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
田炳信:他是事無巨細,很細緻。從宏觀到微觀,感情都很細膩?
冀朝鑄:對,就是很細。還有一次,我隨同周總理到巴基斯坦訪問,當周總理得知我夫人懷孕後,就對我說:「巴基斯坦的男子非常勤勞,你如生男孩,就以巴基斯坦命名;非洲都是婦女幹活,如生女孩,就以非洲命名。」遵照總理指示,我的大兒子就以巴基斯坦命名,取名「小坦」。
田炳信:這些年的紅牆翻譯生涯中,那你是給總理打長工,給主席打短工?
冀朝鑄:對,就是這樣。給總理當翻譯時間長,給毛主席當翻譯時間短。
1970年10月1日,冀朝鑄與毛澤東主席和斯諾在天安門城樓 |
冀朝鑄:1970年國慶,我又被召到天安門上去當翻譯。在「文化大革命」之前,每年國慶我都要上天安門當翻譯,但是「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我多次被打倒、下放,再沒有上過天安門。那一年的國慶,又叫我上去了,當時非常高興。我的任務就是站在中央領導同志的附近,隨時準備著擔任翻譯工作。
正當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領導在檢閱遊行隊伍時,我忽然看到周總理帶著斯諾夫婦向毛主席走去。我就趕忙走到毛主席身邊,為主席和斯諾做翻譯。就在這時,在場的記者拍了很多照。當時毛主席和周總理有意要向美方顯示:中方認為,中美兩國人民應該、而且也是可以友好的。毛主席在城樓上也只是同斯諾寒暄了幾句,向下面的人群微笑著招手,然後對斯諾說:「以後我們再好好地談。」
田炳信:毛主席對你本人說過什麼嗎?
冀朝鑄:毛主席有時半開玩笑地說:「你的中文不如英文好。」毛主席覺得我的聲音太大,有好多次,我一開口說話,就把主席嚇一跳。
田炳信:給主席翻譯的一次就是尼克森訪華,那是很重要的一次?
冀朝鑄:那不是我,那是唐聞生。因為周總理說過40歲以上就要轉了,但不是馬上轉,要有個過程,所以我快到40歲了,就逐漸把唐聞生介紹給總理。總理說逐步逐步的有個轉換過程,但是毛主席馬上就覺得唐聞生就行了。
田炳信:聽說唐聞生的名字還是你的父親給起的?
冀朝鑄:對,因為她出生的時候,她爸爸不在,聽到她生了,但是沒有見到,所以叫聞生。唐聞生的父親唐明照和我的父親當年是老友,他們一起在紐約辦過《華僑日報》。我是1957年結婚,結婚後就住在外交部在臺基廠對外友協的後院的小平房裡,唐明照和我們同住在一個院子裡,那時唐聞生還是一個十幾歲的中學生。
田炳信:她和毛主席是不是有親戚關係?
冀朝鑄:沒有,沒有任何關係。她是毛主席的聯絡員。
田炳信:我還看到一篇文章,你寫的,回憶和鄧小平去美國的那一次,當時有一個外國人說她在中國遇到一個教授,談了一些觀點,鄧小平當時就指出那個教授在撒謊,你還記得這事嗎?
冀朝鑄:是這樣,在從北京飛行17個小時後,我們到了華盛頓。然後就直抵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博士的家裡。到達的第二天,由卡特總統主持舉行了國宴,被邀請的人都是卡特的內閣成員、國會議員和其他知名人士。我因為給鄧小平當翻譯,也坐在第一桌。在第一桌就坐的還有美國著名的思想進步的女演員雪莉·麥克蘭,對中國很友好。她和鄧小平談得很熱烈,談了好多問題。她提到幾年前曾訪問過中國的一個農村,有件事使她很感動。她遇到一位正在田裡種西紅柿的教授,她問教授,是否覺得在偏遠的鄉下幹這種體力活兒是種損失,因為這樣完全脫離了他在大學裡的科研工作。那位教授說,正相反,他非常高興和貧下中農在一起,從貧下中農那裡他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本來鄧小平和麥克蘭邊說邊笑,談得很高興,但鄧小平聽完麥克蘭的話後,馬上臉上變得很嚴肅地說:「那位教授在撒謊。」這使麥克蘭大吃一驚。卡特當時也正在聽著鄧和麥克蘭的談話,他馬上理解了鄧小平話的意思,就點了點頭表示同意。在「文革」中甚至在「文革」前,數以百萬計的知識分子下放到農村,有時一去幾年,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這實際上是對人才資源的極大浪費,給人們造成了很大的痛苦,摧殘了人們的健康,甚至生命。鄧小平是黨內少數試圖制止這種極左做法的領導人之一,為此他十年之內兩次被打倒。他十分清楚那位教授的話只能是撒謊,是掩蓋他的真實感情和想法。
田炳信:鄧小平復出後,為什麼選你去當翻譯?那時你已年近半百。
冀朝鑄:對,那時候我已經10年沒有當翻譯了,早退了,年紀也大了,但是他就要我,為什麼呢?我選了我的接班人唐聞生,唐聞生英文非常好,她的中文也不比我差,可能比我還要好。問題是她一直是左的很,後來外交部大搞反右傾犯案風。鄧小平沒有辦法要她了,說你剛剛批判過我,又做我的翻譯。就是外面也都過不去啊,你剛剛反我,現在又做我的翻譯,外面也看不過啊!
