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究竟是為了啥?僅氦3就能發電1萬年

2020-12-17 央廣網

1月3日的朋友圈被首張月背圖刷屏。當日10時26分, 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預選著陸區,並通過「鵲橋」月球中繼星傳回世界上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

眾所周知,人類探月的徵途早就起步且越來越快。那麼,月球上到底有什麼寶貝讓人如此著迷?

「坐月觀天」及「看地」都是極好的

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看來,月球這地方之所以如此受青睞,主要是因為地段好。

月球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在月球上可以實現得天獨厚的對天觀測、對地觀測和對月觀測。」鄭永春解釋道,月球上沒有大氣層,其背面沒有無線電噪聲幹擾,在那裡開展天文觀測,可獲得更暗弱的宇宙信息。同時,相對地球來說,月球的地質結構更穩定,有利於開展長期精密的天文觀測。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月球還有兩個優勢:一是月球南北兩極的永久陰影區溫度極低,某些地區只比絕對零度高二三十攝氏度,可以進行紅外天文觀測;二是月球背面是一片難得的寧靜區域,沒有任何人為的無線電噪聲幹擾,能更靈敏地監聽來自宇宙深處的微弱電磁信號。」鄭永春說。

此外,雖然科學家目前已經有了各種高解析度衛星,但由於距離較近,很難看到地球全貌。而在月球上建立觀測站,可對地球進行全球大尺度觀測,如地殼結構的起伏、地球表面植被和全球氣候變化等。

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傳播專家龐之浩則表示,由於月球幾乎沒有大氣和地質活動,巖石受到的損壞不大,研究月球巖石相當於研究地球39億—40億年前的標本,可了解許多地球早期大氣狀態的信息,甚至有助於人們認識生命、地球、太陽系乃至整個宇宙起源和演化歷史。

想去火星?先來月球歇歇腳吧

「在月球上開展原位資源利用,有助於建立人類走向深空的前哨站。」鄭永春說。

人類未來的目標是登陸火星,而火星距離地球最近也有5500萬公裡。鄭永春表示,儘管空間站建設已經基本成熟,但其壽命有限且維護成本高,月球是非常理想的中轉站,以及測試各種載人航天技術的訓練場,「如果不進行38萬公裡的演練,我們沒有辦法走向更遙遠的深空」。

「月球上的環境比起地球來有很多獨特性,在月球上組裝和發射太空飛行器,利用原地資源生產所需的燃料,將為人類走向深空提供重要支撐。因此,先建月球基地,再從月球發射太空飛行器到火星,是具有現實可行性的選擇。」鄭永春說。

龐之浩補充道, 據一份報告稱,如果將月球作為載人前往火星的踏腳石,每年能夠為其節省大約100億美元的開支。

僅氦3就能發電1萬年

當然,月球上還擁有巨大的能源儲備。龐之浩說,月球被稱為21世紀的波斯灣,最主要的燃料是氦3。

「由於沒有大氣層,月球表面土壤中有大量通過太陽風吹來的氦3,這是一種清潔、安全和高效的核聚變發電燃料,用它進行核聚變發電可提供便宜、無毒和無放射性的能源,所以被科學界稱作『完美能源』。」龐之浩介紹道,據保守估計,月壤中有100萬噸氦3,用它發電可以滿足地球1萬年的能源需求。

俄羅斯的一項估算則顯示,1噸氦3的價值約為100億美元,用飛船從月球運回1噸氦3的總費用為2000萬到4000萬美元,開發月球氦3有利可圖。

此外,龐之浩說,月球上蘊藏著大量的自然資源,已知有100多種礦物,其中5種是地球上沒有的。「月球上有豐富的鈦、鐵、鈾、釷、稀土、鎂、磷、矽、鈉、鉀、鎳、鉻、錳等礦產,僅月海玄武巖中就含有至少100萬億噸可開採利用的鈦金屬。」

