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朝鑄:中國紅牆第一翻譯(中)

2020-12-15 南方新聞網

(續上)

  田炳信:他是事無巨細,很細緻。從宏觀到微觀,感情都很細膩?

  冀朝鑄:對,就是很細。還有一次,我隨同周總理到巴基斯坦訪問,當周總理得知我夫人懷孕後,就對我說:「巴基斯坦的男子非常勤勞,你如生男孩,就以巴基斯坦命名;非洲都是婦女幹活,如生女孩,就以非洲命名。」遵照總理指示,我的大兒子就以巴基斯坦命名,取名「小坦」。

  田炳信:這些年的紅牆翻譯生涯中,那你是給總理打長工,給主席打短工?

  冀朝鑄:對,就是這樣。給總理當翻譯時間長,給毛主席當翻譯時間短。

1970年10月1日,冀朝鑄與毛澤東主席和斯諾在天安門城樓

  田炳信:給毛主席當翻譯有什麼印象嗎?

  冀朝鑄:1970年國慶,我又被召到天安門上去當翻譯。在「文化大革命」之前,每年國慶我都要上天安門當翻譯,但是「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我多次被打倒、下放,再沒有上過天安門。那一年的國慶,又叫我上去了,當時非常高興。我的任務就是站在中央領導同志的附近,隨時準備著擔任翻譯工作。

  正當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領導在檢閱遊行隊伍時,我忽然看到周總理帶著斯諾夫婦向毛主席走去。我就趕忙走到毛主席身邊,為主席和斯諾做翻譯。就在這時,在場的記者拍了很多照。當時毛主席和周總理有意要向美方顯示:中方認為,中美兩國人民應該、而且也是可以友好的。毛主席在城樓上也只是同斯諾寒暄了幾句,向下面的人群微笑著招手,然後對斯諾說:「以後我們再好好地談。」

  田炳信:毛主席對你本人說過什麼嗎?

  冀朝鑄:毛主席有時半開玩笑地說:「你的中文不如英文好。」毛主席覺得我的聲音太大,有好多次,我一開口說話,就把主席嚇一跳。

  田炳信:給主席翻譯的一次就是尼克森訪華,那是很重要的一次?

  冀朝鑄:那不是我,那是唐聞生。因為周總理說過40歲以上就要轉了,但不是馬上轉,要有個過程,所以我快到40歲了,就逐漸把唐聞生介紹給總理。總理說逐步逐步的有個轉換過程,但是毛主席馬上就覺得唐聞生就行了。

  田炳信:聽說唐聞生的名字還是你的父親給起的?

  冀朝鑄:對,因為她出生的時候,她爸爸不在,聽到她生了,但是沒有見到,所以叫聞生。唐聞生的父親唐明照和我的父親當年是老友,他們一起在紐約辦過《華僑日報》。我是1957年結婚,結婚後就住在外交部在臺基廠對外友協的後院的小平房裡,唐明照和我們同住在一個院子裡,那時唐聞生還是一個十幾歲的中學生。

  田炳信:她和毛主席是不是有親戚關係?

  冀朝鑄:沒有,沒有任何關係。她是毛主席的聯絡員。

  田炳信:我還看到一篇文章,你寫的,回憶和鄧小平去美國的那一次,當時有一個外國人說她在中國遇到一個教授,談了一些觀點,鄧小平當時就指出那個教授在撒謊,你還記得這事嗎?

