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13歲女孩因為在其父親所辦的私塾教書,經過不少媒體的報導讓大家又重新關注這個女孩,同時也在網上引起了不少的議論。同時其父親也發表聲明,稱是為了培養聖賢。
張易文,出生於河南商丘,2016年年僅9歲的她就參加了高考,由於年齡實在太小了,跟當時參加高考的18歲大哥哥大姐姐比較起來顯得太過顯眼。一下子就進入到了大眾的視野中,得到了「天才少年」的稱號,經過媒體的宣傳,這個女孩子備受關注。
張易文的人生軌跡充滿了神奇:4歲開始在父親辦的私塾讀書,9歲首次參加高考,10歲被商丘工學院專科錄取,13歲畢業回私塾當助教。
其父張民弢在一家培訓機構工作,他對於中國填鴨式教育十分不滿,對待孩子的教育有著自己的安排和思考,對於網上甚至當年人民日報發的《人生慎按「加速鍵」》對於他的質疑不為所動。他對於自己孩子原本規劃為:10歲考上大學,20歲博士畢業,然後搞科研,進入「比較上流的社會」。
按照父親張民弢的說法,張易文在4歲的時候已經可以認識2000多個字了,到了9歲的時候,張易文就完成了高中英語和語文兩門學科,還包括了初中的數理化內容。
2016年,張民弢開始讓9歲的張易文報名參加高考,在他看來,自己的孩子只要能證明同等學力水平和相關單位開具的證明就可以參加高考。可是由於「只是粗粗看了高中數學,物理化學幾乎沒有學」這個原因,使得孩子只考取了172分。
2017年2月,張民弢將自己的孩子送到了複讀機構,努力學習了4個月。然後就參加了當年商丘工學院的單招考試,考試分數為352分,被商丘工學院的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錄取,為專科三年制。
至於為何要選擇商丘工學院這所院校,張民弢表示是為了能更好照顧孩子,同時他對於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也是比較認可,認為以後是信息化的時代,是今後的熱門。
對於網上各種批評聲,質疑聲張民弢發表了自己的想法,他說女兒畢業後已經開始在他的私塾當助教了。而且只是打算讓孩子先工作2年,等後面她自己可以根據自己情況選擇是否考研究生。而且他稱「我們的教育理念,是培養聖賢、縮短學年,為什麼要培養聖賢?因為現在整個中國教育缺乏這種聖賢教育,比如說,前兩年,北大的一位學生把自己的母親殺了,還有一個英國留學回來的孩子,殺害了自己的父母。因此,如果沒有社會責任感,沒有聖賢之志,不但不能為聖賢服務,反而會給社會造成危害,一個人有多少知識並不重要,成為少年大學生意義也不是最大的,最關鍵的是,是否具備聖賢人格。」
同時他還稱「現在女兒比較自由和快樂,網上有人說,因為讀了大學,和大家溝通少,造成了心理問題。實際上不是這樣,她的性格就是這樣。」
對於不少網上提出的質疑,比如有網友稱「我們看到的更多是一個父親的貪婪,自私,讓自己的孩子走上了一條不歸路。」不過也有網友稱「期待你們的教育實驗獲得成功」,不管如何,最主要是父母能疼愛自己的孩子,讓他們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您對此有什麼看法嗎?歡迎留言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