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朝鑄:中國紅牆第一翻譯(組圖)

2020-12-13 搜狐網

冀朝鑄:中國紅牆第一翻譯(組圖)


NEWS.SOHU.COM  2005年02月02日12:50  來源:新快報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免費最經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軍事情報

搜狐新聞,告訴你正在發生什麼。 點擊進入>>>

  田炳信

  人物:

  冀朝鑄,原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斐濟、萬那杜和吉里巴斯大使

  原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英國大使

  原聯合國副秘書長

  時間:2005年1月9日

  地點:海南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

  復活新聞

  《人民日報》登主席和斯諾的照片是和解信號,但美國人不懂

  林彪一見斯諾就躲開了,因為他反對與美國和解

  我是給總理打「長工」,給主席打「短工」

  我說話聲音太大,好幾次把毛主席嚇了一跳

  鄧小平對唐聞生說:你剛批判過我又做我的翻譯,就是外面也看不過去啊

  總理面前的盤子有點髒,侍者吐了口唾沫一抹就當沒事了

  「見過大蛇屙屎」是廣東人的一句俗語,指闖過大碼頭,見過大世面,經過大風雨,見過真人、高人、偉人的人。冀朝鑄就是這樣一個人。在建國後各個歷史時期重要的名人榜和大事件中,都有冀朝鑄的影子。他給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

  陳毅等人擔任過翻譯,其中給周恩來當翻譯長達17年。板門店談判他是翻譯,萬隆會議他是翻譯,天安門城樓上毛澤東會見斯諾

  他是翻譯,基辛格秘密來華他是翻譯,鄧小平復出後首次訪美,他以半百之年仍任翻譯。

  每個人都有一把通天入地的命運之梯。冀朝鑄的梯子比他人的高、長、結實、耐用。

  按冀朝鑄1952級清華化學系的同班同學龔育之的話講:他見證了中美關係破冰的全過程,從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接見斯諾

  發出的最初的信息,到基辛格秘密訪華,從尼克森公開訪華的聯合公報,到中國駐美聯絡處的艱難籌建,從中美建交後鄧小平出訪

  美國,到擔任駐美使館的公使銜參贊。期間多少大事、趣事,中外許多當事人都寫了回憶,冀的回憶則是新添的一份。

  聯合國的刊物則說,冀朝鑄是「了解中國過去40年發生的大事」的人。

  我在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出席中國生態文化論壇,見到冀朝鑄和他的老伴,她也是一名外交官。冀朝鑄今年85歲,睿

  智敏捷,依然保持著老外交官不卑不亢的神情,對往事的回憶簡潔、明快,一語中的,不拖泥,不帶水。從兩位老人在會議間隙斷斷

  續續的敘述中,一幅壯麗的人生春種秋收、夏綠冬銀的大國畫展現開來。

  譯得不對的地方總理都會糾正

  田炳信:當年周總理為什麼叫你「洋娃娃」?

  冀朝鑄:這個說來話長,我是1929年出生在山西太原上馬街,父親曾任山西司法廳長和教育廳長,對共產黨有所了解。「九·一八」事變後,周恩來安排我們全家去了美國,他認為這樣也許會對中國革命更有用。到美國後,我進了一所進步的私立小學上學。1944年,我考入紐約曼哈頓區有名的私立中學。從十三四歲起,就儘量找有關馬克思主義的書讀,還與一個國民黨外交官的公子辯論國民黨和共產黨的優劣。我當時公開表示中國共產黨好而國民黨腐敗,還在黑板上寫口號:「打倒蔣介石!打倒杜魯門!」中學畢業後,我考上了哈佛大學。因為我曾經在高中辱罵過美國政府,還批評中華民國總統,我那350美元獎學金也被取消了。但我就是在大學期間,於1949年春加入了美國共產黨。大學二年級時,美國的政策又轉變了,我又得到了美國政府的獎學金,不用再打工了。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我馬上決定,我不可以在敵對的國度裡待下去,決定儘早回國。1950年10月25日,我終於回到了祖國。我9歲離開,回國時已經21歲。

  田炳信:周總理是怎麼找到你的?