  冀朝鑄:是這樣,在從北京飛行17個小時後,我們到了華盛頓。然後就直抵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博士的家裡。到達的第二天,由卡特總統主持舉行了國宴,被邀請的人都是卡特的內閣成員、國會議員和其他知名人士。我因為給鄧小平當翻譯,也坐在第一桌。在第一桌就坐的還有美國著名的思想進步的女演員雪莉·麥克蘭,對中國很友好。她和鄧小平談得很熱烈,談了好多問題。她提到幾年前曾訪問過中國的一個農村,有件事使她很感動。她遇到一位正在田裡種西紅柿的教授,她問教授,是否覺得在偏遠的鄉下幹這種體力活兒是種損失,因為這樣完全脫離了他在大學裡的科研工作。那位教授說,正相反,他非常高興和貧下中農在一起,從貧下中農那裡他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本來鄧小平和麥克蘭邊說邊笑,談得很高興,但鄧小平聽完麥克蘭的話後,馬上臉上變得很嚴肅地說:「那位教授在撒謊。」這使麥克蘭大吃一驚。卡特當時也正在聽著鄧和麥克蘭的談話,他馬上理解了鄧小平話的意思,就點了點頭表示同意。在「文革」中甚至在「文革」前,數以百萬計的知識分子下放到農村,有時一去幾年,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這實際上是對人才資源的極大浪費,給人們造成了很大的痛苦,摧殘了人們的健康,甚至生命。鄧小平是黨內少數試圖制止這種極左做法的領導人之一,為此他十年之內兩次被打倒。他十分清楚那位教授的話只能是撒謊,是掩蓋他的真實感情和想法。

  田炳信:鄧小平復出後,為什麼選你去當翻譯?那時你已年近半百。

  冀朝鑄:對,那時候我已經10年沒有當翻譯了,早退了,年紀也大了,但是他就要我,為什麼呢?我選了我的接班人唐聞生,唐聞生英文非常好,她的中文也不比我差,可能比我還要好。問題是她一直是左的很,後來外交部大搞反右傾犯案風。鄧小平沒有辦法要她了,說你剛剛批判過我,又做我的翻譯。就是外面也都過不去啊,你剛剛反我,現在又做我的翻譯,外面也看不過啊!

  田炳信:你已經10年不當翻譯了,那時候你是什麼職務?

  冀朝鑄:外交部美大司的副司長。

  田炳信:那次跟著鄧小平印象最深的是什麼?有沒有預感,他會成為中國第二代核心領導人?

  冀朝鑄:不是預感,而是感覺到馬上差不多就是了。

  田炳信:鄧小平性格比較剛烈是吧?

  冀朝鑄:哎,對。鄧小平的風格是友好而堅持原則,從不在原則問題上讓步,但永遠準備尋求雙方的共同點。他和周恩來總理一樣,工作都非常嚴謹。在和美國國會議員見面時,有些議員如傑西。漢姆斯參議員,就提出一些挑釁性的問題,如臺灣問題。鄧小平對這些問題都態度莊重而堅定地予以答覆,強調臺灣一直是中國的一部分,我們的政策是爭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但我們永遠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因為沒有一個中國的政府能放棄臺灣,宣布說臺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田炳信:他不會像周總理在翻譯那麼細緻那麼苛刻吧?完全兩種風格?

  冀朝鑄:他當你不存在,就是說,你是我的翻譯,就沒有這個人,我就唔嚕唔嚕的說,你就翻就是了。

  田炳信:他會不會等你?

  冀朝鑄:不管,他一概不管。總理就不一樣,總理看到你沒有飯吃,夾個菜給你。鄧小平就像沒有你這個人,不存在,只顧自己講就是了,你翻譯的好就是好,翻譯的不好也不說,他不知道啊,聽不懂。

  田炳信:他在美國是不是引起的轟動特別大?為什麼?

  冀朝鑄:是,特別大。他這個人的性格不說廢話,說話說一句算一句,很強硬但是又明顯的表示和美國友好。跟美國友好的根本原因就是經濟建設需要現代化科技。對他的整個接待都是國家元首的接待。在整個訪美期間,美方對鄧小平的接待都是極為熱情的。《時代》周刊把鄧小平作為封面人物,隔一段時間後又再次把鄧小平的照片放在封面。這是《時代》雜誌絕無僅有地在一年之內兩次把同一個人選為封面人物。

  田炳信:當時鄧小平是國務院副總理?