與此同時,因為月球表面幾乎沒有大氣,太陽輻射可以長驅直入,每年到達月球範圍內的太陽光輻射能量大約為12萬億千瓦,太陽能的能量密度為1.353千瓦/平方米,「在月面可以建造高效率的太陽能發電站。」龐之浩認為,在月球上建核電站也有優勢,因為在那裡不用擔心核洩漏等。

相關焦點

  • 月球上氦-3發電能夠供人類用幾萬年,可為什麼沒有人去採集呢?
    ,人類很快能掌握可控核聚變技術,並且實現高效、安全、廉價、清潔無汙染髮電。那麼氦-3在發電方面的優勢有多大呢?對照比較一下就能發現,我國每年的發電都需要耗費大量的資源能源,其中消耗的能源相當於近50億噸標準煤,然而如果用氦-3聚變能的話,只需要20噸就夠了,即便是全世界每年的發電量,使用100噸氦-3也足夠了,所以氦-3發電的優勢非常明顯,它也被科學家們稱為"完美能源"。
  • 100噸球氦-3是全球一年能源量?嫦娥5號探月,細品氦-3未來
    人類在月球上已經發現月巖中有100多種礦物,僅月球上的氦3最保守估計可供全世界使用1萬年。如何利用,只是時間問題。任何事實,擁有主動權是最好的維護權益的利器。月球資源有目共睹,但不是別人給予。自已動手,豐衣足食。是對資源擁有和分配的最生動的寫照。
  • 嫦娥奔月,背後的國運之戰!
    #神話故事當中的嫦娥拂下丹藥,飛上月亮的傳說在神州大地流傳千年,經久不衰。現實生活裡的嫦娥在中國航天人的努力下,5次奔月5戰5勝,歷時十六載。小雪剛過,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上,嫦娥5號探測器搭乘著長徵5號運載火箭順利升空。這次奔月,嫦娥5號肩負著一項重要的任務,那就是採集月球土壤,按照計劃嫦娥將在降落之後,從月球表面重新發射,並且帶回兩公斤的月球土壤。在此之前,全世界具備這種地外天體採樣能力的一共就美俄兩家。
  • 嫦娥5號獨創的打水漂技術,及背後的終極使命:帶回「氦-3」!
    這其中,嫦娥5號背後還有一個秘密任務,那就是為人類尋找可供地球使用萬年的「完美清潔能源」。 嫦娥五號探測器,是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製的中國首個實施無人月面取樣返回的太空飛行器,全重8.2噸,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個部分組成。
  • 月球土壤中的秘密:氦-3,用來發電足夠全地球使用1萬年
    其實,人類探索月球不只是為了證明航天實力,也有著關乎人類未來的現實意義,在月球上隱藏著一種超級能源,足夠全人類使用一萬年,因此長遠來看,登月能力十分重要。雖然月球距離地球很近,但是登月並不簡單,航天計劃需要花費巨額的金錢,任何一個小小的失誤就可能造成整個幾乎的崩盤,而載人航天計劃需要考慮太空人的生存需要,困難程度翻倍。
  • 「嫦娥奔月」的秘密
    「嫦娥奔月」是中華先民夢想奔往月宮的美麗神話傳說。那麼,嫦娥為什麼要奔月?這個神話與洛陽又有怎樣的聯繫? 中國先秦史學會原副會長、我市著名文史學家蔡運章說,1993年,湖北江陵王家臺秦墓出土竹簡《歸藏易》,其中《歸妹》卦辭記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昔者恆(嫦)我(娥)竊毋死之藥於西王母,服之以奔月。」《歸藏易》成於戰國早中期,比過去最早記錄「嫦娥奔月」傳說的《淮南子》(成書於西漢中葉),要早300年左右。
  • 嫦娥奔月帶回的土特產——「月塵土」是什麼味道
    嫦娥奔月,是我們華夏民族探索宇宙奧秘的重要一步,要知道四大文明古國歷經千年只有我中華千年不斷萬年不朽,浩瀚星辰才是我們的徵途。嫦娥5號結束了23天的太空之旅。順利返回地球。今天小編就和大家探討一下,月球土壤到底是什麼樣的物質。美蘇以前研究他們學到了什麼東西。
  • 嫦娥5號登月採集氦-3,即將引發下一場能源革命?