  冀朝鑄:周總理曉得我是從美國回來的,因為我大哥冀朝鼎在20年代中就和周總理一起,也是最早為周恩來擔任翻譯的地下黨員,總理曉得他有一個弟弟,在美國長大,所以叫我「洋娃娃」。

  田炳信:你給周總理做翻譯做了多久?從哪一年到哪一年?

  冀朝鑄:17年,從1956到1973年。周總理是辦事一絲不苟的人,他對下級要求很嚴,對翻譯也不例外。他能夠聽懂英語、法語、俄語和日語,翻譯如有譯得不對的地方,他都會糾正。有些翻譯喜歡把外語說得很漂亮、很華麗,不太注意忠實於原意,周總理要求翻譯要絕對忠實於原意。周總理一再教導我要忠誠、老實。令我終生難忘的一件事,就是陪同周總理出席北京市為尼泊爾首相阿查利亞舉行的歡迎會。北京市市長彭真宣布向外賓獻旗、獻禮。我坐在那裡,腦子裡不知在想什麼,走了神,沒有給尼泊爾首相翻這句話。總理提醒我說:「你怎麼沒有翻給外賓聽?」由於沒有注意聽,因此也不知道翻什麼。只隱隱約約聽到獻禮兩個字,我就對外賓說:「要向您獻禮了。」總理馬上補充說:「還有獻旗。」剛好此時彭真的翻譯在麥克風裡宣布,向外賓獻旗、獻禮。我立即回答總理說:「已經翻了。」總理當時沒有說什麼,過了一會兒,總理嚴肅地批評我說:「小冀,你沒有說實話。」此後不久,我去聽總理的一次內部報告。總理教導大家說:「為人一定要老實。特別是對待工作,絕不能欺騙。如果欺騙,小則害了自己,大則危害國家。」雖然總理那次是對大家說的,但我一直銘記在心。

  田炳信:這句話對你一生都有影響?

  冀朝鑄:當然了,再也不說假話,一輩子也不說假話了。當時我有點想糊弄過去,就說已經翻譯了,我也沒說是我翻譯還是其他人翻譯,反正是翻譯了。周總理開始也就算了,後來想想不行,這個小傢伙還是要教訓一下。
  左上圖:1970年,毛澤東主席陪斯諾在天安門城樓參觀,站在中間的冀朝鑄為他們翻譯。

  右上圖:1964年,冀朝鑄為周恩來總理和埃及總統納塞爾當翻譯。

  我當著全體貴賓的面出了大醜

  田炳信:還記得第一次給周總理當翻譯的情景嗎?

  冀朝鑄:1956年秋,為周恩來總理當翻譯的浦壽昌博士已年過四十,急需物色一位接班人,當時外交部就選中了我,不料第一天上陣,我便出了一次大醜。就是在周總理歡迎尼泊爾首相阿查利亞的國宴上,我本來是給尼泊爾首相的隨從當翻譯,在宴會上坐在最後一桌,也就是第五十桌。但在宴會開始後,禮賓司忽然安排我為周總理祝酒講話當翻譯。因此,我被安排到第一桌,坐在周總理的旁邊,當時感到有些飄飄然。周總理起來致辭,讀一份中文講稿,我則手拿一份英文譯稿,周總理讀一段,我就按照英文譯稿讀一段,我感到幾乎就是自己在向在座的貴賓和高級官員們講話,十分得意。

  誰知,周總理發現講話稿裡沒有提當時陪同尼泊爾首相來訪的尼泊爾執政黨領袖,就在講話時臨時加了幾句讚揚尼泊爾執政黨領袖的話。我正感到飄飄然之際,沒有注意到總理已不再讀講稿,因此仍然照英文譯稿讀下去。周總理立即發現了,回過頭來很嚴肅地對我說:「不對,不對,小冀你太緊張了,換一個翻譯吧。」於是,周總理的講話還沒有完,我就被從第一桌換到最後一桌,當著全體貴賓的面出了大醜。我頓時羞愧得無地自容。但是第二天,總理仍提出要我為他當翻譯。從此以後,我每次給周總理當翻譯時,都非常注意總理的每一句話,絕不敢在思想上有一點放鬆。就這樣,我成為周總理的第五任英文翻譯,直到1973年我去華盛頓中國駐美聯絡處工作為止。