田炳信:你已經10年不當翻譯了,那時候你是什麼職務?
冀朝鑄:外交部美大司的副司長。
田炳信:那次跟著鄧小平印象最深的是什麼?有沒有預感,他會成為中國第二代核心領導人?
冀朝鑄:不是預感,而是感覺到馬上差不多就是了。
田炳信:鄧小平性格比較剛烈是吧?
冀朝鑄:哎,對。鄧小平的風格是友好而堅持原則,從不在原則問題上讓步,但永遠準備尋求雙方的共同點。他和周恩來總理一樣,工作都非常嚴謹。在和美國國會議員見面時,有些議員如傑西。漢姆斯參議員,就提出一些挑釁性的問題,如臺灣問題。鄧小平對這些問題都態度莊重而堅定地予以答覆,強調臺灣一直是中國的一部分,我們的政策是爭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但我們永遠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因為沒有一個中國的政府能放棄臺灣,宣布說臺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田炳信:他不會像周總理在翻譯那麼細緻那麼苛刻吧?完全兩種風格?
冀朝鑄:他當你不存在,就是說,你是我的翻譯,就沒有這個人,我就唔嚕唔嚕的說,你就翻就是了。
田炳信:他會不會等你?
冀朝鑄:不管,他一概不管。總理就不一樣,總理看到你沒有飯吃,夾個菜給你。鄧小平就像沒有你這個人,不存在,只顧自己講就是了,你翻譯的好就是好,翻譯的不好也不說,他不知道啊,聽不懂。
田炳信:他在美國是不是引起的轟動特別大?為什麼?
冀朝鑄:是,特別大。他這個人的性格不說廢話,說話說一句算一句,很強硬但是又明顯的表示和美國友好。跟美國友好的根本原因就是經濟建設需要現代化科技。對他的整個接待都是國家元首的接待。在整個訪美期間,美方對鄧小平的接待都是極為熱情的。《時代》周刊把鄧小平作為封面人物,隔一段時間後又再次把鄧小平的照片放在封面。這是《時代》雜誌絕無僅有地在一年之內兩次把同一個人選為封面人物。
田炳信:當時鄧小平是國務院副總理?
冀朝鑄:是啊!但是接待是按照國家元首接待。
田炳信:美國也有先見之明啊!
冀朝鑄:是啊,美國也不是吃乾飯的。
田炳信:我看到有關周恩來到日內瓦會議的材料介紹,杜勒斯不和周總理握手,當時你在不在現場?
冀朝鑄:我不在現場。
在尼克森總統與周總理握手的雕像前,朱莉與老外交家握手 |
田炳信:是不是當時所有美國人都不和中國人握手?
冀朝鑄:對,有命令,美國下的命令,不讓和中國人握手。在整個會議期間,美國代表企圖把中國代表視為根本不存在。美國代表團團長國務卿杜勒斯當時命令美國代表團成員不許同共產黨中國的代表團成員握手。當周總理在休息室等候進入會場時,杜勒斯並不知道都有哪一些人在休息室裡,於是他推門而入,總理見杜勒斯進來了,準備走向前去同他握手,他一見到總理,馬上轉頭便跑。但是,美國代表團副團長沃爾特。史密斯將軍對杜勒斯的這一做法卻很不以為然,他認為即使是敵人,在停戰後雙方也會互相握手,因此他走到周總理身邊。由於杜勒斯有命令不許同對方握手,他就向周總理伸出手來,用手握一下周總理的肩膀。(待續)
(編輯:李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