  冀朝鑄:是啊!但是接待是按照國家元首接待。

  田炳信:美國也有先見之明啊!

  冀朝鑄:是啊,美國也不是吃乾飯的。

  田炳信:我看到有關周恩來到日內瓦會議的材料介紹,杜勒斯不和周總理握手,當時你在不在現場

  冀朝鑄:我不在現場。

在尼克森總統與周總理握手的雕像前,朱莉與老外交家握手

  田炳信:是不是當時所有美國人都不和中國人握手?

  冀朝鑄:對,有命令,美國下的命令,不讓和中國人握手。在整個會議期間,美國代表企圖把中國代表視為根本不存在。美國代表團團長國務卿杜勒斯當時命令美國代表團成員不許同共產黨中國的代表團成員握手。當周總理在休息室等候進入會場時,杜勒斯並不知道都有哪一些人在休息室裡,於是他推門而入,總理見杜勒斯進來了,準備走向前去同他握手,他一見到總理,馬上轉頭便跑。但是,美國代表團副團長沃爾特。史密斯將軍對杜勒斯的這一做法卻很不以為然,他認為即使是敵人,在停戰後雙方也會互相握手,因此他走到周總理身邊。由於杜勒斯有命令不許同對方握手,他就向周總理伸出手來,用手握一下周總理的肩膀。(待續)

(編輯:李瑾)