  田炳信:我聽說,1955年4月,你隨同周總理參加了萬隆會議。

  冀朝鑄:那次好險,我當時是代表團裡名次最低的一名成員,正因為低,保了一條命。最初因為我名次最低,從名單上被刷了下來。後來代表團認為仍需要我去,就把我的身份改為信使,改乘船去。結果代表團乘坐的「克什米爾公主號」遭到國民黨特務破壞,中途爆炸墜毀,機上除了兩位駕駛員外,其餘人員全部遇難。

  田炳信:你跟了周總理17年,做他的隨身翻譯,你怎麼評價總理?今年1月9日,老人家已經逝世29周年了。

  冀朝鑄:世紀偉人,絕對的世紀偉人。他和毛主席、劉少奇、朱德一起領導解放中國,而且是在中國最困難的時候,把中國逐步逐步地發展起來的,很了不起。

  田炳信:從私人的角度,能不能談談你個人的看法?

  冀朝鑄:像許多愛國的中國人一樣,我這一生是周恩來總理為我安排的,我對周總理有著更深切的愛戴和懷念,我個人的成長可以說與新中國的外交發展息息相關。我選擇外交這條路來實現為國家和民族貢獻出我的一切的強烈願望和堅定信念。說到周總理,我認為他壓倒一切的任務就是要全面徹底地為人民服務,毫不考慮個人的利益。同時他對每一個人都懷著深厚的感情,包括一些最細微的細節。

  主席發給美國的信號沒有生效

  田炳信:在這些年的紅牆翻譯生涯裡,你是給總理打「長工」,給主席打「短工」?

  冀朝鑄:對,就是這樣。給總理當翻譯時間長,給毛主席當翻譯時間短。

  田炳信:給毛主席當翻譯有什麼印象嗎?

  冀朝鑄:1970年國慶,我又被召到天安門上去當翻譯。「文革」前,每年國慶我都要上天安門當翻譯,「文革」開始後,我多次被打倒、下放,再沒有上過天安門。那年國慶,又叫我上去了,當時非常高興。我的任務就是站在中央領導同志的附近,隨時準備擔任翻譯。正當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領導在檢閱遊行隊伍時,我忽然看到周總理帶著斯諾夫婦向毛主席走去。我就趕忙走到毛主席身邊,當時在場記者拍了很多照片,毛主席在城樓上也只是同斯諾寒暄了幾句,向下面的人群微笑著招手,然後對斯諾說:「以後我們再好好地談。」

  田炳信:毛主席和周總理是不是有意要向美方傳遞一個信號?

  冀朝鑄:是的,《人民日報》刊登毛主席在天安門上和斯諾在一起的照片,就是給全世界,特別是給美國傳遞信號:中國要同美國和解。當時林彪也在天安門上,但他一見斯諾便躲開了。林彪的這一舉動被解釋為他反對同美國有任何和解。但毛主席向美國送出的信號沒有生效,因為美國並不重視《人民日報》,而且認為斯諾是親共分子。斯諾回國後寫了長篇文章給《紐約時報》,但《紐約時報》沒有登他的文章。

  田炳信:毛主席對你本人說過什麼嗎?

  冀朝鑄:毛主席有時半開玩笑地說:「你的中文不如英文好。」毛主席覺得我的聲音太大,有好多次,我一開口說話,就把主席嚇一跳。

  田炳信:我還看到一篇文章,你寫的,回憶和鄧小平去美國的那一次,當時有一個外國人,說她在中國遇到一個教授,談了一些觀點,鄧小平當時就指出那個教授在撒謊,你還記得這事嗎?

  冀朝鑄:是這樣的,我們到華盛頓後的第二天,卡特總統舉行國宴,被邀請的人都是卡特的內閣成員、國會議員和其他知名人士。我因為給鄧小平當翻譯,也坐在第一桌。同桌就坐的還有美國著名的思想進步的女演員雪莉·麥克蘭。她和鄧小平談得很熱烈,談了好多問題。她提到幾年前曾訪問過中國的一個農村,有件事使她很感動。她遇到一位正在田裡種西紅柿的教授,她問教授,是否覺得在偏遠的鄉下幹這種體力活兒是種損失,因為這樣完全脫離了他在大學裡的科研工作。那位教授說,正相反,他非常高興和貧下中農在一起,從貧下中農那裡他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本來鄧小平和麥克蘭邊說邊笑,談得很高興,但鄧小平聽完麥克蘭的話後,馬上很嚴肅地說:「那位教授在撒謊。」這使麥克蘭大吃一驚。卡特當時也正在聽著鄧和麥克蘭的談話,他馬上理解了鄧小平話中的意思,就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小平的風格是友好而堅持原則

