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女媧造人的歷史真相

2020-12-25 攬薇齋主

關於人類起源的問題,向來各家有各家的說法。現如今,普遍得到認可的是基於科學視角的達爾文進化論。畢竟,現代社會是建立在科學之上的世界。

《人類進化

但不可否認,這本身就是一個亙古久遠的問題。早在人類文明的童年期,在人們獨立意識覺醒之際,就開始嘗試解釋這個問題。只不過,按照今天的眼光看來,那難免帶著許多稚拙的思維和天真的幻想。那就是誕生於原始社會早期各民族的創生神話。

在中華文明裡,創生神話的典型就是流傳於漢民族的女媧造人。當然,說起女媧大神,不得不提的還有她的補天功績,這在神話學中往往被稱為「再創造」神話。限於篇幅,本文只重點解讀「女媧造人 」神話,而關於「女媧補天」神話的解讀,將會在後文中呈現。

《基因》

1.女媧造人的源起與發展關於女媧神話的相關記載,最早文獻可見《山海經》和《楚辭》,前者成書於戰國中後期至漢初中期,後者則出自戰國後期楚國大夫屈原之手。在《山海經·大荒西經》中,有關女媧的記載如下:

「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慄廣之野,橫道而處。」——《山海經·大荒西經》

而在屈子的《楚辭·天問》篇中,有關女媧的記載則為:

「女媧有體,孰能匠之?」 ——屈原《楚辭·天問》

前者大體是說「女媧之腸」可化神,化神者有十人;後者則是屈原關於女媧來源的發問。據此可知,至晚在戰國中後期,就普遍流傳著關於女媧的故事。不過,目前並沒有文獻資料直接記載著此時期內關於女媧的具體功績。

《古籍》

直至西漢初期,在淮南王劉安(公元前179年-前122年)召集門客所編撰的《淮南子》中,才有關於女媧造人與補天的記載。而最早完整詳細記錄了女媧造人神話的文獻資料,則是晚至東漢時期泰山太守應劭(約153-196年)所著的《風俗通》。

在《淮南子·說林訓》中,關於女媧造人的記載,實際上還只是一則多人造人的神話,顯然不同於廣泛流傳的版本。其原文如下:

「黃帝生陰陽,上駢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媧所七十化。」 ——《淮南子·說林訓》

顯而易見,在這則神話當中,參與造人的除了女媧還有諸神,具體有黃帝、上駢、桑林,後世因此多有演繹發展。

《媧皇》

而現今廣為流傳的女媧造人神話,其藍本則來源於《風俗通》,相關記載如下:

「俗說天地開闢,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絙於泥中,舉以為人。故富貴者,黃土人也;貧賤凡庸者,絙人也。」 ——應劭《風俗通》

在這則神話中,不僅將造人的功績單獨歸於女媧,而且還試圖解釋人類為什麼會有社會地位差別的問題。這明顯帶著後世之人對原初神話改造的印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神話的生成過程與演變軌跡。

在《風俗通》中,還載有另一則與「女媧造人」關係密切的神話文本,具體原文如下:

「女媧禱神祠,祈而為女媒,因置婚姻,行媒使此媒矣」。 ——應劭《風俗通》

這是關於女媧作為「神媒」制定人間「婚姻制度」的記錄,與部分地區民俗中將女媧稱為「送子娘娘」的說法相互印證。

《婚姻》

此外,在《世本》中出現的「女媧作生簧」一句,也很值得重視。畢竟這據說是由先秦時期史官編撰的,而且和女媧創造衍生的功能也頗有相合之處。

而其他文獻資料中所載的女媧造人神話,則多是上述幾個文本的延展、解讀或變異,不做過多贅述,諸如《太平御覽》、《獨異志》中相關記載等。

2.女媧造人的文化內蘊(1)生殖崇拜

生殖崇拜,在世界各民族的原始社會時期都很普遍,我國也不例外。在我國漢民族文化圈內,普遍學者把生殖崇拜的典型認定為女媧造人,而比較廣泛的證據鏈大都是關於「媧」字的文字學考證和女媧「蛇身」含義的解讀。