相關焦點

  • 冀朝鑄:中國紅牆第一翻譯(組圖)
    冀朝鑄:中國紅牆第一翻譯(組圖) 期間多少大事、趣事,中外許多當事人都寫了回憶,冀的回憶則是新添的一份。  聯合國的刊物則說,冀朝鑄是「了解中國過去40年發生的大事」的人。  我在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出席中國生態文化論壇,見到冀朝鑄和他的老伴,她也是一名外交官。冀朝鑄今年85歲,睿  智敏捷,依然保持著老外交官不卑不亢的神情,對往事的回憶簡潔、明快,一語中的,不拖泥,不帶水。
  • 冀朝鑄:中國紅牆第一翻譯(上)
    海南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冀朝鑄:中國紅牆第一翻譯  「見過大蟒蛇拉尿」是廣東人的一句俗語。  冀朝鑄就是這樣一個人。在中共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重要的人名榜和大事件中,都有冀朝鑄的影子。他給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陳毅等人擔任過翻譯。其中,給周恩來當翻譯長達17年。板門店他是翻譯,萬隆會議他是翻譯,天安門城樓上毛澤東會見斯諾他是翻譯,基辛格秘密來華他是翻譯,鄧小平復出首次訪美,他在半百之年仍任翻譯。
  • 周恩來譯員冀朝鑄:紅牆翻譯的傳奇背影
    圖/受訪者提供)冀朝鑄:紅牆翻譯的傳奇背影本刊記者/宋春丹發於2020.5.18總第947期《中國新聞周刊》冀朝鑄一直執著于澄清一張照片。他們託人從北京的舊書攤上買到一本解放前的教速記的英文書籍,無師自通,冀朝鑄可以每分鐘記165個單詞,足以跟上美方在談判桌上罵人的速度,有同事把冀朝鑄稱作「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英文速記員」。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正式籤訂,中、朝、英文一式三份。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保存的兩份英文停戰協定由冀朝鑄負責打字。
  • 《從紅牆翻譯到外交官——冀朝鑄口述回憶錄》
    【基本情況】  作者:冀朝鑄  紅牆翻譯冀朝鑄:  板門店談判,譽為"中國第一英文速記員"   萬隆會議,躲過克什米爾公主號空難  尼克森訪華,見證兩國巨人歷史性握手  外交家冀朝鑄:  駐美聯絡處,帶著「監護人」搞外交  南太平洋島國,荒唐的決定、有趣的經歷  英倫半島,「救火隊員」不辱使命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內容簡介】           《從紅牆翻譯到外交官——冀朝鑄口述回憶錄》  冀朝鑄生在中國
  • 冀朝鑄為周總理做翻譯 表現出色獲讚揚
    冀朝鑄為周總理做翻譯   冀朝鑄,長期從事我國領導人的翻譯工作,其高超的英文翻譯水平和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贏得了我國領導人的肯定和外國友人的普遍尊重。  冀朝鑄1929年7月生於山西省汾陽縣,早年留學美國。
  • 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冀朝鑄逝世,曾見證中美重要瞬間
    1951年5月,他在清華大學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後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在開城談判中表現出色,獲得中朝兩國的表彰。對於參與談判的經歷,冀朝鑄這樣回憶:「有時在談判無法突破時,一發美國炮彈就會落到非軍事區我方一邊,板門店附近,甚至開城。這時就有一個雙方聯合調查,一般雙方各派一名軍官,還配備一名翻譯和一名速記員。我方一般派出柴成文上校,我是速記員。
  • 聯合國原副秘書長冀朝鑄逝世,17年翻譯生涯見證中美重要瞬間
    新中國成立後,冀朝鑄追隨父兄足跡,毅然放棄在美國哈佛大學的學業,克服重重困難,回到祖國,曾擔任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領導人的翻譯,並見證了朝鮮停戰談判、中美建交談判等歷史性時刻。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獲中朝兩國表彰1951年5月,冀朝鑄在清華大學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
  • 著名外交家、聯合國原副秘書長冀朝鑄逝世,曾擔任周總理翻譯17年
    記者從冀朝鑄先生親友處獲悉,中國著名外交家、聯合國原副秘書長冀朝鑄於4月29日下午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據《人民政協報》此前報導,冀朝鑄1929年7月生於山西省汾陽縣,早年留學美國。新中國成立後,冀朝鑄追隨父兄足跡,毅然放棄在美國哈佛大學的學業,克服重重困難,回到祖國。於1951年5月在清華大學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後參加人民志願軍,在開城談判中表現出色,獲得中朝兩國的表彰。抗美援朝勝利結束後,冀朝鑄回到北京,被分配在外交部工作。他1956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 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冀朝鑄逝世,曾擔任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領導...