  田炳信:鄧小平復出後,為什麼選你去當翻譯?那時你已年近半百。

  冀朝鑄:對,那時候我已經10年沒有當翻譯了,早退了,年紀也大了,但是他就要我,為什麼呢?我選了我的接班人唐聞生,唐聞生英文非常好,她的中文可能比我還要好。問題是她一直「左」得很,後來在外交部大搞反右傾翻案風。鄧小平沒辦法選她,他說:「你剛剛批判過我,現在又做我的翻譯,就是外面也看不過去啊!」

  田炳信:那時候你是什麼職務?冀朝鑄:外交部美大司的副司長。

  田炳信:那次跟著鄧小平印象最深的是什麼?有沒有預感,他會成為中國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

  冀朝鑄:不是預感,而是感覺到馬上差不多就是了。

  田炳信:鄧小平的性格比較剛烈是吧?

  冀朝鑄:對。鄧小平的風格是友好而堅持原則,從不在原則問題上讓步,但永遠準備尋求雙方的共同點。他和周總理一樣,工作都非常嚴謹。

  田炳信:他不會像周總理對翻譯那麼細緻那麼苛刻吧?完全兩種風格?

  冀朝鑄:他當你「不存在」,就是說,你是我的翻譯,就當沒有這個人,我就唔嚕唔嚕地說,你照譯就是了。

  田炳信:他會不會等你?

  冀朝鑄:不管,他一概不管。只顧自己講就是了,你翻譯得好就是好,翻譯得不好也不說,他不知道啊,聽不懂。

  田炳信:他在美國引起的轟動是不是特別大?

  冀朝鑄:是,特別大。他這個人的性格是不說廢話,說話說一句算一句,很強硬但是又明顯地表示和美國友好。跟美國友好的根本原因就是經濟建設需要現代化科技。在整個訪美期間,美方對鄧小平的接待都是極為熱情的。《時代》周刊把鄧小平作為封面人物,隔一段時間後又再次把鄧小平的照片放在封面。這是《時代》雜誌絕無僅有地在一年之內兩次把同一個人選為封面人物。

  田炳信:當時鄧小平是國務院副總理?冀朝鑄:是啊!但接待是按國家元首規格。田炳信:美國也有先見之明啊!冀朝鑄:是啊,美國也不是吃乾飯的。

  田炳信:我看到有關周恩來在日內瓦會議的材料介紹,杜勒斯不和周總理握手,當時你在不在現場?

  冀朝鑄:我不在現場。

  田炳信:是不是當時所有美國人都不和中國人握手?

  冀朝鑄:對,有命令,美國下的命令,不讓和中國人握手。在整個會議期間,美國代表企圖把中國代表視為無物。美國代表團團長、國務卿杜勒斯當時命令美國代表團成員不許同中國共產黨的代表團成員握手。當周總理在休息室等候進入會場時,杜勒斯並不知道都有哪一些人在休息室裡,於是他推門而入,總理見杜勒斯進來了,準備走向前去同他握手,他一見到總理,馬上轉頭便跑。但是,美國代表團副團長沃爾特·史密斯將軍對杜勒斯的這一做法卻很不以為然,他認為即使是敵人,在停戰後雙方也會互相握手,因此他走到周總理身邊。由於杜勒斯有命令不許同對方握手,他就向周總理伸出手來,用手握一下周總理的肩膀。

  田炳信:尼克森總統1972年訪華,有一張聞名世界的照片,就是他一走下「空軍一號」的機艙,就主動伸出手來同周總理握手。當時你在現場嗎?

  冀朝鑄:在,我就站在後面。尼克森這樣做就是為了糾正1954年美國國務卿杜勒斯不肯同周總理握手的錯誤。

  兩個公報是基辛格最大的成果

  田炳信:你是何時參加這次中美關係重大突破的談判的?

