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神童一直是讓人羨慕的對象,古有甘羅、曹衝、司馬光等被文人墨客寫入書籍記載的神童,現代有謝彥波這樣11歲讀大學,18歲讀博的「現代神童」,他們的未來可期。
有這麼一位被父親精心培育的「神童」,9歲就參加了高考,10歲讀大學,這個小「神童」現在過得怎樣呢?
這個叫張易文的小姑娘來自河南商丘,她的父親在一家培訓機構工作,身為教師的他非常痛恨填鴨式教學,同時有著一套獨特的教育方式。
張易文的父親表示,因為女兒在學校學不好,自己就把女兒接回家裡單獨教育了。孩子4歲時,就已經認識2000多字了,到了9歲,就已經學完高中英語和語文兩科的內容以及初中的數理化內容了。
張父沒少在外人面前「宣傳」自己的神童女兒,張易文也成為了不少人羨慕的對象。
在父親的安排下,剛滿9歲的張易文參加高考了第一次高考,結果只考了172分,這樣的成績讓眾人質疑:「神童」的水平就這樣?
張易文父親給出的理由是孩子的高中數學只看了一遍,其他科花的時間也不多,沒考好很正常。
於是,張父把孩子送到一家高考複習培訓機構讓孩子接受4個月系統的高中知識複習,這番操作讓眾人再次對這個「神童」孩子表示質疑:這不是填鴨式教育?複習完畢後,10歲的張易文參加第二次「高考」。
實際上,這是民辦本科院校商丘工學院舉辦的一次單招考試,張易文以352分的成績成為該校的一名學生。
10歲就讀大學的張易文讓父母為此沾沾自喜,但是她並沒有過得很好。
民辦學校學費並不便宜,而且因為年齡懸殊和經驗差別,她在學校非常孤獨,事事都要依靠父親幫一把,這樣的大學生活怎麼會開心呢?
張易文畢業後,並沒有成為大家想像中的「國家人才」,而是畢業就「失業」了。因為年紀小,沒有工作單位會要她,只能回家給父親當助教,每個月領著2000塊的工資。
對於孩子如今的發展,她的父母也充滿了後悔和擔憂,這樣的結局讓人唏噓,張易文父親「揠苗助長」式的教育培養哪能培養人才?
第一,像張易文父親這樣將原本需要花費十二年才能學好的內容,讓孩子短時間內學完,相當於「趕鴨子上架」,很容易讓孩子產生厭學心理。
第二,「揠苗助長式」教育容易抹殺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讓孩子成為只會做題,不會思考的機器。
第三,只重視孩子的學習或特長,都會讓孩子「畸形發展」,總是匆忙學習的孩子,往往缺少求知慾,沒有獨立生存能力和學習的好習慣。
1.做孩子閃光點的發現者。
成功的家長都是孩子閃光點的發現者,每個家長都應該去發現孩子的長處,再加以培養,而不是利用孩子的長處,讓孩子當一個「神童」謀取利益。
2.懂得「順勢而為」
孩子有優勢,家長應當引導和陪伴,保持孩子的天性,讓孩子整體上順其自然地成長。
3.讓孩子的成長從「做孩子」開始
每個孩子都應該有個愉快的童年,家長們不應將孩子作為炫耀的資本,把孩子當作工具人,而應該給孩子一個美好童年!
「神童」乃是罕見的物種,並不需要有意栽培,像張易文這樣「拔苗助長」的成長,前途必定是一片迷茫,家長們也不可效仿哦!
今日互動話題:你怎麼看待張易文父親的培養方式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