在東漢時期,許慎在其著作《說文解字》中,將「媧」字解釋為:「媧,古之神聖女,化萬物者也。從女咼聲。」有學者據此,就根據以「咼」得聲的字,如鍋、窩、蝸、渦等文字的解釋(多與圓形或容器有關),推斷「媧」可能是女性生殖器的隱喻,進而得出生殖崇拜的觀點。實際上,關於女性生殖崇拜,在原始社會早期實行的母系氏族社會中,是很可能出現的,典型如世界各地早期文明中出現的「豐乳肥臀」形象。

而關於女媧「蛇身」含義的解釋,則普遍根據世界神話背景中「蛇身」的含義推衍而來。在世界各地的神話中,把蛇作為生殖神或創始神的現象是很普遍的,而把蛇與女性聯繫在一起的例子就更是數不勝數。甚至在一些國外的「性崇拜」專著中,還有不少專門論述蛇作為性器或性激情的象徵意義。

《蛇崇拜》

此外,還有一些論說是從女媧女性神的身份展開的,這種論說在很大程度上結合了基於科學視角考證下的某些歷史事實,即原始社會早期的母系氏族社會。這一時期,氏族社會所仰仗的根基是母系血緣關係,即按母系來計算世系和繼承財產,是個「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群婚時代。那麼,氏族世系中的始祖自然而然便是一位女性,據此衍生出女性始祖神的神話,自然是合情合理的。而這種論說,在某種程度上依舊算是一種生殖崇拜,即女性生殖崇拜。

如此來看,對於《山海經·大荒西經》中的「女媧之腸,化神十人」也就更容易解釋了。普遍認為,在原始社會早期,人們由於對女性產子知識掌握得不清,可能誤認為與「腸」有關,故曰「女媧之腸」。對應到今天的說法,應該是「女媧之腹」,實際講述的很可能就是女媧生下十個孩子的故事。而至於為何稱這十人為神人,則很可能是這十人分散四方後繁衍的部族後代對其祖先的美化與歌頌。

綜上所述,女媧造人其實就是一場關於生育和繁衍的歌頌與記述,是後人對遠古先祖繁衍人類之功的一種追慕和悼念。

《生殖巖畫》

(2)土地崇拜

在比較流行的女媧造人神話解讀中,有一種從造人材料「黃土」出發的解釋方法,最終推論導向的結果是「土地崇拜」。

從世界各地廣泛流傳的造人神話來看,造人所使用的材料是很豐富的。單是在我國少數民族範圍內,就有不少例子:如瑤族《密洛陀》中的「蜜蜂造人」;彝族《梅葛·人類起源》中的「雪造人」;布朗族《帕雅英與十二瓦席》中的「削木成人」等。不過,使用泥土作為材料的造人神話還是比較普遍存在著的。比如,在基督教文化中,上帝耶和華用塵土造出了亞當,又取亞當的肋骨造了夏娃;在古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用水和泥土塑造了人類,智慧女神雅典娜則賦予這些創造物以靈性;而在我國漢民族文化中,自然就是著名的女媧大神「摶黃土造人」的神話了。

《黃土》

其實,不論是對古人還是今人,土地都是堅實可靠的,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家園,是世間萬物的孕育繁衍之所。它不僅為人類直接提供了生存所需的大多數物質原料,還間接參與了人類的物質生產創造活動,如糧食種植、畜牧養殖、建造房屋、燒制陶器、湮填洪水等等。基於土地的這些實用作用,人們對土地的崇拜與敬畏之情自然難以遏制,逐步發展成土地崇拜、土地祭祀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這對古人來說,尤其普遍,特別是像我國這樣的農業文明大國。

而在神話體系當中,對於物的崇拜又往往體現為對這個物質神靈的崇拜。因此,將女媧解釋為「大地之母」,進而將「女媧造人」、「女媧七十化」解釋為大地孕育萬物生靈,就很合乎情理了。這一點和我國文化歷史上將女媧稱為「地皇」,及將其與后土二神並舉為「媧皇后土聖母」相吻合。甚至在一些後人的觀點裡,女媧就是后土,后土就是女媧,實乃一人之二稱。

綜上所述,女媧造人很可能就是發端於遠古先民對大地的崇拜與祭祀,至於其為女性神形象的原因,則很可能與母系氏族社會及女性的生殖能力有關。

《大地母親》

(3)制陶活動

從造型藝術方面看,女媧造人的過程最直接的反映就是人類製作陶人的過程。所以,女媧造人神話很可能就只是表現人類早期的制陶活動。而至於為何是女性神,則很可能是因為這則神話誕生於母系氏族社會時期。