  冀朝鑄:1970年,我已經40歲了。周總理多次說過,「口譯在40歲以後就應該轉行。」周總理說:「口譯非常辛苦,年紀太大了,身體也受不了。此外,當了一段時間的翻譯,可以做更多的事情。」當時,考慮到將來領導上可能會分配我去外國語學院教書,我準備了各種資料,以便教書時使用。就在這個時候,中美關係開始有所突破。

  1970年11月10日到15日,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汗正式訪華,我是主要翻譯。這次會談主要討論兩國正在發展的各方面關係,包括中方支持改善巴基斯坦國防力量的問題。會談結束後,葉海亞·汗對周總理說,他希望單獨同總理談一次,不需要別人,最多只要一個翻譯在場。周總理就叫我:「小冀,你同我們來吧!」我就和他們一起上了樓,進入一個小房間。在那裡,葉海亞·汗對周總理說:「在我訪華之前,我到美國見了尼克森總統,他向我表示,希望我向中國政府轉達他的意思:美國絕無意同蘇聯聯合起來反華。美國願意同中國對話,以談判的方式解決兩國之間的各種分歧。美國政府期待著最終同中國走向友好。」周總理感謝葉海亞·汗轉達的口信,並且表示將會答覆,請葉海亞·汗轉交。

  此後,中美進行了數次書面上的往來,翻譯工作都是我和唐聞生兩人負責。除了我們,還有王海容。這些情況直到中美正式建交之前都是絕密的。

  田炳信:基辛格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冀朝鑄:基辛格是個談判高手。基辛格數次來華以及尼克森總統正式訪華,最主要的成果就是兩個公報。基辛格第一次秘密訪華時,主要討論如何宣布尼克森總統將訪問中國的問題,如何起草第一個公報。第二就是如何起草尼克森總統訪華的公報。如能就這兩個公報達成協議,兩國關係就可以發展;如不能達成協議,那將產生極嚴重的後果。

  他們給我喝的是「處女卡瓦」

  田炳信:你跑過幾十個國家,也在英國和其他的一些國家擔任過參贊、大使,因為歷史、文化、風俗的不同,有沒有一些事情給你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

  冀朝鑄:有啊,多了。有一次是隨總理訪問衣索比亞,衣索比亞的皇帝拉西一世是一個小老頭,他的皇宮門口有兩隻獅子做警衛。那裡蒼蠅很多,多到可以飛到你的鼻子裡去。我在宴會上看到有一塊巧克力蛋糕,非常高興,因為我最喜歡吃巧克力。沒想到當侍者去拿那塊蛋糕時,用手一揮,很多蒼蠅立刻飛了起來———原來那是一塊趴滿了蒼蠅的奶油蛋糕!

  田炳信:這可能和當地的自然環境有關,也同人們對衛生的標準理解不一樣,你像埃及總統納塞爾說這裡的蚊子不咬人,這話也是對的,只是蚊子咬生人,不咬熟人。咬新來的,不咬常住的。

  冀朝鑄:確實,有的是習慣問題。我訪問過尼泊爾三次,其中一次,尼泊爾宴請周總理,也讓我和總理一起坐在宴會桌上,當我坐下後,突然發現他面前的盤子上有一點髒,於是我就請侍者換一個盤子。那位侍者接過盤子,轉身向盤子吐了一口唾沫,然後用手一抹,就又把盤子還給我了。

  當然,碰到更多的是風俗問題,我在斐濟當大使期間,到任的第二個周末就去太平洋港看表演和展覽。表演中的一個主要節目就是模擬吃人。節目的內容是兩個部落進行戰鬥,前方打仗後方挖坑,還把石頭丟入坑內燒熱,最後把被打死的人丟入坑內用土埋起來,過一段時間把土挖開,人肉就熟了。當地土著吃人的習俗直到19世紀末斐濟的大酋長信奉基督教以後,才被禁止。

  田炳信:有沒有因為不了解當地風土人情,鬧得很尷尬的場面?

