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天灸前後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廣東省中醫院針灸科主任李滋平教授表示,三伏天灸有三方面需要注意:一方面是天灸時時間的限制;一方面是天灸後飲食方面的忌口;還有一方面就是進行天灸後注意「養陽」不能洗冷水澡、遊泳和長時間待在空調房。
近年來,三伏天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最捧。天灸已成獨具嶺南特色的「中醫節」。每年一進入三伏天,醫院裡的針灸科就開始忙起來,因為三伏時節來醫院進行天灸的人數多達幾萬人。但是,三伏天灸後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呢?近日,廣東省中醫院在攜手39健康網,在大德路總院健康廣場舉辦了一場名為「冬病夏治——天就療法知識知多點」的專題講座。下面,就有請廣東省中醫院針灸科主任李滋平教授為大家解說三伏天灸後的養生細則。
李滋平教授表示,三伏天灸有三方面需要注意:一方面是天灸時時間的限制;一方面是天灸後飲食方面的忌口;還有一方面就是進行天灸後注意「養陽」不能洗冷水澡、遊泳和長時間待在空調房。
李滋平教授為患者講解天灸後如何養生保養
進行天灸時,成人貼藥時間以1小時為宜
不少網友認為天灸貼藥的時間越長越好,這樣才能完全把藥貼的有效成分吸收進身體,李滋平教授提醒廣大網友,並不是貼藥的時間越長越有效越好。「廣東夏季高溫,加上天灸的藥物對皮膚有溫熱的刺激作用。所以,貼藥的時間要把握好,一般小孩是20分鐘左右,成人約為1小時。」李滋平教授補充道。
李滋平教授補充,貼藥的時間越長其實更不利於三伏灸發揮功效,還可能引起皮膚過敏症狀。一般在天灸治療後皮膚均有熱感,因個人皮膚耐受性差別,成人通常貼藥時間以30~60分鐘為宜,小孩15~30分鐘,以皮膚感受和耐受灼熱水平為察看指標,避免灼傷皮膚。「大部分人貼4小時皮膚就會起泡,如果水泡沒好,就不能進行下一伏治療,有些還會出現過敏症。」
另外,貼藥後皮膚顯現紅暈屬正常反應,可外塗皮膚軟膏以減緩刺激,如貼藥時間過長以致水泡,應保護創面,避免抓破傳染,可外搽燙傷軟膏,需要時前來醫院的皮膚科就診用藥,「貼藥處發紅或起泡,是藥餅起作用的結果,大家不需要太擔心。至於疤痕,隨著時間會逐漸褪色,最後消失。」
天灸期間飲食原則:不吃發物宜進食清補藥膳
李滋平教授表示,三伏天灸貼藥當日應戒酒、辛辣、海鮮、蘑菇、牛肉、芋頭等易致化膿食物;忌口「發物」,如雞、鴨、燒鵝、牛肉、蝦、蟹、海產品、花生、韭菜、芋頭等;避免進食生冷食品,如冰淇淋、冷飲等,以防損傷正氣影響療效。三伏天灸最宜吃一下食物。
多吃養陰養肺的食物 將百合、蓮子與瘦肉一起煲湯。
注重養心 春夏養陽、夏天養心,夏季睡眠時間很少,故應該更注意養心。西洋參、陳皮和瘦肉一起煲湯飲用。
吃些清補涼的藥膳 天灸期間可以吃一些具有清補功效的藥膳,但需要注意藥膳不宜過量,一般12~15g的藥材量放1~2兩的禽類。如,益母草煲雞蛋紅棗,飲用前加點紅糖。
天灸當天不宜長時間待空調房、洗冷水和遊泳
三伏天灸後如何進行養生保養?李滋平教授說道:「進行了三伏天灸後的網友,不宜長時間待在空調房了,因為貼後待在空調房,將影響藥物的吸收,降低天灸療效。」如果要開空調,溫度不宜太低,調到低於室外溫度3℃——5℃即可,此外,需要格外注意的是,灸後6小時內不要衝涼,以免把「陽氣」趕跑,洗澡宜用熱水比較合適,建議天灸當天不要遊泳。
【專家介紹】
李滋平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廣東省中醫院針灸科門診主任,全國名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中國骨傷微創水針刀學術委員會副會長,社區醫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針灸學會理事,香港醫院管理局針灸操作安全指引專家。
39健康網(www.39.net)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韓晶 通訊員: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