眾所周知,人類的制陶活動由來已久,在我國更甚。2012年,我國江西仙人洞文化的考古研究證明,早在約公元前20000年至公元前19000年間,我國就出現了陶製容器。而在考古學上,大約四、五萬年前,也就是舊石器時代晚期,我國原始社會就進入了母系氏族社會;到距今約一萬年左右時,即新石器時代初期,母系氏族社會向前邁進了一步;到距今約六七千年時,母系氏族社會就達到了繁榮時期。

由此看來,制陶活動貫穿了整個母系氏族社會大半的時間。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陶器的發明者很可能就是一位女性,或者早期人類制陶活動的主體就是女性。關於後一觀點的有力證據是,在現代一些相對封閉不受現代文明影響的非洲原始部落中,就確實存有類似制陶活動,這種活動帶有一定的神聖性,僅限於部落中有一定權威的個別女性擔任。

《陶器》

實際上,關於人類制陶活動的歷史,還要更為久遠。在世界範圍內,已知最早的陶器是格拉維特文化小雕像,被稱為「最早的維納斯女神」,可追溯至公元前29000年至公元前25000年,典型的形體體徵是一個「豐乳肥臀」的裸露女性。這除了表明人類早期社會的女性生殖崇拜外,還證明了人類的人物造型藝術是十分悠久的。

綜上所述,女媧造人很可能就是早期人類社會制陶活動的具體表現,尤其可能是對早期人類製作人形雕塑活動的誇張解釋和描摹。

《陶器》

(4)婚配製度

在一些零星文獻記載中,還記錄了女媧作為「神媒」制定婚姻制度的功績,以及「作生簧」一類的事跡。普遍研究者認為這主要應該是「女媧造人」、「七十化」等神話的延伸和拓展,是為了豐富女媧「大地之母」孕育演化萬物的形象而出現的。

當然,婚姻制度的制定與孕育繁衍後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也可能是女媧設置婚姻制度在先,女媧造人神話在後,後者不過是對前者功績的肯定與褒揚。

《婚姻》

3.筆者說其實,不論潛藏在女媧造人神話背後的真實意蘊如何,女媧形象都可以視為我們中華民族遠古始祖之一的象徵。正是這些勤勞、勇敢、智慧的遠古先民們,為我們繁榮的今天奠定了堅實的物質文化基礎。也正是他們,孕育和繁衍了我們。他們永遠值得銘記於心。

