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原創:柳暗花明
圖片來源:網絡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對妙玉著墨較少,她出場不多,卻是十二金釵之一,也是我特別鍾情的一個人物。妙玉的身份極為特殊,非主非客,非小姐非丫鬟。她是賈府下貼請來入主櫳翠庵,帶髮修行的尼姑。妙玉精通園藝茶道,能詩善文,水準絕對在賈府四豔之上。她在紅樓十二釵中排名第六,甚至排在當家少奶奶之前,完全是實至名歸。
讀《紅樓夢》,我印象特別深的一節是櫳翠庵茶品梅花雪。櫳翠庵是大觀園的尼姑庵,妙玉又是個性孤僻的主持。因此,櫳翠庵平日裡是寂靜的。那日,賈母帶著劉姥姥一行人來到櫳翠庵。看到庵中收拾得極幽靜雅致,就連賈母經歷過繁華無數的賈母,都連連誇讚:比別處越發好看。賈母是何等人物,什麼樣的稀罕景色沒有見過?可見妙玉的翠櫳庵的確別具一格,清雅無比。
趁眾人喝茶之際,妙玉悄悄扯了扯黛玉、寶釵的衣襟,引她們到耳房內,寶玉隨即跟來。只見寶釵坐在塌上,黛玉則坐在妙玉的蒲團上。妙玉附身向風爐,扇滾了水,另泡了一壺茶。寶玉笑道:偏你們吃體己茶呢。二人戲他:「你又趕了來飺茶吃。這裡並沒你的。」妙玉取出兩隻茶杯,一隻叫做「瓟斝」,是晉代著名鑑賞家王凱的珍藏,後又為大文豪蘇軾所鑑認的極品珍玩,妙玉斟上此杯,交與寶釵。另一隻形似缽而小巧,有三個垂珠篆字,鐫著「點犀」,遞與黛玉,不知是否有心有靈犀一點通之意。又將自己平日裡使的綠玉鬥與寶玉用。
寶玉自以為寶釵、黛玉用的是古董,而他的則是俗器。妙玉冷笑道:只怕你翻遍賈府,也未必找得出這麼一個俗器來呢。遂又尋出一個九曲十環一百二十節蟠虯整雕竹根的大綠玉鬥,想必也是奇珍異寶。笑道:「就剩了這一個,你可吃的了這一海?」寶玉忙道:「吃得了。」妙玉卻道:「你雖吃的了,也沒這些茶糟蹋。豈不聞『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騾了』。你吃這一海便成什麼?」說得大家都笑了。
妙玉執妙玉執壺,向海內斟了約一杯。寶玉細細品了,果覺好茶,賞讚不絕。黛玉問:「這也是舊年的雨水?」 妙玉不屑:「你這麼個人,竟是大俗人,連水也嘗不出來。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臉青的花甕一甕,總捨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開了。我只吃過一回,這是第二回了。你怎麼嘗不出來?隔年蠲的雨水那有這樣輕浮,如何吃得。」 妙玉就是這樣的清雅高潔,在她眼裡絳珠仙子也不過是個大俗人。
且不論妙玉所用的茶具,隨便拿出一個來,就是價值連城的稀世珍寶。單就她用來烹茶的水,亦讓人驚嘆不已,舊年蠲的雨水已經是夠講究了,妙玉還說是如何吃得。她將在梅花瓣上輕掃的積雪,收藏於鬼臉青瓷缸中,埋於地下。五年後打開,只為和友人喝一次體己茶。
妙玉這樣一個追求完美,潔癖於心的人兒,對寶玉無疑是有特殊情感的。成窯五彩小蓋盅是價值不菲的稀罕物件,民間自是少有,皇帝宮中也不多見,妙玉卻因為劉姥姥用過,嫌腌臢就命丫頭扔了。寶玉覺得可惜,就為劉姥姥討了這小蓋盅。妙玉勉強同意,卻又道:「幸而那杯子是我沒吃過的,若是我吃過的,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給她。」妙玉如此厭惡劉姥姥用了她的成窯五彩小蓋盅喝茶,然而,她卻願意讓寶玉用她日常喝茶的綠玉鬥,或許是想借一隻杯子留下寶玉的溫暖吧。
插櫳翠庵的紅梅花,疏影橫斜,暗香浮動。但是世俗之人卻只有豔羨的份。櫳翠庵是妙玉的世界,普通人不敢擾了那份清淨,更無緣賞那紅梅花。梅花的高潔就是妙玉的高潔,梅花的寂寞也是妙玉的寂寞。
詩社賽詩,寶玉落第。李紈罰寶玉去櫳翠庵取一枝梅花來,寶玉正要要前去,李紈說雪太大,讓跟個人看著。黛玉忙攔著說:不要跟,有人跟著反而要不到了。寶玉冒雪去櫳翠庵乞討梅。果真,不多久,笑欣欣擎了一枝紅梅來。
寶玉生日時,他還意外地收到了妙玉落款「檻外人」「遙扣芳辰」的箋帖。由此看來,妙玉對寶玉,是絕不同於其他人的。
妙玉「氣質美如蘭,才華阜比仙」。她既不輸釵黛之姿,也不遜釵黛之才。黛玉跟史湘雲月夜聯詩,妙玉靜靜地聆聽著。黛玉一句「冷月葬花魂」觸動了她的靈感,或許一種懂得。妙玉欣然為她倆續詩,作結。妙玉常贊文是莊子的好,自稱「畸人」。她認為黛玉的詩「有幾句雖好,只是過於頹敗悽楚。」批評黛玉詩歌的悲觀色彩過濃。回到櫳翠庵,她一個人續作了那麼多句,真不愧才華馥比仙,就連詩社魁首黛玉都感嘆她是詩仙。
妙玉的清雅無人能及,她喝茶的杯子是綠玉鬥,她用的信箋是粉紅色,她烹茶之水要蠲舊年的雨水、梅花上的新雪。她品茶、讀詩、賞月、種梅,樣樣做到極致。位列金陵十二釵正冊,妙玉絕對不輸於其他任何一釵。
妙玉一生都在「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的矛盾中掙扎。雖然她「氣質美若蘭,才華馥比仙」,但終究逃不出「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的悲劇命運。
妙玉正如櫳翠庵中,疏影橫斜的紅梅。她就在白茫茫大雪中,孤獨而又悽美地綻放著,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塵,也是暗香依舊。
如果有幸,我們去櫳翠庵吧,想必遠遠就可以嗅到從櫳翠庵飄出的縷縷茶香。我們去和那個氣質高雅,形貌秀美,心性孤僻,精於詩文,深諳茶道的妙玉一起品茶。品一盅帶著梅蕊清香,帶著妙玉情愫,帶著光陰歲月綿純的好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