    來源:中國能源報▲嫦娥5號探測器月球模擬圖,圖片來源人民日報我國首艘月球採樣飛船,嫦娥5號探測器於2020年12月2日在月球預選著陸區成功著陸,採集月球表面土壤2公斤。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於6時12分將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這是我國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2020年12月6日13時,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與上升器成功分離,進入環月等待階段,準備擇機返回地球。那麼大老遠,折騰些月壤回來有什麼用呢?今天我們從能源的角度來解讀一下。
  • M國已經採集到了382千克月壤,為什麼還要索要嫦娥五號月壤呢?
    2020年11月24日,重達860多噸的長徵五號「胖五」;拉著8.2噸的嫦娥五號「五姑娘」;去38萬公裡外的月球上面「挖土」;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2000克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往返23天,完成11個重大任務步驟,整個過程需要二十多天,這個事究竟有多難呢?
  • 嫦娥五號公開數據,網友表示:有點失望
    從夸父逐日再到嫦娥奔月,中國人對外太空的探索一直沒有停止。 而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奔月」已經不再是神話,嫦娥五號成功踏上月球,圓了中國人幾千年登月的夢想。月壤不適合植物生長這次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月壤一共有1731克,要知道,美國當年贈送我們僅僅1克的月球土樣,我們再也不用看別人的臉色了,這是一個非常值得國人驕傲的消息。
  • 人類探月史之三,「嫦娥一號」繪製月球全景圖,美國探尋礦產氦3
    它攜帶的紅外及X射線分光計第一次描繪了月面的鈣、鎂等元素的含量圖,和氦3等礦物分布圖,傳回了2要多張超清月球照片,收集了月球形成的重要數據,為「月球撞擊形成說」提供了證據;第一次發現月球兩極與赤道的地質構造大不一樣;第一次發現北極有一個終年可見太陽的「日不落」地區;2006年9月3日,智能1號經過3年的探月任務終於耗完最後一點電能,在歐空局操控下撞擊在中南緯度的「卓越湖」,揚起的大量粉塵有助於科學家分析月球的起源
  • 嫦娥5號帶回來的氦-3如此強悍,月球會不會被開發成國家級5A景區
    國家花了30億造了嫦娥5號,唱著五月天的歌私奔到了月球,就是為了帶2公斤的土回來。我算了一下,一克月球土壤價值150萬人民幣。這次的科學探索到底值不值?能給我們國家帶來哪些好處?昨天嫦娥5號順利著落月球,以及今天10幾個小時的月球挖土真是讓人振奮。我在遙望,月亮之上,不僅有嫦娥還有一種物質叫氦-3。目前地球上探明可以使用的氦-3隻有500千克,月球上探明的氦-3有一百萬噸。氦-3到底是什麼?
  • 「嫦娥奔月」的歷程
    古有嫦娥奔月的神話,今有中國探月的實踐。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我國月球探測工程——嫦娥工程吧!南陽漢代石刻《嫦娥奔月》2004年,我國正式啟動月球探測工程,並命名為「嫦娥工程」。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於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三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運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軌道上執行科學探測任務。2009 年3月1日,在一年多的繞月飛行探測後,嫦娥一號以硬著陸的方式成功撞擊月球,為中國月球探測一期工程畫上圓滿句號。