——全文完——

相關焦點

  • 女媧造人背後的驚人真相
    人類的智力起源受天外來客的啟示,神為何單單選擇了蘇美爾人作為傳播的媒介?「自發產生智力說」「和智力神授說」兩者必然一真一假。這種人類起源問題一樣除了「特創」就是「 演化」。由於進化論本身就沒有任何證據,也解釋不通人類的智力為何突然爆發到一個至今都無法逾越的高度。所以本篇的視角是站在「神創論」角度去還願人類歷史真相。
  • 女媧造人話童年
    女媧造人的神話,是我們那個時代的童話!讀者會說作者牽強附會嗎?女媧造人,那不是神話。我們的童年,捏個泥人,是遊戲!捏泥人遊戲,是每天的拿手好戲!小男孩們的手藝,好像與生俱來,生而知之,信手拈來!現在的孩子,3歲入幼兒園。
  • 新泰蓮花山女媧造人的傳說
    女媧娘娘隨後肩負起了造人的使命,可是寥廓大地一片蒼茫,究竟應該從哪裡著手呢? 女媧娘娘依據河圖陰陽五行生化之理向東而行,進入生發之境——山東(東方屬木, 主生發),再依據洛書九宮八卦化生萬物之理,找到九峰環抱狀似蓮花的生化之地——新泰蓮花山(蓮花山九峰環抱暗喻九宮:內藏卍符號雙螺旋結構是創造生命的基本密碼。蓮花暗喻連化:連續生化之意)。
  • 《女媧造人》導學案
    女媧造人塑像學習重點:大膽、新奇、合理的想像。(2)女媧造人的原因是 ,她用了 和 方法來造人,為了人類能繁衍,她想出了一個 的辦法。彩繪女媧絹畫二、整體感知複述故事:請抓住課文的主要情節,用講故事的形式複述女媧造人的故事
  • 捏土造人,用石補天,中華民族的女媧神話反映出什麼歷史?
    女媧不忍人類受災,於是煉五色石補好天空,拯救了人間。「女媧造人」和「女媧補天」,這當然不是歷史還是神話,而且它還不是一般的神話,屬於「創世神話」,這種神話任何民族都會出現,大家不要以為其荒誕不經,實際上這些神話很能反映出一些遠古時期的歷史。原始社會不存在史書,當時人們也沒有那麼高文化水平,對世界的理解是很迷信的,所以很多東西都是通過神話流傳下來的。
  • 考究發現了「女媧補天造人」的歷史真相,揭秘那不為人知的秘密
    袁珂先生就將《楚辭·天問》中的"女媧有體,孰能匠之"理解為"女媧作成了別人的身體,她的身體又是誰做成的"。丁山先生則更為明確地認為這兩句話說明:"在戰國時代中國人固已盛傳女媧造人的故事了。"至於《山海經·大荒西經》中:"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慄廣之野,橫道而處"的記載,袁珂則以晉人郭璞注為解:"或作女媧之腹。"又雲:"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二變,其腹化為此神。"並以漢人許慎和劉安的話作為參證 。丁山也認為這"顯然又是孕毓人類的寓言" 。儘管如此,這些記載當中仍然沒有明面提出女媧造人的說法。
  • 「女媧造人」的緣起因何而來?
    女媧,是中華民族上古神話傳說中的「創世女神」,與伏羲一起被稱為華夏人文始祖。而中華民族的人文初本中,中國最早的人類社會就是因「女媧」而來,這就是是中華人文流傳至今的「女媧造人」之說。「女媧摶黃土造人」的傳說,起始於東漢獻帝年間應劭所著的《風俗通》,載曰:「俗說天地開闢,為由人民,女媧摶黃土做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絙於泥中,舉以為人。故富貴者,黃土人也,貧賤凡庸者,引繩人也。」這是「女媧造人」之說的最早出處。意思是時候開天闢地之處,地球上沒有人類,是女媧用水浸溼黃土,然後捏成了人。
  • 脫下神話的外衣,女媧造人的真相是什麼?人何以謂之人?
    女娃造人傳說女媧造人,用的材料是泥土,地點應該是在某河邊或者湖邊,小時候玩過泥巴的人都知道,只有溼土能捏著玩,所以必須接近水源,說不定女媧就是在黃河邊上造人的,因為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女媧手工捏泥土造人女媧手工捏泥土造人,象徵著遠古部族同族通婚,甚至是近親通婚,傳說女媧就和自己的兄長伏羲結婚(這是女媧造人另一個版本的故事),熟悉進化論的我們都知道近親通婚生出來的孩子多有缺陷
  • 中國的「女媧造人」傳說和基督教的「神造人」傳說,誰更靠譜?
    中國有女媧造人的傳說,而基督教有上帝用泥土造人的傳說。傳說往往由於年代久遠而難以找到證據或者蛛絲馬跡來證明是否真的發生過。比如中國的女媧造人之說,除了先秦時候的書籍《山海經》、《楚辭》,西漢的《淮南子·說林訓》,東漢的《風俗通》,北宋的《太平御覽》等書籍之外,就找不到任何其他的證據來證明女媧造人這個遠古的傳說。
  • 相傳女媧在此鍊石補天,摶土造人,被譽為「華夏祖廟」
    它就是「媧皇宮」,建於北齊時期,相傳為女媧娘娘鍊石補天,摶土造人之地,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一至十八,為女媧祭典之日,全國各地以及海外華僑前來祭拜,被譽為「華夏祖廟」為全國祭祖聖地之一。下面跟隨小編詳細了解媧皇宮。
