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IPO早知道
據IPO早知道消息,東莞物業開發商匯景控股於7月16日在披露易平臺上修改港股申請信息,將公司名匯景控股中的「匯」由繁體「滙」變為「匯」。
匯景控股於4月10日遞交招股書,三個月之後才為這個烏龍做出調整。
「滙」和「匯」都可視為匯的繁體寫法,但匯更為妥當,比如文匯報、匯豐銀行。匯景控股做出如此修改,算是改成符合香港寫法。
匯景控股的烏龍之處在於,在其招股書中兩種寫法大量混用。
以「匯景」 二字檢索,全文出現8次。單以「匯」字檢索,全文出現171次,其中囊括外匯、匯率等詞組。
而以「滙景」二字檢索,全文出現高達703次,封面也是以這個詞組出現,單以「滙」字檢索,外加38次共計741次,詞組中尚有「滙豐」。
就招股書來說,匯景與滙景本質上是指同一概念,但出現兩種不同寫法卻未有認真校對。對招股書起草團隊來說,有失職之嫌。
當然,這只是匯景控股赴港IPO中的一段小插曲,那麼其是否具備登陸資本市場的硬實力?
匯景控股成立於2004年,是中國綜合住宅及商用物業開發商。截至1月31日,其涉足的「領土」僅有大本營東莞、廣東河源、安徽合肥、湖南衡陽以及湖南長沙這五個城市。按開發商於2017年發布的合同銷售數據,匯景控股在東莞排名第47名,在合肥排名第59名。可見,匯景控股莫說在全國,就算在東莞也是名不見經傳的迷你房企。
招股書顯示,匯景控股2016-2018年實現收益分別是20.93億元、11.98億元及22.38億元,同期溢利分別為3.39億元、1.58億元及4.01億元。針對業績表現不平穩,匯景控股解釋稱,2017年營收下滑系所交付的總建築面積由26.04萬平方米減少58.7%至10.76萬平方米所致,而2018年營收增長又系所交付建築總面積增加96.5%所致。
與此同時,匯景控股連續三年高達200%的負債率悚人。截至2018年底,匯景控股的總負債達24.8億元,淨負債率為242.7%。通常來說,房企將淨負債率控制在80%以下比較合適,即使在2018年去槓桿低谷期,百強上市房企的淨負債率也只有120%。
此外,高毛率、低淨率也應該值得警惕。2018年匯景控股的毛利率高達53.3%,相比同期碧桂園27%、萬科29.7%高出一大截,就是對標「利潤之王」中海地產的37.8%也是大巫見小巫;而匯景淨利率卻維持在正常水平,2016-2018年分別為16.2%、13.2%以及17.9%。
專家分析稱,匯景控股毛利率高企源於擁有大量便宜的舊改土地,不太高的淨利率則是土地增值稅的逐步提升和沉重的財務成本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