  • 嫦娥五號去月球挖氦3,美國40年前阿波羅登月,花了多少資金?
    嫦娥五號去月球挖氦3,NASA:美國40年前登月,就耗資250億美元嫦娥五號順利發射吸引了國際上很多學者的關注,美國NASA的專家提醒:美國40年前登月就曾耗資250億美元,也消耗大約40萬勞力,如果現在美國想要再次登月,那麼只需要5年時間和
  • 從小聽到大的嫦娥奔月的故事,其實真相是?
    特別是關于美人嫦娥姐姐的故事。作為古代的抓馬女王,嫦娥姐姐的故事怕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就單單一個喜聞樂見的「嫦娥奔月」的傳說也有無數版本。關於美若天仙、生活幸福的嫦娥為什麼會奔月呢?她又是如何奔月的?人間眾說紛紜。1、被逼無奈版:后羿射日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
  • 嫦娥奔月史:嫦娥不叫嫦娥叫什麼?
    我們的先輩很早就對神秘宇宙充滿探知欲,羽人飛天,嫦娥奔月,一直是中國人的夢想。今天我們就講講嫦娥奔月史。四川新津漢代畫像石中的羽人形象嫦娥原不叫嫦娥 漢代以前,嫦娥還不叫嫦娥,叫姮娥,漢人為避文帝諱,改稱嫦娥。現存最早記錄嫦娥奔月的文獻是成書於漢初的《淮南子》:「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之。」
  • 嫦娥奔月與最高理想
    公元2020年12月17日1點59分,在離家二十三天,長途奔馳了七十六萬公裡後,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回到了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帶著夢想離家時的讓人牽掛,化成了平安歸來時的讓人喜悅。嫦娥奔月,這個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美麗夢想基本實現,再過五年,預計第一個炎黃子孫會登上月球,嫦娥奔月真正實現,當然這嫦娥大概率是帥哥,不是美女。中華先祖登月的夢想歷史悠久,在五千年之久,應該比西方國家更早吧。唐堯虞舜距今五千年之久,夏朝距今4000多年,商朝距今3000多年。最早紀錄嫦娥事跡的是商代的巫卜書,記錄了堯帝時代后羿的故事。
  • 嫦娥五號將順利帶回「月亮土」月球挖氦-3現實嗎?科學論證不可能
    嫦娥五號將順利帶回「月亮土」,讓很多國人興奮,甚至高喊「月球挖氦-3」。然而這篇文章可能要讓那些興奮的人失望了,我只講述事實,不要噴我啊!首先,我先講下什麼是氦-3,氦-3是稀有氣體氦氣的同位素氣體,化學符號3He,沒錯,它也是一種稀有氣體,那麼為什麼帶個3呢?
  • 寓言故事的成語:嫦娥奔月
    故事導讀:  嫦娥奔月 相關TAG檢索:四字成語,四字 【成語故事】傳說古代天空中有10個太陽同時出來,大地被烤成焦土,后羿為民除害射掉了9個太陽,西天的王母娘娘獎賞他長生不老的仙藥。他的妻子嫦娥趁后羿不注意時偷吃了這些藥,突然她就成仙飛向天宮,王母娘娘懲罰她,  【拼音】cháng é bēn yuè  【成語故事】傳說古代天空中有10個太陽同時出來,大地被烤成焦土,后羿為民除害射掉了9個太陽,西天的王母娘娘獎賞他長生不老的仙藥。他的妻子嫦娥趁后羿不注意時偷吃了這些藥,突然她就成仙飛向天宮,王母娘娘懲罰她,讓她在廣寒宮裡思過。
  • 張一一稱「嫦娥奔月遺址」在嶽陽新開村
    (湖南岳陽郭鎮倉田村「嫦娥故裡」巨型雕塑)張一一稱「嫦娥奔月遺址」在嶽陽新開村嫦娥四號「午休」一周引發「嫦娥熱」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月9日訊(屈 豔)近日,嫦娥四號探測器著陸月球背面,為避高溫「午休」一周,等待10日被「喚醒」,引發國際國內媒體的廣泛關注和社會各界的持續熱議,「嫦娥熱」也隨之興起,有關「嫦娥故裡」和「嫦娥奔月遺址」的討論為市民津津樂道。