已在香港落地生根的一些幫派經過百年發展,也出現了分化組合。「和勝和」是在1930年從「和合圖」中分離出來的,是「和」字派中僅次於「和安樂」的第二大幫。
  • 除了李嘉誠還有一個李家成,百年前到香港淘金,創造香港第一望族
    李石朋晚年的時候,一直有開一家銀行協助香港的華人發展生意的想法。1918年,李冠春跟三弟李子才,還有本地巨富周壽臣等人一起成立了東亞銀行。李冠春成為了香港第一代的華人銀行家。東亞銀行主要是以服務華商為主,很快就獲得了香港的華商支持,東亞銀行開業第一年就實現了盈利。李冠春乘勝追擊,在上海跟越南又開設了分行。到了30年代的時候,東亞銀行已經成為了香港最大的華資銀行,並且成功上市集資,成為了香港第一家上市的華資銀行。1935年,李冠春蓋了14層的東亞銀行總部大樓,李家的聲望達到了頂點。
  • 踏青季節 走進香港郊野,追尋「綠野仙蹤」
    香港徒步路線中的重要一站——屯門文/羊城晚報記者 劉星彤圖/香港旅發局提供(另署名除外)香港這座國際大都會,很少有人注意到在她城市繁華的另一面,有近3/4的土地都是郊野與海岸,散發著清新質樸而抵達山頂觀景臺之後,也可以試試輕鬆的山頂環回步行徑,這條路徑上部分棧道沿懸崖峭壁興建,已有百年歷史,一邊走,可一邊居高臨下飽覽城市景觀。山頂環回步行徑起點為凌霄閣旁的百年古道盧吉道,大約走20分鐘可達的盧吉道觀景點,是欣賞維港全景的好地方。繼續沿挨著盧吉道的夏力道前行,便可返回凌霄閣。
  • 香港港麗酒店慶祝希爾頓酒店集團百年華誕
    香港2019年5月14日 /美通社/ -- 自1919年成立以來,希爾頓在全球酒店企業領域保持領先地位,一直引領著行業的創新與改革,致力通過卓越服務,讓世界各地的旅行者可以盡享真誠體驗,無憂在希爾頓敞開世界。
  • 香港最繁華地段,被譽為旅遊者的天堂,鴉片戰爭從這裡開始!
    香港如今是亞洲最為繁華的地區之一,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香港曾經是人人豔羨的地方,特別是香港四大天王的出現,在內地掀起了一場風靡一時的香港熱,很多年輕人都梳起了中分頭,模仿劉德華、黎明、郭富城和張學友,一時之間,大街小巷播放的都是港片,傳唱的都是港曲。
  • 1976年的香港社會
    這組老照片拍攝於1976年。 香港仔避風塘。以前香港仔是一個漁村,避風塘是本地漁民的庇護港。
  • 香港真像想像中的那麼繁華嗎,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去香港?
    (一)香港印象在過去幾十年,香港對於我們來說就是繁華、發達的象徵。對三四十歲的朋友來講,我們可以說是看著香港的影視劇長大的。到現在,我們都還能說出一些當年火爆大陸的電視劇,像《霍元甲》《射鵰英雄傳》《上海灘》等。
  • 購物的天堂——香港:讓我們一起來感受獨具魅力的香港吧!
    香港作為中西文化匯流的聚點,高度的文化差異造就了香港成為國際性的大都會。這裡可謂包羅萬象,這是個濃縮的精華的世界,是繁華熱鬧的不夜城,它也成為了人人慾看的萬象之都。 當地美食很多,小吃也十分豐富。除此之外香港也是購物的天堂銅鑼灣典型購物城就如同新加坡的烏節路,熱鬧繁華,布滿各種豪華商場如日本的崇光 、西武、三越 ,及香港的先施等。此外,與美國紐約時代廣場及日本東京時代廣場同名的香港版時代廣場是另一購物熱點。典型的多層樓高島屋型商場,讓高消費群能豪爽地花它一筆。餓了,商場一角另一7層樓高的建築開滿了餐館和酒樓,絕對能讓人飽食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