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花椒,廚房裡的常客,有人就好它這口兒。尋常百姓家常備,臨床上也是常用中藥;日常用它回乳通乳,臨床用其散寒止痛、殺蟲止癢、安蛔止痛、解表散寒,花椒是當之無愧「性價比」超高的一味良藥。(編輯/三木)
//////////
藥用花椒
《神農本草經》:「主邪氣咳逆,溫中,逐骨節皮膚死肌,寒溼痺痛,下氣。」《本草綱目》:「椒,純陽之物,其味辛而麻,其氣溫以熱。入肺散寒,治咳嗽;入脾除溼,治風寒溼痺,水腫瀉痢;入右腎補火,治陽衰溲數、足弱、久痢諸證。」
花椒用於中寒腹痛、寒溼吐瀉時,常與生薑、乾薑、白豆蔻、肉豆蔻、人參等同用,以增強溫中散寒、止痛止瀉的效果。
花椒辛溫,入脾、胃經,辛可散寒祛邪,溫可助陽祛寒,故可溫陽健脾,用於中焦虛寒之脘腹冷痛、嘔吐、洩瀉等症。如《徐靈胎醫略六書》卷二十五之椒樸丸,與乾薑、小茴香、茯苓、厚樸同用,溫中散寒,除溼止瀉,主治傷冷腹痛、洩瀉、脈緊者。又如《魏氏家藏方》卷五之椒樸丸,與黑附子、生薑、厚樸同用,治療脾胃虛寒,不思飲食,洩瀉無時等。
花椒辛溫,芳香性烈走竄,既可入手太陰氣分,又可入足厥陰血分故可通調氣機、血脈,溫陽散寒以止痛。如《金匱要略》之大建中湯,與乾薑、人參、飴糖同用,補虛緩急,散寒止痛,主治中陽衰弱,陰寒內盛之脘腹劇痛證。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Maxim.
花椒《日用本草》
【來源】為芸香科植物青椒或花椒的乾燥成熟果皮。除去種子(椒目)及雜質,生用或炒用均宜。
【異名】川椒、蜀椒、香椒、大花椒。
【性味】味辛,性溫。
【歸經】歸脾、胃、腎經。
【功能與主治】花椒有溫中止痛、殺蟲止癢的功效。其性辛散溫燥,入脾胃,長於溫中燥溼、散寒止痛、止嘔止瀉。常用於脘腹冷痛、嘔吐、洩瀉、不思飲食等症。此外,花椒還可驅蛔殺蟲,可用於小兒蟲積腹痛。
【適用人群】外寒內侵或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不思飲食者。夏季受寒溼而洩瀉不止者。小兒蟲積腹痛、蛔蟲病、肛周瘙癢者。
【注意事項】本品較溫燥,陰虛火旺者忌服。孕婦慎服。
【用法用量】可煎汁、煮粥、熬湯或入丸、散。煎服用量在3~6克。
食膳與實際應用
生花椒一般用於煎汁、燉湯。炒花椒即用清炒法將花椒炒至有香氣,一般用於做蘸料。為了食用方便,也可直接用花椒粉。
花椒食療
花椒雞丁
溫中散寒、補益脾胃
【食療功效】
雞肉溫補脾胃,花椒溫中止痛,辣椒祛寒燥溼,合用可起到溫中散寒、補益脾胃、強身壯體的作用,尤其適合中焦虛寒者日常保健。
【食療藥膳】
雞胸肉250克,花椒10克,雞蛋清1個。澱粉、蔥段、薑片各10克,料酒、醬油、白糖、鹽、香油各適量。雞胸肉洗淨,切成丁,用料酒、雞蛋清和澱粉抓勻、上漿。鍋中倒油燒熱,下蔥段、薑片炒香,放入雞丁炒至變白色。倒入花椒,炒出椒香。放入醬油、白糖、鹽調味,淋上香油炒勻即可出鍋。隨餐食用。
【適合人群】
適合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洩瀉、體弱乏力者食用。氣血兩虧、四肢不溫、寒溼痺痛者宜食用。適合秋、冬寒冷季節食用。
【特別注意】
此菜比較燥熱,有陰虛內熱、上火炎症、出血者均不宜食用。孕婦慎食。
花椒粥
除溼止痛、殺蟲解毒
【食療功效】
此粥有溫中散寒、除溼止痛、殺蟲解毒的功效,最宜脾胃虛寒的腹痛、吐瀉者食用。
【食療藥膳】
花椒3克,粳米100克。蔥末、薑末、鹽、香油各適量。將粳米淘洗乾淨,放入鍋中,加適量水,熬煮成粥,盛入碗中。花椒焙乾壓碎,撒在粥上,放入所有調料,拌勻食用。每日早、晚溫熱食用。
【適合人群】
適合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洩瀉或由於蛔蟲引起的腹痛、嘔吐者食用。秋、冬季食用尤宜。
【特別注意】
此粥較辛辣,平素畏辣食及陰虛火旺者不宜;孕婦亦不宜。
登場書籍
一本介紹養脾胃食療的精品養生書
脾胃是人身氣血生化之源,又被稱為「後天之本 」。經常暴飲暴食或節食過度、不按時吃飯,飢一頓飽一頓,會導致脾胃氣機失調、積滯不化、吐瀉、噯腐吞酸等問題,胃病很快就會找上門。所以,健脾養胃要從每頓飯開始。
養生正道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