  冀朝鑄:有一次鬧了大笑話。我到萬那杜的主要村鎮桑投去訪問,中國在桑投有一個牙科小組,很受當地居民歡迎。看望了牙科小組,又去拜訪地方官員,他們招待我喝「卡瓦」。那是一種同「丫勾捺」差不多的飲料。我以為自己在斐濟喝過「丫勾捺」,所以喝「卡瓦」沒有問題。誰知兩杯喝下去後,我就開始嘔吐,然後發現自己四肢都不能動了,看所有的人都是四隻眼睛、兩個鼻子、兩個嘴巴,幸好我頭腦還很清楚,談起話來還很有條理,只好坐在那裡繼續談話。大約一個多小時後,我才能夠行動,向主人們告辭。事後有人告訴我,因為我是貴賓,他們給我喝的「卡瓦」是新鮮的根莖,還是由處女嚼爛後吐出的,因此很濃。那人還說,不久前,英國駐萬那杜高級專員喝了後馬上就打道回府,到家後司機一打開車門,他整個人就像一塊木頭一樣歪倒在車門外,是別人把他抬進家的。萬那杜當地的土人因為已經習慣了,喝十幾杯也沒事。

  宏大人生很難完整,壯麗的人生很難持久,走馬換將的現實,朝令夕改的風雲,很難讓人生劃上圓潤、豐滿、鼓脹的句號。冀朝鑄做到了。他走進紅牆又走出紅牆,他踏出國門又跨回國門,始終有八個字在他的血液中流淌: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那是《易經》中的警句,那是清華的校訓,那更是冀朝鑄為人處事、經風沐雨的一種品格和胸懷。