    1951年5月,他在清華大學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後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在開城談判中表現出色,獲得中朝兩國的表彰。對於參與談判的經歷,冀朝鑄這樣回憶:「有時在談判無法突破時,一發美國炮彈就會落到非軍事區我方一邊,板門店附近,甚至開城。這時就有一個雙方聯合調查,一般雙方各派一名軍官,還配備一名翻譯和一名速記員。我方一般派出柴成文上校,我是速記員。
  • 徐自豪︱《毛澤東選集》英譯組人物之徐永煐與冀朝鼎
    筆者另藏有一冊好友饋贈的人民出版社一版一印《毛澤東選集》第一卷,是徐永煐送給哲學家、翻譯家黃子通(1887-1979)教授的工作用書。徐永煐在紙條上寫了這樣一段話附於書後:黃子通教授:本會送給你毛澤東選集第一卷一本,現寄上。收到後請立即回信。此致敬禮。
  • 《從紅牆翻譯到外交官——冀朝鑄口述回憶錄》第八章 經歷政治運動
    返回>>>《從紅牆翻譯到外交官——冀朝鑄口述回憶錄》,山西人民出版社,冀朝鑄著  火燒英國代辦處   在中國,大多數大使和代辦們都是「保皇派」,而在印度尼西亞,情況並不是這樣。代辦姚登山受中國國內革命運動的鼓舞,決定造印度尼西亞新政權的反。結果他被拘留,然後被驅逐出境。從此中國和印度尼西亞的外交關係中斷了20多年。 姚登山作為英雄回到中國,同時受到毛主席和江青的接見。淹沒在巨大榮譽中的姚登山站在毛主席和江青中間挽著他倆的胳膊照了一張相,相片第二天在報紙的頭版登出來。回到外交部後,聯絡站人員熱烈歡迎他,選他做頭領。
  • 《從紅牆翻譯到外交官——冀朝鑄口述回憶錄》第一章 我的青少年時代
    返回>>>《從紅牆翻譯到外交官——冀朝鑄口述回憶錄》,山西人民出版社,冀朝鑄著    童年在山西 1929年7月30日清晨,我出生於山西太原上馬街。在數十年後發生的「文化大革命」中,我三哥被遣送還鄉,意外地受到家鄉貧下中農的熱情照顧,大概就因為我祖父的樂善好施所致。 父親極富正義感,但同時膽子又比較小。他在日本留學的時候,保皇黨和革命黨都要拉他加入,父親說:「參加保皇黨呢,怕丟臉;參加革命黨呢,怕丟腦袋。」所以他兩個黨都不參與。父親雖然膽小,但還是跟左派作家魯迅交了朋友,二人後來成為莫逆之交。魯迅日記中就有七處提及父親。
  • 過家鼎憶周恩來:出訪時要求翻譯也上桌吃飯
    最忙碌的翻譯時光  過家鼎和他在外交部的同事冀朝鑄,都是代表團的翻譯組成員。總理出訪時,翻譯組的任務較為繁重。「既要負責領導同志的口譯,又要負責把領導同志在各種場合的發言、出訪當地發表的新聞公報翻譯成英文或法文,並印出來散發。」過家鼎回憶道。  周總理的英文口譯工作主要由冀朝鑄承擔,而英文筆譯則以過家鼎為主。
  • 1972年尼克森訪華:在中國時未乘「空軍一號」
    昨天(21日),記者在中國歷史博物館聆聽了一場穿越歷史的對話。中央電視臺《讓世界了解你》邀請了幾位特殊嘉賓——尼克森的小女兒朱莉尼克森艾森豪,時任毛主席、周總理翻譯的冀朝鑄、章含之。他們講述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尼克森女兒:父親在飛機上問工作人員周總理是否穿了大衣。
  • 才女翻譯:倩影總出現在毛澤東周恩來身邊(圖)
    那時候,唐明照一家住在臺基廠1號——現在的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樓上是閱覽室,唐聞生常去那兒獨自看書。那些彩色封面、童趣盎然的兒童讀物如《木偶奇遇記》等很快佔據了她幼小的心靈,激起了她強烈的求知慾望。唐聞生的「師傅」冀朝鑄(前聯合國副秘書長、駐英國大使)和太太汪向同新婚之初,曾與唐家比鄰而居。當年唐明照在大洋彼岸時,和冀朝鑄的父親冀貢泉是一條戰壕裡的戰友。
  • 毛澤東身邊的美女翻譯唐聞生
    鳳凰博客    就是在這樣令人羨慕的和諧家庭中,唐聞生在紐約布魯克林區一家普通的產科醫院裡誕生了,受到語言環境的影響,這個可愛的中國娃娃同時學會了說著—口流利的普通話和有著濃厚美國東部口音的英語。    1950年深秋,尚未懂事的9歲唐聞生就隨著父母回到未曾謀面的故國———中國,接受這裡正式的教育。
  • 「國嘴」翻譯唐聞生的英語歷程
    就是在這樣令人羨慕的和諧家庭中,唐聞生在紐約布魯克林區一家普通的產科醫院裡誕生了,受到語言環境的影響,這個可愛的中國娃娃同時學會了說著—口流利的普通話和有著濃厚美國東部口音的英語。  1950年深秋,9歲的唐聞生隨著父母回到未曾謀面的故國——中國。
  • 八旬老人翻譯百首中華古詩詞 冀推廣中國詩文化
    八旬老人翻譯百首中華古詩詞 冀推廣中國詩文化  【同期】北京師範大學退休教師 簡文光  八旬老人翻譯百首中華古詩詞 冀推廣中國詩文化  【同期】北京師範大學退休教師 簡文光  比如說air特別多,be where, c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