  • 勿忘老祖母,女媧摶泥造人創世神話,講述一個全新的史前社會
    勿忘老祖母,女媧摶泥造人創世神話,講述一個全新的史前社會原創文章 切勿抄襲 全網監測 違者必究】(本文在《龍觀歷史》編號:1--30,華夏始祖--原始社會--華夏五千年)歡迎朋友們來看《龍觀歷史》,在本期老龍相要和朋友們說一說的是華夏民族創世神華之一的女媧摶泥造人,上一期當中,老龍專門對朋友們介紹了中國的第一個創始神話,關於天地起源的故事--盤古氏開闢了天地。
  • 統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21課《女媧造人》知識點
    二、故事背景課文是根據《風俗通》中有關「女媧造人」的記載改編的。作者以大膽、新奇的想像,在原有故事基礎上進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繹與擴充,使得這個古老的神話傳說充滿生活氣息,煥發出迷人的色彩。第二部分(第2—18段):寫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五、問題歸納1.本文第①段有什麼作用?本段有引出下文的作用.寫天地開闢後,沒有人類的世間顯得荒涼寂寞,為下文女媧造人作鋪墊。
  • 女媧「造人」、「補天」的神話與陰陽五行有什麼關係?(連載一)
    女媧女媧是上古時代的創世女神,她「摶土造人」、「鍊石補天」、建立了婚姻制度,因此又被成為」大地母親「、「大地之神」,也是「婚姻之神」、「生育之神」。女媧的神話傳說揭示了什麼樣的宇宙奧秘?又與陰陽五行有什麼關係呢?本篇以連載的形式,為你一一揭秘。東漢《風俗通義》中記載:俗說天地開闢,未有人民,女媧摶土造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絙(索) 泥中,舉(甩)以為人。
  • 造人補天的女媧娘娘,人妖共尊的創世神,為何生日的時候拜別人
    女媧補天造人的故事被人們廣為流傳,她被尊為萬物生靈之祖,也叫做創世神。不但人類尊拜,連妖精也都聽命於女媧娘娘,畢竟妖怪也是生靈呀。就是這樣一位人妖共敬的神靈,卻在自己生日的時候拜訪別的聖人。傳說中盤古開天后,地上本來沒有生靈的。
  • 這樣的自讀課文,該怎樣來自讀——《女媧造人》導讀例談
    【導讀】《女媧造人》是袁珂先生根據古代有關女媧造人的神話故事改寫而成的。作者展開大膽新奇而又豐富的想像,對故事的主要情節進行了富有人性化的擴寫;同時,又作了相應的刪減。文章淺顯易懂,想像豐富,聯想合理。
  • 我們上課吧·南山原創課堂(第010例)|百花獎《女媧造人》優質課堂·自讀課文創新教讀設計
    (一)有效導入在浩渺的人類歷史星河中,閃耀著無數顆神話之星,這裡有盤古開天闢地的無私,女媧鍊石補天的善良,精衛填海的悲壯,后羿射日的執著……這些熠熠生輝的神話傳說,劃破歷史長空,憬悟著我們對於天、地、人的原始探尋!
  • 女媧捏黃土不止造了人,還有他們,現在都被稱作靈獸
    女媧捏黃土不止造了人,還有他們,現在都被稱作靈獸傳說天地間的第一個神是創始元靈,他原來只不過是天地間的一股靈氣,後來偶然承受了造化,得了道,有了形體。盤古斧既然天地間的氣候已經變好,天地之間只有這幾個人也覺得很寂寞,所以人類的始祖女媧娘娘就主動捏黃土造人,剛開始她還慢慢的一個一個的,小心地按照自己的模樣造出人類,但是隨著工程的推進
  • 女媧造的第1個人是男的還是女的,叫什麼名字?來看看
    天地自然相愛,互相擁抱在一起,形成了一個雞蛋形狀圓體,歷史若干萬年以後,大地就自然懷上了盤古,經過懷孕期若干年以後,盤古的胎期成熟,變全成了一個力大無窮的巨人,盤古在分娩時刻,雙手一伸,兩腳用力一登,霹靂一陣巨響,就把天地從此崩開
  • 被譽為東方維納斯的國寶,專家精心還原,再現5000年前的「女媧」
    因為它的殘缺美,被人譽為「東方的維納斯」,然而我們不禁好奇地問:到底她是哪路神仙?人們的猜測很多,但最被認可的說法是她就是造人的女媧娘娘。特別是在離女神廟只有一公裡的地方,還有一座黃土夯成的「金字塔」,被認為是祭祀的場所。而在「金字塔」之上,還有大大小小1000多個煉銅的坩堝,這像極了女媧煉製「五色石」補天的場景。
  • 七年級語文《女媧造人》「同課異構」優質課比賽教學設計
    二、教材分析:《女媧造人》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三篇文章,本單元要求學生體驗虛構與想像的力量,調動自己的體驗,發揮聯想和想像,深入理解課文。本文用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寫了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根據本單元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