相關焦點

  • 冀朝鑄:中國紅牆第一翻譯(中)
    冀朝鑄:對,就是很細。還有一次,我隨同周總理到巴基斯坦訪問,當周總理得知我夫人懷孕後,就對我說:「巴基斯坦的男子非常勤勞,你如生男孩,就以巴基斯坦命名;非洲都是婦女幹活,如生女孩,就以非洲命名。」遵照總理指示,我的大兒子就以巴基斯坦命名,取名「小坦」。  田炳信:這些年的紅牆翻譯生涯中,那你是給總理打長工,給主席打短工?
  • 冀朝鑄:中國紅牆第一翻譯(上)
    海南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冀朝鑄:中國紅牆第一翻譯  「見過大蟒蛇拉尿」是廣東人的一句俗語。  冀朝鑄就是這樣一個人。在中共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重要的人名榜和大事件中,都有冀朝鑄的影子。他給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陳毅等人擔任過翻譯。其中,給周恩來當翻譯長達17年。板門店他是翻譯,萬隆會議他是翻譯,天安門城樓上毛澤東會見斯諾他是翻譯,基辛格秘密來華他是翻譯,鄧小平復出首次訪美,他在半百之年仍任翻譯。
  • 《從紅牆翻譯到外交官——冀朝鑄口述回憶錄》
    【基本情況】  作者:冀朝鑄  紅牆翻譯冀朝鑄:  板門店談判,譽為"中國第一英文速記員"   萬隆會議,躲過克什米爾公主號空難  尼克森訪華,見證兩國巨人歷史性握手  外交家冀朝鑄:  駐美聯絡處,帶著「監護人」搞外交  南太平洋島國,荒唐的決定、有趣的經歷  英倫半島,「救火隊員」不辱使命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內容簡介】           《從紅牆翻譯到外交官——冀朝鑄口述回憶錄》  冀朝鑄生在中國
  • 周恩來譯員冀朝鑄:紅牆翻譯的傳奇背影
    圖/受訪者提供)冀朝鑄:紅牆翻譯的傳奇背影本刊記者/宋春丹發於2020.5.18總第947期《中國新聞周刊》冀朝鑄一直執著于澄清一張照片。他們託人從北京的舊書攤上買到一本解放前的教速記的英文書籍,無師自通,冀朝鑄可以每分鐘記165個單詞,足以跟上美方在談判桌上罵人的速度,有同事把冀朝鑄稱作「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英文速記員」。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正式籤訂,中、朝、英文一式三份。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保存的兩份英文停戰協定由冀朝鑄負責打字。
  • 冀朝鑄為周總理做翻譯 表現出色獲讚揚
    冀朝鑄為周總理做翻譯   冀朝鑄,長期從事我國領導人的翻譯工作,其高超的英文翻譯水平和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贏得了我國領導人的肯定和外國友人的普遍尊重。  冀朝鑄1929年7月生於山西省汾陽縣,早年留學美國。
  • 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冀朝鑄逝世,曾見證中美重要瞬間
    17年翻譯生涯,見證「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回到北京後,冀朝鑄被分配在外交部工作,1956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而當時因為名額不夠,冀朝鑄沒有坐飛機而是乘船前往萬隆,倖免於難。1963年12月13日至1964年3月1日,周總理出訪亞非14國,冀朝鑄全程擔任翻譯。此次出訪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周總理在回國後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作報告時,特地提到了翻譯同志的功勞:「這次訪問如果沒有齊宗華(時任法文翻譯)和冀朝鑄二人當翻譯,就很困難。」
  • 聯合國原副秘書長冀朝鑄逝世,17年翻譯生涯見證中美重要瞬間
    新中國成立後,冀朝鑄追隨父兄足跡,毅然放棄在美國哈佛大學的學業,克服重重困難,回到祖國,曾擔任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領導人的翻譯,並見證了朝鮮停戰談判、中美建交談判等歷史性時刻。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獲中朝兩國表彰1951年5月,冀朝鑄在清華大學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
  • 著名外交家、聯合國原副秘書長冀朝鑄逝世,曾擔任周總理翻譯17年
    記者從冀朝鑄先生親友處獲悉,中國著名外交家、聯合國原副秘書長冀朝鑄於4月29日下午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據《人民政協報》此前報導,冀朝鑄1929年7月生於山西省汾陽縣,早年留學美國。新中國成立後,冀朝鑄追隨父兄足跡,毅然放棄在美國哈佛大學的學業,克服重重困難,回到祖國。於1951年5月在清華大學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後參加人民志願軍,在開城談判中表現出色,獲得中朝兩國的表彰。抗美援朝勝利結束後,冀朝鑄回到北京,被分配在外交部工作。他1956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 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冀朝鑄逝世,曾擔任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領導...
    據澎湃新聞消息,我國著名外交家、聯合國原副秘書長冀朝鑄於4月29日下午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冀朝鑄曾擔任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領導人的翻譯,並見證了朝鮮停戰談判、中美建交談判等歷史性時刻。17年翻譯生涯見證「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回到北京後,冀朝鑄被分配在外交部工作,1956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 徐自豪︱《毛澤東選集》英譯組人物之徐永煐與冀朝鼎
    筆者另藏有一冊好友饋贈的人民出版社一版一印《毛澤東選集》第一卷,是徐永煐送給哲學家、翻譯家黃子通(1887-1979)教授的工作用書。徐永煐在紙條上寫了這樣一段話附於書後:黃子通教授:本會送給你毛澤東選集第一卷一本,現寄上。收到後請立即回信。此致敬禮。
  • 《從紅牆翻譯到外交官——冀朝鑄口述回憶錄》第八章 經歷政治運動
    返回>>>《從紅牆翻譯到外交官——冀朝鑄口述回憶錄》,山西人民出版社,冀朝鑄著  火燒英國代辦處   在中國,大多數大使和代辦們都是「保皇派」,而在印度尼西亞,情況並不是這樣。代辦姚登山受中國國內革命運動的鼓舞,決定造印度尼西亞新政權的反。結果他被拘留,然後被驅逐出境。從此中國和印度尼西亞的外交關係中斷了20多年。 姚登山作為英雄回到中國,同時受到毛主席和江青的接見。淹沒在巨大榮譽中的姚登山站在毛主席和江青中間挽著他倆的胳膊照了一張相,相片第二天在報紙的頭版登出來。回到外交部後,聯絡站人員熱烈歡迎他,選他做頭領。
  • 《從紅牆翻譯到外交官——冀朝鑄口述回憶錄》第一章 我的青少年時代
    返回>>>《從紅牆翻譯到外交官——冀朝鑄口述回憶錄》,山西人民出版社,冀朝鑄著    童年在山西 1929年7月30日清晨,我出生於山西太原上馬街。父親的第一位妻子生了大哥朝鼎和二哥朝彝後去世,第二位妻子生了大姐慧青後又去世;我母親生有三子一女,即三哥朝輔、四哥朝理、我和小妹妹青。 汾陽自然資源豐富,是汾酒的產地,也是山西省的棉花和糧食的生產基地之一,因為地處汾河之陽(西),故得此名。建昌村裡明代建築文峰塔是有名的文物古蹟。父親從小學習成績優秀,1904年被山西大學堂錄取,1905年被官府送往日本明治大學留學,學習法律。
  • 過家鼎憶周恩來:出訪時要求翻譯也上桌吃飯
    最忙碌的翻譯時光  過家鼎和他在外交部的同事冀朝鑄,都是代表團的翻譯組成員。總理出訪時,翻譯組的任務較為繁重。「既要負責領導同志的口譯,又要負責把領導同志在各種場合的發言、出訪當地發表的新聞公報翻譯成英文或法文,並印出來散發。」過家鼎回憶道。  周總理的英文口譯工作主要由冀朝鑄承擔,而英文筆譯則以過家鼎為主。
  • 1972年尼克森訪華:在中國時未乘「空軍一號」
    昨天(21日),記者在中國歷史博物館聆聽了一場穿越歷史的對話。中央電視臺《讓世界了解你》邀請了幾位特殊嘉賓——尼克森的小女兒朱莉尼克森艾森豪,時任毛主席、周總理翻譯的冀朝鑄、章含之。他們講述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尼克森女兒:父親在飛機上問工作人員周總理是否穿了大衣。
  • 才女翻譯:倩影總出現在毛澤東周恩來身邊(圖)
    那時候,唐明照一家住在臺基廠1號——現在的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樓上是閱覽室,唐聞生常去那兒獨自看書。那些彩色封面、童趣盎然的兒童讀物如《木偶奇遇記》等很快佔據了她幼小的心靈,激起了她強烈的求知慾望。唐聞生的「師傅」冀朝鑄(前聯合國副秘書長、駐英國大使)和太太汪向同新婚之初,曾與唐家比鄰而居。當年唐明照在大洋彼岸時,和冀朝鑄的父親冀貢泉是一條戰壕裡的戰友。
  • 毛澤東身邊的美女翻譯唐聞生
    這時,她遇到了一位改變她一生命運的「伯樂」———冀朝鑄。冀朝鑄是當時外交部的「頂梁柱」,從1956年開始就為周恩來擔任翻譯,並多次為毛澤東、劉少奇以及其他黨和國家領導人工作,經驗十分豐富。當時,日理萬機的周恩來總理未雨綢繆,敦促他多次到北京外國語學院物色高級翻譯人才。而冀朝鑄在地處京郊的 「北外」校園裡,一眼就看中了活潑可愛的英語系高材生唐聞生。
  • 「國嘴」翻譯唐聞生的英語歷程
    自上世紀70年代初開始,一直到周恩來、毛澤東辭世以前,唐聞生和外交部的另一位風雲人物王海容作為優秀的翻譯,幾乎參加了這兩位偉人與來訪各國政要、知名人士的所有會見,在外交界乃至中國政壇嶄露頭角。她的倩影總是在毛澤東和周恩來的身邊出現,可以說見證了中國外交史上的重要時刻。
  • 八旬老人翻譯百首中華古詩詞 冀推廣中國詩文化
    八旬老人翻譯百首中華古詩詞 冀推廣中國詩文化  【同期】北京師範大學退休教師 簡文光  八旬老人翻譯百首中華古詩詞 冀推廣中國詩文化  【同期】北京師範大學退休教師 簡文光  比如說air特別多,be where, care
  • 盤點近現代中國八位才貌俱佳的女翻譯(組圖)
    原標題:盤點近現代中國八位才貌俱佳的女翻譯(組圖)   原標題:盤點近現代中國八位才貌俱佳的女翻譯(組圖)   原標題:盤點近現代中國八位才貌俱佳的女翻譯(組圖) 尼克森稱章是他見過的最好的翻譯。尼克森的表揚影響很大。半年後的1972年9月,章去出席聯合國大會,有一天到聯合國總部地下室小賣部買東西,一些年紀大的服務員一看到章就說,「哎呀,我們知道你,你做我們總統翻譯,我們總統說你翻譯得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